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乞丐王 > 第302章 活字印刷术〔下〕

第302章 活字印刷术〔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范爱卿,王爱卿,魏爱卿,来来来举杯,朕敬三位爱卿一杯。-..-”赵匡胤笑呵呵的端着酒杯说道。

“多谢圣上。”范质三人齐声道谢,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有道是胖子怕热,而今日天气微凉,微微发福的赵匡胤自然心情大畅,于是在御‘花’园设宴款待三位宰辅重臣。

向这样的设宴,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参加了。他们当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含义,虽说名义上三人还是大宋最高的朝官,但他们心底也清楚,这只是赵匡胤为稳定前朝官员实施的举措。

如今他们手中的权利愈来愈少,或许范质和王溥还好点,可身为主管兵部的枢密院使魏仁甫,其手中的工作几乎全都‘交’到了副枢密使赵普的手中。所幸的是魏仁甫心‘性’豁达,看得也开,如今枢密院也算是和和气气。

此时,常欢突然来到赵匡胤面前,耳语了几句。

赵匡胤微微一愣,随即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老大人,发生何事?”王溥悄悄的问道。

“安心,瞧圣上的样子,应该是好事。”范质轻松笑道。

不一会,常欢带着气喘吁吁的赵普来到了湖心亭。

“见过皇上,三位老大人。”赵普朝着众人拱了拱手,随即就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放到赵匡胤的桌上。虽说此时他的心中兴奋不已,但表面上依旧拱手静静的等待赵匡胤的反应。

赵匡胤怔了怔,随即开始翻阅起来。没过多久,突然哈哈大笑,朝着范质三人招了招手,道:“三位爱卿也过来看看,没想到韩旭这小子竟然还出诗集了!”

闻听此话,范质暗自松了口气,起身来到赵匡胤身前,朝着桌面上那本书一看。《韩退之诗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众人轮番传阅后,魏仁甫首先笑呵呵的开了口:“韩旭的诗词向来还是不错的,能整理成册,也算是一桩妙事。想必此诗集一出,这小子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众人纷纷笑呵呵的赞同。此时,王溥‘摸’着下巴,疑‘惑’道:“韩旭啥时候娶了表字?‘退之’?这‘退之’是何意?”

此言一出,王溥立马后悔了。这里的几位都是老谋深算之人,互相之间差不了多少!但论急智,王溥倒是稍逊了一些。

范质,魏仁甫,赵普,乃至赵匡胤第一眼就看出了‘退之’这个字的意思。表面上看,倒有点‘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自嘲之意,但实际上分明就是韩旭这小子对赵匡胤罢了他的官的不满。

当然,我们的韩大官人‘弄’诗集之时根本就没想到这点,想到是后世伟大的唐宋八大家韩愈先生。既然大家都姓韩,干脆就借他的表字来用一用。退之,韩退之,多气派。

赵匡胤和赵普相视一眼,两人心下顿时苦笑不已,没想到韩旭这小子的气生得还真是够长的。

范质呵呵一笑,赶紧替老友解围。手中翻着诗集,岔开话题道:“这里面的字倒是有意思,似乎是一种新的字体。虽说写得没有草书的狂放,没有行书的飘逸,但却规规正正,明了清晰,而且又不缺少书法的韵味,实在难得。说是自成一家也不为过。”

你一言,我一语的一番赞叹后,赵匡胤看着赵普若有所意的说道:“则平现在对诗词有了兴趣,这倒是难得的一件事呐。”

都知道赵普不喜读书,尤其不喜欢诗词典籍这类东西,闻听赵匡胤此言,众人不禁莞尔。

“还是圣上了解微臣。”赵普也不以为意,手指着诗集,故作神秘的笑道:“微臣想说的不是评价这诗词的内容……微臣斗胆,想请诸位猜一猜这本诗集的售价几许?”

“呵呵,有意思。”赵匡胤从范质手中接过诗集,伸手捏了捏,笑道:“页数不多,用纸倒是不错,以韩旭这小子的为人,估计得有个两百贯。”

“多了。”赵普呵呵一笑。

“一百五十贯?”范质猜道。不过,赵普依旧摇了摇头。

“一百贯?”魏仁溥皱眉道:“若是低于这个价格,就凭这纸张,估计韩旭这回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

赵普微笑着依旧摇了摇头,最后伸出两根手指,一字一顿道:“二……十……文。”

“啥?二十文?”众人满脸的不可置信,二十文仅仅是酒馆里一碟小菜的价格。

“这不可能。”王溥不信道。

“原先微臣也不相信,还特意到市面上问了价格,事实上确实如此。”赵普想了想,说道:“皇上可还记得,先前公主殿下说过,韩旭要干一件大事,要让天下所有人能读得起。”

