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5当0. 奸臣外敌 当外敌碰上宦官,刺啦——……

5当0. 奸臣外敌 当外敌碰上宦官,刺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大麻烦, 各种排列组合,真可谓是带来了各种闹心。】

【那明英宗朱祁镇遇到了哪两样麻烦?】

天幕之上,一只猪和一群狼, 分两个阵营冒出了头——

【奸臣和外敌组合套装。】

李世民摇了摇头。

他还记得宋朝那位宋徽宗,也是内有奸臣, 外有外敌。

结果就是——他和他儿子宋钦宗,甚至连同赵家皇室都被绑去了金国。

而现在这位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镇竟也是如此......

李世民不禁又摇了摇头, 不知道为什么, 他现在就有种“既视感”了。

【我们先来重点说说奸臣——】

【首先, 之前说了,朱棣设立了东厂, 于是这就相当于让太监们咸鱼翻身。】

【从此, 这些太监们在朝廷中就有地位了。】

【而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两, 在缔造了“仁宣之治”后, 甚至还教起了太监们读书。】

【好嘛, 简直是上赶着“喂饭”吃,为太监们干涉朝政又递了一把利剑, 干得不错!】

朱棣:“......”

朱高炽擦了擦额角的汗,还真有他的事儿啊......

【从朱棣开始,三个皇帝, 一个接一个给太监们打基础,还打得挺不错,这不到了明英宗朱祁镇这里,问题就出现了——经过三个皇帝的“扶持”积累, 于是明英宗身边就出现了一个叫王振的太监。】

【这个叫王振的太监,传闻是自阉入宫,而在这之前, 他原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

【挺有才的是吧,而且还善察人意,因此而受到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

【之后服侍太子朱祁镇的时候,被称为王伴伴。】

【这不怕太监会谄媚,就怕太监不仅会谄媚,而且还有文化,同时还是看着太子朱祁镇长大......于是乎,在朱祁镇继位之后,就将王振升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起先,王振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朱祁镇以重典治国,但因为朱祁镇祖母——张太皇太后,以及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

【但是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张太皇太后逝世,并称为“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也相继老死,于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王振,其地位权势由此进一步提高,开始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王振不仅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还被明英宗朱祁镇称为先生。】

【除此之外,那些公卿大臣也称之为翁父,以争相攀附王振。】

称一个太监为先生??

嬴政一脸难解,满脸疑惑。

不过能把宦官推到这个地位,这明朝也是可以的。

汉朝未央宫。

何止是嬴政不能理解,刘彻也很不能理解——

宦官专权......他是真没想到还能到这份上。

先生,翁父?

啧啧,真是够可以的。

【显而易见,王振就是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大奸臣。】

【那么在简单介绍完王振这个大奸臣后,让我们再来简单说说朱祁镇遇到的外敌。】

【明朝取代了元朝,于是建立了元朝的蒙古族退出了中原,主要是分成了两大部——即西边的瓦剌,以及东边的鞑靼。】

【瓦剌和鞑靼这两边的争斗挺多的,经常互斗,然后轮流当老大。】

【不过他们倒是对明朝都一视同仁——时不时就会过来骚扰明朝一下。】

【并且这两大部,对于见缝插针跑过来明朝捣乱,简直是异常的执着,打完一次,下次还能再见,其后所有的外敌麻烦,基本上都是这两大部,简直就是明朝皇帝“闹心”之标配。】

【而在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西边的瓦剌成功上位,是蒙古老大。】

【于是,当外敌老大碰上专权宦官,只听刺啦一声——碰撞出了火花。】

朱元璋直接捂头,完蛋,这不好的预感......

还有瓦剌和鞑靼......朱元璋真是连连冷笑。

现在这两大部,再加上一个兀良哈,尽皆臣服于明朝,每年还要向明朝献马朝贡,结果后期又不怎么安分了是吧?!

