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44. 指南针 发现美洲,还得有世界地得图啊……

44. 指南针 发现美洲,还得有世界地得图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幕结束之后, 评论区又开启了新权限功能。

除先前的@万民功能已下线,针对帝王跨时空@(除自己之外)其他人的权限,又限时放开给了历史上叫得上名号的文臣武将, 也可跨时空@(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不过都只能发送, 收到“已阅”提示,并不能互通有无。

另外只能抽取一条回复评论的功能权限,也又放开新增了一条——即可再额外抽取一条图文评论。

根据天幕之前说的, 赵匡胤让赵普等人@了赵构那一时期的文臣武将后,也勒令赵光义给赵构发去了废帝等旨意。

旨意内容基本相同, 双管齐下, 同时提醒众臣——赵构那边也收到了旨意, 以防止出现“意外”。

而赵匡胤自己,在思索良多之后,还是选择发给了岳飞。

南宋会如何, 他无法着力太多。

但至少,他能选择可支撑起大宋脊梁与铸造铁骨之人。

尽忠报国, 可尽忠天下, 尽忠百姓,已足矣。

大宋需要改弦更张, 在他触手不及的地方, 大宋也需要岳飞这样的人物!

此外于他自己而言, 也有许多要做之事。

不过首先, 他要先废了赵光义这个混账东西!

那下毒谋害一事虽不知真假, 但大宋之后,必然不能再有机会交到赵光义及其后代手中!除此之外,还要将天幕之言牢记下来, 以此来世代警醒后人,切勿再重蹈覆辙,使大宋积重难返!

而关于他暴病而亡的猜测......

赵匡胤想起天幕所提到过的,另一种猜测是他死于赵氏家族遗传的狂躁忧郁症以及脑溢血。

何为狂躁忧郁症?

又何为脑溢血??

而这些又需要如何防范等?

他可太需要解答了。

只是评论区抽取回复评论的功能权限,虽又开放了一条,但其内容还是太过“五花八门”,“纷纷扰扰”也太多了。

交代其他人询问过后,抽到的评论暂且不说。

赵匡胤抽到的图文评论竟是各种酒水的介绍?

配文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喝就是了!

赵匡胤:“......???”

虽然但是,他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某种无形的攻击与嘲讽一样......

所以天幕,什么时候能讲一下医学相关?

朕实在是急需啊!

相比于赵匡胤的“烂手气”,李世民和刘彻,以及嬴政这边可谓是幸运多了。

那图文功能虽然也只能抽取一条,但收获简直不要太大!!

不过虽然得到了“解答”,但问题也随之来得更多起来——

注意调整饮食,那些没听过名字的食物都是何物?要从哪里找得到?

多做运动强身健体,又不能运动过度,那这个“度”又要怎么把握?

还有一些从未听过的“各种名词”,这究竟都是何意......

太难了,太难了!

怎么问题还如此之多!

而且还好像越来越多?

真的是在为难他们啊......

然而接触越多后世相关的“东西”,他们就越是对所谓的后世产生好奇,以及想要探究的**。

那后世究竟发展到了何种地步,竟会有如此之多让他们惊讶震撼的存在?

甚至有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光看评论图文还不够,他们需要更多的讲解与指引!

秦王宫。

今日已上完早朝,天幕没有出现,而嬴政也回到章台宫处理政务——

造纸已出成品,正于他手中细细观摩,而那雕版印刷也进度喜人,还有那些术士......哼,暂且饶他们一命,但若在规定期限内,见不到那火药之效果,干脆提头来见!

另外民间虽偶有波动,但情况比先前要好上太多。

嬴政不禁满意点头,心有宽慰。

不过这还不够,需要解决的疑问与难题还是太多。

虽然有天幕在,犹如源源不断涌入活水,可需要开拓的地方也自然而然变得更多。

得到越多,问题也越多,需要解决的也越多。

但要嬴政就此停下来?那必然也是不可能。

利弊如何,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尽管身边人手紧缺,各种都紧缺,则他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嬴政对接下来的天幕内容可谓是越来越期待——

那以他为名,“为他”所做的专题视频,好像还有指南针要讲?

可这指南针,其指明方向的作用,不就和那司南一样?又怎么排得上古代四大发明的?他左思右想,这指南针也......

【叮——】

【大家好,我是博主简半夕,今天又和大家见面啦。】

来了!

