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 > 第95章 第 95 章

第95章 第 95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

现在正值春夏交替,刘兴背着小半背篓玉米前往金沟村, 身后还跟着刘支书。

正在村口啃着玉米的众人见了, 就笑道:“刘支书, 又来找裴静姝呀?”

刘支书就道:“今年多亏了裴静姝从城里带回来的玉米种, 我看她把种子分给我们了, 自己地里也没有种玉米,就给她背几个过来。要不是她把这些玉米种分给我们, 今年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

正在啃玉米的村民们听了, 也都略带惭愧。虽说他们也是花钱从裴静姝手上买回来的种子, 但裴静姝大可以留着自己种,这些种子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几分种子钱。以前他们从裴静姝手上免费拿的那些菜种,裴静姝也一分钱都没有收。

他们倒是种在地里自己吃了, 却没有回报过裴静姝,更不要提裴静姝还教他们做凉粉做蛋糕做饼子等手艺。

等刘支书两叔侄离开之后,刘明秀就说道:“静姝给了我们这么多好处,我们也该给她送些东西过去。”

“我地里的豌豆长得不错,我给她送点豌豆过去。”

“你送豌豆, 那我就送蚕豆,我那蚕豆长得嫩, 而且每颗都很饱满,我现在就去地里摘一些新鲜的。”

“你们把我想送的都送了,那我送什么?”

“你的毛豆不是长得挺好?李大娘, 你也别舍不得了, 主席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又不是缺那么一点吃的。就算你送十斤出去,你地里的收成也比去年多。”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很快就安排下来,谁送什么送多少,免得一会儿谁家送多了谁家又送少了,送多了觉得亏送少了脸上也无光。虽说这都是各人的心意,但大家商量好,这样才有利于团结。

刘支书和刘兴两叔侄来到裴静姝家中时,这里也聚了一群人,裴家顾老三和燕明都在,正高高兴兴地啃着玉米。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大家都往这边背玉米?跟商量好了似的。”罗小慧笑着说,赶紧帮刘兴接住背篓。

“早知道你们这边有这么多玉米,我们就不今天背来了。”刘支书见屋角堆了不少新鲜玉米,也笑着说道。

原来今天生产队放月假,大家都看自家地里的玉米长得不错,就都想着给裴静姝这边掰了些过来,裴家、顾老三、罗九娘那边,还有正好今天周末的燕明。

燕明这小孩真不错,不仅学习认真,种地也有模有样,裴静姝看过他送来的那些玉米,个头可都不小。当初裴静姝送了些作物种子给他,就是怕他在家里没东西吃,她虽然能接济他一时,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燕明想要过上好日子,还是得靠他自己。

他有这份知恩图报的心,也足见他懂事明理,果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正是吃嫩玉米的季节,再过一久这些玉米长老了就不好吃了。静姝这次买的玉米种比我们往年种的那些玉米好吃多了,产量还不错,我屋后那块自留地不向阳,还以为这玉米肯定长不好,没想到今年也结了不少。不过挨着竹林那一片才刚刚开花,今天送过来的都是向阳地里的。”杨孟英脸上也满是笑意,她今年在裴静姝这边拿了不少作物种子,每一样都长得很好,这可把她高兴坏了,看谁都觉得顺眼。

“我们村里的人都说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软糯香甜的玉米,他们可都羡慕我了。”燕明一脸骄傲,现在断风崖那边没有人敢欺负他,大家对他也很照顾,他上学去了,张大婶还会帮他照看地里的作物,免得被鸡给啄了。

他姐姐燕丽去上学之后,家里的两块自留地都是他在做,今年他也种了不少大豆、玉米和红薯等。不过红薯要等到秋季才能吃,他用来做种的那块红薯地长得非常茂盛,邻里们知道他是从裴静姝这边带回去的新品种,都争相去他地里割红薯条回去扦插。

能够帮助到大家,燕明这小孩也变得越来越开朗,逢人就礼貌大方地问好,再加上他的身世可怜,认识他的人都对他格外照顾。

见着燕明这样的成长,裴静姝也非常欣慰。

“你们都太客气了,快坐下一起吃玉米,刚刚出锅的。”裴静姝给刘支书刘兴递了玉米过去,“其实你们要是鲜玉米吃不完的话,可以卖一些给萧长风。他收一分钱一斤,带壳称。”

玉米这东西比较沉,而且裴静姝给的种子好,两只基本上就有一斤多。还有那些在裴静姝这里挑了牛粪去当肥料的,种出来的庄稼更是不错,就算按一分钱一斤,一块地的玉米还是可以卖到好几块钱。

虽说往年他们都不愿意卖玉米,玉米在他们的观念中就是粮食,但今年的收成好,也可以卖掉一部分。

刘家人口多,土地也多,而且玉米可以和红薯混种,是适用性非常好的作物。今年刘家种了二十多平方丈的玉米,自然是吃不完的,更别说还有大豆和红薯等,赚点钱起来存着也不错。

刘支书就笑道:“那他什么时候来收?我那地里还多着呢!”