赵匡胤眉头微蹙,想起了数日前赵芸说的话,可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以韩旭那爱财如命的‘性’格,怎么可能做这种亏本的买卖,即便这是为大宋读书人所作的好事。这样下去,就算有再多的家产,这小子也得败光不是。想到韩旭若是因此败光了家产,再回到原本那乞丐的身家,他心里也不禁微感歉意。

“微臣问过苗大人,韩旭确实在韩府搞了个作坊,但具体的苗大人也不清楚。而这书就是在韩府作坊印制的。于是,微臣就去了韩府一趟,想‘弄’个清楚,可是……”说到这,赵普面‘露’苦‘色’,双手一摊,无奈道:“可是韩旭这小子连韩府的大‘门’都不让微臣进。”

“他敢当面阻止你进‘门’?”赵匡胤不爽了,韩旭这小子也忒大胆了吧,连朝廷重臣都赶阻拦。

赵普苦笑:“若是当面倒还好点,这小子压根就没出来。下人进去通报,回来后带了个牌子,直接挂在‘门’上,上书‘‘私’人住宅,非请莫入’。”

大宋朝确实有禁止擅入民宅的规定,不过听到赵普如此说,众人还是不禁莞尔。对于韩旭这堂而皇之挂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赵普又道:“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韩府下人给微臣带了句话。”说到这,赵普笑得更加的勉强,苦道:“那句话是韩旭‘交’代的‘若是赵大人想进‘门’,先将算盘的技术转让费给结了’。”

韩旭这话表面上是说给赵普听,可何尝不是说给赵匡胤听呢,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分明就是暗指赵匡胤剽窃创意,与民争利。

可想而知赵匡胤此时的怒气,若是韩旭在场的话,估计一刀砍了他的心都有了。当然,自古皇帝都是控制内心的好手,喜怒哀乐不行于‘色’,赵匡胤亦是如此。想想这事,也确实是自己乃至工部的不是,于是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开口道:“常欢,宣朕口谕将苗爱卿和公主唤来。”

常欢离去,湖心亭寂静无声。

……

不一会,苗训率先走进了湖心亭,见众位大人都在,且一个个面‘色’严肃,不禁心里咯噔一下。

“苗爱卿,朕手里这本诗集出自韩府,二十文一本,你可知道?”赵匡胤开口就道。

“二十文?”苗训摇头不信,但见赵匡胤面‘色’肃然,不像是说假话,连忙拱身道:“微臣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督促工部加紧制作算盘,对于外面的事……”

“朕知晓苗爱卿最近辛苦了。但凭你和韩旭的关系,难道不知韩府最近在忙些什么?”

听着赵匡胤严厉的口气,苗训不禁大汗淋漓,断断续续的说道:“这个……这个……微臣实在不知。不过,微臣确实听说韩旭最近在搞一些东西,可具体的……”

“行了。”见苗训一问三不知,赵匡胤心中微怒,挥手打断了苗训的话。

此时,赵芸笑嘻嘻的来到湖心亭,见了众人都在,微微一福,轻声道:“父皇,您急着找皇儿所为何事?”

赵匡胤将诗集拿给赵芸,随意道:“说说吧。”

“说什么?”赵芸拿起诗集随意的翻‘弄’,没心没肺的笑道:“这诗集很好啊,皇儿那也有一本,而且皇儿拿了很多送给宫里的人呢。”

“你就没想到送父皇一本?”赵匡胤微怒道。

赵芸一愣,瞥了瞥嘴道:“皇儿以为父皇不喜欢这些风‘花’雪月,是以……”

扯了半天,也没进入正题。

赵匡胤无奈,只能直接的说了:“父皇问你,这书售价二十文,你可知道?”

售价多少?赵芸当然不知,因为她手里的书全是韩旭送的。不过,想起韩旭之前的话,赵芸弱弱道:“皇儿不知,但韩旭好像提起过这书的售价很低,当时皇儿也没在意。”说到这,赵芸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笑道:“父皇,上回皇儿不是和您还有赵叔提起过,韩旭要做一件大事吗?”

“就是这个?”赵匡胤皱眉道。

“对,就是这个。”赵芸呵呵一笑道:“不过不是这本诗集,而是韩旭创造的新的印书方法,昨天皇儿还在韩府看过,说是什么‘活字印刷术’。对,就是这个。”

“活字印刷术?”众人面面相觑。

见众人面‘露’不解之‘色’,再想起当时韩旭那意气风发的样子,赵芸心里也不禁得意,凭着一知半解的记忆,解释道:“就是将一个个字先刻好,每个泥制的印章只刻一个字,按照需求排列在一个铜框里,然而刷上墨,这样一张一张的就可以印了。印起来很快,印第一张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第二页的排版。”

说着见众人一个个大张的嘴巴,满脸骇‘色’,她还以为是自己解释得不清楚,不禁小脸微红,弱弱道:“具体的皇儿也……也不甚清楚。”

赵芸不喜欢这些玩意,自然不会去了解。可这里都是些明白人,活字印刷从字面上就能大概了解其意思,再凭赵芸这么朦朦胧胧的一解释,顿时明白了几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大缩短了现在印刷中最大的麻烦---雕版的时间。每一页都要用木板雕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一旦雕刻错一个字,此版就将报废。显然韩旭的书售价如此低廉,正是免去了这费时费力的工作。

“啊!”

