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正文 第七百七十九章

正文 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九章

转天,宋铮不出预料的起晚了,大概是因为知道他要去非洲,而且一去就是几个月,做完的临别LOVE,林欣如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武林高手一样,变着花样的差点儿把他给榨干。

吃过早饭,两个人一起出了门,不过不是去机场,而是回公司,离开之前,公司里有些事情,宋铮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首先就是公司这一年的安排,他的工作都已经计划好了,上半年《战狼》,下半年《盗梦空间》。

另外,宁皓的剧本虽然没完成,不过大致的思路已经有了,宋铮听过之后,就知道是那部被称为中国最高级喜剧的《心花路放》。

前世《心花路放》上映之后,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宋铮看来,《心花路放》才是宁式喜剧中最好的一部作品。

不同于那些吵吵闹闹的,空留下许多笑点的喜剧,真正的高级喜剧的笑点都是藏着的,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喜剧片,看预告片基本上就能看到片子里最爆笑的那几个点。

而《心花路放》正好反着,在预告片中看到的那些笑点,放到片子里充其量就是个二流笑点,甚至三流笑点。

《心花路放》里最一流的笑点,不看影片根本看不到,前世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宋铮看预告片,里面只放出二流三流的笑点,就足够让他期待了。

就好像玩乐器的人,水平低的给被人做表演,都巴不得一上来就演奏自己刚刚掌握的难度最高的那首,而水平高的给别人做表演,往往选一个比较大众化的曲子,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高难度早已驾轻就熟,把难的变简单,把简单的变绝,这才能体现水平。

高级喜剧的笑点是有逻辑的,那些热.卖喜剧在业内的评价并不高,可是普通观众的笑声一点儿也不少,是因为那几部喜剧的笑点往往采用的机械笑点。

也就是最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引人发笑,比如肢体、台词、表情等,尤其是屎尿屁横行后,华语喜剧也开始在视觉表现上开始无节操地刷下限。

《心花路放》中不缺乏机械笑点,可是更多的是逻辑笑点,利用的是反差、反转、误会、对比等。

观众需要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这个笑点里的承接关系,才能明白笑点的可乐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心智不成熟的观众,无法欣赏高级喜剧的全部的原因。

高级喜剧的笑点是连续的,电影9分钟,或1分钟的时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讲究节奏和结构。

那些秉着“观众笑了就是好喜剧”的创作者,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逗乐观众的任务,而无意识地将作品变成笑点的堆砌。

《心花路放》的笑点密集程度,比宁皓之前的几部卖座喜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整体观之依旧保持了电影的完整性。

宁皓的节奏控制、独特结构,在这部喜剧中依然有闪光之处,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会让观众撒开欢就不管了,而是始终把观众控制在他的轨道上,最后让观众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笑了无数次。

高级喜剧是有情感和情理的,之所以说某些喜剧片为了让人笑,无节操、刷下限,是因为它们为了营造笑点,有时候是罔顾世间情理的。那些违背人之常情的搞怪、扮丑,自然让人不太好受,一次两次可能勉强过去,三次四次就忍无可忍了。

《心花路放》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世间之常人,有着和芸芸众生完全一样的情感,他们碰撞出的喜剧,才是基于生活的幽默,让观众会心而笑。

《心花路放》的观众层次没有局限性,从小孩到大人,从华人到老外,但凡坐在影厅里看,都会从头笑到尾。但是那些目光敏锐的人、心智成熟度的人、逻辑通顺的人、情感细密的人,会从这部喜剧中看到更多的东西、更深的内涵、更强的感触。

他们跟随宁皓的指引,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让《心花路放》不仅仅是一次减压,而是成就回味无穷的记忆。

宁皓现在要开这部戏,宋铮自然是举双手支持,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这部戏能够收获多高的票房,而是通过这部戏,可以重新树立宁皓在圈儿内的地位。

除了宁皓这部戏,以及徐争早就在计划之内的《人在囧途之港囧》之外,宋铮还打算再开三部戏,其中的一部就是《钢的琴》。

很多人对这部戏都不熟悉,但是在宋铮的心里,这部戏可以说是国内影视界少有走心的作品。

这是一部怀旧的电影,俄罗斯风味的背景音乐,陈旧废弃的厂房,高耸入云的烟囱,甚至公式化的讲演,都在缅怀一个逝去的时代。

这是一部后,9后无法理解的电影,一群下岗工人折腾半天,鼓捣出一架钢体结构的钢琴,有什么意义吗?

