第354章
曾小丽的征文写成四五日后才送去镇文化站。她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截稿期没有那么快过,延缓几日显得自己不是那么心急。
她带着对一等奖五百元奖金的向往,喜滋滋地来到文化站,心头忐忑地慢慢走了进去。
此时该站办公室里正有两个中年男人在那儿,他们面前地上堆放着几十个新旧玩具。
曾小丽一进门便问:“老师,征文交给哪个呢?”
站得离她较近的一个胖男人回答:“交给我就得了。”
她将征文连同玩具一起交给了他。由于这次征文是要求写玩具的,而且要连同玩具一起寄送镇文化站去,因此她便将每一篇征文都分别绑在相应的玩具上去。
这胖男人将她的玩具和征文接过去,竟然一下子全抛在了玩具堆里,然后蹲下去将征文一一解开甩在了一边。
曾小丽有些咋舌,想不到他不作任何记号也不给以检对,就这样胡乱对待她的玩具和征文,觉得他太轻慢了,由不得生出隐忧:这次征文评奖是搞真格的,还是故意捉弄人呢?
这样想着,她便下意识地问胖男人:“老师,你们这次的征文不搞了吗?”
“搞啊,怎么不搞?”胖男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儿反问她。
“既然还搞,就应当把应征者的作品同玩具一一登记,让你们自己心中有数,也让作者心中有底。可你们做什么不这样做呢?”曾小丽勉强鼓起勇气又道。
“没这必要。”胖男人冷冷地掷出这一句,然后就不再吭声了。
另一个瘦些的男人斜睨她一眼,脸上似笑非笑,从旁边拿过一个还有包装盒的较大而扁的玩具交给胖男人,说:“这个倒是舍得,至少花了几十块吧!”
胖男人默默地从他手上接过玩具去,拆开也抛在了玩具堆里。
曾小丽觉得有些泄气,这些人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一点儿也不尊重,似乎压根儿就不是在搞征文评奖,而是明打明地瞎胡闹甚至是变相地不花钱获得玩具而已。所以要虚张声势地搞征文,是为了做到既获得多,又掩人耳目。
如果由着她的性子做,她一定会怒声责问,但她现在不想徒惹烦恼,寻思这次“征文”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自己再下功夫写成六篇征文也沾不到奖的边,便带些悻然地问:“我送来了征文就完了吗?”
“这下是完了,你回去耐心地等待评奖结果吧。”瘦男人笑眯眯地回答她说。
眼见得对方这样说,她没辙了:你就算央告对方好好对待你的作品,或者对他们的轻慢做法再生怨气,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干脆听之任之吧!
她在那儿怔怔地站了一会儿,无法再呆下去了,想做到礼貌地向他们说声告辞的话儿,可又说不出来,好像喉咙突然给什么东西堵塞住一样,便怏怏不乐地离开了这儿。唉,白辛苦了两日,带着很天真很美好的幻想和向往去下功夫写作,到头来一场空,真不值得!真不值得啊!
她觉得自己当初真是冒傻气,看见一等奖奖金有五百块钱就做美梦,将自己折腾了两日。虽然自己觉得写得好,但别人怎么会真心在乎你作品的质量呢?连看也可能不会认真看一遍,你只不过是自寻烦恼而已!
她很憋气,很郁闷。预想中的五百块钱奖金悬了空,仿佛再也落不下来,她虽然觉得这是给自己增长了见识,让自己知道了这世界上有这么复杂的事情和内幕,但她终究还是觉得不是滋味儿。毕竟她付出了热情又下了功夫,应该有起码的回报才对,如果那钱得得到,对她现在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啊!
带着这样闷闷不乐的心情在街上走着,忽然街边有人喊了她一声:“曾小丽,你这是去哪儿啊?”
曾小丽循声回过头去看向对方,见是施雪红,正和人坐在店前哩,想不理她,又怕自己太把冷漠摆在脸上给对方造闲话,便平平淡淡地回答道:“呵,我回家哩。施雪红,你坐在这儿啊,我刚才没看见你!”
“你真是一个睁眼瞎子!我这么大个活人你也讲看不见,太眼中没我了!”施雪红笑笑道,招呼她坐。
她怕对方会找话儿非难自己,便勉强坐下了。
又说了几句话儿,然后那个曾小丽在逃婚期间见过的林镇长上穿短袖衬衫,下着牛仔裤,衬衫夹进裤头里从一旁走了来,向施雪红打了一声招呼。
施雪红道:“呵,林镇长,你这么有空啊?”
“空就没空,不过正好走到这儿,可以同你坐一下。”林镇长面无表情地说,在她身旁挨着她坐下,眼望曾小丽,但与她目光猝然一撞后,没有坐稳又赶快站了起来,说声,“我还是得快走,不然没时间了!”
说完他便快步走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施雪红带鄙夷地对曾小丽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将下台的镇长,花扶贫款买高档车,惹得上头来追查。这下像见了鬼,丢了魂似的,快没官当了还是像以前那么忙碌!”
……………………
姗姗病了近一个月后,终于“艰难”地痊愈了。看见天气连续地晴朗,曾小丽有心给她洗一次澡,让她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但又顾忌女儿洗了澡之后会再感冒,到时更麻烦,结果总是下不了决心。
这日下午三点钟时,阳光朗照,公公出门去散步了,曾小丽在厅房里逗着女儿玩,婆婆走去了厨房,不久以后,有些烧柴引起的烟雾从厨房里熏到了厅房这边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婆婆回到了厅房,对她说:“小丽,我烧了点儿热水,你趁这下出太阳给姗姗洗个身吧!”
“她会不会感冒呢?”曾小丽不放心地问。
“不会的,天气这么暖和,莫讲她感冒好了,就是她感冒还没全好,也该洗洗了,她已经快一个月没洗过身了。”婆婆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