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 第57章 府城书院22

第57章 府城书院2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德帝病重由钦天监道长断言, 乃被带煞之人冲撞,需带煞之人祭天,方可安稳国本。

而经道长掐算, 这带煞之人正是杨阁老嫡三子, 杨文杰。

消息从宫中传出后。

皇子府中, 乔旭和二皇子两人脸色各不相同。

乔旭自然是庆幸!

果然,他的重生记忆还是没有错的, 之前会出那么多岔子,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堂哥就是那种传说的天命之人,注定了要享受荣华富贵的。

所以他之前针对堂哥,才会处处不顺,只要他不去招惹堂哥, 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变得美好了。

幸好那天进皇宫的人不是他,否则这会儿被祭天的人到底是谁,还真说不准。

乔旭不禁有些后怕地拍胸口。

而他旁边的二皇子,可就脸色难看,浑身因恐慌而颤抖了。

他父皇这是在报复!是在警告!

六皇弟那件事, 他当初虽然年纪也还小,但到底也开始记事了, 再加上后来母妃和舅舅的提醒,所以对于以前的事, 他也是很清楚的。

当年, 因为父皇爱上了甄后君,对于六皇弟的出生便非常期待。

看那时父皇的模样, 他母妃舅舅, 还有其他各方势力, 都特别担心甄后君再生个儿子出来争皇位。

好在最后孩子生下来是个哥儿, 大家都长长松了一口气。

可是谁能想到,向来稳重冷静的父皇,竟能那般爱屋及乌,各种奇珍异宝都往六皇弟的宫殿里搬不说,竟还抱着六皇弟去上朝,接受百官跪拜!

或许那时父皇并没有想太多,纯粹就是因为高兴和喜欢六皇弟,才会做出那般出格的举止。

但在朝臣们眼中,就难免忍不住多想了,接受百官朝拜,这可是太子才能拥有的尊荣啊。

尽管六皇子是个哥儿,按理来说不应该被忌惮,可往前朝前代看,也不是没有女子哥儿登上那个位置的!

文德帝虽然号文德,实际却是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武帝王,骨子里本就带着武将的豪迈奔放,对于规矩礼教没有那般迂腐。

现在文德帝就对六皇哥如此喜爱,将来六皇哥若真有本事,难免文德帝不会爱屋及乌,真把六皇哥扶上去。

就算他们想多了,可六皇哥不是还有大皇子这个亲哥哥吗?

六皇哥这般受宠,只要对方多在文德帝面前,帮自己哥哥说几句好话,文德帝的心必然会偏向大皇子……

总之,这是二三皇子势力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而当时,他母妃更嫉妒父皇对甄后君的爱,于是便怂恿他舅舅做了出头鸟,借用当年碰巧的天灾之事,给六皇弟扣上天煞星的头衔,让父皇将六皇弟处死,以稳固国本。

老三那边的势力也不想六皇弟活着长大,自然与他们“齐心协力”,满朝大半的官员在宫门外静坐,利用流言逼迫。

当时景朝才刚刚建立,民心根本禁不起煽动,最后父皇逼于无奈,只能把六皇弟送去祭了天……

这祭天自然是对百姓好听的说法,他们朝中之人心里却都清楚,这所谓的祭天,不过就是处死二字。

现在。

父皇要让他表哥去祭天,这就是明晃晃的报复!

这么多年过去了,父皇一直都没有忘记六皇弟,没有忘记那个只相处了几个月都不到的奶娃娃,要给六皇弟报仇。

也是要趁着刚处理完银矿之事,帝王威严最足的时候,警告那些投靠皇子的官员们,帝王还没有老,帝王的威信,不允许任何人触动。

这个天下,这个朝廷,是帝王的。

……

杨阁老嫡三子将祭天的消息传出来后。

朝廷中原本还在因为银矿之事争吵的官员们,不出意外顿时全部都安静如鸡了。

这些年祭天二字就是文德帝的禁忌,也是朝廷百官们恐惧的字眼。

要知道,当年逼迫文德帝承受丧子之痛的那批官员,虽然当时胜利了,可事后结局却无一不是惨淡收场。

跳得凶的那几个,除了杨阁老和杜阁老两个,后来基本都因各种原因,被抄家流放,遇赦不赦!

