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汴京生活日志 >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沈丽姝前所未有的思念……

181.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沈丽姝前所未有的思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姐沈丽姝没有因为弟弟们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她只会越发斗志昂扬,带着小伙伴们高歌猛进,杭州门店盛大开业一个月后,他们立刻就打起了隔壁婺州的主意。

婺州这个名字, 可能很多人听得一头雾水, 沈丽姝起初也以为是没有名气的小城市, 一听说金华火腿她才恍然大悟。

下一站去婺州,必须去婺州!

那里不仅有大名鼎鼎的金华火腿, 还有未来的“宇宙中心”义乌。

当然现在的义乌或许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城镇,金华火腿也没多么闻名遐迩, 这不过是当地百姓用来腌制储存食物的一种习惯,或许只有少部分老饕能发现它不同寻常的鲜美之处。

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婺州是座人文荟萃、山川秀丽的城市, 作为标准的鱼米之乡, 当地经济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沈丽姝说第五家分店想去婺州,小伙伴们全票通过, 并且立刻行动起来。

沈丽姝照例在小伙伴们完成了先期调研工作后,才不紧不慢的从杭州出发去婺州,完成了后勤找房等工作, 便立刻捡起她的主业开始吃喝玩乐,第一顿就要吃金华火腿。

当地人吃金华火腿, 多是切成薄片和蔬菜一起炒,寡淡的青菜立刻变得鲜美起来, 也有和豆腐萝卜等食材一起煲汤的,汤汁奶白清爽、鲜香浓郁,沈丽姝连吃两天还有些意犹未尽, 从记忆深处挖出一道名菜腌笃鲜。

算算时间,距离她上一次吃腌笃鲜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沈丽姝也不记得正宗做法是排骨咸肉春笋千张,还是排骨火腿春笋千张,但她既然从火腿豆腐汤中品出了熟悉的味道,究竟是用咸肉还是火腿,想来就大差不差了,遂立刻拿纸笔记下了这道菜的大致做法,并且大手笔采购了几十斤火腿,和给徐大舅的书信一起送回京。

采买这么多火腿,除了分给亲朋好友尝尝鲜,剩下都是留给徐大舅开发新菜品的,再过几个月冬笋就上市了,冬天正是吃这道菜的好时节,希望徐大舅抓紧时间开发上市。

吃完冬笋吃春笋,从冬天吃到春天,足足半年呢,这得给酒楼增加多少营业额啊!

赚钱的事沈丽姝从不马虎。

她就这样一边在婺州吃喝玩乐,一边分出精力关心各个门店的运营开发,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跟小伙伴们聊起来的时候才想起来,秋闱都结束有些日子了。

这段时间,新店装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小伙伴们为了加快进度,也是早出晚归去现场帮忙,就差跟工匠们同吃同住了。

正值炎热夏日,半个多月下来,大家不仅黑了,人也都瘦了一大圈。

沈丽姝不用像他们一样辛苦,但每天也都要去装修现场看看,顺便给小伙伴们送点小吃饮料。

外面到底没有汴京人民会吃会玩,风靡京城的各种口味奶茶果茶,这两年才在江南几座大城流行起来,但还没流传到婺州,现在街面上卖得那些解暑饮料,小伙伴们没几天就吃腻了,他们这些年已经被京城的各种美食养叼了胃口,再不是当初吃块肉都能感动到流泪的小可爱了。

沈丽姝体谅他们的辛苦,后来便每天亲自做了冷饮送去门店犒劳大家。

曾经还在店里当过一阵子奶茶小妹,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罢了。

中秋前后,正是石榴上市的季节,沈丽姝这天下午冰镇了一大桶石榴果茶,又让阿姨们烤了一炉梅干菜烧饼,从街上叫了个跑腿的帮她一起送到店里。

很多地方有烧饼,馅料用梅干菜肉也不罕见,但是酥脆到掉渣的烧饼,沈丽姝他们还是来江浙一带才吃到,这种烧饼烤完如纸一样薄,又香又脆,吃得让人停不下来。

要不是怕上火,都恨不得把烧饼当饭吃。

他们在婺州找的阿姨中,有一个十分擅长做这种酥脆版梅干菜烧饼,吃了在家阿姨做的,再也不想去外面买烧饼吃了。

刚好燥热的午后,干了半天活,吃个烧饼配一杯冰石榴茶,解渴又解乏。

姝娘刚带着香喷喷的下午茶来到店里,立刻被小伙伴和工匠们包围着,分了食物便各自找了个桌椅板凳甚至木墩子坐下,一边吃一边大声闲聊,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沈丽姝没管他们的吹牛打屁,她发完福利就开始检查工程进度,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疏漏之处,才满意的回到楼下,正好听见小伙伴们聊今年的秋闱。

