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09章 欲立农事司

第109章 欲立农事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翰林院中不起眼的检讨到圣上面前的红人, 需要多长时间?

对陈延来说,只需一旬的时间。

他自认初次面圣头脑发懵,太过随性, 说话没有计划,表现不如预期,但天子似乎十分满意, 不仅在次日于翰林院赏了陈延一柄名贵的山水折扇,还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 连点了陈延许多次。

弄得陈延在家里的表现复盘直接作废。他觉得不好,天子觉得挺好的。

看来, 上位者的心思并不好揣摩……

为了避免重新规划后让自己失去那种被‘欣赏’的特质,陈延停下了制定新计划的脚步, 转而给自己画了一个较大的‘框’。

他只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限在规则的框内, 其他不再强烈要求自己。而省下来的多余的时间, 他则用来做农桑规划了。

如今已是夏季,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是需要时间的, 近来天子时常让他伴驾,也会提到农桑之事,只要作出能解决此事的策论,待众人评议, 此策上马,满打满算,明年春种也许就能用上了。

每每想到这里,陈延就觉得动力满满。

毛笔于纸面上轻扫, 陈延凝神, 这篇农桑策论, 他分了三个方面来讲, 目前还都是浅浅的分区,待写好之后润色,再找叶公或是叶伯父一观,最后呈给天子。

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江南沃土。

如今农田松散,不若花钱垦田,然后把好的水田连在一起,丈量土地,由官府的农事司统一管理,固定请人上工,收到粮食直接充入国库中。

这样的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也能提供一定的种植‘工位’,钱财流动,对于种植当地的市场、民众安定都是有好处的。

二是如何在不太富庶的地方鼓励种植。

陈延思忖此题的时候,想到的便是前世大诗人王安石曾经推行过的‘青苗法’,即官府做‘庄’,向民借贷。

借钱风险大,陈延肯定是不主张借钱的,毕竟天高皇帝远,中间经手的人太多,无好吏好年景,就容易变成恶法伤民。

他想主张的,是‘借种’,借肥,借工具与耕牛。

高产、易发芽的良种,官府里沤好的废料,铁质农具和老黄牛,拥有这些,只要不遇到极端天气,何愁种不好粮?

且,借粮种不容易借出离谱和贪污,反正登记的农田就那些,借出去的粮种肯定是有定数的。

悬笔,又有了新的问题,良种从何而培育、新肥的方法需有人找出来、打农具倒好说,大名物产丰富,有矿,耕牛……得找个养牛的老手把他的经验学过来!

于是,策论又衍出策论,夹了一大堆,陈延写完之后一读,觉得冗长又复杂,自己都看不下去。

陈延:不行,得削一削。

-

在陈延精简策论、且被天子传召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意想不到的人。

那日在养心殿中,陈延刚读完一本史,外间的掌事大太监便匆匆入内传报。

瞅见掌事太监,陈延就晓得外面这人至少宠臣起步。

果不其然,天子一听其名,立刻抬手,把人叫了进来。

而后,姜侍郎入内,陈延看见他之后神色微顿。

虽时光已辗转十数年,但岁月对于姜大人实在钟情,陈延当初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是以,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姜侍郎,就是当初在江南帮过他一把的紫衫姜提学。

“哟,姜爱卿,看来陈延已经认出你来了。”天子笑吟吟的。

姜侍郎行礼后优雅起身应道:“陛下应当能看出来的,臣的变化并不大。”

听这对话,天子似乎已经知道他与姜提学的交集?这肯定是姜大人说的……

惭愧,他曾蒙君子之恩,竟然让恩人先认出了自己!

姜定修出现后,陈延在养心殿的辈分好像莫名就小了一辈,天子见他羞赧,更是促狭,十分乐于打趣陈延。

“陈爱卿,你难不成不知道,你本届会试的主考官之一就是姜侍郎?”

陈延:……

他还真没打听过。因为当初更多的功夫放在了殿试上,会试就这么草草过去了。

“陛下,年轻人面皮薄。”姜侍郎阻止了天子的促狭行径,道:“陈检讨昔时年幼,现在也才初入京城,未曾上过朝,臣最近这段时日又不在城内,他都没见过臣,何谈认出臣?”至于殿试那日,考官多,他站得又远得很,陈延认出了他才奇怪。

臣子二人竟站一边去了,成宇帝饶有兴致,“好好好,朕不提了,朕今日雅兴来了,想要观棋,陈爱卿,不如你今日便和姜侍郎手谈一句让朕看看?”