跳得不那么凶,但参与了的,这些年基本也是被贬官的贬官,撤官的撤官,总之朝堂很是换了一遍血。

文德帝这般做,固然是有丧子之痛的原因,可大家都清楚,也是因为帝王尊严不可挑衅的缘故。

杨阁老也知道他们当年做得过分,与帝王闹成那样心里也虚得很。

所以文德帝要拿那些官员撒气,他也没太过反抗,只能忍痛牺牲掉那批人,重新培养棋子心腹。

结果没想到,文德帝如此记仇,十几年过去了,竟还要他儿子给六皇哥陪葬!

圣旨下到杨府后,杨老夫人直接当场就晕了。

那可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四十多岁才生的老来子啊,不仅一表人才,还文武双全,她疼得跟眼珠子似的,怎么能够去送死呢?

杨老夫人拉着杨阁老哭,“老爷子,你快想想办法,不能让咱们老三去祭天啊,谁不知道那祭天就是送死!我的儿啊,老爷子,你要救救我们的儿子啊……”

可杨阁老有什么办法?他在朝中势力的确很大,但文德帝也不是吃素的,他要敢硬碰硬,早就直接逼宫把外甥送上皇了。

何况‘稳固国本祭天’之说,还是当年他提出来的,现在他不让自己儿子去祭天,那当年怎么能让皇子去祭天呢?

他要敢去找文德帝,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他堵回来!

杨阁老只能沉痛的摇头,“没用的,救不了的,陛下这是存心要让我儿子,给他儿子陪葬……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陛下竟还记得……”

杨老夫人闻言,哭得更厉害了,忍不住捶打着丈夫哭骂,

“都怪你,都怪你那个妹妹!你都知道心疼自己儿子,陛下自然也不可能舍得自己的孩子,何况那六皇哥,还是甄后君生的。”

“当年你们那样做,就是在剐陛下和甄后君的心,他们能不记仇吗?现在好了,陛下终于报复我们了,呜呜……”

“我早让你不要听你那妹妹的话,你偏不信我,她要是真有手段,怎会这么多年都不得宠?一天到晚就知道作妖,现在竟要我儿子给她的错误陪葬,呜呜,我的儿去……”

杨老夫人哭得肝肠寸断。

恨丽妃,恨丈夫,也恨自己。

要是早知道会有今天,她当初说什么都不会允许丈夫那般做,如今,她们可算是也体会到当年陛下后君的锥心之痛了。

杨阁老也后悔得很,他当初确实不应该脑子发热,听信了妹妹的计划。

这些年他也算看明白了,妹妹当初纯粹就是想针对甄后君泄愤而已,根本不是为夺位计划考虑。

他当初是被妹妹利用了,结果现在却要他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想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即将送命,杨阁老在怨恨文德帝记仇的时候,心中也不免对丽妃生出了责怪……

而后宫之中。

听到如此坏消息的丽妃,则又晕了。

她倒不是对侄子有多么重的感情,而是她也知道,哥哥嫂子死了儿子,必定会怨上她。

兄长可是她儿子上位的最大助力,现在生了嫌隙,以后就算把她儿子扶上位,她们母子也多半是俩傀儡,什么大权在握都别想了!

