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之浴血悍将 > 第三百四十六章 争执不下 上

第三百四十六章 争执不下 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国,特别是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地区,几乎都受到过日军的入侵甚至占领,而从1931年以来,我军几乎每战必败,人口与治地不断收缩,现在,已基本上退缩到了西部边远地区。

不过,事情却也有所转机,首先,八路军与新四军,在广大日占区的敌后建立起了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不断扩大,现在,已有了很大的规模。”

“咳咳……这个先不提。”蒋委员长插话道。

“是。”刘斐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其次,我远征军入缅作战,收复了云南,这是抗日以来,我军第一次完整的收复大片的国土。”刘斐说道。

听到这里,蒋委员长神采飞扬,远征军是他的功劳嘛。

“第三,就是这次的安徽全境光复,此次安庆战役,是我国以自己的力量,第一次光复一个完整的省份,消灭了日军两个多师团,其意义极为重大,这标志着,我军,已拥有了反攻的能力,为我军未来的战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嗯。李学坤干的漂亮。”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现在,安徽省已光复,不过,驻安徽的,只有一个新五军,安徽西靠武汉,东临南京、上海,北倚河南,南接江西,四面受敌,凭新五军一军之力,想守住安徽,兵力都有所不足,想要反攻,恐怕就更加不容易了。”刘斐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无法实现李学坤所说的战略反攻?”陈成问道。

“从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但万事没有绝对,李学坤在电报中也说,光靠安徽的新五军反攻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想进行大规模的反攻,占领两湖与江西,两广,就必须动员全国的力量才行,否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刘斐铿锵有力的说道。

“你觉的李学坤调兵的计划可行吗?”何应钦突然问道。

“我觉的……”刘斐巡视了众人一眼,口中说道:“可行。”

“轰!”

会议室中乱成了一锅粥,人们切切私语起来。

“你刚才还不说不可能实现吗?怎么调兵的计划又可行了呢?”马焕章问道。

“如果光靠新五军的力量,自然是无法实现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的,不过,如果以倾国之力,集中数十万国民革命军精锐力量,还是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的。”刘斐说道。

刘斐精神一震,口中说道:“李学坤的这个构想是,将新一军与新六军运到安徽,集中三个军,十几万人的兵力,出兵武汉,然而,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十八军从衡阳向湖南攻击前进,占领长沙,与李学坤会师于岳阳,随后集中两路部队共力攻击江西,若如此,则华中必可光复,不过,若如果实现了这个战略构想,那么,我军需要于衡阳与合肥集中大量的战略物资,屯积武器,弹药,粮草,以我们目前的运输物资与兵力的速度,最少也要准备一个月才能展开这次大的战役。”

“噢,你的意思是说,这个作战计划是可行的喽?”蒋委员长精神一振问道。

“当然可行。”刘斐斩钉截铁的说道。

“噢。”蒋委员长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健生,你觉的这个计划如何?”蒋委员长的目光看向了白长官。

白长官是国民革命军中排名第一的军事家,他的话举足轻重,不想,白长官却不置可否,只是说道:“我想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嗯,你们谁还想说?”蒋委员长问道。

马焕章想了想,站了出来,口中说道:“我总觉的这计划有点不切实际。”

“噢,大哥怎么看?”蒋委员长问道。

马焕章与蒋委员长是结拜的兄弟,所以,蒋委员长称他为大哥。

马焕章,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生于直隶青县,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西北军准备。

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是蒋委员长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是勋章获得者。

马焕章这个人,早年属于清军,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滦州起义,1917年强勋复辟时,他怒发冲冠,誓死悍卫共和,率部入京击溃张勋。

后来,他任北洋军阀的陕西督军,属于直系,在直系击败奉系的第一次直系战争中立下大功。

不过,他却于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所部改称为国民军,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下野。

后来,马焕章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国民政府北伐之后,他又起兵响应,在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北伐战争,对北洋军阀反戈一击。

后来,马焕章的西北军逐渐控制了整个西北地区,蒋委员长为了团结他,与他结拜为兄弟,但在中原大战中,这两个兄弟却刀兵相见,马焕章联合阎锡山发动了反蒋战争,最后兵败,从此失去了兵权,被老部下韩复榘请去,隐居于泰山。

随后马焕章又于33年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但最终失败。

1935年,马焕章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可以说,马焕章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即有旧军阀的习气,又有爱国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这个人还不失一个正直,爱国的人。

安徽是马焕章的原籍所在地,所以,马焕章对安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听到安徽光复后,他欣喜若狂,对李学坤也很是佩服,甚至有去安徽,见一见这位抗日名将的冲动。

不过,马焕章还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清楚的知道日本人的强大,在东北,两万关东军横扫东三省,在淞沪战场上,面对着日本人的飞机大炮,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死于战火,在中条山,日军只损失了三千人,就消灭了八万精锐的中国军队,在马当,在广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