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 > 第44章 44

第44章 4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胤礽送的东西很多, 但并未处理,不能久放, 否则会坏掉, 蓁蓁便叫人先紧着这事干了。

那画肯定是要挂起来的,没地方挂?那就把那些美男子画像撤下,省得每来一个客人, 她都要苦口婆心的解释一番, 以保全名声。

即便是做胎教,那多看看胤礽不就好了?不是自夸, 她家胤礽真的是所有皇子中长得最帅气的那位,目测长大后也会比皇上更英俊。

兔子清理干净后被挂起来风干, 蓁蓁吃不得, 听说怀孕的人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兔唇。尽管都是偏方,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还是谨慎些的好。

狐皮送来时就已经硝制过了, 能直接送到针工房加工, 做成披风。那几张银鼠皮也一并送过去,可以做成褂子。

入冬了, 各宫都要赶制冬衣,针工房的人忙碌得很,蓁蓁就叫鸣翠多拿了些银子过去。

这银子可比什么情分都好使,银子才送过去三天,蓁蓁要的狐皮披风就送到永寿宫了。

一共两张火狐皮, 按照她的吩咐做成了一大一小两件披风, 大的那件她自个穿, 小的则留给胤礽。

她当即穿上身, 嗯,既轻柔又暖和,非常舒服。而且这颜色也好,红通通的看着就暖和,又生气勃勃。虽不如太皇太后赏赐给她的紫貂贵重,但更得她的喜爱。

没过多久,外面的雪停了,她便叫人装上小披风,扶着她一块出去。

这个天可不敢坐轿撵,前些天德嫔坐着轿撵去慈宁宫请安,结果回来的时候,一个轿夫脚底打滑,叫德嫔狠狠的从高处摔落,见了红。后来太医把脉,才发现德嫔有了一个月的孩子。

唉,真是可惜。

所以还是自己走最稳妥,哪怕慢一点。

到毓庆宫的时候,天色有点暗了,廊下已经挂起了灯笼。

蓁蓁正往前面走着呢,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回头看,正是胤礽急匆匆的往这边赶,便停下步子等他。

“胤礽才下学吗?”

蓁蓁伸出手牵住他,兴许是下午习武的缘故,这孩子身上热乎乎的,额头上还有些汗。

“嗯。”胤礽点点头,看着她身上的狐皮披风,笑眯眯的问:“这是用我猎到的狐皮做成的吗?”

“是啊。”

胤礽笑得合不拢嘴,“真好看。”

蓁蓁逗他,“你是指衣服好看,还是说额娘好看?”

“都好看!”

两人说说笑笑间进了正殿,蓁蓁立马催着他去洗澡,将湿衣服换下,省得染了风寒。

等待的空隙,她叫人把夜宵摆上。冬日寒气重,宫中人都喜欢吃锅子,烧得滚烫的汤里加上了各色补药,强身健体,又能祛除寒气,极受欢迎。就是吃锅子得提前熬上汤底,准备各色菜肴,备菜的时间得多一些。

吃过夜宵,蓁蓁将那件红色小披风递给胤礽,“快试试合不合身。”

胤礽有点抗拒,“额娘,我是男子汉了,穿这个颜色不合适吧,太娘气了。”

蓁蓁白了他一眼,“你连胡茬都没有,就是男子汉了?分明是小毛孩。再说了宋朝男人还簪花呢,他们也没觉得娘气呀。”

胤礽见她隐隐有发火的苗头,不再还嘴,乖乖脱掉褂子,将披风罩在身上。

他转了两圈,略带羞涩的问蓁蓁,“好看吗,额娘?”

蓁蓁重重点头,“好看。”

火红的颜色衬得他肌肤莹白干净,蓬松的绒毛簇拥着他的包子脸,更显可爱。

蓁蓁牵着他来到水银镜前,镜子清晰的照出两人得模样,皆是一身喜气洋洋的红。

胤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再看旁边和自己穿着同色同款服饰的人,生出一股念头:这样看,他和钮额娘竟生得有几分相像,更像一对真正的母子了。

蓁蓁亦有这样的感受,当两人一起站在镜子前,她觉得他们似乎更亲近了些。

过了一会儿,胤礽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一共就两张狐皮,额娘用了一张,他用了一张,那小十的褥子怎么办?

他比之前更希望小十用他猎的狐皮做褥子,这样他们一起走出去,别人一看,就会知道他们是亲兄弟。

“额娘,我们把狐皮用完了,小十的褥子用什么?”

蓁蓁没想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胤礽还在惦记小十的褥子,她终于憋不住了,跟他说了实话。

“小十出生的时候在三月份,天该热起来了,再用狐皮褥子就有些热,恐怕会闷出痱子。”

会长痱子啊…

胤礽想起夏日里胤禛胸前那一大块红色的疙瘩,就打了颤,看着就好可怕,他还是不要祸害小十了。

但还是觉得好失落啊。

蓁蓁从镜中看到他萎靡的神情,耐心哄道:“等明年秋天胤礽去围场狩猎时,我们仨再一起做新披风,好不好?”