想想这种前途,丽妃就眼前发黑。

……

凤安宫。

甄后君和往常一样,处理完后宫事务后,就焚着香抄佛经。

儿子多年杳无音讯,久久寻找不到,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为儿子做点什么,只能多抄些佛经。

微薄地希望上天能够看到自己的诚心,保佑他的儿子平安顺遂,保佑他们父子还能有团聚的那天。

文德帝拿着密信来到后宫时,看见夫郎如此单薄的身影,忧愁的眉宇,便忍不住心疼自责。

都怪他无能,才没能保护好心爱的人,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

把周围宫女太监挥退,文德帝走上去。

亲自替自己的爱人披了件衣服,从背后将人抱住,才在爱人耳边轻声道,“明丘,人找到了。”

“啪……”甄后君手中的笔掉落。

“承儿的回信很详细,你瞧瞧,听说那孩子的性情与你像极了。”

文德帝将人抱在怀里,就着如此拥抱的姿势,把密信放到爱人手中。

甄后君靠在文德帝怀里,细细看着密信,喜极而泣。

文德帝看得难受,将人脸上的泪水擦掉,声音愧疚,

“明丘,对不起,都是朕没用,才让你和两个孩子受了这么多年的苦。若是朕能再强大些,朝中那些大臣,当年定不敢那般逼迫,还有承儿的腿……”

“不怪陛下,陛下已经做得够好了,世家权贵自古本就是历代帝王都未能解决的事情,陛下能将其压制至此,真的很好了。”

甄明丘摇头。

他和两个孩子确实受了不少苦,但他从未怪过文德帝,当初为了家族顺从太宗指婚的时候,他就做好了迎接这些刀光剑影的准备。

只是前朝后宫的凶险,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甄氏族人不在朝中为官,能给他的助力有限,他能活到现在,有大半都是靠文德帝的保护。

否则他一个母族不够强盛的后君,早就被别人拉下去了。

只要他两个儿子好好活着,他就满足了,不想其他。

可他越是这般淡然,文德帝的心就越痛。

文德帝抱住甄明丘的腰,将人头按在自己胸口,叹气,

“明丘,朝中那些人,还有丽妃她们,总觉得是朕对你感情太过深厚,才偏爱承儿,迟迟不立太子,可他们从来都不想想,朕敢把这个江山,给老二老三吗?”

“老二性情阴鸷,丽妃心胸狭窄,杨阁老乃世家之首;老三蠢笨冲动,杜贵妃更是草包,杜家乃勋贵领头。”

“若是把江山传给这两人,那将来这天下,到底是我李氏的,还是那些世家勋贵的?这些人心中只有家族,根本没有天下百姓,江山到了他们手中,怕是要不了多久,又是一场乱世而来……”

“即便我看中承儿,不在乎他的腿,开创残皇先河。但我看承儿对他身边那夙清,怕是……”

文德帝叹了口气,自己的儿子还年轻不懂,他这个过来人怎会看不出儿子对身边那小太监,怕是已经动了深情。

一个想和太监在一起的太子,怎能让满朝文武臣服呢?

甄明丘有些自责,“陛下,其实让宫里再多些人,我不介意的。”

按照惯例,帝王为了绵延子嗣,每隔几年都是要定期选秀的。

但因为文德帝喜欢上了他,文德帝登基过后,选秀这事就没影了,后宫中的妃子,基本都是当年太宗赐下的那些潜邸老人。

当年陛下与他心意相通后,就不怎么宠幸那些妃子了,如今大家都上了年纪,陛下更加不会再去,后宫中自然也就再无新的皇子皇女出生。

若不是因为他,陛下不至于才三个儿子,连个合适的太子都选不出来。

甄明丘觉得有点自责,他不是个称职的后君。

文德帝却是摇摇头,

“你不介意,可朕介意。明丘,朕只遗憾与你相遇太晚,朕给不了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朕能做到的,只有不让这宫里再进其他人。”

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两件事,一是当初不够强大,没能保护住他和明丘的两个孩子;二就是没能早点和明丘相遇。

若是能早点相遇,他没有接受先皇在婚事上的安排,他和明丘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事,他们的感情会更纯粹。

