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乞丐王 > 第304章 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

第304章 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草民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进文德殿,韩旭二话不说,直接跪地三呼万岁。

可这一跪下去之后,半天也未见赵匡胤发话。文德殿内鸦雀无声。

微微抬头,眼珠子一转,殿内的情形历历在目。

范质,王溥,魏仁甫,赵普,苗训五人,分左右而坐,个个面‘色’严肃,不苟言笑。赵匡胤身居御书桌后,虽未见其脸‘色’,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唯有赵匡胤身旁站着的赵芸不断的朝着自己打眼‘色’,可打了半天,韩旭也没‘弄’明白她到底是啥意思。

正当韩旭胡思‘乱’想之际,只听一声大喝,赵匡胤拍案而起,道:“韩旭,你可知罪?”

“草民知罪……”韩旭想都不想直接应到。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莫名其妙。

赵匡胤并不认为韩旭有何罪,如此说法只想吓唬吓唬他,可听他这么一说,反而乐道:“哦?那你倒说说你犯了何罪?”

“草民的罪过:就是草民不知道草民犯了何罪。”语气严肃而认真,毫无一丝的嬉皮笑脸。但这态度明显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那种,说严重点倒有打趣赵匡胤的嫌疑。

“噗嗤……”

赵芸忍不住的笑出了声,等反应过来这里是文德殿,而且在坐的不仅有皇帝,还有好几位朝廷重臣,赶紧用小手捂住了嘴巴。可即便这样也晚了,偷偷看了看赵匡胤,却见赵匡胤两眼睁得老大,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哼。”

好好创造出来的严肃气氛就被赵芸给破坏了,赵匡胤只得作罢。可不教训教训韩旭他总感觉心里不舒服,可若要教训吧还真的没借口。于是,言归正传,说道:“听说你小子‘欲’修史书?”

修史书韩旭当时只是随口对赵芸说说而已,此时听赵匡胤这么一问,定然是赵芸这小妞说漏了嘴。不过,他也没有任何怪罪赵芸的意思。不就是修史书吗,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随即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草民闲着无事,‘弄’一‘弄’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说了《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且只写到汉代,草民就琢磨着‘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直写到前朝周世忠征淮南。”

“这就是你说的那部《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范质忍不住的出口问道。

“不错,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如今朝廷的鉴诫,也算是惩前毖后,继往开来。”韩旭认真的说道。

范质点了点头,正‘色’道:“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必得一遍遍的考据其人其事的真实‘性’,修史是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韩老弟难道认为凭你一人之力可完成此项大事?”

“老大人说得不错,当然韩某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还没自大到一人修史的地步。”韩旭呵呵一笑道:“当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纠集各种人才,编写了《吕氏‘春’秋》,此书虽不是吕不韦所写,可历史记住的却是吕不韦其人。韩某才疏学浅,但也算颇有家资,仿效先贤一番亦无不可。人生无趣不如去编书,要编就编历史书。”

闻听此话,赵匡胤一声冷哼:“你小子口气倒不小。”

此时,端坐一旁一直低头思索的赵普,突然起身来到韩旭身旁,“噗通”一声朝着赵匡胤跪了下去,大声道:“编写史书事关重大,微臣恳请皇上由朝廷编写《资治通鉴》。”

韩旭淡淡的看了眼身边的赵普,这家伙还真会揣摩圣意。当赵匡胤开口提到《资治通鉴》之时,他就知道赵匡胤动了修史的念头。这倒也是,只要是有点雄心的皇帝,都喜欢搞点留名青史之事。若干年后,只要读到这史书,定然想起那个皇帝。朝廷不缺写写画画的文人,养上几十个,‘花’个数年时间,一部伟大的史书也就成了。

“微臣肯请皇上编写此书。”范质,王溥,魏仁甫,苗训全都跪地,一个个兴奋的高声大呼。

“好,编年体史书不同于《史记》的纪传体,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朝廷出人出力编纂。”赵匡胤满脸的‘激’动之‘色’,立刻开口答应,他等就是这一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

“皇上,那草民这个……这个……”又抄袭老子的创意,这他娘的已经是第二次了,韩旭摆出一副委屈之态。

“嗯?这么你不满意?”赵匡胤顿时拉下脸,‘阴’‘阴’的问道。

“没有,当然没有。”韩旭连忙摇头。对于编写史书,韩旭其实也不太在意,原先本就是说说而已。他还年轻,至于以后编不编他不知道,但至少现在他没准备‘弄’这耗时耗力的东西。既然朝廷出人出力,韩旭当然无所谓了。

“这就好。”赵匡胤呵呵一笑,道:“众爱卿都平身吧。”说着,若有所以的看着韩旭,又道:“你也平身吧。”

跪了半天,韩旭双‘腿’都有些发麻了。听赵匡胤这么一说,连忙站起来。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咋的,人还没站起来,一屁股又坐了下去。

“哈哈哈哈。”

众人不禁莞尔。

“常欢,给韩旭搬张凳子。”赵匡胤忍着笑意,说道。

能站着就不跪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屁股对什么最亲,当然是凳子。

“好了,现在咱就说说这史书‘交’给谁编写吧,翰林院的人谁比较合适?”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

众人顿时低头不语,冥思苦想起来。

韩旭正想着家里那帮上‘门’催书的人,想到有大笔的钱要赚,当然就急着离开皇宫。灵机一动,开口道:“启禀圣上,此等军国大事,草民这外人不适合在此听吧?不如让草民早点回去?”

