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她与佞臣 > 她是康宁长公主

她是康宁长公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方不出声,只是微微颔首。

暗月中朱箐看见他薄透湿衣下的身子格外孱弱,垂眸时瞧着对方袖口露出的手腕精致像梅骨,眸色下移,地面上因淌水而流下小洼。

倒映着身后,那里被火光与朱砂泼淋上血色。

夜凉入水,寒笼清宵,她冷得打颤。

少顷眼前落一片阴影,江岱单膝跪地,抬手解开身上的素色斗篷,转而披在她身上。

蓦时又立刻直起身子,背过身去与她拉开距离。

肩上的披风大抵是先前扔在岸上,这会儿似温玉,像是红梅锁进了三寸冰,并不突兀。

朱箐系上衣领暗扣,拢住边角:“多谢。”

“无需在意。”

江岱没有回首,只是不动声色地立于她身前。

从北面袭来的冷风进过他这么一挡,全都绕过了她。

朱箐缓缓抱住自己,也不愿多说,说多错多。

这会儿思绪纷乱,难得多了几分缄默。

长久的沉默于这片死寂的惨白中蔓延。

朱箐愣愣地看着远处在宫闱处烧起的野火,细嗅下血雨腥风如阵阵战鼓动地而来,滚滚浓烟裹狭吵闹,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好似一场宫变。

她隐约记得雍历一二四年,也就是承兴二十七年冬太和殿大火,而承兴皇帝协同孝庄皇后一齐于太和殿仙去。

同时镇国将军赵恽,也就是孝庄皇后的胞弟,打着救驾的旗号攻破宫门。

铁蹄踏破城阙,宫内大乱,直至天明火才熄。

之后年仅七岁的朱昱珩称帝,改号承德。

这场事变被后世称为烛龙之变,史料记载有妃嫔三十二人,承兴帝亲信数十,宦官、道人三百余人,及长公主丧命。

无疑是赵恽为借此铲除异己,这是公认的说法。

踏雪间轻浅的“嘎嘎”声被霁风吹散,急促的惊呼声破开阒静,有数宫婢提灯而来。

朱箐详装镇定,任由她们将大氅披在肩上,她配合地仰头让对方系绒领。

自然而然地又瞧向江岱,对方仍是背对着她。

他刚刚破水救她,身上唯一的御寒披风也给了她,只身着单衣、发丝滴水的模样毫无半分攻击性。

但耳尖却红了,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

身后风雪寂寂,她又垂眸看着脚下。月光将江岱的影子拉得很长,可以轻易地将她拢于这之下,像是盘缠住了她的脚。

让她无法挣脱。

她敛神低声应着宫婢的话,她们唤她殿下,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无法适从。

想着江岱现如今为户部侍郎,待烛龙之变后便成为户部尚书,入内阁。

时间过于巧合,无怪乎后人认为江岱与赵恽沆瀣一气。

有言官参他“遁其辞以卖忠,秘其语以误君”。

但不管他是逆党也好,佞臣也罢,不可否认的是……她有点依赖他。

现在的她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她只认得江岱。

也故当脚下的影子动动将要离开时,她终于失了分寸伸手扯住男子的衣角,力道微小却成功让江岱伫足。

他垂下一双秾丽眉眼,与她看对了眸。

“康宁公主。”他目光里含着未肯融尽的细雪,“江某要有要事在身。”

康宁公主?朱箐愣了愣。

承兴二十七年,康宁公主溺于池,时年十九。

《雍史》记载身为嫡长公主的康宁逝于烛龙之变,也就是今天。

大抵是她这般太过于出格,一旁的宫婢皆垂目,噤若寒蝉。

江岱这会儿被朱箐绊住身,本想抽身,但瞧着她……他第一次以如此近的距离打量这位倍受宠爱的康宁公主。

眉眼灼灼,清风芙蕖,身着菡萏裙裾如许曳兰舟。

看得久了朱箐若有所觉,目光在雪中渐凝。

但指尖紧攥着衣料仍不放,只是站起身将怀中拥着的小炉递上去,鬓间欲坠的珠钗随着她的动作摇曳。

她动作又急又快,江岱只能伸手一捞才算接稳,也没来得及拒绝。

朱箐想起来到这之前那场无妄的梦,想起史书上关于江岱这个人。

少年时连中三元,野史记载过的游街被掷得满车瓜果的笑事。后来待到他从次辅升为首辅,一人变法落得千夫所指。

乱世用重典,也不能算是不公正。

但他最后的归宿便是被视为赵党,在后期清君侧时一道清算,二十九入诏狱,被斩于市。

她口中的话斟酌了几番,心头千言万语在舌尖滚了一圈。

末了才道:“刀锋无影,江大人多加小心。”