文德帝轻轻在甄明丘额头落下亲吻,轻叹,“明丘,若真有来世,朕定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少喝一口孟婆汤,来世早点找到你。”

“那我也少喝口,等着陛下。”

甄明丘伸手环抱住文德帝,露出笑容。

******

皇宫中发生的事情,乔楠无法得知。

但孙知府很快就因为私挖银矿,被撤掉官职押送上京的消息,却是很快就在府城中传开了。

不过因为有之前罗玉莹传出来的流言做铺垫,大家都知道孙知府和孙家不是东西,如今对方被绳之于法,百姓们都有种尘埃落地,恶有恶报的痛快感。

比起孙知府的下场,大家倒是对蓬莱茶楼更感兴趣。

现在明眼人都已经能猜到,蓬莱茶楼没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背后多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背景。

否则,茶楼怎敢如此明晃晃用表演话剧的方式,揭露一城知府的秘密?最后这知府还真被查办了呢?

而不知情的百姓们,则更加兴致勃勃的,继续猜测蓬莱茶楼是否真的有神仙这个老话题。

百姓们就是图个乐子,比起复杂的官场争斗,大家还是更喜欢带着玄幻色彩的传闻。

不然这世上,又怎会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的民间传说呢?

消息传到书院后。

书院学子们看俞州的眼神也不对了,心中莫不是暗暗猜测:俞兄难道表面是个贫寒学子,实际却是隐藏身份的权贵大少?

还真别说,俞兄那吃饭睡觉行走间,一举一动确实跟大家都有点不一样!

就连贺元柏几人看向俞州的目光,都带上了好奇探究之色。

俞州:……谁说古代人没想象了,这不是挺能猜得吗?

虽然没法解释,但书院学子对他忌惮确实是好事,至少能避免不少算计,可以省很多事情。

比如说,之前帮着知府夫人来算计他方枢,现在看见他都特别惊慌地夹着尾巴赶紧跑。

俞州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他虽不怕算计,但谁喜欢整天被人盯着找麻烦,有那个时间,他还不如回家和夫郎过二人世界呢。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

因为古代人对节日很看重,所以书院也会放七天的长假,让学子们回家和亲人团聚。

这段时间,乔楠和俞州自然是要回临江县,陪乔父乔母和两个弟弟过节的,还有贺元柏和岑明钰的婚事,也会在端午节办,他们必须去参加。

由于时间比较紧,在青山书院放假当天下午,乔楠等人就赶着出发,往临江县回了。

这次回去,同行的人员还多了李承巍和他的小厮夙清。

经过一段时间的书院生活,在李承巍和俞州双方都有意的刻意来往下,李承巍现在也与贺元柏等人混熟,成了关系不错的同窗。

李承巍家在京城,距离太远,不能回去过端午,索性就表示跟他们去临江县游玩,顺便也参加贺元柏的婚礼。

俞州知道对方主要目的,其实是想和他媳妇培养兄弟感情,自然不会拒绝,贺元柏等人现在与李承巍关系不错,当然也很欢迎同窗上门做客。

李承巍也是个脸皮较厚的,见此,当即就以请教问题和话剧故事的借口,提出了与俞州和乔楠同乘的请求。

俞州:……

他好不容易放假和媳妇二人世界,大舅子就不能少掺和点!

俞州特别不情愿,但架不住李承巍为了见弟弟也是脸皮够厚,乔楠也挺想和这个亲哥哥说说话。

所以,李承巍最后还是成功的混上了两人的马车。

马车中。

在双方都有心下,几人很快就聊上了。

俞州和李承巍尽管都有些在心中,暗暗埋怨对方打扰了自己和媳妇/弟弟的单独相处时间,但真要聊天,两人还是比较有话聊的。

李承巍身居高位,常年由各种名师教导博学多才;俞州来自现代,见多识广,看事情的角度总是无比新奇,两人每次聊天其实都有种特畅快的知己之感。

就是因为弟夫和大舅子的关系,两人通常说着说着,就忍不住为了在乔楠面前“争宠”,而开始争锋相对,谁也不服气谁!

