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7章 唐IT的忠犬和名车
……
“是你往外泄露的消息吧?”注视着这次逃离罗马尼亚行动的带头人——康斯坦丁·帕纳伊特,唐焕皱着眉头问道。
在首富先生锐利目光的压迫下,吭哧了半天的康斯坦丁·帕纳伊特,最后呐呐答道:“请您谅解,像我们这种处境艰难的人,需要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好给自己披上一层舆论的保护衣……”
“我没有心情听你这个唯利是图的家伙辩解。哪些媒体给了你好处,我一清二楚。”厌恶地打断了对方的话头后,唐焕指着一个档案袋说道:“赶紧拿着我兑现给你的报酬离开。如果以后你再敢胡说八道的话,我就把你送回罗马尼亚,还有你的妻子,你的全家,也都送回罗马尼亚。”
听到首富先生如此严厉的警告,康斯坦丁·帕纳伊特顿时吓得脑门冒汗、脸色苍白。盖因如果真的被对方如此报复的话,那被扔回罗马尼亚的自己,可就要被审判得生不如死了。
小心翼翼地拿起档案袋,仔细地看过了里面的东西后,康斯坦丁·帕纳伊特谄媚地笑道:“您放心,有了这些基础,我的生活便相当有保障了,那里还敢节外生枝地惹麻烦。”
“多说无益,我只看你的行动。”唐焕冷冷地哼了一声后,摆手示意对方赶紧滚蛋。
……
过了一会,纳迪娅·科马内奇在涅利金的陪伴下,走了进来。能安然逃到法国,并且见到值得信任的熟人,这位昔日的体操女皇,总算从惶惶不可终日当中,完全安稳了下来。
唐焕打量了一下纳迪娅·科马内奇,对方也就刚过28周岁,比涅利金还小四岁,但却憔悴得比后者的容色差了许多,好在底子依然完好,经过悉心调养之后,应该可以恢复原来的风采。
“唐,多谢你的无私帮助。”纳迪娅·科马内奇无比感激地道谢道。
“没有比帮助一位出色的女士摆脱困境,更能给我带来成就感了。”唐焕微微一笑,实话实说道。
不过,之所以趟这个浑水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他并没有点出来。
毋庸讳言,逃离罗马尼亚的纳迪娅·科马内奇,是西方媒体喜闻乐见的“投奔光明”的典范,而现阶段的首富先生,需要促成此事,来给自己打上一个掩护——反正东欧原有格局即将被颠覆,还不如拿过来废物利用一下,将来非但没有抱负之虞,还能收到一双双膝盖。
“刚才,我遇到了康斯坦丁。他进行道别,说大家会分批赶往美国。”纳迪娅·科马内奇试探道:“原本我们约定一起去美国,到了那里后,他会担任我的经理人。”
“把你当成敛钱工具还差不多。”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档案袋的唐焕,淡淡地说道:“你看看,在到法国的短短时间里,这个精明的家伙,都干了些什么?”
面带疑惑之色的纳迪娅·科马内奇,看过资料后,顿时气得俏脸通红,“没想到康斯坦丁如此过分,亏大家是同生共死才逃出来的朋友。”
“这就应了那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唐焕悠悠地评价了一句。
“唐,十分对不起,都是因为我的关系,才给你增加了这么多的困扰。”越发感觉世事无常的纳迪娅·科马内奇显得很难过。
“无所谓了,虱子多了不怕咬——本来我就被媒体盯上了,也不差多这一件。”唐焕毫不在乎地耸了耸肩,“倒是你,会无谓平添巨大的压力。猎奇的媒体们,会不无恶意地拿着放大镜观察你的衣着、言谈、举止等等细微之处,然后大肆渲染出来。这和你当初身为奥运冠军的时候所得到的关注度,完全不同。”
“我会努力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纳迪娅·科马内奇苦涩地说道:“唐,你会继续帮助我的,是么?”
“那是当然。”唐焕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放松心情,恢复状态,以应对之后与媒体、公众见面时的体操表演环节。”
……
纳迪娅·科马内奇逃离罗马尼亚的时候,罗马尼亚的局势就已经潜流暗动了。
12月16日,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发生了警_察与当地居民的激烈冲突,结果前者开了枪,造成数人伤亡,由此引发了罗马尼亚境内大规模游_行和示_威活动,并出现了“蒂米什瓦拉事件死伤人数近万”的传闻。
12月21日,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动员近10万人参加集会,并试图通过讲话来引导人们重新看待蒂米什瓦拉事件。
结果,就在演讲的过程中,后排有人点燃了爆竹,造成了现场大混乱;同时出现大喇叭急声高呼,保安部门正向人群射击,一场“革命”已经开始云云——就这样,一场“革命”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眼皮底下爆发。
12月22日,罗马尼亚当政集团内部反对势力和在野力量结成了“救国阵线评议会”。
意识到了大势已去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于是便和妻子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尝试趁乱搭乘直升机逃离总统府,最后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西北降落。
然而,这一切都被已经倒戈的罗马尼亚国家电台,向全世界播出。
12月23日凌晨,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支持“救国阵线评议会”的军队逮捕。
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这一天,在罗马尼亚南部登博维察县兵营厕所前的一块空地上,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
更为夸张的是,审讯以及枪决过程的影片,迅速在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流传,甚至罗马尼亚自己的电视台也曾播出。
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家属,自然也无法幸免,包括他们的小儿子,那位曾经和唐焕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展开骂战的三太子——尼库·齐奥塞斯库在内,被关入布加勒斯特附近的一个兵营,并且被带到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上向全国展示。
就这样,尼古拉·齐奥塞斯库长达25年的统治,烟消云散了。
……
冷眼旁观的唐焕,算是赶着年底,把这场东欧巨变里最血腥的一场大戏,看了一个眼饱。另外,美国大兵占领巴拿马,也不是一般地好看。
对于这一切此起彼伏的事件,除了“世事无常”,首富先生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现在身处美国的纳迪娅·科马内奇,也算是躲过了一劫。通过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亲唐媒体,她正潜移默化地宣传着首富先生的义举,并努力重新回归到体育事业上。
当然了,围绕着唐焕和纳迪娅·科马内奇的花边新闻,就一直没有断过,无形当中,倒也分散了之前媒体所营造的关于政_治方面的关注度。
当1990年1月,唐焕驾临英国伦敦,准备就收购捷豹一事展开谈判的时候,仍有《太阳报》的记者,悍不畏死地凑过来询问:“唐,现在你和纳迪娅·科马内奇是什么关系?”