“他上次说明天会来,到时候我让他到你们家去收。”裴静姝说道。

“不过静姝姐,你给我们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玉米也是两个味道,白的那种非常软糯,黄色的虽然长得也不错,但始终没有白玉米好吃。”刘兴说。

“这本来就是两个品种,是两种味道就不足为奇。白色的是糯玉米,适合人吃,黄色的淀粉含量高,可以用来做淀粉,或是给猪吃,当猪饲料也是很好的。”裴静姝说。

当初她和萧长风去买的时候,其实只买了少量的糯玉米,那研究所里面大部分都是黄玉米,这种玉米长出来的个头很大,但是口感不怎么样。裴静姝从农田系统里加了许多糯玉米的种子进去,卖出去的也是糯玉米居多,而且还是她农田系统里的种子。

刘支书笑道:“玉米可是粮食,人都没有吃饱,哪敢给猪吃这种东西?”

“你们不要听她乱说,她就是一个浪费粮食的。”杨孟英说道。

张慧英笑:“大嫂这也不叫浪费粮食,不管怎么说,大嫂养的猪可是我们生产队出了名的壮,我看别人养一年的猪还没有大嫂养半年的猪壮呢!”

“张慧英这话倒是说对了,只能说裴静姝有头脑有本事有魄力,她养的那些猪赚的钱也可以覆盖这些成本。”刘支书附和道。

他们也都是见过裴静姝赚钱的,那一头三百多斤的猪,就算按五毛钱一斤的毛利来算,也是一百五。这一百五十块钱可以买多少玉米蔬菜了?更何况裴静姝做的风吹排骨、樱桃肉等,可不止按肉价算。

不过别家想效仿裴静姝这种办法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这些粮食就不好收集,裴静姝这边收的价高,才有人愿意把红薯和蔬菜卖给她。

当然,见裴静姝养猪赚了这么多钱之后,也有人蠢蠢欲动,想跟着裴静姝学。

曾家就是最眼红的人之一,偏巧这曾家去年又因为给顾大娘修房子得到了一大笔赔偿,手上拿着这笔钱就想像裴静姝一样搞一番事业。他们又没有裴静姝的手艺,只好想多养两头猪,养猪是最简单最方便的。

曾老二一家买了三只猪崽,又学着裴静姝高价收购粮食和蔬菜。

说起来这曾家也是承山大队的大姓人家,曾老二家里的人口不少,自留地也多,他们也在裴静姝手上买了不少玉米种。不过也不知怎的,他们的运气不好,买回家的玉米种和往年种到地里的玉米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竟然没有一株糯玉米,全都是口感粗糙的黄玉米。

好在这黄玉米的产量还算不错,他们也等不及,掰了些玉米喂猪,想着如果能像裴静姝那样,四五个月就可以把猪养到三百斤,就算喂这些猪吃大米,那绝对是值得的。

不过他们家的玉米地也经不住正在长个的猪吃,就又高价收购粮食蔬菜。他们开的价钱比裴静姝还要高一些,大概是知道如果他们定的价钱和裴静姝一样,卖家肯定还是更愿卖给裴静姝。只有打价格战,它们才有优势。

杨孟英对此意见非常大,私下里嘀咕了好几次,“你看曾家那种忘恩负义的,手上有两个钱,就想和你抢生意了。”

正好今天有人到裴静姝这边用小麦换面条,那人就道:“他们把价钱定得那么高,还是没几个人愿意把东西卖给他们。”

裴静姝却不以为意,“他们愿意给你们开高价,你们不必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这样的钱白赚白不赚,我都有些心动,想卖东西给他了。所以你们不用顾虑我,先把钱赚到手,你们多赚了钱,可以到我这边来多买肉,我很快又要杀一只猪,正愁找不到销路呢。”

裴静姝那语气又不像开玩笑,倒像是真的鼓励他们卖给曾家。有了裴静姝放话,还真有人去曾家那边卖东西换钱。现在这季节地里的菜也陆陆续续成熟了,大家也不愁没菜吃,卖红薯藤的尤其多,红薯藤这东西本来就是猪食,而且长得也很快,减掉一部分,它很快又会长出来。

不过卖玉米大豆的还是非常少,一来玉米大豆确实都是粮食,农村人也非常珍视,嫩玉米基本上都被萧长风收去城里卖了。大豆现在还没有完全成熟,都还在地里呢。

初夏的雨水特别多,常常都是连夜大雨,那些水田里的水便漫溢出来,这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一遇上涨水的天气,河沟土沟里都是泥鳅。

不过当地人并不盛行吃泥鳅,大部分人捉这种泥鳅都是拿来烤干当猫食。不得不说,这里的猫吃得挺好的。

要知道在后世,这种天然的泥鳅价格可贵了。

窦涛是个正值十多岁的男孩子,最喜欢跑去捉泥鳅,一遇上下雨天,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顾珊珊和裴朝辰两个小孩也喜欢跟在他后面看热闹,两个小家伙有雨鞋,裴静姝倒也由着他们去。不过杨孟英嘴上却十分念叨,怕小孩子把裤子弄湿了。

裴静姝被她念得烦了,就说道:“这是他们当小孩子的乐趣,你要是连他们这点乐趣都剥夺,那他们的童年就太无聊了。”

“一会儿他们一身泥回来,你给他们洗?”