往往这个时候,乔楠和夙清就不得不开口转移话题,免得大热天的人脾气暴躁,两人吵上火干架,那可就真是太丢人了。

但转移话题的作用……似乎也不大,往往说不上两句,两人就又扯回来了。

比如说现在。

李承巍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对着乔楠夸赞,

“这冰麒麟味道真不错,奶香醇厚回味,冰冰凉凉解暑,比之冰碗又是另一番滋味,楠哥儿,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厨子,真是有巧思。”

身为皇室中人,虽然李承巍吃过的好东西不少,但对冰淇淋这种东西,也觉得简直是个好东西,夏日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夙清在旁边也是猛点头,他也好喜欢这种点心,丝毫不比宫里御厨做的冰碗差,民间还是有很多高人的。

乔楠自是不会隐瞒笑,“李大哥你们喜欢就好,这是子琸想的巧思,我们茶楼那些新奇的东西,大多都是子琸帮忙提供的想法。”

然后俞州立马就挺起胸膛,满脸都是意气风发的自得神采。

李承巍:突然就觉得手里的东西没那么好吃了。

不过想是这样想,李承巍还是一边大口干掉冰淇淋,一边皮笑肉不笑地开玩笑道,

“原来如此,我就说么,能够给这么好吃的点心,起个冰麒麟这么别具一格,别出心裁,别有心意名字的人,很像俞兄的风格啊。”

乔楠:……哥哥其实更想说莫名其妙吧。

俞州:……是冰淇淋,不是冰麒麟,他就偷个起名懒而已,至于总提这个么。

俞州瞪着李承巍特别不爽,这个大舅子真是讨厌,一天到晚就知道挑他的刺,他明明是个天才来着,但被大舅子嘴里夸赞出来,就感觉像个怪咖,一点都不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但他也不是吃素的。

俞州当即就露出幸福的笑容,故作惊喜道,

“真的吗?李兄竟也如此认为?我夫郎也是这般夸我的,也说我特别有奇思妙想,他就喜欢我别出心裁的优点!”

总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李承巍:……

真是特别想揍人。

不过,俞州也怕把大舅子得罪的太过,将来认亲之后被收拾得太惨,所以也不是全程跟李承巍杠的。

为了讨好大舅子,还是一直给李承巍和乔楠两兄弟创造说话相处的机会,积极邀请李承巍这次去临江县,和他们一起到村里看田地丰收场景。

对此,李承巍倒是很感兴趣点头,“如此甚好。”

文德帝是战乱年代过来的人,深知百姓生活艰苦,为防止儿女们享受富贵,而不知民间疾苦,所以在这方面对皇子皇女的培养很注重。

李承巍更是文德帝亲自带大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对百姓农耕自是十分关心。

毕竟,粮食乃国本,哪怕在先进发达的后世也不例外。

俞州就知道大舅子对这个感兴趣,反正都是自己人,田地里的产出也瞒不住,索性就把他之前改良耕种的事,现在就跟人说了。

曲辕犁、天然化肥、杀虫剂……全是对农耕有利的东西。

李承巍听完顿时有些失态的激动询问,“俞兄,你说得这些可当真?!”