嘿嘿,这理由够充分吧?为自己灵机一动想出这样的理由,韩旭不禁大为满意。

可话刚出口,就听赵匡胤怒声道:“放肆,谁让你说话的,让你坐着,你就坐着。”

“得,你是皇帝,你说了算。”韩旭无奈,悻悻的缩了缩脑袋,眼观鼻鼻观心。

一阵沉默后,赵普再次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微臣认为如今翰林院人才单薄,均不足以担当此等大任。”

“哦?”赵匡胤皱了皱眉头,说道:“那你认为何人能挡此等大任?”

赵普的话,引来了众人的兴趣,就连韩旭也忍不住的抬起头朝赵普望去。翰林院原本就是干这活的,不让翰林院来主持,难道让兵部去主持不成。

此时,赵普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当看着范质的时候,眼中‘精’光一闪而逝。拱手道:“微臣认为此事非范老大人出面主持不可,范老大人四朝元老,学识渊博。有范老大人主持,翰林院协助,必然可完成此等大事。”

让范质主持修史书?赵普脑袋秀逗了吧?

范质可是尚书省的宰相,主持整个朝廷政务。让他去修史,这不是让一国总理去写书嘛,这怎么可行。即便写书,那也要等到退休后,写个回忆录啥的!

等等,退休?

一想到此,韩旭顿时大骇,两眼死死的盯着赵普的后背,彷佛第一次认识赵普似的。

在场的都是聪明之人,只需一个念想,就能想到赵普的用意。除去了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之后,赵普又将改革之手,伸到了文官集团,伸到了文官第一人范质的身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赵匡胤黑着脸不说话,其他人更是一声不吭。

范质面‘色’一变再变,气愤,悲哀,最后归为平静。

年过半百的老人,缓缓起身上前,此刻身子都显得佝偻了几分,跪地道:“老臣恳亲皇上由老臣主持修史。”

一旁的王溥面‘色’‘激’动,魏仁甫面‘色’平静,但相同的是两人均未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均投向了上首那个明黄‘色’的身影,都在等待赵匡胤最后的决断。

赵匡胤皱眉不语。

……

长久的沉默后,赵匡胤终于站了起来,一字一顿道:“准……奏。”

等待是漫长的,但当等待的结果出来后,无论这个结果是“准”还是“不准”,众人心里均是暗自一叹,松了口气。

魏仁甫,王溥的“叹”,是确定了他们的将来,那是一种无力之叹,解脱之叹。

赵匡胤,赵普,苗训的“叹”,是一种从头开始,从新来过的叹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是圣人也很难做到,因为他们都是局中人。

当然,无论是那种“叹”;无论是他们几个局中人,还是韩旭个这局外人。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没有对错,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然。

……

赵匡胤失去了谈话的兴致,挥了挥手道:“苗爱卿,韩旭留下,其他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众人纷纷起身离去。

在范质擦身而过之时,韩旭忍不住的小声说道:“老大人,编纂史书也不失为一件青史留名的好事,兴许多年后老大人和太史公齐名呢。”

话音一落,范质,魏仁甫,王溥三人同时双眼一亮。

对于这三位明白人来说,刚刚只是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或许过段时间,甚至出了皇城,他们就能想到编写史书的好处。但韩旭不忍心看到这三位老大人的悲叹,所以才忍不住的提醒了出来。

原本只是哀叹的三人,被韩旭这么一提醒,顿时来了‘精’神。四朝元老,当官当到这份上,也确实没啥好追求的了。留名青史,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尤其在三位年过半百的人看来,没有比这样的事更能让他们兴奋的了。

范质掩饰不住眼中的喜‘色’,连连点头笑道:“好,好,好。老朽多谢韩老弟提醒。”说着,又拍着‘胸’脯豪气道:“《资治通鉴》老朽是编纂定了,有生之年能有此等兴事,老朽定然不负韩老弟所托”。

说罢,三位老大人仰天大笑出‘门’而去。

文德殿内,赵匡胤看着韩旭,面‘色’‘阴’晴不定,良久后,脱口而出道:“你,很好。”……--aahhh+26091286-->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