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50章 商队

第150章 商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冬雪消融, 阳春三月,百理府各地农场开花。

此次,陈延共在府内筹备了6个新农场, 于农场就近县内的书塾招工, 有幸在本次学习中名列前茅的青壮们背起行囊, 在旁近友邻人羡慕的目光中,亲人们期待的目光之中出发了。

虽然工钱很高,但被圈起的农场不算精致, 不过令农人们高兴的是, 屋子的居住环境还不错。

虽然有许多未垦的荒田, 但知府心善,配了牛和拉地的犁, 大家干起活来并不算太累, 且比起在山里讨生活,种田什么的,实在是太平稳了。

辛辛苦苦一上午,中午开饭, 想象中的清汤寡水并未出现, 瓷实的大饼子, 几口肉和菜,令众人惊叹, 原来当初在书塾里听课,教课的人说的是真的, 伙食是针不差。

下午,垦了的田要松土、入肥, 气味的确有些难闻, 但夜里, 此处也供给热水也胰子,清洗干净,躺入通铺内,屁股底下的干草柔软又有香气。

这日子实在太过美好,有人横躺着,睡不着,不禁同旁边的人讨论起来:我们来这里上工,是一日是这样?还是一直是这样?

没有人知道。

但心中,是期盼和野望。

-

钱壮人的胆。

糖业为百理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既从外府挣得了银子,又不断拉动内需,府库逐渐充盈,陈延的手笔也大了起来。

一个地区的崛起,靠单一的‘企业’是很难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方能称一句春色满园。

是以,农场计划实施之后,负责书塾的木师爷刚松了一口气,就又被顶头上司传召了。

说实话,木师爷入职这么些年来,从未这么忙过。

出身大族,虽有功名,但他的学识不算太好,人爱钻营,所以大多数时候,木师爷都是自如、轻快的。

但自陈延来了之后,他就进入了无限的忙碌之中。

调停这个、主持那个,每日在百理府衙里连轴转动,弄得他人都累瘦了两斤,他原是该讨厌如此生活的。

但——

接触下乡事宜,见到那些百姓,他们的眼神从畏惧到崇敬。在府衙内,大人看他亦是,满满器重、和重重的信任。

让人如何不想好好干出一番事业呢。

木师爷一路跑来,心道这一波书塾人肥耕种的出师了,听老刘说粉糖热销,府库内的银子多,他不若和知府大人提议再搞私塾?

真·识字教学,让境内等的孩子多识字,未来在举业在有所成就,也是一大光芒。

推开陈延书房的门,木师爷行一礼后连忙问:“不知大人找属下来有什么吩咐?”

虽然上首之人年龄不大,但行事老练,真有本事,木师爷对他心悦诚服。

对自己人,陈延还是很温柔的,再说了,今日叫木师爷来,也是有正事找他。

“木师爷不必多礼,先坐。”

他抬手,和陈延共事良久,木师爷也摸清了这位的脾性,心知今天的事怕是有些复杂,便坐了下来。

书房顿时静了下来,时间宝贵,陈延很快起了话头,他问:“木师爷可是出身百理平光木家的子孙?”

木师爷一愣,怎的,今天的事,还和家里有关?

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点点头:“正是。”

陈延:“本官听闻木家是平光县枝叶最繁盛的家族,子孙旁支众多,木家住宅连绵整条街,你们家所出的有功名者,也是整个百理府最多的。”

这话问得着实有些奇怪,还点了财,木师爷一咽口水,“这,大人,木家于百理耕耘多年,早些年木家先祖也是驻边将领,打了许多仗攒下家财回乡……”

陈延听此言:?

然后很快反应过来,扶额,“本官点的不是你家财之事。”能把木师爷留在身边,陈延多少也是调查过他的。

木家不算水至清的家族,但如今世道,有法,但法中漏洞极大,夹在缝隙之中生存的大族,又有哪个是纯白无瑕的呢?

木家在其中,已经算不错的了。

“那大人问此?”

“本官是想询问一下你,木家流传至今,家里可曾经营了什么产业?”

“说来惭愧。”原来是问经济上的事,木师爷放了心,“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家产代分,家里不曾有什么代代相传的产业。”

陈延想了解其中的故事,木师爷便讲了起来。

早年,木家的老祖宗肯定是想置业的,但奈何百理这地方么……成规模的东西太小,拿得出手的商品也极为有限,千里迢迢拿到江南、淮浙去,结果东西被秒杀。根本卖不出去。

在本地耕耘,那就更惨了。

山地之下多贫瘠,本地的有钱人也少,所以木家也就象征性开了几个铺子,置办了几个庄子,家里最出色的产业,就是在京城旁的州府开设了一个书坊。

可以说是代代都在吃老本。

陈延又问:“那木家在百理兴了什么产业呢?”

也就民生产业,绸缎庄、酒楼和书坊。生意只能算是平平常常,基本就做点同世家人的生意。

所以,木家的营收范围是很狭窄的。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衍生的对府内的经济刺激也很小。

陈延决定,帮助府内的一下豪族,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他问木师爷:“府上就不曾想过,百理府内的生意难做,往外耕耘吗?”

