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演义那些人和事 > 第19章 法正出山助刘备

第19章 法正出山助刘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松也是一样。

喜欢耍弄自己的嘴皮子,总以为自己反应敏捷,口才出众,常常弄得别人下不了台。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是最令人讨厌的。

小时候我们读《自相矛盾》寓言故事:

楚国有个人一直靠卖武器为生,有一天,他去集市上卖矛与盾。

这个楚人先是夸奖他的盾:“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任何物体都不能把它刺破。”

接着又夸奖他的矛:“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任何物体它都可以刺破。”

这时一个围观的人问他:“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人却无法回答了。

初读的时候我们都为旁边围观那个人灵魂一问的机智叫好。成年后,我们才发现,这个人发出灵魂之问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人。

人家在街上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且是靠这个为生。虽然人家的广告词中有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但是成年人都会一笑了之。当面揭人家的短,这是两人的关系搞糟最快的办法。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卖矛的人对旁边那个多嘴多舌的有多讨厌。如果因为他这么一句话,卖矛盾的人因此失去生活来源,可以说是一言毁一人甚至毁一家。

回到张松这里,他忘了他见曹操是干什么。他是为了刘璋益州的安全,请曹操出兵帮助他们。而张松就仅仅因为曹操有点慢待他,就与曹操在言语上针锋相对,出言讥讽,逞口舌之快。他不知道他坏了大事。他的主公刘璋和益州失去了曹操这个最有实力的大树。

所以,张松,孔融,祢衡,当然还有后来的杨修,这些人只适合去写写文章,讲讲段子,在纸上去挥洒自己的口才和聪明才智。这样的人去干实事,特别是去搞政治,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个人的悲剧,严重的更会拖累自己的团队。

张松推荐法正出使荆州,实际上二人是在密谋把益州献给刘备了。

刘备收到刘璋的求救信是非常高兴的,高兴之余宴请法正,然后又与法正私谈了相关情况,法正再次劝刘备出兵拿下益州,而刘备仍然犹豫不决。这种局面本身就很尴尬,为什么法正的劝说效果不大,又为什么刘备会犹豫不决呢?

刘备分明是想拿下益州,而且是必须拿下益州,可是在面对益州方面的内线时,他的态度又总是犹犹豫豫,没有一点果断的意思,让人干着急,却又琢磨不透,内中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呢?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刘备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刘备早就想着益州的,现在法正带来了刘璋的邀请信,这是天要帮村刘玄德。

刘备终于可以接近益州了,可以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合情地进入益州了。

刘备宴请法正,宴席散后又私会法正。他其实难掩内心的激动,可是他仍然不能痛下决心,因为他仍然没有能够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刘备确实是有许多顾虑,既要拿下益州,还想名正言顺地拿下,让天下人都觉得合情合理,这实在是一件两难的事!这当然是仁义之心,可是又让人觉得有点虚伪,做事不果断!

这样想刘备就是孙猴子骂唐僧。

刘备是政治家,不只考虑军事问题,他更多的要考虑政治问题。

就像唐僧总是唠唠叨叨,不准孙猴子杀生一样,唐僧思考的问题比孙猴子高了几个层级。

法正和张松、孟达早就结成出卖益州的同盟,并且开始密谋并实施迎接刘备入川的计划。

那么张松和法正为什么非要出卖益州和刘璋呢?

首先就是刘璋暗弱,根本守不住益州,在当时的情况下,张鲁要来攻取,后面可能还有曹操,所以益州早晚是别人的,肯定不是刘璋的。既然如此,何不找个合适的主人呢?目前刘备就是他们的最佳人选。因为目前只有刘备能够真正尊重他们,重用他们,他们的才华才能得以施展!

