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八、声势再起,不可阻拦
“所谓农会,背后推手,正是周铨,皇城司的探子早就发觉了,那个首倡农会的九河道人,原本是林灵素弟子,后来随林灵素一起泛游东海传道,林灵素返京之后,他却留在了周铨身边。”
“在考城等县,农会的大会首,名为单宝,这厮是个蠢人,当初殴打勘探铁路者之一,被周铨报复打断了腿,但反而死心踏地,要跟着九河道人。他原本是一个普通佃农,也不知道周铨与九河道人施了什么手段,竟然让此人变得能言善辩,还能纠合一帮子乌合之众,搞起了农会……”
“皇城司的另一个消息,是周铨身边原本负责打探消息的总头目王启年,这大半年来一直改名换姓,藏身于京徐铁路两侧,九河道人也好,单宝也好,背后估计都是此人在出谋划策!”
自从前年在周铨手中吃了一个大亏后,皇城司对周铨的监视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重视。监视的范围也从周铨的家人,扩大到他身边所有重要人物。此次农会才兴起,皇城司的探子就嗅到了背后周铨的味道。
蔡攸将皇城司探来的消息一一说与自家老子听,而他老子蔡京,却还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看起来根本不在意此事。
“老大人,这农会再闹下去,只怕铁路未成,先成逆乱,此风切不可长!”蔡攸又道。
“这是官家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意思?”蔡京缓缓说道。
此时蔡氏父子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虽然还没有直接撕破脸,可是蔡攸已经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多次希望蔡京辞相,为自己步入政事堂铺路。
他认为,有赵佶支持,只要蔡京一辞相,那么阻挠他入政事堂的最大障碍就消失了。
可蔡京的看法却与他相反,正是因为赵佶忌惮他,所以才会重视蔡攸,若蔡京一辞相,相位最有可能是在一群庸人手中转个两三年,最后落到王黼之流手中,那也就意味着朝廷要与周铨决裂。
那是蔡京不想看到的。
无论胜负,都意味着蔡京本人,包括他的政治遗产,都会遭遇大难。
朝廷若胜——蔡攸是坚定地这样认为的,周铨以一人之力,最多加上一个海外孤悬的济州,根本不可能与朝廷抗衡,那么赵佶就可以彻底踢开蔡京,而王黼之流反复小人,也会很乐意彻底抹去蔡京的政治影响。
若是周铨胜,蔡京心里隐隐觉得有极大的可能是这个结果,那么大宋都要完蛋,蔡京哪里还有现在的权势?
所以,最好的情形,就是现在,朝廷与周铨形成某种平衡。
“这个……官家遣我来问问老大人。”
“官家也是两难啊,自古以来,百姓就不能让他们抱团,抱团绝无好事,但若不让百姓抱团去推动京徐铁路,单靠官家的意愿,想要将铁路修好来又是绝无可能。铁路修不好,京中的禁军,调来的西军,如何能旦夕间赶到徐州,将狄丘的钢铁水泥、海州的盐场船场都接收过来?”
蔡京幽幽地话语,让蔡攸觉得额头冒汗。
这正是朝廷答应修京徐铁路的真正目的!
赵构说服赵佶,让赵佶支持修京徐铁路,所执的理由,也正是这个!
现在京东东路,徐州海州一带,已经成了繁华之地,大宋财税铁课,极为倚重这二地,若朝廷与周铨翻脸,周铨别的做不到,将这两块地方搅得一团糟是做得到的。朝廷不能及时进军这边,甚至有可能给周铨机会。
所以京徐铁路必须修,可是反对修铁路之声又高涨,这些反对的人,朝廷更愿意推动他们去与周铨对抗,这样朝廷又可以居中搞平衡。
“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蔡攸问道。
“就是说,你别小视了天下英雄,莫要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周铨怎么会不明白,朝廷要修铁路的用意,他仍然如此热衷,难道说他没有几分把握?比如说,朝廷以为,那些反对修路之人,将来会成为他的麻烦,但结果呢,他翻手为云,反而搞起了农会。农会只以保路护路为名,朝廷怎么禁止,这岂不是将那些贫苦百姓推到周铨那边去?”
蔡攸细细一想,脸色再度大变。
这京徐铁路沿线,数百万贫民总是有的,虽然不是人人都加入了农会,但十余万恐怕有。以他们为中心形成的影响力,涉及的恐怕是数十万人,此时朝廷若直接取缔农会,这么多人岂不会心怀怨怼?
“这些下等人真能成事?”
