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愚忠
鲁肃将陈宫与高顺二人从侯成手中救出来后便是离开下邳到了安全的地方。本来已有死志的两人没想到能够死里逃生,一时间也颇感庆幸。毕竟,谁愿意死?
“到了这里便已经安全了,两位尽可以放心。”部队停了下来,鲁肃一边让人给两人松绑一边说道。
陈宫与高顺相互看了看,却都只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确认彼此都不认识鲁肃。
“不知阁下能否告知姓名?至少也让陈宫知晓谁人施恩于我。”陈宫拱手说道。
“在下鲁肃,不过可不是我有恩于两位,两位若真要写的话,就谢我家主公吧。”鲁肃笑着说道。
“敢问阁下主公是哪一位?”陈宫看着装备精良的三千骑兵心中开始猜测究竟是谁人有这么大的手笔。
“扬州牧便是我家主公,此次曹操攻吕布,主公知道吕布不敌曹操,特意让我带兵前来,务必要保全二位。”鲁肃说道。
“扬州牧?严舆?”陈宫有些迷糊了,他与严舆素未谋面,严舆怎么可能专门派遣一支骑兵来救自己,陈宫面露沉思之色。
“两位不必惊讶,我家主公知道两位大才,不愿两位随那吕布一道落个身死人亡的下场。”严舆大老远的让鲁肃前来自然是想要招揽两人,所以此时鲁肃当然要努力给严舆说好话。
陈宫与高顺相互看了一眼,虽然勉强接受了鲁肃的解释,但是脸上仍然有疑惑之色。
“二位不必猜测,我家主公只是惜才罢了。不过若真想知道我家主公怎么想的,不如便与我一道前往寿春,如何?”鲁肃见两人面有疑惑,便邀请两人前往寿春。
人家大老远来救你,这见一面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侯成等人背叛吕布,吕布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更何况吕布还是一颗歪脖树,陈宫自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便是答应了鲁肃的请求。
只是高顺听了鲁肃的话却是一阵沉默,半响,高顺说道:“军师且去吧。”
陈宫看着高顺,有些惊讶。要知道,虽说两人身为吕布的左膀右臂,但是吕布对两人实在是不怎么样。
陈宫自不必说,高顺也是屡次向吕布进言,均不被采纳。而且高顺还帮吕布平定过郝萌叛乱,吕布也仍然信不过高顺。
高顺练兵有方,练得数百精锐兵卒,号称陷阵营。这数百陷阵营算是三国里面一等一的精兵,而吕布却是夺了高顺的兵权,将这陷阵营交给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宋宪,直到战前才将陷阵营交给高顺。而即便是如此,高顺对吕布也没有任何怨言。
愚忠也不过如此。
而严舆之所以让鲁肃救高顺,正是欣赏高顺这一份愚忠。
陈宫愿意离开是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对得起吕布了,没有必要非要陪吕布一起送死。而高顺留下来自然有他的原因,再说了,陈宫与高顺的关系原本也算不上多好,要不然吕布的妻子也不会听到那些闲言碎语了。
“人各有志,希望还能有再见高将军之日。”虽然以前关系不怎么样,但如今共同经历生死,便也有了交情,陈宫虽没有挽留,但还是不希望高顺就此身死。
只是陈宫能够理解高顺,一旁的鲁肃却是头疼起来。花费了这么多精力,结果只带了一个人回去这算是个什么事?