残缺的烛火衬着夜幕,他低眸似是审视。

“殿下也是。”

*

朱箐看着那人踩着满地碎玉琼枝,渐渐模糊在她的视线里。寒雪窸窣,几乎要掩住他留下的脚印。

她缄默地收回眼,看向大乱的宫闱。如今外戚窥伺,草木皆兵。

耳边凄怆可怖的哭声喊叫不绝于耳,带着令人沉闷的压抑和不可言说的悲哀,可视之处蔓延着流淌不尽的鲜血,有刺鼻的血腥气味扑鼻。

朱箐强自稳定心神,幸而康宁溺毙的芙液池较为偏僻,呆在这也算安全。

她原是学史的,早年也头悬梁、锥刺股地将史实背得烂熟,那时对她来说所有事变背后流血牺牲的只是一串串数字,她更多关心在这以后政局的变化。

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但现在……

累累白骨铺作上位者的阶梯,没有人会记得这些死在错判中的冤魂。

耳边听着宫婢捂嘴轻泣声,她用余光瞧着大抵不过桃李之年。

朱箐本想出声安慰几句,又觉得自己喉间堵得慌,说不出话来。

能说什么?

她怎知在那雪埋的枯骨中有没有对方的至亲至爱,只几句轻飘飘的隔岸观火,仿佛置身事外,显得她太没诚意。

毕竟现如今她置身于此,不能淡漠着窥探。

于是她开口道:“我们会没事的。”

少顷从身后隐隐传来火光,有胄甲摩擦的窸窣声,突兀得让身旁的婢女停下的抽泣。

朱箐垂眸瞧着湖面,身后火把映出的光与宫闱燃起的火似是烧成一片天。

像是看呆了,之后听见一声闷响,似树梢受不住积雪,雪块在地上砸出凹陷。

她才回头。

一位少年离她几步之遥,这是一个很适合试探的距离。对方站在最前方,其余的士兵低眉顺眼。

……这般年纪。

恰巧身后的宫婢行礼,道声:“世子殿下。”

言语轻快,似是当作救兵。

她抬眸看向对方眼底,清醒地知道不能放松警惕。又怕对方发现异常,低声念了他的名字。

“赵锦。”

他的目光穿过细雪,长时间停滞在她身上,剑眉从开始的轻蹙变成紧皱。

对方缄默的时间很长,但最后还是颔首应下。

身后的婢女们几乎是喜极而泣,没发现不对之处。

絮絮道:“世子殿下来了咱们就安全了,就说世子不放心殿下。”

“两位殿下可是皇后娘娘保的媒。”

“那刚刚江……”

“嘘,小声点,瞎编排些什么。”

她们的声音不算大,但也算不得小,偏偏朱箐又是个听力好的,故也听清个七七八八。

赵锦抿唇,微微侧脸。絮絮耳语在孱月里四散飞曳,全都一同浇到他耳边。

他看着她,欲言又止。

赵锦,字世尧,赵恽家的长公子,按理说现在该是她的表哥。

但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记载,康宁公主与赵锦的关系并不简单。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这句诗在赵锦弥留之际曾反复提及,晚年无妻无妾。

