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早安!三国打工人 > 第449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449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 陆悬鱼觉得这些青州兵可能真的被曹操养成非洲黑猩猩了。

因为那些兖州人的聚集区甚至称不上“村庄”,那只是个在断壁残垣下艰难建立起来的难民营而已。

比起兖州人, 她的辎重营里有钱粮布帛, 颍川那几个世家也在数里外搭建起马车围起来的营地,哪一个选择都比去劫掠那些兖州人的战果更丰盛些。

他们去那里能得到些什么呢?

但当她带着兵追过去后,她发现在青州兵的眼里, 那个难民营竟然的确是值得一抢的。

那些流民家底各不相同,青州兵能抢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有些能抢到板车、粮食、布帛, 有些能抢到席子、稗子、盐巴, 有些能抢到两条鱼干, 有些能抢到半块咸肉。

最不济的穷苦人也种了几棵青菜, 身上也有遮羞布可以扒下来。

当然,几乎绝大多数流民都带了女眷,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也许是女儿。

这就更值得一抢了。

在青州兵眼里, 那的确是个很值得一抢的目标, 但他们也不是没考虑过别的。

当他们商量这件事时, 已经被去了武器,而辎重营的士兵手里拿着弩,在辕门后来来回回地走,他们没有盾牌, 更没有铠甲,断然是吃不得弩矢的;

所以不如去抢那些颍川人吗?

这个提议很让他们心动,但那些健仆腰佩长刀, 看着也不是吃素的;

还是先抢那些兖州人吧, 他们那里还有许多妇人呢!

当陆悬鱼领了一千甲兵, 五百骑兵赶到村庄时,立刻有人慌慌张张地往外跑。

天气渐冷,她的士兵都是穿着两层衣的。

但这一片兵荒马乱中,却跑出许多白花花的人。

她听到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哀嚎,有老妪在地上爬,还有人半身是血,挂在一截断墙上,动也不动。

田地里新长出的青菜被踩得东倒西歪。

有人身上尚穿着衣裳,于是得以体面地拎着木棍,目光凶狠地盯着她片刻后,便在她身后越来越多的士兵面前露出恐惧的神情。

太阳升得高高的,把下面的一切都照得又明又亮,什么也藏不住,什么也躲不住。

那些白花花的人凑到了他们同袍身边,似乎也想拿起什么同她战斗,但这座村庄里折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刃,他们只能拿长短不一的木棍、树枝、小刀,甚至是瓦罐来对抗她。

他们的脸上带着癫狂的神情,他们的言辞也是如此。

有人在求饶,说他们只是很久没吃饭了,他们很饿,所以才来此讨些饭吃;

有人在控诉,说那些看守他们的士兵虐待他们,毒打他们,他们活不下去,才跑出来;

有人在讨好,说只要她能饶过他们,他们必定愿意为她效生效死;

有人在拉关系,向她麾下那些士兵倾诉同为青州人的情谊;

当然也有人在破口大骂,骂她同为青州人,却要为这些兖州人而向他们动手;

最为癫狂的人是其中几个白花花的人,他们寻不到任何能假装成武器的物件,连遮羞布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寻,因而满脸都是眼泪和鼻涕,歇斯底里地向她展示被他们认定可以当做武器的,最后一样物件。

——她是个妇人,这东西就算吓不退她,也能狠狠地羞辱到她!

司马懿在她身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将军不可怒而……”

她没有吭声。

青州兵跑出来了,于是也就有兖州人跑出来了。

他们当中跑得最快的是小孩子,其次是男人,再次是老人,那许多人似乎原本是不在村庄里的,他们躲在田边,躲在远处的水泽里,见到她的兵马,才突然间跑出来的。

还有少量妇人,满身都是泥泞地跟在男人身后,那应当也是提前跑出去的。

但剩下的,被困在村庄里的妇人大多没有跑出来,只能听到窝棚里和断墙后的尖叫和哭声。

终于有一个也跑出来了。

有青州兵想伸手去抓她,可她的声音那样尖,那样响,那个抓她发髻的士兵不知怎么的手一哆嗦,就松开了。

陆悬鱼看着那个衣衫不整的少女向她奔来。

“给她一件衣服。”

“是。”

“至于那些降而复叛的贼人,”她伸手从背后取下了自己的弓,“一个也不留。”

太阳从中天渐渐向西挪动了一分,仍然明晃晃地,但将影子拉长了些。

这算不上什么战争,司马懿想,那些手持兵刃的青州兵都敌不过陆廉,现在赤手空拳,难道能胜过她吗?

