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盛世京华 第三十七章 府兵之衰
带着莹玉走到宫门口,见到王东已经回来了,李玹不由得心思一动,吩咐道:“去曲池坊杨府。”
王东答应一声,李玹便带着莹玉登上了马车。
莹玉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去曲池坊干什么呀,难道你还要把黛儿姐姐也喊上?”
李玹摸了摸她的头发,轻笑道:“你这小鬼灵精,没有黛儿在身边我还真拿你没办法。”
愤愤的把李玹的手打到一边,莹玉气鼓鼓得道:“人家不是小孩子了,别老摸人家头!”
说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这般孩子气的话语,惹得李玹不禁哈哈大笑。
马车在杨府门前停住,李玹对莹玉吩咐道:“待在这儿别乱动,我去去就来。”
莹玉对他做了个鬼脸:“快点,不然本姑娘的手段有你受的!”
想到这鬼灵精的丫头的“手段”,李玹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莹玉看到,不禁万分得意,傲娇地“哼”了一声。
下了车,李玹便大步直奔府中,直接找到了杨光程所居之处。
杨光程半躺在一架藤椅上,斜睨了他一眼,有气无力地说道:“李舍人您可真会赶趟儿,刚把东西准备好你就来了。”
李玹二话不说,抬起手便是一拳送了上去:“再这样阴阳怪气的本官让人把你送进刑部去好好伺候!”
拳头还未落下,便被一只手给接住了。只见杨光程一反刚才半死不活的样子,嬉皮笑脸的说到:“大人好大的官威啊,信不信我在妹子面前参你一本?”
李玹收回拳头,乜了他一眼:“去呗,看看她会相信谁。”
杨光程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哀叹一声:“你是不明白我这做哥哥的苦啊!”
李玹无奈的看了看这个不着调的未来大舅子,催促道:“赶紧的,把东西拿过来,我还要去找黛儿呢。”
杨光程翻了翻白眼,走到一旁的几案上拿起一摞写满了文字的白纸,没好气的道:“赶紧拿去然后滚蛋,别让我看到你!”
李玹一见那厚厚的一沓,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看来又要动上不少脑筋。
灵机一动,他转身便向门外走去,一边走一边悠悠的说道:“这么多我可不好拿,劳烦光程兄帮我送到外面的车上。”
话未说完,人便早已不见踪影,只留杨光程站在原地风中凌乱。
“这个混账玩意!”
蹑手蹑脚地走进了杨黛儿的闺房,嗅着这淡淡的幽香,李玹不怀好意的笑了笑。
充满女儿气息的闺房里,一身鹅黄色长裙微微摇曳着,裙下露出来的一双精致小巧的云头丝锦履看的人心痒痒,一只雪腻洁白的素手执着一支修长的毛笔,正伏在案上写着些什么。
李玹动作越来越轻,杨黛儿似乎也正沉迷于手头上的文字,丝毫没有发现他的到来。
脸上还带着恶作剧般的笑容,李玹正准备给她来个“惊喜”时,黛儿却忽然转过身子,斜睨了他一眼,神色中的调笑之意甚是明显。
李玹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街头上被人来回耍着玩的猴子,不禁老脸一红。再看看黛儿那副似笑非笑的娇俏模样,不禁恼羞成怒道:“好你个死丫头,竟然敢调笑为夫,自己说,该当何罪?”
黛儿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哟,好大的官威啊,李大人,小女子不知犯了什么错事,还请大人明言。”
李玹板着脸,伸手便在她柔软丰满的翘臀上拍了一巴掌,口中却还十分严肃的说道:“长得漂亮,就是犯罪。”
冷不丁被他偷袭得手,黛儿的俏脸顿时泛起一片火烧云,轻啐了他一口,红着脸没吭声。
李玹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嘻嘻哈哈的说道:“快去换件衣服,今儿我有空,陪你出去逛逛。”
“真的?你有这么好心,专门陪我出去逛逛?”
黛儿斜睨着他,脸上还带着一点点尚未褪去的羞红。
李玹满脸赔笑道:“这个……莹玉缠着我,非要我陪她逛逛,那个,我这不是想你了嘛,就特地过来找你。”
轻轻地“哼”一声,黛儿姑娘赏了他一个白眼,莲步轻移,带来一阵香风。
“人家要换衣服,你还不快点出去?”
