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早安!三国打工人 > 第426章 第一百零八章

第426章 第一百零八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乌巢又迎接了一批新的客人。

能看得出来, 在乌桓人当中,他们绝对是出身高贵的那一部分,他们脚上穿的是羊皮靴, 身上穿着牛皮甲,他们的发辫上坠着一些闪闪发光的金饰, 甚至连他们的战马都是膘肥体壮的上等货。

因此淳于琼并没有怠慢他们, 而是告诉他们, 既然军情这样紧急,他会尽快发兵救援的。

似乎是为了表示他的客气, 还特意为他们提供了相当舒适的帐篷,请他们稍作歇息。

楼班就是这样迷迷糊糊地被领进帐篷里的,有沐浴用的热水, 有果腹的热汤和肉饼, 有擦拭身体的细布, 还有更换的衣物和奴仆。

这间帐篷里甚至还有非常柔软的床榻,这些跑了百余里地的骑士在沐浴和吃喝过后, 只要身体一沾上床榻,整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进去。

在同陆廉的这几日拉扯攻伐中,他们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张,食不下咽,夜不安寝, 现在突然到了一个温暖、舒适,而且非常安全的地方,再没什么比这更催眠的。

因此楼班也没能抵抗住床榻的诱惑, 他在简单吃喝沐浴之后, 便一头倒下了。

帐外很静。夕阳西下, 有士兵走过, 谈论着濮阳大捷的事,他们的草鞋摩擦着帐外的土地,发出模糊的沙沙声,像草虫的鸣叫一样助眠。

楼班就这样睡着了,他的骑士们也睡着了,这原本已是傍晚,他们正可以香甜地睡到第二天清晨,同乌巢的冀州军一起出发。

但大单于的从弟睡得并不安稳。

当他闭上眼睛,黑暗向他压下来时,他的兄长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那个英武豪迈的乌桓大单于不满地望着他,质问他:

“楼班,楼班,你怎么能让我这样去赤山?

“我的猎犬在哪?

“我的骏马又在哪?

“为什么无人为我起舞?

“为什么无人为我哭泣?”

兄啊!兄啊!楼班睁大眼睛,恐惧地望着这个一身是血的兄长,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的诘问与责备,他习惯性地跪在地上,拉扯着兄长的袍角,想要像幼年顽皮时那样,求得他的原谅。

兄长总是会原谅他的,兄长会用那强壮的双臂将他举起来,哈哈大笑着叱骂他几句,再将他扔下来。

可是当他跪在兄长的脚下,抬起头时,却只看到无尽的鲜血。

蹋顿的脖子断了,泉水一样的鲜血正从裂口处喷涌而出,那颗头颅似乎还在他的脖子上,但因为居高临下地望着他,所以姿态诡异极了。

楼班一瞬间被恐惧吞没了。

不是亲眼目睹死亡的恐惧,而是目睹自己既敬且爱的兄长的死亡——他因此被恐惧攫取了心神。

而兄长低下头时,眉宇间的愤怒已经不见了。

他痛苦地看着脚边的从弟,目光中带着不舍与哀伤。

“楼班,为我念诵咒语,为我焚烧衣物,为我祭祀牛羊,我要去赤山了!”

楼班一下子从榻上坐了起来,泪流满面。

很远的地方有丝竹之声传来。

天色已经很暗了,士兵们有些已经睡下,有些还在洗漱,有些洗漱过了,不忙着睡觉的,在树下轻松地聊天。

楼班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望了一眼这个乌桓贵人的发辫,便将目光移开。

于是楼班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到丝竹声传出的帐篷。

淳于琼在里面,同他的偏将们正在饮酒取乐。

他们没有酗酒,几个乐人和舞伎也没有表演什么礼崩乐坏的节目,丝竹声十分轻柔悦耳,舞伎的手腕在灯火映照下,像雪一样洁白。

几名偏将有人闭着眼睛听乐曲,有人拿起竹箸,跟着敲打节拍,上首处的淳于琼靠在凭几上,偶尔从碟中拿起一小块烤猪肉干,慢慢地嚼。

乌巢这座大营,处处看起来都很舒适——每一个人感到舒适,除了楼班。

当他径直地走进帐篷,舞蹈与乐曲一下子就停了。

有偏将皱起眉头,紧紧地盯着他。

“淳于将军,我兄两日前曾派使者求救,”楼班的目光则死死地盯着淳于琼,“他的信,可送到了?”

淳于琼捏着猪肉干的手稍微停了一下。

他是个很客气的人,到底还是将它重新放回碟中,“嗯,那位使者也在营中休养。”

楼班感觉到全身的血一下子涌上了头,“将军两日前便接到我兄求救,为何至今未曾出兵?!”

这位乌巢的统帅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楼班大人或许于中原之规不熟,因此才会这般出言无状吧,”有偏将开口了,“淳于将军听命袁公,并非什么人都可调动的。”

楼班勃然大怒,“我兄南下时,袁公亦曾许诺,要麾下各部配合乌桓!而今见死不救便是你们中原人的规矩吗?!”

“大胆!”有人立刻将手扶在了剑柄上,“胡儿安敢如此无礼!”

