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风云录 > 第21章 士族袁绍

第21章 士族袁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介绍袁绍哥俩之前,还是看看士族是个什么玩意儿。原谅我用了腾飞老师大作的名字,自然不是抄袭,只是觉得这几个字太传神了,而且符合我对于“士族”的定义。

那么好,看看这个玩意儿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后,设立的是“中央集权制”也就是“郡县制”这和战国时期有什么不同吗?有。

战国时期的制度是“封建制”,它的意思就是“封土建国”亦即,划定一些土地给你,你就是这个地方的王,而你的领属地就是“国”。但是这些“王”还是“天子”的下属,关系有些乱,我们还是捋捋。

天底下所有的地方就是“天下”,天下有一个主子就是“天子”。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成若干份,交给自己的手下“诸侯”就是“国”。而诸侯们是没有也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用来打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国家,分成若干份交给自己的手下“大夫”管理,这叫做“家”。而为了削弱大夫的权利,保障自己的权利,所以只给了大夫的管理权,而没有给他实质上的权利比如兵权,因此大夫的领地才叫做“家”,有家长的意味。而诸侯是兵权的,因此他们之间是可以交战、联盟甚至通商。但只要不触碰“天子”的权利就行。

现在看来,战国时期颇像电影里的黑社会。天子是老大,诸侯是老二,你们之间爱怎么打怎么打,只要不影响我当老大的位子就行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一个“小弟”通过这种方式变得越来越强大,他就是秦,具体说,就是嬴政。

在秦国当上老大之后,为了杜绝后来人效仿自己,于是设立了“中央集权制”,直接就把那些“老二”变成了为自己打工挣钱的“小弟”。

而“中央集权制”的表面意思就是,中央拥有所有权利,亦即,帝国只承认一个天子,国家只有一个国家,说话算数的只有一个人——皇帝。所以,以前是秦王的嬴政,做上国家元首后,就不再称王了,而是“皇帝”。而那些以前的什么诸侯、大夫之类的角色,统统滚蛋,中央下派官员管理这些以前的“国”和“家”,这种关系,就是现在所说的直接跟中央挂钩的关系,而这种制度,就是“郡县制”。

这两种制度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以前的诸侯或者大夫是可以世袭的;而现在除了皇帝是世袭的,其他的官员都不在世袭之列。所以又出现了官僚制和贵族制。

所谓的贵族制就是跟皇帝有血缘关系的本家,他们是可以世袭的;官僚制就是那些不能世袭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后来变成了与贵族针锋相对的“庶族”也叫“寒族”。

让寒族通过考试做官的方法就是“科举制”,这里就不细解了,您只有知道,至少在当时,科举制是最科学的一种选拔方法就行了。

而介乎于寒族和贵族之间的,我们就叫做“士族”。

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贵族之所以能够做官,靠的是血缘关系。寒族之所以能够做官,靠的是拼命读书。而士族能够做官,靠的是家庭出身。

“士族制度”也叫“门阀制度”,这种说法来自于那些高官大门口的两根柱子。左边的柱子叫做“阀”用来注明自己的功绩,右边的叫做“阅”用来注明自己的经历。而这两根柱子都在门的两边,因此也叫“门阀”“门阅”。现在所说的“某某门”事件,以示其重要性,不得不说是从贵族的这些称谓移植而来。

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在中国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要分个高低,因此门阀也有高低,高的就叫“望族”,门第也有高低,高的就叫“高门”。之所以出现望族和高门之分,是因为这些家族都是靠读书做的官,甚至是世代为官。也因为他们的名声很高,能够舆论左右,类似于今日之媒体,所以才有了保护他们利益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历史中的称谓就是“九品官人法”也叫“九品中正制”

这当然受到了士族的热捧,因为这就意味着可以垄断做官的权利,可以保障自己后人的权利,这也成为了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中短暂存在的原因之一。但是为什么这种制度没有永世长存,或者说,没有实施下去呢?因为,他们遇到了军阀。

秀才遇到兵的直接后果,当然不是有理说不清,而是直接over掉。因为秀才有笔杆子,而兵却有刀把子。

这里的秀才就是士族,这里的兵就是军阀。

之所以大篇幅的介绍秦国以及西汉的制度,是因为士族就诞生于这种制度之中。

所以综上所述,士族就是一群靠读书混出来的能够舆论左右也能够世袭的官员,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到了魏晋南北朝还专门立了法案保护这些人的利益。但没办法,有人干活且还算听话就行了。