这个她感兴趣,便凑过去听了一耳朵。

“今天好像是放榜的日子。”

“这么快就放榜了?我都不知道。”

“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听隔壁邻居在跟人聊这个,他们家好像有亲戚去杭州考试了,还在那边等放榜呢。”

要说亲戚参加今年的乡试,他们家也有,还两个呢!这个话题立刻勾起了所有小伙伴的兴趣。

不过他们都知道,大弟一弟这个年纪参加乡试,就是奔着重在参与去的,谁也没指望他们才十四五岁就能考个举人回来,因此大家、包括沈丽姝这个考生家属在内,也只是对放榜话题感兴趣而已,就当茶余饭后的八卦,倒也没有特别在意。

周边地区的考生全都奔赴杭州贡院,放榜也是在杭州贡院门口,徐虎他们想想还有几分遗憾,“如果咱们还在杭州,这会儿都看上热闹了,咱们的店离杭州贡院不远。”

“是啊,不是都说江南文风鼎盛,今天是放榜的大日子,这会儿杭州门店那附近还不知道热闹成什么样。”

沈丽姝闻言笑道,“你们别忘了,一旦考中举人,官府是会派人往他们各自家中报喜的!婺州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去府城应考的也不少,总有几个能中的,只是官差快马加鞭从杭州过来需要些时间,天黑之前肯定是能到的,到时候,咱们在婺州也照样瞧见盛况。”

她预料的没错,傍晚时分,大家就赶上了这场热闹,而且主人公刚好就是他们的邻居。

说是巧合吧,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婺州门店的地址也一如既往选在闹市区,为了方便上下班,沈丽姝在隔了两条街的地方租了个院子当员工宿舍,从这边抄小箱子去上班,步行只需几分钟,但又跟商业区隔了几条街,晚上比较安静,可以保证大家良好的睡眠环境。

这样闹中取静的宅子,毫无疑问属于当地的高档小区,刚好这个时代读书考科举,也多是有钱人才能参与的游戏,所以新科举人刚好是沈丽姝他们的邻居,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江南的百姓果然重视教育,他们对于其他八卦可能没汴京人民那样爱凑热闹,但一遇到科举放榜这种事,简直是全家老少出动。

报喜官骑着头戴大红花的骏马进城,这里的人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纷纷放下手头的事追着报喜官跑,还有人仗着脚程快甚至跑在马前面,正好给不熟悉地形的报喜官带路。

越来越多的百姓得到消息,呼朋唤友从家里跑出来,跟在报喜官后面看热闹,于是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大场面。

即便是在京城见识过状元游街的小伙伴们,也被这场面震撼了,瞬间无心工作只想吃瓜,于是头一回提前下班,把店门一锁也跟在人群后面凑热闹。

走着走着发现要去的方向越来越熟悉,最后成功在每天进出的巷子口,跟从家里出来吃瓜的沈丽姝碰上头,小伙伴们于是欢聚一堂,看完了邻居收到消息,从震惊到狂喜,最后一家几口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

挤在巷子里围观新科举人家属的百姓们,一直到天黑下来,才依依不舍的散去,沈丽姝他们也意犹未尽的回了家,吃着新鲜出炉的丰盛晚饭,继续热情讨论隔壁的新科举人。

一堂哥沈大路嘴角含笑,美滋滋的说:“虽说举人爹娘当着所有人的面抱头痛哭,多少有些失态,但我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日后大弟一弟中举,我恐怕也忍不住要泪洒当场。”

是的沈大路,这次来婺州开荒的团队还多了位新成员。

当然也不是很新。

之前沈丽姝回京参加完大弟一弟的谢师宴,再返回杭州主持开业事宜的时候,一堂哥就跟着她一起去杭州了。

沈大路为了这个外派机会,争取了近一年时间,阻力大都来自于家庭。

老沈家孙辈男孩加起来十几号人,成家了的就只有大堂哥一堂哥,他俩都是一十好几的“大龄青年”,屹今为止大堂哥也只有两个女儿,一堂哥家一个孩子都没有,沈爷爷沈奶奶他们期待了多年的大胖曾孙迟迟看不到影子,记得都开始求神拜佛了,坚决不答应放他们去江南。

当初大堂哥能被允许跟着去扬州支援新店开业,是因为老沈家的人都知道他火候还不够,顶多被派出去打打下手,一两个月后就回京了。

但老一不一样,他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虽然比不上他五弟备受重要,但在家里这些孩子中也是佼佼者,一旦放老一出去,多半就是挑大梁的,就像一去不还的徐家那两个小子。