看棋不过小事一桩,姜定修应下后就看见了陈延怪异的脸色,他抬眉,怎的,这年轻人莫非真不会下棋?

陈延听到下棋,脑壳壳又开始疼了。

但天子欲观,二人只能下了起来。

陈延占了年龄的优势,又执白先行了,但——

姜侍郎没有想到,跟一个小辈下棋,会比跟陛下下棋还要累。陈延是真不会啊,他又不能赢得太快,不然一点观赏感都没有。

但饶是如此,陈延半个多时辰的时间,也被打爆了三次,到第四次,天子终于看够了,叫人把棋盘收了起来。

他安排太监上了一圈茶和点心,然后在陈延用完点心后差人把陈延送回了翰林院,似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和姜侍郎谈。

来得多了,陈延对这条路也熟悉了。

七拐八拐,回去的路上,陈延思忖着休沐时要去姜府拜访一趟,之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下知道了,姜侍郎于他有恩,又是他的座师,不走一趟实在失礼。

-

养心殿留下的一君一臣开始下棋了。

与姜定修下棋,天子爱选橱柜里那套墨玉棋盘的,一个是姜侍郎风范于此棋盘适配,二则是,姜侍郎的棋艺水平值得!

“陛下觉得陈检讨如何?”姜定修发现自己才出去没多久,陛下对于这位陈姓的江南学子好感倍增啊。今日竟如此打趣他……要知道,陛下只有在自己人面前,才是‘促狭又平易近人的君主’。

会下棋的人终于来了,成宇帝舒服地嗯了一声,“朕觉得陈延不错,你不觉得他和旁人不一样吗?”

“他的思想与见识的确与其他进士不同。”姜定修也很感慨。

“不,朕说的并非文学方面。”成宇帝落下一子,笑道,“朕说的是他这个人,像极了有趣的小牛犊。”

牛犊?初生牛犊不怕虎,姜侍郎暗忖,他不在的时间里,这小翰林是在养心殿里做了什么让陛下印象深刻的事么?

在陈延的胆上,天子不欲多言,而是转而说起了陈延近来输出的一些利民观点,这就是正事了,姜定修听得很认真,然后惊奇地发现,新科进士所提之建议,并不假大空,许多都大有可为,甚至有些事儿做起来并不耗费钱财。

“譬如这个重立农事司。”

大名朝是有农事司这个职位的,但它非常边缘,一般只设在县府内,没有专门的管辖单位,基本归当地的衙门‘连带’管理。在京城这边没有总司来管理。这是一个无人重视的领域。

“朕欲启之。”他听完陈延的规划之后,觉得这个‘衙门’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此事陛下尽可启之。”花不了太多银钱,管田管地,听着不甚有风骨,一般有些前途和地位的世家子弟不会争。

“朕欲在京城内,再立一总司,掌管各州府农事司。”

这就算是把它独立出来了。

立总司,姜定修笑问:“陛下欲设几品司长?”

“六品。”

对于新晋翰林来说,这是一个高职位,但对于朝中臣子来说,区区六品,还管农事,怕是看不上眼。

不过……

“陛下欲令陈检讨入农事司?”

“翰林养望观六部,新设一司他代司长一职刚刚好。”他看小牛犊对这方面很在行啊,头头是道的,“朕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是一把未开刃的好刀呢。”

“本来朕是想让叶卿来磨一磨他,毕竟他与叶卿是姻亲,但如今看,六品司长恐难服众,需一前辈为他坐镇。”吏部侍郎的分量才够重,“恰好爱卿你又与陈延有旧,不若就让你来磨一磨?”