这是一部拍给5后,6后,甚至7后的人看的电影,只有他们才能产生深深的共鸣,理解那架钢琴背后的含义。

每一首动人的吟唱都会勾起一次难忘的回忆,每一种质朴的怀旧总会唤起一个群体的哀思。

《钢的琴》就是关于小人物的光荣和梦想的故事,它用高雅的语言,述说着生活的琐事,以魔幻的色彩,追缅着逝去的荣耀,当“钢的琴”出厂的时候,宋铮当时激动的险些泪奔,他看到的是一幅关于繁华隐忍谢幕的残卷,一首关于激情燃烧岁月的挽歌。

所以,与其说《钢的琴》是一个讲述“造琴”的小人物励志故事,倒不如说它是对于中国一个特定时代结束的告别和怀念。

透过一群卑微的底层工人阶级的言行,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民生跌宕起伏,万象多端的淡定和泰然处之,看到他们对于中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化,狂飙突进的无奈和自我解构。

令人愉快并哀伤的是,影片正面描写的并非这些,但是真正想要告诉人们的偏偏就是这些,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正是《钢的琴》所以闪亮的地方,它用一种黑色的幽默,讲述着并不幽默的中国故事,而且,重要的是,它是真正关于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陈桂林,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

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热情如火的重工业时代中国工人的一些突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

这些特点曾经在半个世纪中,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石,也是这些特点在改革浪潮席卷而来之时,让他们一度感到茫然无助和无所适从。

他们很现实,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他们又很不现实,经常回味着为时代所不容的过去,并做着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春梦,这却也是他们顽强生存的精神源泉,用一种蚍蜉撼树的执着,诠释着一个平凡而动人的字眼:生活。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部并不是很著名的,宋铮从王菁花的手里拿到这本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给张园打了电话,张园在看过之后,也只是迟疑了半分钟,就决定接下了这个活。

相比于原版的导演张梦,宋铮觉得张园才能将这个故事拍的更加细腻。

故事开篇,陈桂林和妻子讨论离婚事宜,背景却是破败坍塌的厂房,预示着主人公婚姻的变故,和中国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的倾覆息息相关。

当陈桂林和他的乐队为一位死者奏响了忧伤的苏.联歌曲《三驾马车》时,对于往日辉煌的眷恋和怀念跃然眼前。

宋铮记得原版的电影中,曾多次出现前苏.联的一些著名歌曲,甚至还有一名曾经留学苏.联的老工程师,这一切都可以让人清楚的看到《钢的琴》这个故事发生地,东北这个昔日重工业基地的前尘旧事,进而可以联想到整个中国的那些激情岁月和疮痍时刻。

中国工业的起步是离不开苏.联的帮助的,尽管后来由于政治纷争,中苏彻底决裂,但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延宕久远,中国工业的“苏.联影子”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在中国依然能随处找到苏.联的痕迹。

上世纪9年代初,苏.联代表的集权式社.会主义模式轰然倒下,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质变的阶段,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以陈桂林妻子的新欢、那个靠贩卖假药发家的幕后情.人为代表的“新思潮新势力”,凭借物质力量的摧枯拉朽,无情地冲毁了陈桂林所代表的淳朴踏实,默默奉献的老一代劳动者的精神家园。

影片处处可见的“苏.联痕迹”实际上就是表达陈桂林这一群体对旧日时光的无限眷念,对于他们这一代而言,苏.联模式是美好的,因为作为产业工人的他们在昔日可谓英雄有用武之地,在粗大笨重,但泛着金属光泽的时代里,有着属于他们的春天。

显然,在时代变革的狂澜面前,陈桂林等人又显得卑微和无助,他们靠什么来捍卫自己精神家园?

无力可借,无处可遁,无计可施,无枝可依。

于是,人们看到了一群小有才艺的“工人阶级”为谋生计,组成的小乐队,在街头巷尾,吹奏代表着昔日辉煌的歌;于是,人们看到大刘在“妻管严”的窘境下,经营着自己的“杀猪产业”;于是,人们看到胖头为了二十元的赌债,不顾尊严地躲避着三个妇女的追缴;于是,人们看到季哥俨然以老大的派头,在旧工厂里干着一些并不阳光的勾当;于是,人们看到“快手”依靠往日在工厂练就的手艺,落寞地生活在昔日的阴影中;于是,人呢们看到淑娴这个女性在男人的世界里,以男人的方式开拓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豪放的背后却流露着些许无奈。

所有的荣耀,都源于他们的工人阶级身份,所有的落寞,都因为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在改革浪潮中被彻底尘封。