那后期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是这样的——】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一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

【但是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瓦剌赏赐,甚至还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就开始借机制造事端挑衅,并且还于同年七月,统率瓦剌各部,分四路大举向明朝内地进行骚扰。】

【这个蒙古族瓦剌部落吧,好歹祖先也统治中原大地将近一百年,后来被朱元璋赶回蒙古草原,以及东北等地,再又经朱元璋多次派兵攻打,内部发生诸多混乱,逐步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分,当然都不可能甘心了。】

【于是永乐以后,在蒙古三部之中,瓦剌部日益强大。】

【而后宣德时期,即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瓦剌逐步控制了鞑靼,再到正统初年,又征服了兀良哈,于是瓦剌就此统一了蒙古三部,而瓦剌在统一蒙古以后,对明朝更是骚扰不断,逐渐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

【当时瓦剌的首领是也先,正好一直想着早晚都要打回中原,就是一直找不到借口。】

【结果好嘛,王振这是瞌睡送来了枕头,正中下怀。】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深吸一口气,还是不由得咬了咬牙。

宦官专权......后期宦官专权竟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吗?

其弊端竟是如此之大?

【其实按照原来规定,瓦剌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

【但是后来,瓦剌贪图明朝回赐的**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

【到正统初年,瓦剌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2000余人。】

【而到了正统十四年一月,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

“这......”

朱元璋张了张嘴,又是咬牙切齿,这瓦剌的胃口还真是大!

也真是胆大包天,贪欲旺盛!!

那这宦官王振不愿意多给瓦剌赏赐,倒也算是——

【瓦剌的胃口为什么越来越大?】

【因为王振对于瓦刺增加贡使,丝毫不加以限制,完全按数给予赏赐,于是才致使瓦剌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

朱元璋:“......”

嘶......怎么感觉脸有点疼?

【王振这个太监擅权,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还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

【而且为了获利,王振还让他的死党——即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然后送给瓦剌,而瓦剌则以良马还赠王振来作为报答,同时为了讨好瓦剌,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逐渐增厚。】

【除此之外,自从瓦剌与明朝建立“通贡”关系以来,每年都会派出贡使携带良马等货物到明朝朝贡,而后明朝政府则根据其朝贡物品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回赐——】

【按我们的优良传统来说,这所谓的“礼尚往来”,于一般情况下,回礼不是同等,就是更好。】

【于是在当时,明朝对瓦剌的回赠也是同样如此——】

【回赐物品的价值肯定要稍稍超过朝贡物品的价值,而且与此同时,明朝也要给对方贡使一定赏赐。】

【也是因此,瓦剌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

汉朝未央宫。

刘彻:“......”

这胃口要是不养叼,那真的也是说不过去了。

明朝朱祁镇时期。

此时是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七月十六日,正逢大同告急,朱祁镇打算于明日偕同王振等人亲征。

而现在......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看着王振,间或暗自瞥向明英宗朱祁镇。

别的先不说,王振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这种事,不管有没有人知道,最起码不会专门拿到明面上去说,但是现在,这种事可是被天幕直接言明了。

于是,谁还能装傻?谁又能再视而不见??

更何况!王振......奸臣!

最重要的是——还有那土木堡事件!

土木堡战神?

他们之前可是都听过那宋朝的“高粱河车神”,这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意?!

不过若只是逃跑......

现下他们还不能轻易下定论,也更不可能就此如何,所以只能再继续听下去。

但王振......

王振和朱祁镇两人如何感想,暂不多言,反正脸色是不怎么好看,甚至难看,当然也好看不了。

他们两人如同之前被提到过的历朝历代其他人一样,此时也恨不得阻止天幕继续说下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完全没有办法!甚至命令大臣们堵住耳朵,那天幕的声音,也是直接灌进脑海,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于是只能咬紧下颌继续听下去。

而再有问题,又能有什么问题!

朱祁镇心想,他可是皇帝。

而王振心想,他可是有朱祁镇,最起码单就保住性命而言,这点把握他还是有的。

所以哪怕是听到天幕揭了他的短,王振也只是脸色难看,心下却仍是有底的。

更何况......朝中也不是没有大臣在他这边。

于是这么想着,王振也就心安理得继续听下去——

【接下来,就是“土木堡之变”,一场和“雪乡一圣”差不多结局的战事。】

【哦,雪乡一圣就是指的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人。】

等等......等等!

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人?!

竟不是“高粱河车神”吗?! .w.com 请牢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