苗训忍不住的一声大叫,拍着脑袋直跺脚,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范质,王溥,魏仁甫,赵普也是喜‘色’连连。

“苗爱卿……此事……可行?”赵匡胤心中早已‘波’涛起伏,强制压抑着内心的兴奋,但从那问话的断断续续的语气来看,他早已想到了此事的可行‘性’。

“惊扰圣上,微臣死罪。”苗训一听赵匡胤发问,这才想到自己刚刚的反应实在过‘激’了点。可现在他怎么也不能压抑自己内心的狂热,语带颤音道:“可行,相当的可行,虽说这里面还有几点细节微臣一时还没想到解决的办法,但既然韩老弟,哦不,韩旭。既然韩旭已经印刷程册,显然他已经解决了其中的要点。”

“天佑大宋,天佑吾皇。”赵普连忙起身拜倒:“此时必将名垂青史。”

随即,范质,苗训等人连忙拜倒,齐声高呼万岁。

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在大宋朝出现,在自己的统治之下出现,让一心超越历代帝王的赵匡胤怎能不兴奋。

赵匡胤拍案而起,大吼道:“宣,宣韩旭立刻觐见”。说着,转身对常欢,厉声道:“这事你亲自去一趟韩府,若是他不让你进‘门’,你就给朕砸了他的大‘门’。若是他敢推三阻四,你就是捆也要将他给朕捆过来……对,带上禁军,带上御前带刀‘侍’卫……当然,也别伤了这小子。”

“父皇。”赵芸大急,以为赵匡胤‘欲’对韩旭不利,连忙求道。

赵匡胤挥手制止,笑呵呵的说道:“此时朕自有主张,你无需多虑,常欢有分寸,定然不会伤了这小子。”

常欢走后,一个个大臣兴奋异常,湖心亭马屁连天,就差点说出啥“寿与天齐”之类的话了。

……

“皇儿啊,你没事就往韩府跑,这朕也不怪你。可你咋就不能第一时间将韩旭的事告诉朕呢,记得上次朕可是跟你说错此事的呐!”赵匡胤老怀宽慰,端起酒杯笑呵呵的说道。

对于赵匡胤罢了韩旭的官,赵芸本就对韩旭有点过意不去。一边是父皇,一边是爱郎,她也为难。后来想通后,只要韩旭过得好,其他的事,她也不会去管。

此刻,听赵匡胤这么一说,不禁忍不住的瞥了瞥嘴,嘟囔道:“韩旭印书这事,皇儿原本也是想和父皇您说的。可是韩旭说这印的是他自己的诗集,难免有点沽名钓誉之嫌,是以让皇儿也别太在意。等到他印了绝世巨作之后再说。”

出版自己的诗集,青史留名。若说要说沽名钓誉,也难免有这嫌疑,关键是看别人怎么看了。想到韩旭的为人,众人不禁为之莞尔。

“咳咳……”

赵匡胤刚刚喝进口的小酒差点一口喷出来,忍不住的连连咳嗽,大笑道:“绝世巨作?这小子还想写绝世巨作?难道又是《三国演义》,还是《西游记》?”

“呵呵呵呵。”众人齐笑连连。

“哼,你们不要小瞧人家。”见众人有点嘲笑的意味,赵芸忍不住的为爱郎打抱不平,嘟着小嘴急道:“旭哥儿说了,这回他不写小说,也不写诗词,他要编一部巨作。一部数百万字的大作,从周威烈王到前朝周世宗这一千多年的历史。”

“啥?他要编史书?”众人大骇。

“对。”赵芸点头,一脸的骄傲之‘色’道:“旭哥儿说了,大汉朝司马迁写的《史记》太过遥远,从大汉到现在过了许多年,都没有一部历史巨作。于是,他要编写另外的一部史书,一部比《史记》还要长的史书,好像叫什么《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没错,就是这个,旭哥儿是这么说的。”

此言一出,满场震惊,犹如平地一声雷。

“哐当……”一个个瞠目结舌,满脸的呆滞。赵匡胤张大着嘴巴,就连手中的酒爵掉到地上也未感觉到。--aahhh+26091282-->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