历朝历代众人不由得精神一振。

嬴政也抬起头,他倒是要听听,这指南针究竟有何妙用,又是如何重要到排上四大发明的。

【《如果秦始皇拥有四大发明会如何》,今天是最后一期啦。】

【这一期的主题就是和指南针有关——】

【话不多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正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它的前身也叫做司南,或者也可以说,司南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而有关于司南的最早记载,则是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磁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在现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地区。】

【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又有《明一统治》也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在可考典籍范围内记载的古代指南针,全都是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

并且典籍记载有关指南针的事情以及典籍作者,全都在古代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

同时根据先秦典籍记载,产天然磁石的又只有武安磁山,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可能制造司南的地方,只能在以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而武安的磁山,就极有可能是指南针的发源地。】

“以邯郸为中心,磁山......”

嬴政点点头,司南的出现,的确很早,更早于其他那三大发明。

【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大地测量,以及外出旅行和军事等方面。】

【用于指示方向的指南针,其发明主要有三类部件,即司南,罗盘和磁针,而这三样东西,也都属于我国古代发明。】

【其中最重要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当属磁针。】

【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即可以自由转动的同时,又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而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也即磁场北极,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北极,也即磁场南极。

所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利用磁针这一性能,于是就可以将指南针用来辨别方向。】

【有一句话是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其实是所谓的物理学现象。】

【即所谓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像地理南极和地磁南极的区别就是——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所以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指南针的磁针始终会指向南北,就是被南北的磁极所吸引,其中指南针的红色指针部分,与地理北极磁性相异,而异性又相互吸引,所以红色的指针总会是朝北的方向。】

【至于指南针为什么要叫“指南针”,大概是因为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

加上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南为阳,北为阴,活人都以阳为尊,所以被称为指南针。】

【不过在世界的一些其他地方,其实也会将指南针叫做指北针。】

一路听下来的历朝历代众人:“......”

好想叫救命,感觉脑子快要不够用了......什么是地理南北极,什么又是地磁南北极?

地理南北极又是哪里?

极?

是世界的尽头吗?

物理学又是哪种学科?物理?和他们所知的“物理”好像并非一种概念......所以究竟是指哪种概念和意思?

好像也能听得懂,但是又不知其所以然。

汉朝未央宫。

刘彻才下旨招揽天下医者,好研究那养生之道,现在是不是还要研究研究那物理何为?

先有化学,再有物理。

好难......真的感觉脑子都不够用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之前那“太白经天”的天象之说还未有解答,现在又连续不断冒出新的东西,可真是叫人招架不住。

刘彻刚想叹息着摇摇头,却见天幕之上出现一个浑圆的球体。

球体?

这是——

【这是我们居住的地球。】

【说起指南针的磁针原理,那就不得不说,我们所在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

【所以才能使得指南针能一直指向南北方。】

等等!!

等等?!!

地球?!!什么叫“我们居住的地球”?圆形的?球体?!!

我们在一个球上?!!

“浑天说!!!”

“这和‘浑天说’的天球概念相近——”

【这里就是地球的南北两极,地理上的北极圈和南极圈。】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着眼前这一幕——在天幕画面之上,多为蓝色的神秘球体,其上下两端分别被标注出来。

那竟是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吗?

这地球......当真是我们所居住的所在?

【中间位置是赤道,地球沿赤道自转一圈大约是二十四小时,按古代来说就是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则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即365天左右。】

随着天幕声音,画面拉远。

那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而月球则围绕地球转动的画面,猝不及防展现于众人眼前。

浩瀚的宇宙粗陋的揭开了一点面纱,却也足以震惊震撼,甚至骇然到所有人。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而地球公转,则产生一年四季,并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界——像南极圈和北极圈这两个地方,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的现象。】

【即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白昼,连续六个月是黑夜。】

【简单的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的南北两极——其磁场强度更相对稳定。】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南北磁极,则使得指南针的磁针保持在南北方向上不动,无论怎么转,都能上指北,下指南,让找寻的方向无论何时都能明辨出来。】

秦王宫。

嬴政已经震惊骇然到说不出话来——

那摆在他眼前的,无论是地球,还是月亮与太阳,以及南北两极的极昼与极夜等,尽都是前所未见过的!

浩瀚,神秘,难以置信,震惊难言,那所带来的极大冲击力,几乎让他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而又岂止是嬴政。

历朝历代,普天之下,所有人,无论何种身份与年龄,几乎尽皆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撼惊呆。

他们站着的脚下,所在的一方土地,竟是圆的?!

这......这怎么可能呢?!

那月亮也是圆的?

可月亮不是有阴晴圆缺吗?

还有长达六个月的极昼与极夜现象,竟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存在?