“看来皇城司的消息还是有些慢啊,他们已经成事了,考城的那个什么考城不忿生,就是跟着西京几个老死鬼家人勾勾搭搭的那厮,如今应当沉入河中了吧。”蔡京慢慢地说道,然后将袖子里的一份公文交给蔡攸:“这是考城令接受农会请愿,向朝廷恳求尽快修建京徐铁路的呈文。”
蔡攸接过来看了几眼,心中惊怒交加的同时,又有些庆幸。
幸好,这个麻烦,目前还在他老子手中,若是在他手中,这等事情,如何处置?
“朝廷……老大人会如何去做?”
“这是好事啊,王启年是周铨死忠,朝廷没有办法,可那九河道人原是林灵素弟子,朝廷大肆分封道官,为何不给他一个?那单宝本是当地百姓,热心国事,不要钱的武职赏赐一个,算得了什么大事?”蔡京噗的一声笑:“你们啊,还是太年轻太幼稚,不要总想着搞出什么大名堂来,朝廷教化,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不是想着一举将所有事情都解决掉……”
蔡攸是带着满心的怨气回到赵佶身边的。
被蔡京抓住了机会,狠狠教训了一番,他心里尽是不服。在他看来,蔡京明明得到了考城发生类似于“民变”的消息,却不告诉他,听他前面说了一大堆废话,分明是挖了个坑等着他往内跳。
哪有这样的父亲!
而赵佶听他转述的话语后,却是精神一振。
是的,蔡京所言,才是老成谋国之语,当真不愧是与王安石、司马光等都谈笑风生的老臣!
原本赵佶是担心,周铨借助农会,向着中原腹地渗透,现在想来,农会的成员,终究还是大宋的子民,在大宋国内,谁还有他赵佶这么大的优势?名爵、财富,他有的是,封官许愿对他来说,几乎是不要成本。
“无论是京徐铁路,还是这农会,周铨终究是为朕做的嫁衣啊……待四海宴平之日,朕召周铨入京,必不吝王公之赏,到时他可以陪着朕一起于艮岳中游玩,也算是君臣相得的佳话,哈哈哈哈……”
他心情大畅,倒不急着要周铨性命了,只要周铨离开了地般和他的人手,让他一世富贵又有何妨,这点容人雅量,赵佶还是有的。
这也是周铨一直以来对他还算恭敬,无论是发了财还是有了新奇的玩意儿,都没忘了给他送来,哦,大炮除外,直到现在,大炮的秘密仍然被周铨死死攥着。
看着仍然气鼓鼓的蔡攸,赵佶笑道:“小蔡卿,朕欲赐你一座宅院,你看如何?”
蔡攸身体一动,脱口而出:“好……臣谢过陛下厚恩!”
此前他都是居住在蔡京的太师府邸,倒不是他自己置不起宅,事实上,他在京师里置办了不少产业,但蔡京年事已高,他若搬出去,恐有不孝之讥。
现在不同,官家赐宅,那是光耀的美事,而且圣上所赐,不好拒绝,他不必担忧有人因此攻击他不孝。
在蔡京宅中,蔡京才是真正的老大,宅中大小事情,蔡京都有人通风报信,甚至蔡攸与清客幕僚们的密谈,也会有人泄露出去。蔡攸早就想着搬出去,省得头上有个人盯着管着,许多事情都不好做。
他的反应,让赵佶很满意,蔡攸将是他用来对付蔡京的一枚很好的棋子。
考城农会向京中请愿,恳求朝廷尽快修建京徐铁路的事情,很快就发酵、扩散,数日之后,考城东的宁陵也传来消息,其地农会要求修建铁路,紧接着,应天府下属诸县都纷纷传来消息。
倒是徐州自己,一直没有吭声。
此时各家报纸之上,原本支持与反对声音各半的,却变成了绝大多数支持,只有少数不靠着商会广告的还在反对。
只不过这反对者,也不再从什么风水之类的理由去讲了,而开始大谈这项工程会如何劳民伤财,将这钱用来赈济百姓,该有多么好。
那河南商报更是大声疾呼:西部百姓还在吃草,京徐之间有运河在,哪里用得着修什么铁路!
只不过当农会的会员们杀往西京,砸了河南商报的大门,还往其内倒了不少草之后,这家报纸也老实起来。
西京洛阳,文彦博遗下的园子里,一株高大的牡丹,虽然无花,却依然迎风而摆。
在这牡丹之下,文彦博第九子文维申拄着杖,神情凝重地看着面前哭泣的少女。
这少女正是蔡洁生之女蔡瀛,此时她以袖掩面,哀哀而泣。
蔡洁生失去踪迹的消息早已传来,文维申一直不曾告诉蔡瀛,直到今日蔡瀛从别人口中听到,他才无法再隐瞒了。
待蔡瀛哀声稍停,文维申缓缓说道:“瀛儿,我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关系到这株牡丹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