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清时谜洸 > 第48章 发财计划(二)

第48章 发财计划(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吃这烤兔,品着凤梨,我与溥苣和王五提起了我的发财计划。计划中,我是要拉着他们两个入伙的。毕竟,空有三十岁现代头脑的我,也只要一具五岁的身体,有很多事是做不来的,也许这也可以当作是“人微言轻”的另一种诠释吧。

正讨论着军机处大人们,对凤梨味道的看法。我点了点头,道:“没错,这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都觉得凤梨好吃,你觉得咱们用得着,为凤梨的销售发愁么?若是让品尝过凤梨美味的人,知晓它如何的弥足珍贵,再让他们知道有人在贩卖,那还不得求着咱来买?”

王五点头道:“贝勒爷,说道没错。达官贵人认为好吃的东西,那是不用愁卖不出去的。”

我拍了下手,接着道:“对,只要东西好,能够让达官贵人们认可了,在加上货物的紧俏,这帮老爷们才不会吝惜那几两银子呢。咱们再吹捧一番,什么大内皇宫专享,什么军机处特供,只有少许外流了出来。你们说,那些个好面子,图个讲究的富贵人,愿意出多少银子,来买这难求之物?”

停顿了一下,我接着道:“再说这路途运输,官府上有醇亲王府、庆郡王府和户部侍郎从中打点,谁人会难为咱们?江湖上再有王师傅出面,那也定会畅通无阻的。”

王五也不住点头,道:“恩,官府中有三位在,那是万无一失的。江湖上,我虽不敢保证一定畅通无阻,但还是有些面子的。不通之处,少许花些银子,也会是顺顺当当的。”

溥苣一拍大腿,兴奋道:“是了,这官面上和江湖中,咱们都不在话下,再有达官贵人的追捧,这笔买卖做得。”

我见溥苣和王五皆赞同这笔买卖,点头道:“好,既然二位都认为可行,那么这笔买卖咱就说定了。咱们三家合作,由我提供货源,王五师傅从中帮衬着押运,溥苣负责销售事宜。”

我看了看溥苣和王五,解释道:“王五师傅虽然在江湖中威望很高,也开着买卖,但在这富贵人的圈子里,怕也是无能为力的。我虽然身为贝勒,却有阿玛醇亲王在朝为官,自然是不好露面做买卖的。溥苣则不同,他住在庆郡王府,说是官面上的人,可又无官无爵,却又能与官府、贵族和士绅们都说上话。所以,这售卖的事宜,交给溥苣你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我搓了搓手,又道:“咱们再说这利润,我已经与那贩子定好了,按照一两银子两个凤梨的价钱,从他那里进货。并且要求他只能接受我们的订购,不得自己在直隶(清时的旧称为,大约定当于现在的河北)贩卖,更不得贩卖给别人。如此一来,在直隶咱们就是独家,你们说说,这凤梨咱们可以销售几何?”

王五想了想,道:“进货就是一两银子两个,可真不便宜呀。再算上运输和保存等一些费用,这成本就得一两银子一个。按照一般的销售规律,那得售卖二两银子一个了。”

知晓贝勒爷“黑心”的溥苣,摇头道:“二两银子一个?王师傅,您可别忘了,咱们售卖的对象可是士绅豪门,要少了银子,怎么能配得上他们富贵的身份?依我看,怎么的也得,也得五两银子。”

我笑着摆手,道:“溥苣说的没错,售卖的便宜了,那是对士绅豪门的侮辱。不过,你说的售价五两,还是定的少了。你别忘了,还要注重这凤梨的‘珍贵’二字,起码也得售卖二十两银子一个。”

“二十两?”听到这个价钱的众人,皆是张大了嘴惊呼起来。七喜和小五更是不济,好似这二十两的售价,比眼前的野味更加“美味”,齐齐的吞咽着口水。

溥苣擦了擦嘴角,兴奋道:“贝勒爷,咱真的能买得上二十两银子一个?若如此算来,去掉一两银子的成本,那么一个凤梨就能净赚十九两银子。照那贩子这次贩来的数量,按五千个凤梨算,净赚就是九万五千两呀。一批凤梨就是近十万两银子,想想日后一批又一批的凤梨,这利润可真是,可真是….”

我白了溥苣一眼,插口道:“可真是什么?别想美事了,我说的是第一批按二十两银子一个卖,可没说每一批凤梨都能卖得上这个价儿,你也不想想,这可能么?第一批凤梨就如同宫中的珍宝,要的那是个紧俏,这样才会有冤大头肯多花银子购买。而且数量也不宜过多,嗯,数量在四五百个为宜。”

我摸了摸下巴,又说道:“第一批凤梨千百个左右,售价二十两银子一个应该不成问题。第二批的售价怕是就要下降了,但数量却可以增加了。第三第四批往后,售价也会逐渐下降。最后,售价稳定在六两到八两银子一个,利润应该还是可以的。如果低于了这个价格,那这买卖也就没多大意思了。到那时,咱们手里也积攒了些银子,我再考虑其他的买卖。”

听着我这番好似自言自语的话,在场的众人,可就不仅仅是七喜和小五在流口水了。大家都是齐齐的瞪着眼睛,瞧着面前这位仅五岁的贝勒爷,张大了嘴巴,任由口里的液体顺着嘴角流出。

已然领教过贝勒爷“大气魄”的溥苣,再次被这位小贝勒爷震惊了,暗道:先期就二十两银子一个凤梨的售卖,后期降至六两银子一个而趋于稳定,这是多大的利润呀。就按最低的六两银子一个算,那纯利润也是五两银子呀。贝勒爷到是“大胃口”,反到说没了多大意思。咱就粗略的算一下,二十两银子一个,一共一千个,纯利润也就是一万九千两银子。往后,虽然每批价格都会下降,但数量却可以提升,那么纯利润稳定在两万两银子也差不了多少。每一批贩卖的利润都是近两万两银子,到这位爷的嘴里,却成了没多大意思了。要么是这位爷想钱想疯了,要么是这位爷真的是有“大气魄”的人。

倘若让我知晓了溥苣此刻的想法,我会对他说,溥苣你想岔了。万两白银,是谁都不会认为它“没多大意思”。其实,这“没多大意思”是相对来说的,等积攒了些钱,本贝勒爷当然要做更大的生意。而此时的纯利润过万两,相对于日后的更大利润,那绝对可以堪称是“没多大意思”的。

(题外话,晚清时的货币出现了银元,1842年签订的辱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赔款内容,就是按照银元来计量赔款金额的。文中故事发生在1844年,此时银元已被清政府铸造并使用,但银两依旧是当时的流通货币。当然,影响清政府银元更多的却是洋务运动,在188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的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开始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这些会在以后的章节提及。)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