陈桂林和妻子争夺对女儿的抚养权,除了天然的亲情使然,还有着他对自己尊严和能力的捍卫,“陈桂林们”对于“造琴”的执着,也不仅仅是出于友情,还有着他们对于自己光荣传统的追抚和对现实污染的抵抗。

落魄的贵族,潦倒困顿,依然不肯丢弃代表家族荣耀的族徽,卸甲的将军,在赋闲寂寥之时,时常回味着铁马冰河的昂扬。

《钢的琴》中的这群小人物,同样有着引以为傲的过去,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残酷地结束,但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退出舞台中央。

过去的辉煌代表着他们的力量,一种与生俱来的“根”的情节,让他们无法欣然接受现实命运的安排。

对于代表往昔产业辉煌的两根大烟囱,他们都依依不舍,怎么能甘心在物质享受和娱乐消费面前节节败退?

于是,陈桂林对于女儿小元的培养,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造琴”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成为唤醒他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的契机,成为他们捍卫自己尊严,争夺表演舞台的一次奋争。

于是,一个关于婚姻解体和子女争夺的寻常故事,变成一群失意的工人绽放激情,重振光荣的魔幻舞蹈,他们以一种颠覆常态和逻辑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重归梦想的集体行动。

《钢的琴》其实就是一出彻底的生活悲剧,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一种失落和无奈,所有的结果都不是最初的梦想,包括那架本不该出现的“钢的琴”。

但是,用微笑和自嘲的方式讲述出来的不幸,则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机,这个故事就是如此,所以它哀而不伤,笑而不谄。

片中人物都以最淡定,最从容的方式,处理着种种尴尬的遭遇,如偷琴失败后,陈桂林那一曲近乎魔幻和诗化的钢琴曲,将小人物的悲催化解在无尽的冬夜中,让人久久回味。

或许,人们希望的是陈桂林造出了“钢琴”,完成了对女儿的承诺,夺回了抚养权,击败了妻子和假药大款所代表的道德堕落,获得了最终的精神胜利。

这样的结局或许更令人愉悦和振奋,但它往往不是生活的真实面,尽管人们是如此地希望它成为现实。

生活的本来面目,有时就是处处透着一种残酷和无奈,努力了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可是,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些东西,它不以实际结果为考量标准,它最珍贵和闪光的时候就是它被展示的过程,它可以是人格的尊严,可以是往昔的荣耀,甚至可以仅仅是倔强的血性。

“钢的琴”并没有完成“陈桂林们”的所有的心愿,但是它告诉这个抛弃了他们的新世界,他们有过光荣,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光荣。

造好了钢琴,放弃了女儿,目睹了烟囱被炸掉,然后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陈桂林又开始了另外一段生活。

所有该告别的终将说再见,所有挽留不住的终将离去。故事以另外一种淡然而光明的结局,告诉观众,这就是生活,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曾经代表着社会中坚力量的陈桂林们,依然有办法,也必须有办法生活下去。

《钢的琴》有如一曲时代的挽歌,于其中可以听到一种警示,或许,对于这个物质上狂飙突进,精神上日渐倾颓的社会,不无裨益。

在《钢的琴》里面,可以看到,陈桂林的同事们有的改行卖猪肉,有的成了配钥匙师傅,还有的去捞偏门。

而陈桂林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也勉强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将要失去女儿。恐怕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他说出要做一架钢琴的的时候,这个决定里一半是和老婆赌气,一半是潜意识里对现实的呐喊:“你可以剥夺了我的时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

这也是他的同事们一拍即合的原因,在故事中,宋铮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这批被时代遗弃的人的抱怨,不满,只看到了他们面对现实的无奈,虽然他们偶尔也发泄一下,尝试偷个钢琴,打个群架,但心里,都充满着对逝去时代的无限缅怀。

故事中,几经挫折,钢的琴终于完成,在故事结尾的时候,由起重机徐徐吊起这架特殊的钢琴时,宋铮当时心潮澎湃,那锃亮的琴板代表着不屈的精神,那精致整洁的琴键透露出精湛的技艺和辛勤的汗水,这架琴仿佛是骨感现实身上的傲然双峰,挺拔耸立,桀骜不驯的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

当陈桂林女儿小心翼翼的问道:“能出声吗?”

宋铮忍不住哑然失笑,泪水划过面颊,看到陈桂林和同事惬意的在一旁欣赏女儿在钢琴上快乐的弹奏,他们心里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头,你看到我跪下男儿的膝,你没看到的,是我心中永远有一处地方,有理想,在不羁的歌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