对哦,明年还能继续打啊!

胤礽拍了下脑袋,他怎么就陷入死胡同了呢。明年他又长了一岁,肯定能猎到更好的。

胤礽又重新高兴起来,“嗯嗯,听额娘的。”

我们仨,真好听。

***

太后的生辰在十月,康熙原是想大办一场的,但太后给拒了,说不是整寿,不应大办。

康熙还想坚持,太皇太后便出言劝诫。

“琪琪格说得有道理,不是整寿,何必大张旗鼓?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但你也要考虑其他的啊。

中秋才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花销不小,还有那赏赐给战士们的雪花银,又耗费了多少?”

“这才隔了一个多月,你又马上大办皇太后的寿宴,再加上去年亦是大办特办,你叫言官们怎么说?说你喜好奢华,铺张浪费?”

太皇太后可不是随随便便开口的,她是在给康熙敲边鼓呢。

自从内务府造出了玻璃、收入十分客观后,她就发现自家这皇帝孙子比以往出手阔绰了些,开始讲起排场来。

先是要修避暑的园子,这个能理解,京城确实酷热难耐。然后是修承德围场,这个也可以支持,蒙古是满清最重要的盟友,亦是需要提防的对手。

但后面皇帝过年大办冰嬉大典,端午大肆筹办龙舟队、赏赐不断,又耗了多少银子啊?中秋宴请百官,赏赐战士,那是正经支出。可皇帝种种宴会、种种赏赐过后,有没有算过国库里还剩多少钱?

皇帝他总觉得有玻璃就能源源不断的进账,但民间的钱就那么多,今天掏出来买了玻璃,明天还能掏出钱来吗?他们掏不出钱,这玻璃再多也变不出银子啊。

太皇太后心里一肚子话要对康熙说,但康熙如今长大了,擒鳌拜、平三藩,威望和自信都在增长,她不能再像从前教小孩那样说话,她得顾忌皇帝的自尊。

她看着皇帝,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康熙是被太皇太后一手拉扯大的,尤其是还未亲政时,四大辅臣常常带着政事找皇祖母商榷,他在一旁乖乖地听着,也慢慢摸清了祖母的处事哲学。

小时候他极其崇拜皇祖母,能制衡四大权臣,后来他渐渐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便发现皇祖母和自己想法的差异,政见的分歧。

他的皇阿玛和皇祖母关系并不融洽,亦是因为政见不和,他不愿意重蹈覆辙,但不希望祖孙亲情破裂,于是他不动声色的切断了皇祖母身边的羽翼,让她和朝政切割。

皇祖母是极有智慧的,很快就坦然接受这些变化,甚至主动配合他。

这些年无论干什么皇祖母都一力支持他,但唯有这一次,皇祖母难得如此严肃的制止他。

康熙沉下心来琢磨老祖宗的话。

殿内安静得可怕,康熙低头沉思,太皇太后云淡风轻的品茶,太后胡乱的拨动手里的念珠,不知道自己该站哪一边。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康熙终于想明白。

这一两年来随着三藩清剿局势的好转、台湾内乱,玻璃销售的火爆,还有那些传教士的吹捧,让他越发骄傲自负,忘记了初心。

他立志做明君,却渐渐背道而驰,越发安于享受,越发骄奢。

还好,皇祖母及时点醒了他。

他掀袍跪下,郑重的向太皇太后磕头,“谢皇祖母提点,孙儿受教了,日后定不敢了。”

太皇太后见他面色诚恳,并无半点不甘,这才放心点头。

“玄烨啊,汉人有句话说得对,‘吾日三省吾身'。你是皇帝,你的一言一行天下人都看着,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下面都会模仿。你喜好奢靡,那全国人都喜好奢靡了,谁还能踏实种地?你喜欢听人拍马屁,那谁还敢说实话?

你要多回头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不要一味只顾满足自己欲望,疏忽了大业。”

康熙慎重的点头。

他的言行不仅天下人看着,还有起居注记载,后世人看着。他不希望后世有人唾骂他,如果真的有,希望能少一点。

这些日子,他的确太浮夸太飘飘然。

“祖母说得对,孙儿铭记在心。不过,孙儿觉得汉人还有一句话说得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就是咱们爱新觉罗家最大的福气。有您看着,孙儿即便走错了路,也会及时走回正道。”

太皇太后被他哄得哈哈大笑,“你个皮猴子~”