楼班的刀也在那一瞬出鞘了!

帐外有士兵跑进来,帐内有人掀翻了杯盏,气氛立刻剑拔弩张起来。

但淳于琼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地挥了挥手,“不是我不想救大单于啊。”

这句话又给了这个乌桓贵族一点希望,让他流着眼泪地望向主位上的那个中年人,想要得到一句承诺,承诺明日立刻就能发兵救援阿兄!

“乌巢重地,没有主公文书,我不敢或离,我已送信去濮阳大营,军中诸将皆可为我明证。”淳于琼轻飘飘地说道,“若楼班大人若能出示主公所说‘各部兵马都当配合大单于’的公文,我亦可立即便点起兵马,如何啊?”

他辜负了兄长,楼班想,他要将兄长送进死地了。

……兄长送他出来时,曾说什么来着?

楼班忽然渐渐地变得清醒,渐渐想明白了一些事,比如兄长也许早已料到此事,只是要送他突围,求一条活路而已。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那梦境中的恐惧与痛苦一瞬间又将他淹没了。

他们乌桓人被袁公抛弃了。

他的兄长被袁公抛弃了。

可是即使如此,他还要摇尾求怜,他还不能放弃!

他的声音颤抖起来,他的神情也在告诉别人,这是他绝望之前的最后一次努力——

“淳于将军,官渡一失,兖州以西尽归刘备,袁公如何渡河?!”

当听到这句半是哀求,半是质问的话语时,帐中忽然哄笑起来,那些偏将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带着鄙薄的眼睛和快活的嘴脸。

“楼班大人还不知吗?”淳于琼笑道,“我军已攻破濮阳。”

濮阳拿到手里,仓亭津已成孤军,难道还能坚持多久吗?

冀州财力雄厚,难道调集不来大量船舶吗?

到那时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南下席卷兖青徐豫数州,天下之事可定矣!

当听到这句话时,楼班眼里的光彻底熄灭了。

乌巢的士兵是待得很舒服的,但多少有点惆怅。

他们镇守这座粮仓,自然是有粮饷拿的,却不及濮阳大营的士兵拿到的犒赏那样丰厚。

尤其听说那些士兵伤亡并不惨重,甚至可以说是很轻巧地拿下濮阳,这听起来就更令人羡慕了。

这样一来,那位指挥了濮阳之战的将军就特别令人敬服。

谁不夸一句许攸许子远足智多谋呢?连他自己都恨不得每天夸夸自己!

东线的大公子磨磨蹭蹭,奈何那是主公的亲儿子,不能骂,但西线的文丑和蹋顿的惨败很可以被拉出来说一说,他们败得越惨,越狼狈,越损兵折将,这不就越显出许攸的能耐了吗?

美中不足的是镇守乌巢的淳于琼是个乖觉老练的,早早就将有通敌嫌疑的牵招押送到濮阳。

袁绍现在住的不是帐篷了。

他的中军帐肯定是最豪华最舒适的那种,但也舒适不过木头房子,现在张超带领残部撤出濮阳,大军可以进城安置,他当然也就住进了郡守府。

这座宅邸上一个暂住者是天子,现在天子虽然已经到了下邳,但从漆过的柱子,铺过的地板,还有修缮过的瓦片,沉重又精美的宫灯上看,仍然能感受到一点儿大汉曾经的气象。

对于四世三公出身,曾经频繁出入宫廷的的西园校尉袁绍来说,这种气象多少有点令他怀念,也令他感伤。

但只要转念再想一想,这座城池已经回到他的手中,渡河之后还有更多的城头都将换上“袁”字大旗,这种感伤也就烟消云散了。

当然,即使他没有想得那么多那么远那么美,这位主公依旧是没什么时间感伤的。

……他的谋士们又一次吵起来了。

郡守府议事的主厅大概也是皇帝宴请群臣的地方,袁绍坐在上首处时,仆役已经在席子上安置了坐具,坐具上又加了一层垫子,力求让他感到舒服。

袁绍原本也觉得很好很舒服很称心如意,甚至气色都比平时更好了几分。

然后官渡糟心的战报就来了。

陆廉不仅大破乌桓,还重创了乌巢派出的骑兵,甚至留下了文丑和蹋顿两颗首级。

袁绍坐在上面看了一眼这封急信,立刻就将它用力地丢在了地上。

“天下皆言河北多豪杰之士,而今竟无人能胜陆廉了吗?!”

那封信被沮授捡了起来,读过之后,沮授的眉头就紧紧皱起来了。

他似乎很想将信收进袖子里,但下首处的许攸已经伸长了脖子,也伸出了手。

沮授不得不将信交给他,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传阅下去。

果然就有人开腔了。

“淳于将军信中所言,此战非陆廉之功啊。”

“有何证据?”

“这岂非明证?”许攸抖了抖文书后面附着的第二封书信,“那牵招竟与刘备诸将竟皆有旧情!两军交战之际,若留此等人在军中,莫说是文将军与乌桓大单于这区区两颗人头,怕是连乌巢都屯粮之机密,都要被此等背信弃义的奸贼说与敌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