北极圈和南极圈?那是世界的尽头?

不不,如果地球是圆的,那又怎谓之世界的尽头......

还有所谓的地球自转与公转,所带来的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还有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动?

苍天啊,这简直......简直令人心神震动!!

一时间,有人心颤难言,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摇头不敢相信,有人如饥似渴......

【其实我国汉代就出现了“浑天说”。】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行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这已经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不过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即天圆地方理论。】

【虽然两种学说后期也都有所发展,但与“地圆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并且地圆说一直都不算是我国古代常识,一直到近现代,地圆说才真正在我国普及开来。】

【真正提出大地是球体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而证明地圆这一概念的,则同样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至于用实际行动证明地圆这一概念的,则是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

【这位航海家率领船队,从海上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虽然其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但部分船员仍坚持向西航行,最终成功回到了西班牙,成为了首先拥抱地球的勇士,也成为了地圆学说的证明人。】

众人张着嘴:“......”

古希腊,数学家,毕什么达哥什么拉斯??亚里什么士多德???这名字都好生奇怪!!

还有西班牙又在哪里?麦哲伦是谁?

从海上向西环游世界一周,竟真的能再回到原地?!!

李世民张了张嘴:“都说盛唐之影响远及海外,可这世界之大......与这世界之大相比,这‘远及’实在是说不出口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嗓子干哑——

“今日幸得天幕之能,才能让我等得以窥探到这世界之秘啊。”

“这就是宇宙洪荒之貌吗?那天上竟是如此......实在是让臣不知该如何形容描绘。”

“万物学说果真是奥妙无穷,人生苦短,如果不是有天幕在,定然是没有机会触及那繁多神秘的现象与奥妙的。”

贞观众臣叹息着——谁说不是呢,太壮观了。

李世民也点着头认同。

不过话说回来,探究指南针的原理竟如此神奇,可那指南针的作用......

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陛下?!”

“世界之大......那指南针用于航海之上的作用无可替代!!”

海面一望无际,没有参照物辨明方向,则相较于陆地之上,指南针的作用便是更加凸显了出来!

有用处,有大用处!!

而天幕也在此时继续开口道——

【指南针有助于打开世界市场,其在航海上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如用于地理发现,以及对于海上贸易,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助力。】

【比如除了麦哲伦,哥伦布这位航海家,就发现了美洲大陆,其美洲大陆上的农作物,可一直都是我们所遗憾的——为什么就不是我们提前发现了那些农作物呢?】

【我们也有航海家啊,而且比哥伦布还要更早远航于海上,甚至早了半个世纪!】

“早了半个世纪的航海家?美洲农作物??”

嬴政直起身体,听天幕语气,好像很遗憾不是我们提前发现了那美洲农作物。

为什么?

这美洲农作物有什么特别的吗?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常见的马铃薯,玉米,番薯等,都是出自美洲。】

【而单说这三样农作物的亩产量,就远远高于水稻和小麦。】

【在近代以前,水稻和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并不能有效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饥饿压力。】

【但马铃薯,玉米和番薯这类农作物,不仅产量超高,而且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其普及不仅带来了农耕人口的大增长,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饥饿问题......毕竟单说马铃薯,其产量就是小麦的三四倍之多,不仅可作为主食,还可作为美味佳肴食用,用处可谓是大大滴多。】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这个叫马铃薯的,其产量是小麦的三四倍之多?!高产还适应性强?!

这是真的假的——

【直到现在,“靠什么养活世界”,都一直是个需要被解答的问题。】

【而小麦,马铃薯,水稻,玉米被列为四大主粮,其中马铃薯可是被定义为“未来的粮食”,足可见其高产和耐种,以及用途之广等特性,真的尤为优越重要。】

【除此之外,来自美洲的农作物又何止马铃薯,玉米以及番薯等。

而除了农作物之外,其他作物——诸如橡胶,主治疟疾与高热的金鸡纳等也尤其不能忽略!】

【不过话说回来,美洲农作物最初传入中国,可是从明朝就开始了。】

【明朝有最早的玉米记录,可是这类从美洲传入明朝的农作物一直都很低调,没能被多重视起来。】

【而早于哥伦布半个多世纪远航于海上的,我国那位航海家,也是出自明朝!】

【没错,说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可真真是比哥伦布早了半个多世纪!但没有明确记载郑和到了美洲大陆。】

【所以真的是太可惜了,事实证明,单有指南针还不够,还得有世界地图啊。】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诧异往旁边看去:“郑和??” .w.com 请牢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