康熙受劝了,这生辰宴就确实不能大办,他便叫人在乾清宫摆了家宴,一大家子人亲亲热热的吃了一顿饭,饭后说说小话,倒是更亲近些。

裕亲王觉得还是冷清了些,隔天就请了戏班子进宫唱戏,给嫡母贺寿。

戏唱完,戏班子就出宫了。

宫里的人却十分不舍得,冬日枯燥啊,纷纷给佟贵妃进言,想要再请戏班子进来唱戏,还有那杂耍班子。

这戏班子和杂耍班子里都有男人,佟贵妃可不敢擅自做主,便去乾清宫请示康熙决议。

康熙琢磨了会,还是答应了。

冬日里实在无聊,请人进来热闹热闹也好。

至于男人,那听戏的漱芳斋就在神武门边上,离东西六宫远着,再叫太监和侍卫严格把守,不准闯入六宫,不准留宿,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宫里热闹起来,东西六宫的人都赶着去听戏,去看人胸口碎大石,或是口吐火龙,或是油锅捞铜钱,还有耍口技的、空中走绳索的。

康熙来瞧了几次,最后把那耍口技的和走绳索的人带走了,说是要将他们送到福建去参军,要让他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说到福建,蓁蓁便想起自己好久没听到颜珠的消息了。

晚上她瞧康熙心情不错,便试探着问了福建那边的消息。

“福建啊,挺好的。你弟弟也不错,施琅一向不喜八旗子弟,但他夸了你弟弟好几回。”

“真的吗?施将军都夸他什么?”蓁蓁抱着康熙的胳膊,势要问个清楚。

“夸他水性好,扛摔扛打,还知错就改。”

蓁蓁一听就知道不对劲了,扛摔扛打?还知错就改?这那里是夸奖,分明是拐着弯告状嘛!

“皇上,您跟臣妾说详细点吧。”

康熙老实道:“朕也不大清楚。施琅写的是奏报,又不是家书。”

“哦。”

蓁蓁落寞的叹了一声,松开他胳膊。

原本胳膊被缠着,康熙还嫌勒得慌,这会儿没有了,又不自在。

他重新把那只手搭到自己腰间上,问道:“你要是想他,不如给他写封信吧,朕要给施琅回信,顺道将你的一块送过去。”

“真的?谢皇上。”蓁蓁大喜。

康熙听她声就知道她欢喜得不行,面上肯定挂起了大大笑脸,心头也高兴起来。

次日,蓁蓁早早的起来,用完早膳就进书房写信,将家中这两年的事都写清楚,又在里面塞了三千两银票,再叫赵德发送到乾清宫去。

康熙展开信扫了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便叫人将它同密信一道送走。

晚上他又去了永寿宫,告诉蓁蓁信已经送走。

“朕前些日子看内务府的档案,才瞧见你也是十月的生辰。那天也给你摆一桌,对了,你可有什么想要的物件?”

蓁蓁想也不想的答道:“只要皇上送的,臣妾都喜欢。”

康熙心头一哽,这么敷衍?

再次问她:“认真想想,只要合理,朕都给你办到。”

蓁蓁仔细的想了想,仍旧摇头,“暂时想不到。”

她倒是有个胆大的想法,想跟皇上请求把小十留在身边亲自抚养,可宫中并无人破例,不管是皇上还是先帝都不是在生母跟前长大的,这她哪敢提啊。

康熙见什么都问不出,便作罢,“你且等着吧,朕要送你一份特殊的大礼。”

大礼?

这下蓁蓁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一连几天都在猜测那个大礼是什么?

难道是晋位?

这不可能吧,宫里几乎没有妃嫔在怀孕期间晋位。再者她已经是妃位了,往上晋,就只能是贵妃、皇贵妃,有佟贵妃在那立着,怕是没法晋上去吧?

到底是什么呀!

奈何康熙说出送大礼的话后,就再没来永寿宫了。

终于,到了十月十七,蓁蓁生辰这一天。

她一起来,就发现永寿宫内张灯结彩,十分喜庆。

早膳后,康熙派了十八个小太监,按照她的年龄依次递送礼物,包含了各色珍贵衣料、首饰、稀罕摆件,让她的小库房越发丰盈了起来。

蓁蓁着实高兴了会,虽然称不上特殊,但以量取胜,也算是大礼了。

清点完礼物,她在廊下散步。

她的身孕才四个多月,但肚子有些过于大了,瞧着跟宜嫔六个月的一般大小。

生养嬷嬷让她平时多走动,怕胎儿长得太大,不好生产。

她害怕得不行,老实的执行这一点。

走了将近一千步,身上微微出汗时,赵德发跟梅香从外面走进来,一脸的喜气。

“娘娘,您看谁来了?”

蓁蓁循声望去,正好看见舒舒觉罗氏和法喀从影壁后走出。

“额娘?”

刚喊出声,眼泪就簌簌往下掉。

原来这就是皇上说的大礼呀,的的确确是好大的一份礼,送到了她心坎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