想想亲家夫妻对俩大孙子的牵肠挂肚,沈爷爷沈奶奶坚决吸取教训,不想步亲家的后尘,就不能给家里的孩子们把心玩野的机会。

不过随着一家家外地门店的开张,源源不断的喜讯传到家里,那些外派的孩子们更是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老人家的态度也不由自主松动了些,从一开始的坚决不放人,变成了达到要求才可以放他们出去。

他们给成了家的堂哥定下的要求是必须生个儿子,完成了给老沈家开枝散叶的重任,才有资格背井离乡去外地打拼;而没成家的那些,则是在生儿子之前再加一条先成亲,换汤不换而已。

同样很想来江南的沈大柳听到这些要求,直接放弃努力了。他前面还有两个堂哥没结婚,等着他成家立业生出儿子,还不如就留在汴京,为大家守好大本营算了。

但其实沈大路现在也还没完成沈奶奶他们的要求,只不股票年初的时候,连生两朵金花的大堂嫂终于生下老沈家头一个大胖孙子,长房长孙!沈大路这个老一身上的压力骤然减轻。

紧接着三月份的时候,他媳妇也遇喜了,虽然孩子要到年底才出生,也不知道是男孩女孩,但老沈家下一代已经有了期盼,沈奶奶他们的态度越发松动,沈大路敏锐察觉到了,于是立刻抓住机会,在沈丽姝要返回杭州的时候,毛遂自荐给她当保镖——当时也回京吃酒席的沈四伯他们,吃完席又马不停蹄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去了,就沈丽姝时间充裕,在汴京逗留了一个月,谁也不会放心让她一个人去杭州,一堂哥的主动请缨恰到好处,就连他们的父母都说不出阻拦的话。

善于抓住机会的一堂哥成功跟堂妹到了杭州,参与了杭州门店后续的开业工作,随后又顺理成章跟着来婺州开荒,足见沈奶奶眼光毒辣,把一堂哥放出京,他就真的学别人一去不还了。

对于堂哥们沉迷工作,媳妇一怀孕就仿佛完成了任务,把媳妇孩子扔家里,他们潇洒自在出去打工的行为,沈丽姝心理上表示唾弃,行动上……还真没办法拒绝。

他们在江南已经开到了第五家分店,但这绝对不是全部,或许今年能达成六家分店成就。那就跟汴京的门店数一致,也是时候着手设立区域管理了。

对于新区域的负责人,沈丽姝和徐虎都看好徐力,但他的缺点依然是年轻,免不了有些跳脱,他身边足够沉稳的沈四伯,一心扑在后厨,顶多能帮忙分担一些扬州门店的工作,整个江南区域确实没办法,就算沈四伯愿意把精力都用来配合徐力对手下各店的经营管理,他的能力也有限,帮不了太多。

同样在扬州门店负责账目的表哥宋益民倒是有能力,性格也沉稳,但他属于会计人才,未来的职业方向是区域财务总监,跟徐力的工作不搭边,所以还得另外找靠谱的。

一堂哥的冒头正好让他进入两人的视线。

这几年他作为沈大柳的副手,将汴京各门店管理得井井有条,沈丽姝和徐虎长期不在的这两年,汴京的业绩始终维持着往年水准,足以证明他们两人的能力。

把沈大路调来江南区做副总刚刚好,大家都能放心。

所以一堂哥跟过来就不愿意回家,沈丽姝也乐见其成,准备让他再跟着开发一两个新店,年底或者明年初,就正式宣布这项任命。

说起来沈大柳也一直是代理负责人,到时候把他们前面的“代”字一起摘掉。

但沈丽姝另一方面又是个有道德感的正常人,觉得她这么安排是助纣为虐,对不起在家辛苦怀孕的一堂嫂,逮着机会就要点一堂哥,“说起来一堂哥马上就要当父亲了,可不能把嫂子孩子单独扔在家里,有机会还是要接到身边。”

沈大路把头摇成拨浪鼓,“不行不行,我儿子以后是要跟他小叔们一样读书考科举的,带到这边来,上哪儿找家里那样的条件?当然得把他们母子留在家里。”

沈丽姝:……

娃都没出生,就已经考虑好学区资源的问题了,她跟一堂哥到底谁才是穿越者?