其次是时间紧迫,正如法正所言,逐兔先得,如果不趁机夺取益州,益州就会跟当初的荆州一样,成了别人的了。

再次法正等人也需要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主人。这也是法正对刘备讲的话,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最后,法正向刘备表明了决心,愿意作为内应,帮刘备攻取益州。“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

刘备为什么始终犹豫不决

简单地说刘备犹豫不决的原因是没有合法性,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要知道这里合法必并不是合法律性,在群雄逐鹿的年代,本来就是弱肉强食,谈不上法律。这里的合法是指合民意性,也就是刘备反复强调的名正言顺。

命运弄人,刘备一直强调不能取同宗的基业,但是他的荆州和益州都曾经是他同宗的基业。

至于刘备应不应该在刘表手里就取得荆州?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存在。刘备当时是没有能力直接取刘表的荆州的。刘表的实力远远大于刘备。

曹操能兵不血刃拿下荆州,是因为刘表刚刚死去,荆州刘琮得国不正,内部不稳,主动投降的。

就算刘备真的直接从刘表手里拿下荆州,面对曹操的虎狼之师,他更是抵挡不住的。

益州跟荆州又有所不同,他是必须要取的,虽然还在犹豫中,但是从接待法正开始,他已经是在行动中了。

可怜刘璋愚钝,搞不明白而已。

所以刘备不是想夺益州,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而且这个借口还是他认为的,合情合理的借口。

刘备其实非常注重一个政权的合法性。

这个合法性不是指国家法律认可,而是大众认可,舆论认可。

如果不注意这些,贸然前进,结果是死得很惨。

比如董卓,比如袁术,就算是一代奸雄曹操,也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无他,怕天下人心和舆论。

刘备一生对于人才那还是有些手段的。

刘备见到人才的原则是见庙烧香,见佛磕头。这样虽然浪费了不少时间,也辛苦了膝盖,但是漫天撒网,漏网之鱼就少了。

对于法正,刘备也是这个套路,见面就送高帽:

刘备早就听说法孝直(法正字孝直)的英名,那是如雷贯耳啊!而且刚刚一见之下,得听先生指教,雄姿英发,品德高洁,我刘备能与您这样的人相知相识,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法正在蜀中就是因为得不到刘璋的重视而心有怨气,如今刘备一见之下,一番话仿佛一只手抹去了蒙在白玉上的污垢,白玉的光芒立马璀璨夺目了:

法正只是一个蜀中小吏,虽有些薄名,但是哪里值得皇叔如此厚爱?不过,马逢伯乐而嘶,人为知己者死。今我法正与蜀中张別驾还有孟达将军有意把益州献给皇叔,不知道皇叔有意无意?

刘备长叹:

哎,想我刘备一生啊,都是在寄人篱下,从来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就算现在的荆州,还是借的东吴的。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叹息我刘备命运不济,老天不公啊。鷦鹩尚存一枝,狡兔犹有三窟。蜀中物产丰饶,人民富足,山水险固,不是我不想要啊,我做梦都想要。只是,这蜀中之主刘季玉是我同宗,而且他治理蜀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过错,我实在不忍心取夺取他的基业。

法正知道刘备心里在想什么。他开导刘备:

蜀中是块宝地,前汉高祖刘邦因此地而兴数百年的基业。此龙兴之地,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不能拥有它。现在刘璋虽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此人目光短浅,不识英才,不用贤能,蜀中只是暂时寄名在他名下而已。这块宝地迟早是别人的。特别是南方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更是对它虎视眈眈。皇叔是让让它被别人夺去,还是将它收入囊中,应该早下决心啊。

刘备:只怕是蜀中有识之士不欢迎我啊。

法正:这都包在我法正身上。来荆州之前,我已经联络好了一大批蜀中有识之士,正对皇叔仁义之师翘首以待。

刘备:刘备有幸得到西川,孝直当是第一功臣啊。

刘备备了厚礼,殷勤周到地送走法正。

法正感恩戴德,一路不停,赶回蜀中。

刘备自去准备取川的军事行动,法正回去以后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法正在蜀中,刘备在荆州各自忙开了。

