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38章 言商

第138章 言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今年, 大名的粮库终于充盈了起来!

而且从这几年人肥推广后的种植情况来看,这样的充盈,也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显而易见, 未来几年, 若无大天灾,这存粮还能一路上升。

更令人感到开心的是, 粮食富足后,人口也开始逐步上升了。一些饥贫地区的人吃饱饭后, 终于有了生孩子的意愿。

粮推动银, 消费流转, 又促使人们自觉奔向好生活,男婚女嫁走入正轨,增户,人口, 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 实在太重要了。

是以, 今年年末散朝之际,天子龙心大悦,又在朝上盛赞了一番陈延,户部推学、农事散, 粮盛四方, 他又难掩风头, 考评得了一个上等。

而后翻过年关, 陈延发现,不知不觉间, 这已是他待在户部的第三年。

至京城, 入朝为官的第九年。

对于陈延来说, 这是极为安定又充满波澜的一年。

安定在户部,行推学之事,他已在户部混了个脸熟,跟大部分官员们都有‘点头之交’,几个年轻的同僚乐于上进,时常会来找他,共商进步之举。

人心力齐,先前的制式表格推行卓有成效,叶尚书本事在那里,统筹有度,上下风气焕然,他这个班也上得极为轻松。

因而,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和茵茵一起同程师弟构筑天子期待中的商业帝国。

炒南北书画家一事,让陛下挣得盆满钵满,天子十分认可程瑞的生钱手段,而程瑞在从陈延这儿了解了陛下之行后,也不吝上贡,自己分文未取,令陛下再度动容,放了更多的权利出来。

炒了小半年,挣了一笔快钱,书画家的热度也逐渐过去,毕竟,该买的人也都买了。

陈延和茵茵,程瑞和嫣表妹一同坐在假山石后的凉亭内商讨未来的方向,三月的春风吹到身上,发丝微动。

程瑞问:“欢颜阁经营可还好,若再开一阁……”

“我觉得不妥。”茵茵摇头,“做这样的生意要靠大家闺秀来带,且京城地界,会为此花银子的基本已经在欢颜阁定下了。再开,也不会有生意。”

这也在理,但,陈瑞仍觉得,做‘高档品’生意,是最好的。

丝绸衣衫、宝石珠翠、胭脂水粉。谁都不能逃过。

难就难在,已有伙伴在做。

“那还有何种……笔墨风雅已经卖过了。”他提议,“不如大家都来想想,说一说?”

姜茵茵眼珠子一转,“马具?”京中也有爱马者,愿为此上万金,做这样的生意应该也有市场?

“不行。”程瑞否了,“人太少了。”而且不能南流,江南的富商,年纪大的多,都惜命得很,谁没事玩马,也就京城里一些二代玩,他们亦不是掌握金钱与权利的主流。

“二哥,你可有提议?”程瑞看陈延一直在思考,问道。

陈延:“我素来清贫,昂贵物品买得少,实在有些想不出。”

富贵生活,昂贵物品……

脑子里过往的一切乱闪,程瑞终于在自己如海般的记忆里,找到了自己年少时败家把玩过,在书院时,叶问也涉足过的昂贵物品领域。

这个东西,它奇妙,老少咸宜,男女通吃,要说成本么,那不算高,利润么,能做起来,千千万万,不在话下。

他忽然有些激动,扬眉道:“刚刚都走出了路,不如今年,我们来做瓷?”

瓷,这个历史悠久,于当代极受人追捧的器具,昂贵、易碎,若窑能打出名气,有工匠熟手,盈利并不在话下。

姜茵茵一听,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你说起这个,我想起来,这些年,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为瓷瓶花过银子。”

说明它市场是极为广博的。

毕竟,哪个大户人家家里,没有几个‘稀世珍瓶’呢?

众人赞,程瑞觉得这个方向是可行的,便问陈延:“二哥觉得我这个能不能做?”

“瓷这个方向是对的,但现世官窑、民窑众多,瓷瓶要卖价,名窑不可少。”存世的、能卖出高价的名窑基本都是老窑,新窑想卖家,难矣。

他提出可以书画瓷结合……

反正先前炒画家也炒出来了。

陈延则摇头:“先前已有人花重金买过那画,若再复刻,落于瓷瓶上,画家难免给人一种沽名钓誉、沾于世俗之感。”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世俗是活不下去的,但受人追捧的画家,是不可以世俗的。

此言于清流世家中,更甚之。

这……

程瑞确实没考虑过这个,但,也不怕啊,没有那些书画家,咱们不还有?他往上指了指。

“恐怕不行。”陈延猜想陛下应该不会再公开为程瑞带货了,“陛下希望你去赚那些人的钱。一次站台是巧合,两次、三次,那些人会察觉的。”

“他们可以豪奢洒万金,但前提是不能摆在明面上。”陈延对此有所了解,“若察觉你是陛下授意的,很多生意就消失了。”

哪怕他们真的喜欢,真的舍得。

那这么一说的话,程瑞有些迟滞,如果不能借力,毫无人气来经营瓷,要在诸多名窑中杀出重围,的确很难。

“可他选……亦非上选,难道要继续去跑商?”

“稍等。”陈延的脑子里,其实已经有了另一种答案,只是需要再等等,“或许,三弟你还能不能等一个月的时间?”

“二哥你的意思是?”

“有些想法。”

凉亭春日谈,在陈延的有些想法中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茵茵忍不住问他,户部良才有什么想法,陈延道:“还是做器具,只不过不用瓷。”

“??”她惊讶,满眼疑问:“难不成用金银?”

“用这个,就算工艺巧夺天空,这——”

大户人家,也是不会买的,俗了。

“不用金银。”真敢想,卖这个得赔钱。

“那用什么?”

这东西,在后世其实遍地都是,曾经许许多多在书里遨游的前辈们也研究过,剔透晶莹,在阳光下能折射出七彩光芒的梦幻器物,玻璃。

当然,也可以为它套用一个高端、昂贵的名称,琉璃。

-

穿越三件套,玻璃水泥和肥皂。

大名做香胰子的手段已经不差,而且胰子是小民生产业,他们不打算沾手,水泥,陈延有听过配比,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说不上来,唯有玻璃的制作方法,他后世考察清朝史的时候曾看过。

虽然做不出大型的玻璃加工厂,但弄一个吹玻璃的小作坊,那是绰绰有余的。

-

在京城待久,有姜家、卫家在身后,陈延报出信息后,很快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茵茵的陪嫁庄子上,弄了一个小作坊。

因为他信息数据给得准确,加上姜家的工匠也是有本事的能人,一切工具得当,玻璃液很快便被研究了出来。

就是这吹,极有讲究。

工匠这辈子干活就靠一双巧手,乍然要吹这长铁棍,很是无措,虽然听了主家说可以这样那样,那样这样,最后正式吹出来的东西,还只是一坨没有形状,泛着火石一般颜色的半固体。

这个时候,工匠只以为,自己的第一次试吹失败了。

但他还是严格按照了主家的要求,把吹好的‘坨坨物’,塞进了之前就规划好的冷却炉。然后迅速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吹制。

显然,这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工匠整整失败了一下午,然后思考,或许不是吹制的问题,和液体也有些关系?

又或者,他该同主家说一说,得请个吹糖人的回来。

吹和吹,总也是有些相性的?

不过他还是想等一等,这样的大事情,能自己做,他还是不想别人来分自己的羹。

再等等,再试试,他这么告诉自己。

而在工匠的纠结与迟疑中,由后来技术所带来的残缺的珍宝,已经在冷炉中,不知不觉,悄悄临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