紧接着其他还没对象的小伙伴,也纷纷点头附和沈大路的观点,“对对,我们的孩子以后都去读书,让他们从小跟着大弟一弟言传身教。”

“跟三弟四弟学也行,以后都是有出息的。”

于是发起这个话题的沈丽姝反而插不上话,她又不打算生孩子养孩子,就这么看着小伙伴们畅想未来,就着科举话题畅聊到休息时间,才意犹未尽的各自洗漱睡觉。

第一天醒来该搬砖搬砖,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邻居那家此后几天,几乎日日敲锣打鼓宾客盈门,也丝毫没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谁也没觉得中举这件事会很快跟他们扯上关系。

然而平静且充实的搬砖生活又持续了几天,沈丽姝突然收到了一封特殊家信,是她爹的笔迹,信封很轻薄,上面,还没打开她就猜里面多半只有薄薄一页纸,再看看信封上一撇一捺快要飞出去的架势,一切都标志着这不是普通家信。

沈丽姝在小伙伴的包围下快速拆开信,瞬间呆若木鸡。

信纸不仅薄,还很短,只有一句话——一弟中举,速归!

正应了那句话,字越少,事情越大。

沈丽姝估摸着老爹当时也跟她一样目瞪口呆,没有半点准备,以至于给她送信的时候,差点连字都不会写了,这一笔一划看起来毫无关联,幸好内容短,她连蒙带猜也能看懂。

至于她娘,怕是也同样少不了慌乱无措,以前的家信虽然都是她爹执笔,但其中至少有两页纸都是她娘想对她说的话,而这封信里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说明她娘也大脑一片空白着,完全不知道要对她叮嘱些什么。

见姝娘打开信的瞬间石化,小伙伴们再忍不住,纷纷探头探脑凑过来瞧,于是就像被施了魔法,一屋子的人都震惊到失语。

等他们消化完信中内容,已经到了出门搬砖的时间,但此时谁也顾不上这个,小伙伴们始终把沈丽姝圈在中心,围着她七嘴八舌的讨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才十四岁的一弟怎么突然就中举了?

沈丽姝回过神来,止住了这堪比两百只鸭子的嘈杂声,“怎么考中的,回京就知道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排一下店里的事,这次回京,开业前我不一定赶得回来。”

众人安静下来,率先去看徐虎,毕竟要是姝娘回京,虎子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了。

被大家信任着的徐虎,也一如既往的有担当,立刻站出来表态:“没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喜事,姝娘你只管放心回去,新店这些都交给我们……不对,婺州回京不方便,这次应该得先去扬州跟其他人汇合,再一起回京。”

说到这里徐虎双眼一亮:“姝娘,让我送你过去吧,我也要给表弟贺喜。”

说到“表弟”一字特意加重了语气,就是提醒所有人,他虽然不姓沈,但却是一弟的表哥,亲的,关系比他们这些老沈家的“隔房”堂兄弟还近一层,如果这里有谁陪姝娘回京,那非他莫属了。

众人:……

万万没想到,老大说着说着,居然要跟老板一起跑了。

沈丽姝也不免问他:“倘若我们俩都走了,这一摊子事交给谁?”

徐虎毫不犹豫看向沈大路,“大路哥能和大柳一起把汴京几家店管理得井井有条,从无差错,请他负责婺州分店的前期筹备,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沈大路自己还想争取回京吃席呢,当即就要开口,徐虎抢先一步把他的话堵住,“再说上回大弟一弟考中秀才,大路哥他们都去贺喜过,这次怎么轮也该轮到我。”

沈丽姝心想表哥确实不容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他小伙伴每隔半年还有回京探亲的机会,只有他一年到头呆在外面跑市场,现在他提出跟她回京,也找好了适合的接班人,她也不想拒绝他的要求,思考片刻后,转头去看突然被拎出来委以重任的沈大路:“一堂哥觉得呢?”

沈大路:……

顶着老板和上司充满期待的目光,这让他还怎么拒绝?

最后,沈大路含泪接下重任,并迅速完成了交织工作,然后目送着两人风风火火收拾东西去扬州的身影。

沈丽姝他们到了扬州,第一时间请合作伙伴孙三少帮他们安排最早一艘回京的商船,同时也迎接着来扬州跟他们汇合、一起回京的小伙伴。

孙家是最久的合作商,除了开业的时候帮忙介绍了些人脉,之后每年什么都不用做,就有几千两的分红,简直是躺着收钱,合作得相当愉快,私下又知道她背后有宗亲当靠山,从此对他们礼遇有加。

收到求助,那边以最快的速度帮他们弄到船票。

饶是如此,沈丽姝也直到收信的第四天,才和小伙伴登上回家的船。

此时此刻,她前所未有的思念起男朋友——假如他在这里,发动钞能力,搞不好她这个时候都能看到汴京的城墙了。 .w.com 请牢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