声音酥酥甜甜的,听的李玹感觉就像是有一只小猫在用那软软的小爪子在他心中轻轻地挠着。痒的他差点脱口一句“我来帮你换。”
幸好忍住没说出口,此时站在门外的李玹抹了把冷汗。
黛儿换了一件月白色的士子斓衫,头上戴着一顶乌纱幞头,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就这样斜睨着呆呆的看着她的李玹。
“呆子,看什么呢?”
李玹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牵起她的手说道:“走吧,莹玉在外面等着呢。”
杨光程早把东西给送了过来,莹玉仅仅是看了一眼,便对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丝毫不感兴趣,于是便在车里面左碰碰右碰碰,对一切东西都充满了好奇。
李玹与黛儿并肩走来,乍一看就像是两位年轻英俊的公子哥儿走在一起。
王东看见两人到来,连忙殷勤的为他们打开了车门。莹玉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看见黛儿来了连忙扑了上去,抱着黛儿就是一阵撒娇。那股子亲密劲儿,看的李玹有些毛骨悚然。
吩咐了一声王东,任这一大一小两个美女打闹说笑,李玹拿起了杨光程为他准备好的中原军府近年来的情况。
越看下去,李玹越觉得心惊胆战。虽然知道自从武则天时代府兵制便已经开始衰败,但他从未想到过,如今的府兵制已经是名存实亡,仅仅以兰陵萧氏提供的齐鲁与河南一带的情况而言,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各州府的府兵情况也急剧恶化,已经出现了实际军士人数尚不及编制规定的十分之一这种可怕比例。
李玹整理中书省的一些文书的时候曾见过有一些或多或少提到过土地兼并的,当时他也未曾在意。因为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历朝历代都会有,只是看情况有多严重而已,像东汉后期,甚至已经严重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程度,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李玹对此不太关注则是因为他知道,许多的大唐宗室与王公贵族都拥有着大量的土地,这在如今的大唐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身为他们之中的一员,李玹自然是本能般的忽视了这个问题。
那些富人利用灾年歉收等各种原因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土地,导致许多的农民无地可耕,只好成为富人家中的佃农。这样一来,对官府就有两大不利之处,其一是税收问题,其二便是对府兵制造成的根本性破坏。
当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推行的以均田制为根本的府兵制说白了就是“兵农合一”的一种制度,如果一户人家连田地都没有了,那么就不需要去履行参加府兵的义务。
而且在中原的许多军府由于很少遇到战争,朝廷拨给他们的资金相对于边镇而言就比较少,这样一来,平民百姓们也就不愿意去参军,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李玹的眉头深深皱起,按照这些资料上面的说法,最多明年,朝廷就不得不拉下脸面承认府兵制的衰败了。但是脸面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的致命所在是中原军府的败坏,会导致河南道、淮南道、山南道等地完全无兵可守,关中的兵力也不会太多。
更要命的在于,边镇势力的强大。
资料的最后面还加上了一份各大边镇节度使府的兵力资料:范阳节度使,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使,三万七千五百人;河东节度使,五万五千人;朔方节度使,六万四千七百人;河西节度使,七万三千人;安西四镇节度使,两万四千人;北庭节度使,两万人;陇右节度使,七万五千人。
剑南节度使由于往往由亲王或者宰相兼任,故而不在此列。
心中稍微算了一下,李玹不禁心中骇然,大唐竟然有四十多万军队掌握在边将手中,这还不算像安禄山这样有可能瞒着朝廷自己招兵买马的。而中原府兵衰败,几乎已经无兵可用,关中的军队也才不过二十万不到,若是真的发生叛乱,朝廷该如何应对?
而且这些节度使往往身兼御史之位,自己便拥有监察权,再加上集地方军镇财务大全为一身,难免会滋生野心。
而且李隆基喜欢用胡人为一方镇将,如安禄山是粟特与突厥人的混种,哥舒翰是突骑施人,高仙芝是高丽人……
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哥舒翰和高仙芝如何暂且不提。世家提供的各种资料已经隐隐约约的能看出来安禄山有异心,此人身兼两镇节度使,河北又多胡人,若是不能提早防范的话,恐怕这汉家天下又会迎来第二个“永嘉之乱”!
目光看向外面繁荣的街道、各处叫卖的胡商、抬头挺胸走在大道上的平民百姓。李玹觉得他应该为守护这样的兴盛场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待以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向皇伯父提些建议才是。
身为宗室,国家的兴亡与他自身的沉浮息息相关,而且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繁荣富庶的地方。
长安,多么伟大的名字!李玹只愿,这个帝国的未来也能如这都城的名字一般。
万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