而爱情的悲剧大多会引起看客的怜悯,同时削弱赵锦身上的非人感,较多的专家坚信长公主与这位世子之间便是情爱。

帝后两人伉俪情深、并无其余皇眷。

康宁与赵锦青梅竹马,在承兴帝无子的十年里由孝庄皇后隐隐保媒,换句话说若是一直没有皇子诞下,赵锦迎娶长公主后也合该为权利滔天。

后来赵家愈发强大,便引起了猜忌。

承兴十五年从民间寻回朱昱珩,声称是私生皇子,之后再过两年便是烛龙一事。

……如果康宁没有溺毙的话,或许会嫁予赵锦。

赵锦瞧着面前的少女只愣愣地站着,身上虽裹了厚重的大氅,但内里湿透到底还是不大好。

他没看几眼又看向她的裙?,隐约间玉足踏在绵雪中,足尖微蜷,许是掉了只鞋。

最后视线落在朱箐的大氅上,外边披着狐裘正合身,但下边露出一段玄色披风,有小部分甚至拖沓在雪里。

他压着唇角,眉峰向内挺立,思来想去都不明白是谁给她的,几息后也熄了探寻之心。

摆摆手让围在周围的士兵与宫婢离远些,而后寻了一块矮石,待扫尽之上的残雪又将肩上的披风铺在上方,示意朱箐坐下。

朱箐紧了紧大氅,覷着对方侧脸。心中的怪异与警惕仍未消,只侧身坐着未坐实。

“抱歉。”

少年声线清亮,咬字清晰,尾音短促。

这没头没尾的道歉弄得朱箐一头雾水,仰头望进对方眼底。

他在为什么道歉?

赵锦没有再说别的,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凌乱,遮住了一点眼睛,但他只看着她。

借着居高临下的俯角,她看见对方略显冷峻的眉眼,心下一惊。

捡了个含糊的:“错在哪?”

赵锦半蹲在她身边,伸手捉住她的小腿肚,将仅剩的湿履褪下。少年掌心的厚茧磨得她发痒,便下意识缩脚。

对方也没有使劲,任她抱膝缩在石上,只是用袍子将她的脚裹好。

朱箐等了一会,才听见有闷闷的声音传来。

“我失约让公主殿下受惊了。”

因迁就着她的姿势,以他的个子蹲缩着自然显得有些委屈。

朱箐说不出话来答复,对方并不知道这次失约确确实实严重到害了康宁公主的命,而她无权替康宁原谅他。

赵锦看着她,见她眉宇间难掩颓态,她指尖紧攥着大氅就像只靠这根细枝撑着,面色凄凄,仿佛一碰就会碎成满地碎月。

他那里见过这样的她。

“错在哪?”

赵锦在复述她的问话,执起她的手将自己的佩剑放在她手里,“你还在生气。”

按理说这本该是个疑问句,却被他用陈述的语气说出。

“如何才能让你消气?是哪位惹得你落了水,我去寻他出来剐眼,挑断脚筋。还是因为谁不长眼闹你生气,我便将他开膛破肚,拿他喂鱼。”

说着说着便站起了身,少年踏碾脚边的残枝败叶,声音很平淡,活似将人碎尸万段这事如喝水般平常。

朱箐直直地看着他,最后眸光缴械于他眼中坦然地直率。

……对方是认真的。

突然有些可怕。

她理了理大氅的毛领,将兜帽戴上。眼前一黑后除了一地大雪,就什么都看不到。

大抵是她的动作太过于突兀与决绝,好一会都没听见对方再说什么,也难得有时间理清思绪。

如若以现代人的标准看古人,那势必会陷入桎梏与掣肘。

魏晋时易子而食,讨论人性的对与错并无意义,这本质便是饿殍遍地的无奈。

但并不代表她接受。

她想好险,赵锦身上有种近乎直愣愣的黑,夹杂着对人命的无知无畏。

他把充满血腥味的屠戮添了几笔对康宁偏爱的执拗,差点让她忘记这本身是一种恐怖的行为。

更不要说害得康宁溺水的始作俑者便是他本人。

在《雍史纪事本末》中有这样的描述:锦少善武,常驰铁骑巡营,挥双刀无败绩。承兴二十四年讨俺答,亲率之,收余兵三四万,皆坑杀之。

朱箐似受冷般缩了缩肩,意识到赵锦一副惊才艳绝的皮囊独具蛊惑性,极易让人忽略他骨子里的乖张阴戾。

赵锦没有因受到冷遇而不适,仍是站在她一侧,右手搭在另一把佩剑的刀柄上,戒卫四周,双目照不到光显现出一种被侵染的杀意。

这里倒是个作奸犯科的好地方,他想。

但还没发散这个念头,面前遮脸的少女掀开兜帽看向他。

这会儿望进她过于澄澈的眸,心底的一股劲又溃散开了。

“……怎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