都不用老板使什么眼色,保镖便毫不客气地将其架开。
对方则不依不饶地喊道:“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厌恶地示意把这个家伙再赶远一点的助理,讽刺地说道:“你应该感谢我们帮忙,回去后你又有新的造谣噱头了。”
唐焕自然懒得理会这些无聊的喧嚣,在机场和媒体的短暂交流当中,他非常郑重地表示,“我并非像传闻那样,为了一只狗收购捷豹,而是真的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兴趣。”
“在我看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和传统领域结合。做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当下的全球汽车产业并购风潮,正好给了我进入这一传统领域的机会。”
“求购捷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应该还会在欧洲展开其它投资计划,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更大范围应用。”
对于首富先生的表态,媒体从两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英国人不用再“玻璃心”了——唐焕正式澄清了,英国汽车工业的典范——捷豹,当然不会和狗相提并论。相信这个友好信号,能扫除掉不少无谓的纠结。
其次,富可敌国的首富先生,似乎要在欧洲展开扫货模式了。接下来,大家很可能会看到“买买买”的壮观景象了。
一直在通用、福特、首富三者间待价而沽的英国,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造势,进而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三个“高富帅”分出高低后,把“闺女”风风光光地卖上一个好价钱。
事实上,捷豹之所以现在混得这么惨,首当其冲的原因非常讽刺——财政策略失误。
长期以来,美国是捷豹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其在美国的销售量:1983年为15815辆;1984年为18044辆;1985年为20528辆。
从中不难看出,捷豹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势头有多么强劲。而捷豹自己也预估,大约75%的潜在消费者住在美国。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国市场的地位越重要,捷豹在国际支付当中面临损失的压力就越大。
众所周知,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对维持英镑的强势地位可谓情有独钟,矢志不渝。但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就进入了对其它货币明显贬值的快速通道。
英国哪里比得上牛气冲天的日本,其国内企业对这种“越来越不值钱”的趋势非常敏感。
就这样,捷豹采用了一种名为远期套期保值的策略,将未来12个月内50%到70%的美元收益进行套期保值。
英国商人的精明,是毋庸置疑的,差就差在比不上日本“耐操”。更加人算不如天算的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将全球金融市场搅了一个天翻地覆,捷豹的老成持重之举,反而成了当头一棒。
在财政渐入窘境之际,捷豹却对现金还有迫不及待的庞大需求。
盖因,捷豹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产品单一。其所有销售都依赖于两种车型——1968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三代xj-6和1975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xj-s。
与此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和开发周期较短,德国的豪华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产品的多样性,捷豹必须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
于是乎,从日子最好过的1980年代中期开始,捷豹大笔撒钱。
首先,花了7年时间、2亿英镑后,捷豹终于在1986年10月成功地推出了新的车型,这是自1968年xj-6车型以来的完全创新车型,
另外,1985年7月,捷豹决定将旗下的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革新,而这个花费5亿英镑的改造,将会从1985年持续到1990年。
光是1985年和1986年,捷豹就为引擎开发中心花费了3千7百万英镑,等到1988年完成的时候,共计花费了5千5百万英镑。
也就是在这一年,为了保证必需的现金流,捷豹不得不削减支出,同时宣布未来两年内,支出将少于1亿英镑,并推行成本控制计划,以削减运营成本5千万英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捷豹的收益大幅度滑坡,1987年利润下滑18%,1988年利润下滑53%。
更为糟糕的是,美国市场的未来前景仍然不被看好,而本田、日产、丰田又纷纷加入了美国高端汽车的竞争,捷豹直接在价格这一关上败下阵来。
内外交困的捷豹,现在就是这么惨。
尽管大家都知道,只要钱到位,这个老牌汽车公司应该不难恢复活力。但谁愿意冒着难以预测的风险,拿出那么大数目的资金呢?
通用和福特倒是抛出了橄榄枝,但条件可不是好相与的,而在汽车领域毫无底蕴可言的首富先生,在英国人看来,就分外地可亲可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