他们当中有些人在四散逃开,但立刻会被外围的骑兵射杀;

也有人想要稍作抵抗,但立刻也会被冲进来的甲士杀死;

有人跪地求饶,但换来的多半只有一刀;

也有人竟然在这支兵马里寻到了自己认识的人,他高声地呼救,奔向那个同乡、同族、甚至可能是亲邻之人时,被他寄予希望之人经常会犹豫而痛苦地转过头去,望向他们将军的方向。

而他的目光一定会与她对上。

多稀奇啊,司马懿注视着那个骑在马上的身影,心里疑惑极了,那可是个迟钝到稍微弯弯绕绕一点的话就听不懂,几乎没办法和士族进行交流的憨人,可她竟然有那样敏锐的直觉!

无论是谁,将犹豫的目光投向她时,都会被她冰冷的目光所震慑!

她骑在马上,拿着弓箭,一圈圈地围着村庄而行,她的箭注视着每一个想要求得一条生路的降卒,也注视着每一个想要手下留情的士兵。

她就那样一圈圈地走着,一圈圈地射杀她的敌人,直至这片战场上所有的声音似乎都消失了,只有天空里传来永无休止的弯弓射箭的声音。

那尖锐的,破开空气的声音越来越密,越来越响,渐渐变成了暴风雪一样不祥的声音,渐渐染上了更浓重的死亡的意味。

司马懿原本想劝她杀一儆百,留其他人一条命。

因为若是杀了这一营的降卒,恐怕其他青州降卒会生兔死狐悲之感,别说之后驱策他们,保不齐今天夜里就要暴动。

而陆廉是不杀降卒的,尤其是这些与青州人有故旧的降卒——所有人都这么想,司马懿也是如此。

如果放任这些降卒哗变,现下他们本来就只有区区数千兵马,无论怎么处理都是个天大的麻烦。

当她下定决心时,她似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甚至是不怎么像人的另外一种“东西”。

在那个弯弓射箭的人眼里,司马懿甚至连愤怒也看不到。

他所担心的那个问题一下子消失了。

太阳渐渐地又向西倾斜了一点。

现在士兵可以回营了,但还剩一些苦力活要做。

小陆将军下令说,那些兖州人如果愿意帮忙打扫称不上战场的战场,每人给三升掺了稗子的粟米。

这酬劳一点也不丰厚,但仍然吸引了那些惶惶不安的百姓的注意力,他们迅速地忙碌起来,老人和孩子收拾家当,男人和女人则按照军官的要求去挖坑填土,处理尸体。

他们身上还有血,脸上还带着青紫,其中好些妇人原本惶惶地坐在窝棚里,听不到也看不见贵人吩咐的,但立刻有邻家妇人钻了进来,替她披上一件衣服,拉着她出去领那件活计:

百姓们经历这些乱兵,的确是痛苦极了的——但干活就发粮食啊!那可是粮食!

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在处理过一片狼藉的战场后,天色将晚时,他们的确也是这样一面落泪,一面闻着粟米饭的香气,一面恶狠狠将饭菜塞进嘴里的。

当陆悬鱼带着兵回到大营时,她命令士兵点起火把,将营地四周务必照得灯火通明。

那些骂骂咧咧的,威胁说她要是不曾留逃走的人一命,他们就不会再为她效力的降卒在看见她时,一瞬间都失去了声音。

有士兵将一颗颗头颅插在营地外竖起的木桩上。

近千颗头颅密密麻麻,每一颗都在火光中望向他们,惶恐而狰狞。

陆悬鱼是以为他们一定要炸营的。

她已经做好了他们炸营的准备,把连弩架起来,骑兵也预备上,就等着这些青州兵当中有一个人振臂一呼,其他人如潮水一般撞向栅栏时,多快好省地处决他们。

她自己也没怎么睡,在夜里悄悄地溜进去观察了一下他们。

但结果很出乎她的意料。

那些剩下的降卒非常恐惧,但并没有表现得非常癫狂,更没有铤而走险。

他们没有帐篷,所以是几十人缩在一个窝棚里的。

有人在哭,有人闷闷不乐,有人小声骂着什么。

有人忽然想起了家乡,于是又骂了几句另一群青州兵。

他们怎么就有家可回呢?他们怎么就有人在家里等着他们呢?

可是,可是,即使家里什么人都没了,即使他们这群人也算不上是个人了,他们还是想回家啊。

“唉,就算死也没什么,这么多年,咱们什么没见过?”那个青州兵说道,“可要是能死在家乡就好了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