“也不是没去过,但百理不比江南……”负责这生意的家中子弟去了江南后,简直被迷花了眼。

自己带的东西没卖多少,兜里的银子在江南却花了不少。

陈延微微一笑:“这话说得武断。”

“木师爷应当知道,本官便出身江南。”他轻声道:“江南美丽、富庶,是天下鱼米之乡不错,但在本官看来,百理亦有百理之独到之美。”

这里的人依山而居,擅长狩猎,积攒了许多皮毛。

还有擅采集者,能采到许多山珍。

山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艳丽的石头,这都是可以发掘的点。

陈延暗示得十分明显,木师爷有点回过味来,“大人您这是?”

“府衙内的商铺、产业太少了。”书桌后的陈延抛出自己今日叫他的来意,“能称为支柱,如糖坊一样一家带众家的铺子实在太少。”

“是以,本官想府内的一些有识家族,可承此事。”

纵然方向已经有了,人生地不熟去江南销货总归是一件苦差事,但木师爷在思忖之后,仍准备为家族接下。

因为他信陈大人,陈大人倚重于他,这事他必须担起。

就在木师爷准备雄赳赳气昂昂为陈延赴汤蹈火之后,陈延又加了一句,“不过江南等地与百理这边的风俗习惯的确不同,我们这里许多掌柜到了那边,却有寸步难行之事。”

“所以本官已与族内说好,在江南与百理府的商行互相扶持,多加照看。不过两边路远,贸然寻些家族来做此事有些不便,于是本官方找了你,木师爷,你今日便飞书问问家中,可愿承此事?”

居然有人接应!

知府夫人和陈大人家族在江南生意做的好,木师爷是有所耳闻的,毕竟粉糖的渠道开得那么快,谁说中间没点关系呢!

没想到这次打头阵,江南那边还有接应!那这就不是苦差事,是出去挣钱了!君不见,这粉糖坊,简直就是下蛋的金母鸡啊。

若是做出产业,能有糖坊的十中之一,木家这几代,也就有所依了。

他立即就代自己的父亲,木家的族长应了此事。

陈延抬眸:“师爷不用归家问问?”

“实在不必。”木师爷眼神恳切,“家父极敬大人,大人至府内后,勤勉行政,府内一派蒸蒸日上之景,家父恨老矣已不能为大人驱使,如今有机会,家父必将鞠躬尽瘁——”

“下一句不必。”陈延笑着抬手,“此事事大,师爷今日还是飞书一封,近日请木家主过府一叙。”

“属下领命!”

木师爷脚下生风离开了书房,陈延瞥着他的背影,很快翻开了自己的小册子,在木家后面打了个勾,然后把木家下面的几个姓氏圈了起来。

其中,还有一张家点了个红点。

大约二日后,木族长到达了百理府,他被称一句族长,是木师爷的爹,今年年纪也不小了。

是以马车是走得比较慢的。

陈延同木族长会了面。

和木师爷不同,木族长是沉默稳定型的大家长,和他聊天,他每句话都很稳,不会一惊一乍,不过有一点他比木师爷更强。

吹捧陈延简直吹捧得天衣无缝,不管说什么,一双眼睛定定,吹得十分朴实自然。让陈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话好听,该讲的东西还是得讲。

“本官不托大,令木家来担此事,亦有一些要求。”

“大人请说。”木族长洗耳恭听。

总结一下,陈延提出的条件不算多也不算少,一是木家走商,想系江南陈家的渠道,得入百理府的商号。

入商号与税收无关,只是要承担一些关于‘百理’的责任。

譬如要负责组织府内百姓晒干货、要遣人去收百姓手里的皮子,不可万事自己宗族找人解决。

不能自己包一坐山,或者采买奴仆全来干这种事。

这样一来,商品的成本无疑会提高,但木师爷看见了陈延几项规定之后的深意。

什么都只能从百姓手里头买,钱撒出去,州府内的百姓也会富裕一些。

“草民为百理之民,愿行此事,为百理谋此事。”

“老先生高义!”陈延立刻扶起了木族长。二人相逢一笑,尽在茶中。

上面的人把意见统一了之后,下面的人很快行动了起来,这南来北往的商路,糖坊、程瑞那边都有人走过了,再组织一下也不难。

主要是木家得先把第一批货收齐。

这个季节,皮子虽然已经过季了,但动物毛皮,有路子在,有的是皮毛商人愿意收。

再加上山上的干货什么的,这走一趟,也可小赚一笔。

把木家的事捋平之后,陈延借着木族长为引,先后会见了百理的许多家族主事,在逐一攀谈后,陈延对百理商号今后的发展,心里也有了谱。

慢慢来,先让木族长挣到钱,才令下一个家族,开下一个特色。

那么,在中间这段时间,他准备去各地的农场视察一下,顺便在百理府府衙周围的县衙,再推一推自己的官铺。

此行推官铺,并不为赚钱。

只为让大家认钱。

毕竟,以物易物这种贸易方法虽好,但对于扩大贸易规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同样的,他想刺激百理府的消费,拉动内需,增强府内百姓对于货币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钱的信任,就是对于官府的信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