裴静姝无所谓道:“反正又不用你洗。”

窦涛这小子在捉泥鳅这种旁门左道上很有天赋,出去半个小时,就提回来满满一鱼篓的泥鳅,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鲫鱼。

裴静姝见了之后问道:“你会处理这些鱼么?”

窦涛赶紧点头,“我在家里经常做这种活。”

“那行,你把这些鱼给我打理出来,今天我们吃炸小鱼。”裴静姝道。

顾珊珊和裴朝辰都高兴坏了,又有新鲜的好东西吃。

窦涛找来一颗钉子,一个小锤子,以及一块刀片,把那泥鳅用钉子钉在木板上,那泥鳅就没法滑动,只能任他宰割。裴静姝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总算发现了窦涛这小子的优势。

看得出这小子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传统的农活一样做不好,在这些被当地人看作是旁门左道的事情上,倒是非常熟练,游刃有余。

也没过多久窦涛就将一鱼篓的鱼全部处理了,至于那些小的,实在没法处理,就用一只小盆装起来。

现在的农田都没有用农药,也没有人用机器打鱼,田里面的水生物也特别多,尤其是泥鳅,基本上每块田都有。一到涨水的季节,这些泥鳅就会浮出水面,经常在土沟和田埂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裴静姝给这些小鱼抹上淀粉糊和其他佐料,等到锅里的菜油八成热时,就将小鱼放到锅里油炸。

“你们真是吃得怪,连这些给猫吃的东西也不放过。”杨孟英看了之后十分嫌弃地说。

“妈要是不喜欢,一会儿不吃就是了。”裴静姝说道。

“奶奶不喜欢吃鱼。”

“你这个臭小子,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不喜欢吃鱼?”杨孟英在裴朝辰的后背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你说鱼是猫猫吃的。”裴朝辰很委屈,他说一句实话,怎么就又被打了一巴掌?

杨孟英以前确实不喜欢吃鱼,不过裴静姝炸的鱼特别香,她还没有尝,就闻到锅里的香味了。她不喜欢吃的是那种没盐没油的烤鱼,裴静姝倒了那么多油在锅里炸,能不好吃么?

第一锅鱼出锅,杨孟英就用筷子夹了一条,那油炸的鲫鱼又香又酥,连鱼刺都是脆的,让人吃得欲罢不能。

“我也要!”

“我也要!我也要!”

顾珊珊和裴朝辰两个小家伙够不着,就围着杨孟英又闹又跳。裴静姝给了顾珊珊一只半大不小的,提醒她:“要慢慢吃,不要卡住了。要是嚼不动就吐掉,一会儿喝鲫鱼汤。”

裴静姝挑了几只大的鲫鱼,已经在炉子上的小锅里熬着了。

这诱人的香味很快就勾来了周围的邻居,一个个都好奇不已,“我还说静姝家又在做什么好吃的,原来是在炸小鱼。你可真舍得放油,这么大一锅油炸出来的鱼,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

“难怪我就说刚才怎么看见窦涛在田沟里,竟然捉到了这么大一锅。”

“我门口那一块水井田还有许多,你们去田沟里,没准还能捉到呢!”刘明秀说道。

“想吃的就尝吧!”裴静姝招呼他们。

这些人也不客气,一人拿了一根泥鳅吃起来。

“这味道可不能让我家那只馋猫知道,不然怕是能吃掉一碗。”

“你家的馋猫哪里有你馋?”

大家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都称赞裴静姝手巧,无论什么吃食在她手上都可以变得五花八门,而且好吃。

顾老二也趁着这涨水的天气去河里捞了一桶河鱼回来,他们家最近过得也艰苦,去年没有杀年猪,今年连腊肉都没有。他们又不会别的活计,只能老老实实挣工分,可就算他们两口子再怎么苦干,还是挣不了几个钱。

他捞了这一桶河鱼,想着赶集的时候去街上卖掉,只是不知道现在的河鱼能够卖多少价?

顾老二第二天就背着一背篓鱼上了街,这一去才发现街上卖鱼的可多了,根本就没几个人问津。

他都已经把价格压到一毛钱一斤了,还是没有人买,最后又只好背回家。

回来的时候,见着有外村的人担着两筐鱼往裴静姝那边赶,顾老二回去犹豫再三,还是上门去找上裴静姝。

“大嫂,我这里也有一些鱼,你这里还收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顾老二紧张道,脸色也涨得通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