“自是真的,李兄到了地方,与我们一同到田地里看过便知。”

俞州非常自信,他虽然喜欢当咸鱼,可真要做起事来,定然不会让人失望,不然在他媳妇面前,也太没面子了。

李承巍也相信他不会在这么严肃的事情上说谎,顿时看俞州的眼神就顺眼了几分。

心中暗道:虽说弟弟这夫君性格是欠揍了些,但才华本事确实没话说,倘若对方真能让粮食增产,那么父皇就有更好的借口,让俞州快点带弟弟去京城了……

几人在马车中说说笑笑,在车夫的快马下回到临江县。

贺元柏和岑明辉简单道别,便赶着回家准备成亲事宜,李承巍当然跟着乔楠两人去乔家暂住。

把李承巍介绍给乔父乔母的时候,乔楠和俞州仔细留意了下。

乔母以前是后宫中的大宫女,表情管理能力一流,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但乔父就不同了,饶是乔父身为商人,演技能力不差,也有心里准备。

可看向李承巍的眼神,还是不免隐隐带上了点惶恐和敬畏。

这也无法避免的,乔父再如何精明,也就是个普通百姓,在这个身份阶级分明的时代,最高皇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实在太过高高在上,天然就忍不住畏惧和臣服。

乔父如此表现,乔楠和俞州便明白,李承巍和乔父乔母怕是已经见过面了。

也是,想要确定乔楠的身份,除了信物,自然就是他的养父母。

上辈子要不是二皇子提前得到消息布局,以李承巍谨慎的性格,是不可能找错弟弟掉进陷阱的。

李承巍因为心中感激乔父乔母养育了弟弟,对两人态度都很尊敬,来时还给乔家一家人准备了礼物。

给两老自然是补身体的御用药丸,给乔云文是一套难得的笔墨纸砚,给乔温的则是京城时新的布匹和哥儿首饰。

大家都很喜欢。

乔云文像个小大人般,沉稳地拱手道谢。

乔温就活泼了些,道完谢便把新玉冠换头上,蹦蹦跳跳凑到乔楠身边欢喜求问好不好看,兄弟感情并未因为分别几月而生疏。

因为书院的端午长假只有七天,路上来回紧都要花掉两天多,所以回到乔家的第二天,乔家一大家子就坐马车去了贺家村旁边的田庄居住。

一来去参加贺元柏的成亲比较近,二是查看田地丰收情况方便。

……

知道乔楠和俞州端午会回来查看丰收情况,乔氏族人和田庄管事早就把田里的产出做好了统计。

田庄管事激动的满脸通红道,

“老爷夫人,大少爷,姑爷可真是太神了!自从咱们今年用了那啥化肥和杀虫剂,田地里的虫子减少了大半不说,粮食瓜果的数量,才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因为才刚刚开始收割,具体的数量还没算出来,但粗略估摸,咱们今年种的麦子稻谷,一亩地至少能300斤的产出。”

“还有红薯,今年一亩地最少的也有两千多斤,最多的竟然达到了四千斤!”

“对了,还有大少爷让我们在荒地上种的西瓜!我的天呐,那西瓜竟然长得又大又甜,谁知道荒地也能种出这么好的东西来啊……”

“还有那啥曲辕犁,也都好用得很,让咱们田庄的佃农今年耕种,都轻松了不少……”

田庄管事种地多年,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今年这般高的产量,真的是激动得难以自持,对于能节省力气的农具,当然也很推崇。

众人听到结果后,除了早有预料的俞州,其他人包括乔楠都震惊了。

麦子稻谷一亩地300斤,红薯一亩地4000斤,这种产量对现代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甚至还会觉得低了。

可对古代人来说,这真的是大丰收!

毕竟,景国现在的亩产量,正常情况下,稻谷麦子亩产是200斤,高产的红薯也才3000斤左右而已。

李承巍更是直接站起来道,“走,我们去田里看看。”

不亲眼看到田地里的粮食,他实在难以相信俞州就搞了个什么化肥杀虫,什么曲辕犁,竟然就能让粮食如此丰收。

真是跟做梦似的。

而查看后的结果当然没有任何意外,田地里的粮食产出只多不少。

李承巍激动至极。

结果俞州在旁边感叹,“可惜很多材料凑不够,现在做出来的化肥效果有限,这产量还是不太行。”

李承巍:……

李承巍转头对俞州怒目而视。

这家伙什么意思?说得好像他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乔楠也忍不住扶额,夫君就不能少说两句么!