好了,关于士族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课就上到这里。

这很重要,了解了士族的作用后,才能够明白为什么三国必须由司马懿家族统一,也才能明白为什么众人要推举袁绍做盟军的大佬了。

而我们接下来的主角,袁绍哥俩也是士族,且还是门望高的士族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说,亦即四代人都做过“三公”(司马、司空、司徒)的职位,本人也在三公之上(司隶校尉),有如此雄厚的家世,不牛的话于人于己都说不过去。

而袁绍的成名之处就在于,把社会上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府上,当然有名无实混饭吃的也不少,只是袁绍毫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一个爱才的名声而已。许多人都说袁绍在装样子,其实你只要知道袁绍跟他弟弟的关系后,你就明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弟弟,不是一母同胞的。事实上,他俩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在史料可查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对于这个婢女所生的哥哥,袁术是持有反感态度的。

而袁绍之所以装出爱才的样子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气袁术的。是想告诉袁术,大家熟归熟,但你老说我是下贱的婢女所生,我一样告你诽谤啊。

但在这个混乱的夜晚,兄弟俩抛弃了以前的不愉快,一起发兵将那些玩权的太监们统统杀光。当然了,你要是认为这兄弟俩是想发扬“兄弟齐心,齐力断金”的风格,恐怕就太天真了,袁术急匆匆的杀入皇宫,是为了找一样东西。他认为,只要有了这样东西,不仅会光宗耀祖,也会把自己推向权利的巅峰——传国玉玺。

这件东西在问世以来,一直充满着各种传说。其实,他的本身价值并不高,人们看重的是他的政治价值。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有了这件东西,你才是正统,你才够资格做上那把龙椅。不管前面的汉武,还是后来的唐宗宋祖,以及我们的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想得到这件玉玺,以示正统。其实,也就是自己骗骗自己,当然,他们的目的是想骗别人。

有了这种政治信仰做后盾,袁术要想尽快做到皇位,只能靠传国玉玺了。可惜,有人比他更知道玉玺的重要性,那自然就是皇帝。

此时的皇帝等人被张让挟持着一路逃走,但所谓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好东西,所以张让就把救命稻草之一的何皇后分给了段珪,这兄弟好像不明白张让兄的意图,不过不用等明白了,因为尚书卢植追过来了。

刚刚还认为有了救命稻草的段珪,被追上来的卢尚书一顿乱砍,就此名归西天。卢植追赶皇帝不及,只得仰天叹气,其实不用,因为很快就有人拦截住张让了。

虽然身为太监这类特殊人群,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张让还算是个人,因此为了活命,张让逃离洛阳后,决定直奔北邙,事实证明,这是他丢命的开始。

很快,河南方面派出的人拦住了张让的去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张让明白被逮住后,不是斩头示众,就是千刀万剐,反正是个死,那就做一次男人吧。于是,张让跳进了那条河。

自此,宦官集团全部肃清。

这边算是保住了皇帝的性命,暂时平息了屠杀。而洛阳方面却还在进行着杀戮,具体说来,是何进的家丁跟何进的兄弟,何苗进行着厮杀。

说起来,这是何苗自找苦吃的结果。原本平安从宫中逃出生天的何苗,回家后就组织家丁准备杀个回马枪,却不料半路被何进的家丁拦住了。而何进的家丁认定何进是因为何苗被杀的,于是还不等何苗做出解释,就把他杀了。

何氏已经没人,就算何太后重新执政,也不再存在外戚专权的问题。宦官、外戚这两个在东汉朝斗了一辈子的集团,最终化为乌有。因为,历史的车轮,岂止是两个螳臂就能阻挡的?

既然没了宦官和外戚,那么历史只能从新找人弥补,于是中国第一个杀进历史舞台的人,来到了京城,我们都知道,他就是董卓。

而曹操兄在经历此番腥风血雨后,也终于明白,要抵达顶峰,靠仁义道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每一个被历史承认的人,都是被历史赋予了一把利剑,用来斩杀阻挡自己脚步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