天子开口,姜侍郎心中有数,再者,陈延年纪轻轻进退有度,如此,也算结了一份善缘了。

-

陈延从翰林院下值之后便匆匆回家了。

他现在每天不着家,翰林院又不能带仆从去,大山去了蛋糕店帮忙,二树留在家里看家,因为人少,家里的一切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最近这几日已经打听清楚而,姜定修大人现在官拜吏部侍郎,且虽说是侍郎,但去年前吏部尚书告老之后,陛下就未立新的尚书,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位置便是留给姜侍郎的。

他家中人际关系十分简单,有一妻一女,无子。

无子,那之前拜访礼单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删掉了,陈延修修补补,总算把见面礼给凑好了。东西不多,以巧思为主,东西也不贵,太贵了就是行贿了。

一切准备好,陈延便在六月休沐日前给姜大人送了一份拜帖,不久便得到了回信,于是在六月休沐日之际,陈延携礼,敲响了姜大人家的门。

-

入姜府,陈延的第一感觉就是,有文化的人家里果然都很低调清雅。

姜府和叶府就是一个调调的,陈设以雅为主,不过姜府风格比较混搭,亭台楼阁里……混了一个演武场!?

楼台水榭旁,挂着一个箭靶。

一些观赏树里,掺杂着几棵水果树。

这应当就是为传闻中的将门虎女姜夫人准备的。

姜府果然处处可见姜大人夫妻伉俪。

随着管家走进书房,姜定修穿着一身青色的常服坐在桌案后,见陈延来,他起身,陈延也立即作揖,来之前,陈延思考过要如何自称。

想过‘小子’、‘属下’等一系列不合适的称呼,最终还是定了‘学生’,“学生见过老师。”他起身作揖,这个自称虽然有攀关系的嫌疑,但举子与座师,再加一个书生礼,实在是太适合日常谈话了。

文人见面,文学寒暄自不可少,姜大人随意问了几句,陈延答后,他微微点头,又问起了陈延家的豆腐摊子。

“老师还记得当年之事?”

本该是忘记的,但奈何家中有一馋猫隔三差五能吃到,又要在他耳边提,就记住了,“也是昔年你想出的法子引人注目,后来都没遇到过,自然记下来了。”

被夸,陈延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寒暄了有一会儿,姜定修看气氛已经差不多到了,立刻切入了正题,天子要他‘带人’,那就是默许了他把陈延拉到他这一派,那既如此,姜大人并不吝于透出一点消息令陈延‘闻风而动’。

他不动声色问起了陈延关于农桑方面的事,聊了一会儿,得知陈延手上还有一篇农桑时策还在改的时候,他微笑着说:“若改好了可一拿来我看一看。”

没想到上门拜访还能有此意外之喜,陈延开心应好,姜侍郎叫他喝茶,不动声色地向他透出他近来可以多准备一些这方向的时策,多想一想事情落到实处后该如何发展云云。

‘落到实处’!陈延不是个笨人,立刻想到这是不是陛下给姜侍郎透出的消息……

聪明人相交,往往只需要一个眼神,陈延很自如的顺着姜大人的话说了下去,说自己如果上岗之后会如何如何,姜定修满意颔首。

一个时辰就这样愉快地过去了,时间尚早,不到晚饭饭点,陈延便起身告辞了,“多谢老师为学生解惑。”

“既然你称我一句老师,农事司将来又挂在吏部名下,你我相交之日多矣,便不必如此见外了。”抛去这孩子棋艺差不谈,姜定修对于他还是欣赏的。

出身微末,能走到这一步,也是万中无一了。

礼不可废,上位者可以说不必多礼,但他的礼至少还是要维持三五次的,等姜大人再说两次这话,他的礼才能省掉。

出门时,也算收获满满,陈延跟着管家一路往外走出姜府,心里有些激动。

陛下真是说干就干啊,实干家,太合他的心意了。

而姜府内,姜茵茵手捧着一杯奶油绵绵冰一脸惬意回家,发现管家正站在门口,便问:“姜爷爷,今日爹又待了客吗?”一般管家站在门口都是出来送客了。

“是哟小姐,是个年轻的翰林来了府上拜见老爷。”

若是母家的老将来拜访,姜茵茵还有点兴趣,听到‘又年轻’、‘又是个翰林’,茵茵立马把他抛之脑后,抱着裹着棉布、装着奶油绵绵冰的木盒奔向了后院。

她跑起来像是一阵风,声音很大,未过圆形拱门,十分有朝气的声音便传到了后院:“娘,我把奶油绵绵冰买回来了!”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