虽然俞州很欠揍,但粮食丰收带来的喜悦,还是很快就抚平了这点不满的小插曲。

当天晚上,李承巍就直接跟乔楠两人表示了,化肥杀虫剂,还有曲辕犁的事情,他会往京城上报。

希望两人约束好下面的庄头佃户,小心点别把这些东西方子给泄露了,以免将来有人抢功劳,处理麻烦。

毕竟朝廷几方势力制衡,如此大的功劳摆在面前,没有人会不动心。

乔楠和俞州自是明白,早早就约束过了田庄佃农和乔氏族人,也把东西是自家的名声给宣扬了出去。

当初是防止临江县令占功劳,现在防止别人也是一样的。

李承巍很满意,难得对俞州夸奖了句,“你做得很好。”

“我是景国的百姓,为景国出力自然是应该的。当然,最主要还是我夫郎高兴,卿卿说,穷者独善其身,达者接济天下,我是天才,是达者,不能浪费才华!”

俞州就是简单谦虚了下,就又挺起胸膛炫耀。

他喜欢告诉别人,他喜欢他的卿卿,他的卿卿也喜欢他得很,他在卿卿心中是天才,是英雄,是最瞩目耀眼的存在。

李承巍点头笑,“俞兄当真是性情中人。”

不管如何,俞州这点他是很欣赏的。

他们母父和父皇虽然也很恩爱,父皇对母父也是一颗真心,可父皇和母父终究相遇太晚,也有身份影响,两人的感情再深厚,还是不够纯粹。

俞州对他弟弟,真的是一颗赤子之心。

田地粮食丰收,有庄头和乔氏族长看着,乔楠和俞州不需要过问太多,他们只需要定期亲自到田庄查看一番,最终看账本就可以了。

因为西瓜不禁放,乔楠便吩咐庄头赶紧抢收,尽快运到外县卖掉。

毕竟全在本县卖的话,由于数量太多,到时候价钱肯定会被压低,还不如出点运费往外面卖,反正他早就与贺家合作,组织了一个商队,不能浪费不是。

贺元柏的婚宴上,乔楠送了不少西瓜过去帮忙撑场子。

贺家还是家底薄了些,在村里办酒宴,虽说岑家不介意,但到底寒酸了点,村里客人不介意,县城来的同窗和商户们,就有点不太好了。

西瓜在这里是个金贵吃食,多少也能让贺家脸面好看些。

贺元柏也不是那等迂腐之人,他也想给自己夫郎最好的,只是奈何家境所限,目前只能委屈岑明钰了。

之前茶楼的分红,现在西瓜及时雨,俞州和乔楠总是能够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帮忙,真的让他很感动,对两人也是真的打心底里感激。

贺元柏成亲当天,排场虽不算风光,但并没有太寒酸。

主要是他把目前从蓬莱茶楼得到的一千多两分红银子,全部置办成聘礼送到了岑家,婚宴上有所不足,大家也没有可说道的。

岑夫子也不是那等贪财之人,把贺家送的聘礼聘金,全部都给自家哥儿当成陪嫁,又添置了些东西银子,一同陪嫁了过来。

两家都厚道,这场亲事结的很是欢喜顺利。

待贺元柏成完亲后,他们便再次启程回府城读书了,这次一同跟去的,还有刚刚成亲,已经从岑公子变成贺夫郎的岑明钰。

贺元柏以后终于不用再怕俞州在他面前秀恩爱了,因为这下他可以秀回去了!

一行人高高兴兴回府城。

而李承巍向京城上奏的乔家粮食丰收奏折,这时早已水路陆路交替行走,提前急速赶往京城走了好几天。

在跑吐了好几匹良驹后,送奏折的人终于在大半个月后赶到京城。

文德帝看到急奏内容后,不禁大喜,御书房中响起了帝王久违的笑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