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改良火铳
说来,元末时期制造火铳和火炮的工艺虽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可依旧还是惨不忍睹,这里头其实涉及到了许多问题。
一方面是材料不过关,火铳和火炮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毕竟引燃之后,铳中的火药瞬间爆炸,爆发出很强的破坏力,假如铸铁的铳身强度不够,就可能直接炸开。
此外,由于铳管内部凹凸不平,不能做到平整,使得射击的射程和精度都是极差,再加上填装麻烦,在有些场合甚至还不如弓箭用的自在。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赵信这个现代灵魂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工匠们的锻造技艺相结合。
将懂得火器制造的工匠聚集在一起,赵信没有急着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而是让匠人们先分批造出一些火铳,因为他现在急需要的,是了解这个时代的火铳水平。
听了大帅的话,这些匠人们倒是不敢怠慢,人人都指望表现一番,于是大家直接开炉,开始利用从前的经验制造火铳。
其实火铳的制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火铳无非就是一根铳管和木柄连接而已,没有什么复杂的构件。
不过,火铳这东西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在这方面,流民营有着很大的优势,工艺暂且不说,可是钢铁的质量,想来却是能过关的,至少能将炸膛的危险降到最低。
鼓捣了近三天,各种火铳送到了赵信跟前,有鸟铳、开花铳、三眼铳等等,其中鸟铳最接近后世滑膛枪的雏形,铳管较长,超过一米半,口径也是不大,这样的设计能大大地提高射程。
只是当赵信把玩着这柄匠人们精心制作的鸟铳之后,不由苦笑连连。
这鸟铳在设计上基本没有问题,火铳的结构几乎和后世的滑膛枪区别不大,无论是机括、手柄、还是铳管都可谓是奇思妙想。
这个时代华夏的创造力实在有余,简直就是人类的曙光,各种突发奇想运用在许多地方,无论是炼铁炼钢,还是机械的制造。
四大发明出现在华夏也委实不冤枉,单单这鸟铳,其实已经领先了西洋数百年,只不过,这火铳成品对看惯了现代枪械的赵信而言,其质地实在是低劣。
虽然用的是当前最好的钢材,采用的是铸模打造的方法,可是赵信也只能用低劣这两个字来形容。
总结之后,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火铳的内壁部分,滑膛枪之所以叫滑膛枪,是因为枪内平滑,越是平滑,就能减少弹丸发射之后的阻力,同时能大大地提高精度。
可是这把鸟铳的内壁却是凹凸不平,里头显然有许多细小的疙瘩,这样的鸟铳倒不是不能够发射,唯独有一样却让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射击的精度和射程,影响可谓极大。
赵信命人将鸟铳试了试,果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射程不过七八十步,至于精度,那就更不必有什么幻想了,几乎是指东打西,基本上靠的是运气。
火药在铳管燃烧之后,发出膨胀的气体,推动铳内的弹丸沿着火铳的长管向前推进,这就如后世的火车沿着铁轨向前行驶,铁轨越是平滑,同样的动力,速度就越快,而假若铁轨凹凸不平,不脱轨就是万幸,至于速度,那就更不必提了。
所以要解决眼下这个问题,根子还是在工艺上。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鸟铳的实用性还有杀伤力都将大大地提高。
赵信也不急着抛出他的方案,而是让匠人们一起讨论,一些摸索解决办法,这些匠人毕竟是老手,渐渐也能赶上赵信的思路,随即便有人提出,可以想办法在建泥模的上头进行改良。
打制兵器,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白缎式,无非就是将铁器加热,然后不断锤炼,打出里头的空气和杂质而已。
而现如今这边能直接炼出钢水,因此大多数的武器或是铁器,都是经过模子来铸造,即先用泥捏出构建的中空部分,然后直接将钢水倒上去,冷却之后,东西便成型。
铁匠们的解决方案是:模子如果能做得更加精细,尽量减少模具上的瑕疵,如此,制造出来的铳管内壁自然会光滑许多。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请了泥匠、木匠凑起来琢磨,终于制出了新模子,等到铁水灌进去,冷却成型之后,效果果然好了许多,至少肉眼可见的颗粒大大减少。
之后,在赵信的提点下,几个铁匠又想到了主意,专门去制了一种锉刀来,对这铳管的内壁进行打磨。
这种长条形的锉刀,直接插入铳管,就如活塞一样,来回在铳管中抽动,几番下来,一支正式的铳管便成型了,内壁虽然达不到后世的水准,可是相较现在的工艺,实在是跳跃式的进步。
赵信甚至怀疑,这水平应该会比十八世纪的滑膛枪不遑多让,自然,这是他自行脑补,具体功效如何,还要再琢磨琢磨。
接连几日,火铳的改良一直都在继续,除了铳管,还有铳柄以及木质的支架也需要调整,这部分倒是和工艺无关了,主要考虑的是人体工程学方面的问题,怎样让人握的舒服才是要点。
如此一琢磨,赵信倒是又想起了更为严峻的问题,即火铳手的素质。
武器再好,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在用,这个时代的士兵得到火铳后,基本上不会进行保养,甚至有人刻意进行毁坏。
火器对保养的要求极高,几乎隔三差五地就需要上油和擦拭,再有操练方面,如果让那些习惯了冷兵器作战的士兵去操练火铳,即便是精锐士兵,短期内也必定成效甚微。
想着想着,赵信渐渐有了一些思路,他调来五百没有任何战事经验的流民青壮,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操练的内容倒是简单,列队,前进,一切听从鼓声前进后退,五百人列成十队,来来回回地走动。
随后,赵信又弄来了一批火铳,这批火铳是试制出来的‘低劣’产品,射程短,精度几乎可有可无,赵信让这些青壮每日配发一支,让他们进行保养。
保养必须有板有眼,每天夜里,所有火铳要入库,并且还要对保养状况进行检查,如果有人偷懒,自然免不了惩罚。
好在这些人大多都是穷苦出身,也没有沾染上流气的性子,就算是有,经过几个月的磨砺,也早已收敛了。
【注:中国的火铳创制于元代,元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先后获得了金和南宋有关火药兵器的工艺技术,立国后即集中各地工匠到元大都(今北京市)研制新兵器,特别是改进了管形火器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成为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且更便于携带使用的新式火器,即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