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为弥补妻儿,我要收割全世界 > 第168章 琴岛张瑞

第168章 琴岛张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叶不凡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赵大哥你还别说,好像真没有,看来以后得找时间旅旅游了。”

“得,我可不跟你闲扯了,马上去处理加盟费的事儿。

我算看出来了,你这次来魔都估计都是顺路,等着这笔加盟费才是真的。”

赵显说完拿着记事本出去工作。

“赵大哥,那我就走了,不用你送我。”

叶不凡在后面喊道。

“你想多了,爱哪去哪去,我可没时间送你。”

赵显开了句玩笑。

…………………………

琴岛。

又称胶澳。

地处华夏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

树木繁多,四季常青,风景宜人,是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华夏道教发祥地。

1955年,一些人凑到一起,有的人拿几十元,有的人出几百元,有的人没钱,拿的是生产资料。

就这样,大家凑在一起,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起初由制作家用电吹风开始,步入华夏家电行业。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合作社在时代的洪流中更名叫做东风电机厂、日用电器厂、琴岛电冰箱总厂。

一直到1984年,琴岛电冰箱总厂连换三任厂长,总亏损达到147万元,厂子濒临倒闭,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叶不凡知道,自己再不来,一个传奇人物就要登上琴岛电冰箱总厂,日后改名叫海洱的历史舞台了,他就是张瑞。

离开魔都,叶不凡北上,直奔琴岛,一路风尘仆仆赶到琴岛家电公司。

此时的张瑞还在琴岛家电公司任副经理。

对,没错!

叶不凡就是直接来找他,就是明目张胆的前来截胡!

对于张瑞,叶不凡可是太了解了,夸张点说都知道他的上下3代。

1938年,在渤海之滨的来州,有一个叫朱马村的村子,农民家庭的张维一家日子过不下去了。

由于东瀛的侵略,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老汉张维便让孩子们走了前人的老路——闯关东。

老汉张维一共有五个儿子,老五因为太小留在家里,其余四个孩子陆续都渡海去了东北。

1940年,十三四岁的老四张科,在大哥的带领下渡过渤海海峡,来到东北的旅大市。

到了这里,张科寄人篱下,在裁缝店里当学徒,最起码饿不死了。

到了1945年,东瀛无条件投降,家乡来州回到华夏主权之下。

老四张科回到家乡,可来州地方太小了,从旅大这种大城市学来的裁缝技术,在来州这种小农村根本派不上用场。

为了生活,老四张科又去了琴岛,在那里成为一名服装厂工人。

辛苦工作了两年,经人介绍,张科与纺纱厂里的一名女工结婚。

婚后两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取名叫张瑞。

张瑞从小就聪明绝顶,上学都是考的重点学校。

到了1968年,张瑞高中毕业,当时高考已经被停止了,作为“老三届”毕业生,大多数知识青年全部上山下乡。

因为张瑞是家中独生子女,按照规定允许留在城里。

张瑞便进了琴岛建筑五金厂,当了国营单位的工人。

叶不凡知道,在一般人看来,在国营单位上班,有个安稳的工作,已经非常好了。

但张瑞聪明好学,而且非常有抱负,是绝对不会安于现状的。

果然,张瑞并不想要眼下的生活,他要寻求改变。

80年代的琴岛,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一定会有高低不平的山路。

自行车在山路弯弯上颠簸着,那骑行的滋味真可以说是一种折磨。

而张瑞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风雨无阻来回骑行四年。

白天去厂子里上班,晚上骑自行车去自己报的业余大学里学习。

很快,张瑞在琴岛建筑五金厂崭露头角,被领导发现并重视。

从普通工人到班组长、车间党支部书记,最后到副厂长,张瑞人生就像开了挂。

1982年,张瑞33岁,就在这一年他又迎来了新的人生转机。

上级开会决定,调张瑞到琴岛市家用电器公司任副经理。

张瑞走马上任,来到家用电器公司主管技术改造。

虽然只是副经理,但也是一个实权职务,属于公司的管理层。

家用电器公司是琴岛市第二轻工业局的局属企业。

同时它下面也管理着一些下属企业,而琴岛电冰箱总厂作为街道办的厂子,正好归家用电器公司管理。

琴岛电冰箱总厂,这个名头起的很大,是1984年2月改名的。

以前生产电机、吹风机,后来又生产洗衣机。

可是白鹭洗衣机制造出来,因为质量太差,根本卖不出去。

厂子被逼无奈,1983年转型做电冰箱。

跟风做电冰箱,又没有先进技术,厂里决定仿造京城雪花冰箱。

可是又没有现代设备,无法大量生产,厂子里的工人们整天无所事事。

实在憋不住,有的工人干脆去旁边的火葬场溜达看火化。

这样的厂子又怎么会盈利,连续亏损是必然。

为了挽救琴岛电冰箱总厂,上级领导组织人员去国外学习,这也是此时的热潮,改革开放之后,大家都是争先引进国外技术。

按照上级指示,张瑞带队到联邦得国去考察。

作为家用电器公司专管技术改造的领导,张瑞一下子就看中了一款设备及技术。

它就是联邦得国的利勃海洱冰箱技术和设备。

一番探讨和考察,张瑞与对方签订了预备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协议。

考察结束,张瑞满怀信心,志得意满的回到国内,以为会给下属企业琴岛电冰箱总厂带来生机。

可自己汇报后,领导的答复犹如五雷轰顶。

“小张啊,你的想法我能理解,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啊!”

老领导说的语重心长。

“领导,这项技术和设备多么适合琴岛电冰箱总厂啊,这完全能把它打造成电冰箱大厂强厂。”

张瑞不理解。

“引进联邦得国的电冰箱技术和他们的生产线一共要多少钱?”

老领导问道。

“需要投入1000万!”

张瑞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算了不知多少遍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