“吕布生性凉薄,高将军又何必为此人陪葬?”这可是严舆亲自交代的任务,鲁肃还是希望能够完成得尽善尽美,所以便是出口相劝道。
高顺没有回答鲁肃,只是想鲁肃拱手,然后朝南方跪下说道:“高顺今日谢过扬州牧救命之恩,若今日侥幸不死,他日定为扬州牧效死。”
看着高顺坚定的背影,鲁肃一时间为之语塞,他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高顺的了。最终只能叹息一声,然后让人牵来一匹战马说道:“既然高将军心意已决,肃也只能赠予将军战马一匹聊表心意。”
高顺用力磕了几个响头,起身后接过鲁肃递过来的马缰说道:“多谢。”说完不再啰嗦,骑上战马便朝下邳方向而去。
高顺离开了,鲁肃在目送高顺离去之后便对陈宫说道:“陈先生,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尽早启程吧。”
“也好,走吧。”陈宫将目光收回来,点头说道。
······
高顺回到下邳之时,吕布已经是投降,并且被斩杀。头颅高悬于下邳城头,脸上满是对刘备的怨恨,然而更多却是临死前的惊恐。
高顺见状没有流泪,甚至连一点伤心的神色都没有。但是高顺找到了曹操,希望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吕布一个全尸。
而曹操是打算将吕布的首级挂个几天就拿回许昌表功的,所以当然不可能答应高顺。但是高顺的举动却是让曹操有些感动,所以告诉高顺,若是他愿降,他可以在一切事了之后将吕布尸首埋在一起。
只是高顺不愿意投降,曹操怜惜高顺忠勇,不愿杀他却又舍不得放。最后让高顺为他训练陷阵营,训练成功之后再帮自己做三件事,便让他离开。
高顺稍微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了曹操的要求,只是他却不知道曹操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训练陷阵营需要时间,曹操不信这段时间自己软磨硬泡不能让高顺投降。而就算是高顺最后死不投降,那三件事可没有限定时间完成。实在不行,曹操大不了永远不让高顺干这三件事情。
就这样,高顺随曹操回到了许昌。严舆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虽然他并不清楚曹操与高顺之间的协议,只是以为高顺为了保全吕布全尸投降了曹操。
但即便是如此严舆也很高兴,历史上高顺与陈宫之死很让严舆感到惋惜。如今虽然高顺投了曹操,但至少性命保了下来。想来以后的历史上,高顺之名应当要比原先响亮许多吧。
“高将军真乃忠义之士,只是希望往后不要刀兵相见。”严舆叹息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陈先生,你觉得我扬州如何?”
陈宫看着严舆,发现严舆眼中真的没有意思懊恼,心下对严舆的感官好了不少。
“州牧大才,扬州百姓安居乐业,士卒斗志高昂。只是,州牧似乎对门阀颇有偏见?”陈宫来见严舆,自然是有投效之意。
但是连接两次遇人不淑,陈宫也谨慎了许多,来的一路上都仔细的观察扬州人事。严舆珍惜民力的做法很得陈宫欣赏,但是一路上陈宫也发现淮南门阀十去其八。
原本严舆就因为太学的创办与科考的举行而被冠上了厌恶门阀之名,如今又亲眼见证,出身门阀的陈宫本能的有了一丝不快。
“在下对门阀中人绝对没有一丝偏见,只是门阀中人要得太多,在下无法满足他们,故而离开扬州。”严舆讨厌的是门阀中那些尸位素餐之辈,对于真正有才学之士,严舆是会尽全力让对方认同自己的做法的。
“哦?此言何解。”陈宫大老远跑一趟当然不是为了直接拒绝严舆的,陈宫胸有大志,自然是想要找地方发挥自己的才学的。而严舆实力强大,正是陈宫的选择之一。
更何况严舆专门派兵救自己,而后陈宫对严舆的治理方针也非常认同。门阀之事只是如同一扎在陈宫身上的一根刺,只要严舆能够将其拔出,陈宫还是非常乐意投靠严舆的。
“陈先生认为天下为何会形成如今的局面?”严舆一向擅长旁敲侧击,所以这一次也并未直接回答陈宫,而是把话题转向另一个方向上。
“昏君当道,奸佞横行。”陈宫回答很果断,这也是大部分人对于汉朝如今状况的认知。
而严舆知道摇头笑了笑说道:“陈先生所言自然有道理,但在下却有别的看法,不知道陈先生是否愿意听我一言。”
“州牧请讲。”陈宫虽然不明白严舆干嘛扯到这件事上,但也愿意听听严舆的看法。
“先生可还记得黄巾叛乱?”严舆问道,陈宫点点头,他哪能不记得,就算是现在,黄巾贼都还没有完全平定呢。
“那先生觉得黄巾贼为何要叛乱?”严舆又问道。
“张角那妖人利用无知百姓罢了。”陈宫不屑的说道。
“那先生可曾想过,为何百姓会被张角所用?无非是活不下去寻口饭吃罢了,而是谁让百姓活不下去?门阀世家土地兼并,百姓无地可种,自然也就没饭可吃。
无饭可吃就没了活路,没了活路自然要找活路。而张角此时振臂一呼,自然是应者云集,所以黄巾叛乱才会有那份席卷天下的气势。”
面对严舆的论点,陈宫深思一番,然后发现自己无法反驳。任何一家门阀都是大量的兼并土地,要不然门阀子弟不事生产,谁来养活他们?
严舆见到陈宫沉思,心知陈宫已经被说动,所以赶紧再加一把火:“正是因为黄巾贼肆虐,各地强豪才有机会以兴义兵之名大肆扩张,导致朝廷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
朝廷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就更加助长了地方强豪的气焰,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兼并势力之后,便是有了如今的局势,不知先生可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