先说法正回到蜀中,首先向刘璋汇报。

可想而知,法正肯定是对刘备大加夸赞,有的无的,只说好的。

听得刘璋心花怒放,原来我的救世主就是刘玄德啊。

然而,莫欺蜀中无人,正在刘璋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刘备进驻益州的时候,有这么几个人看透了这里面的阴谋,看透了刘璋是在把自己往别人的砧板上送。

第一个叫王磊。

王累,新都人。

王累出自益州广汉郡,曾担任益州从事等官职,可以视为刘璋麾下的谋士。得知刘备即将前来的消息后,王累多次劝谏刘璋,意思就是不要引狼入室。

最后也是最恐怖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王累在刘璋一群人出城迎接刘备的城门之上把自己吊着,一手拿着给刘璋的谏书,一手拿着宝剑,如果刘璋不接他的谏书,他就用剑砍断绳子,摔死在地上。

结果,他摔死在地。

第二个叫黄权

黄权出自益州巴西郡,年轻的时候,黄权担任郡吏等官职。刘璋准备迎接刘备入蜀,黄权就进谏说:“刘备有枭雄的名声,如今请他到益州来做您的部下,怕是不能不满足他的贪心啊。如果以宾客相待,怕是喧宾夺主呢。”

刘璋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还将其流放到了广汉县。

公元214年,等到刘璋放弃抵抗之后,黄权这才归降了刘备。相对于一些临阵倒戈的文臣武将,黄权显然没有愧对刘璋的地方。因此,刘备平定益州后,将黄权册封为偏将军。

公元215年,黄权建议刘备攻打汉中,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到了公元219年,刘备击退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并在同年进位汉中王。不过,在汉中之战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并在公元220年兵败被杀。于是,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后,决定亲自征讨东吴,而直言不讳的黄权,又一次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当然,和刘璋不同的是,刘备虽然没有采纳黄权的主张,却依然任用了他,让黄权担任镇北将军,并参加了夷陵之战。公元222年,刘备被陆逊击败,逃到了永安白帝城,而留在江北的黄权,因为退路被东吴大军切断,自然无法回到益州了。在此背景下,黄权只能归降了曹魏。

来到曹魏后,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黄初四年(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来到河南。司马懿十分器重他,问黄权:“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笑着回答:“没想到会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他的儿子黄邕袭封爵位。

黄权还真是个人才。

第三个叫刘巴

和王累、黄权不同的是,刘巴出自荆州之地。刘巴年少成名,刘表执掌荆州的时候,曾多次征召刘巴,却遭到了拒绝。公元208年,刘表病逝后,曹操平定荆州,刘巴选择跟随曹操。但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巴留在了荆州南部,无法回到曹操身边。并且,刘巴还拒绝了刘备的征召,于是他颠沛流离,来到了益州,投靠到刘璋的麾下。

因此,公元211年,刘巴就表示,刘备野心勃勃,一旦进入益州,必然会造成祸患。不过,刘巴等人的极力劝阻,没有让刘璋醒悟。因为对刘备的了解,刘巴选择闭门不出,也即他知道刘璋不是刘备的对手。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巴选择了归降刘备。

公元219年,法正病逝后,刘备让刘巴接替了尚书令这一官职。在三国时期,尚书令是一个接近丞相的官职,在丞相诸葛亮病逝,蒋琬和费祎作为他的继承人,都曾担任尚书令这一官职。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的时候,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相关的文书,这自然是刘巴才能的重要体现了。对此,诸葛亮曾表示,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刘巴。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22年,刘巴就去世了,这自然是蜀汉的一大损失,这让诸葛亮失去了一个可以分担朝廷事务的帮手。

第四个叫李恢。

李恢也是蜀汉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刘备入川的时候他在刘璋手下做官。本着对刘璋尽忠尽责的原则,他也是反对刘璋迎刘备入川的。认为这是刘璋的引狼入室。

当然,刘璋都没有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