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官涯 > 第420章 改制前奏

第420章 改制前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县长,刚刚那个车的车牌我记下了,要不,我找人帮忙问问?”见刘驽马眉头紧皱,高天小心的放慢车速,回头问道。讀蕶蕶尐說網

“你?”刘驽马抬起头,脸色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怎么回事?你找人问问,找什么人?”

高天的目光闪烁起来,偏过头道:“是,是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听说我来了文城,也跟了过来。不过您放心,他们做的都是正经生意,十几个人凑钱开了一家保安公司,生意还算不错。不过您想必也知道,保安这一行,就是跟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路子也挺广,而且一些事交给他们办,反而更方便容易一些……”

刘驽马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你的朋友怎么会知道你来文城的?你姐和家里人不是告诉过你,少跟他们接触吗?而且,保安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小天,你跟我也有一些日子了,有些话我也不瞒着你,我不会让你给我开一辈子车的。过几年,等你成熟一些了,我就会找个好些的事业单位帮你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你这辈子或许不会有什么大钱,可平安稳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却是一定的。你未来要走的路和他们是不同的,迟早会越走越远,应该趁早和他们划清界限,你可倒好,居然还主动联系他们,把他们引到了文城来,小天,我真的对你非常失望。”

面对自己姐姐高媛,高天或许还能顶两句嘴,可在刘驽马面前,他却生不出一丝不敬的念头。听到刘驽马说对他很失望,高天赶忙开口解释道:“刘哥,不是您想的那样的。是,我们以前是做过错事,可现在年纪都不小了,大家也都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可在我们那里,我们这些人早就成了过街老鼠,干什么都不可能成事的,正好他们听说我在这边,于是就过来投奔我了。”

刘驽马沉默了一下,点点头道:“如果是这样,那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可你替我告诉他们,以前的事过就过去了,既然决定改头换面,那以后就一定要清清白白。”

“我知道的。”高天很使劲儿的点了点头,接着才道:“您可能误会了,就算是在规则之内,我的那些朋友也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不会乱来的。”

刘驽马就沉默了下来,高天心领神会,就不再多说,将注意力放在了前方,汽车缓缓加速,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之中。

回到县里第二天下午,便是书记碰头会。在碰头会上,刘驽马将早已准备好的国企改制计划拿了出来,希望能在碰头会上讨论通过。

自从上次到过一次和平镇,见识了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之后,刘驽马心里就一直酝酿着和平镇的国企改革计划,在过年的那段时间内,他请相关专家来双城,和开发局、国资委等部门开了无数次讨论会,座谈会,总算整理出一份比较适合和平镇国企的改制方案。如今他将这份改制方案拿出来,是想投石问路,看看众人的反应。

一阵翻阅材料的声音后,县委书记梁洪波放下材料,用手指轻轻敲了敲会议桌,率先开口:“国企改制改革,这在全国各地都是老大难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金缺口,不在于改制方案的制定,真正麻烦的,是人心。处理不好改制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内退及伤残职工的福利保障,就算我们将企业负债、资产重组等问题处理的再好,企业改制也不会顺利的开展下去。”

“是啊。”纪委书记李宏喝了口茶,略显唏嘘的说:“记得当年文城市纺织厂进行企业改制,当时省里都派出了工作组,可后来怎么样呢?因为没有做通工人的工作,结果导致纺织厂数百在职工人和离退休职工在市政府门前非法游行,挂条幅,写大字报,甚至焚烧国旗,甚至都上了焦点访谈。最后怎么样呢,虽然纺织厂成功改制,下岗工人也分流到其它企业,可当初一力主张改制的王市长却被调离工作岗位。前车之鉴啊同志们。”

还没定下改制与否,就要推卸责任了吗?刘驽马看了李宏一眼,这位四十多岁的纪委书记留着两撇小胡子,和以往大多数议题一样,他的发言吹的是冷风,这种发言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改制成功,没人会因为这个追究他的责任,失败了,他就成了有先见之明,可以最大限度的摘去身上的责任。

自从来到双城之后,李宏就深居简出,不管是和刘驽马还是梁洪波都刻意保持着距离,就算是和他一起来的王硕,除了在公事上之外,私下里两人的接触也并不多。而陈晓凤对纪检系统的干部了解有限,也无法给予太多帮助。所以直到现在,刘驽马对这个李宏的了解,还只是浮于表面。

好在此人在大多数问题上都是就事论事,而且纪委工作也是中规中矩,所以至今为止,他和众人之间都没什么冲突,相处还算融洽。

从李宏身上收回目光,刘驽马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官儿越做越大,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就越来越多,为官同做人一样,也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的人像赌徒,从初入官场就凭眼光或运气下注,像周玉宝;有的人像棋手,每走一步都深思熟,权衡利弊,最后才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官场上这样的人不胜枚举;除了这两个类型之外,选择中庸之道的人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这样的人或是对权利没什么欲望,或是想利用手中的筹码待价而沽,说好听点叫左右逢源,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两边倒,甚至是反复小人。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位李宏李书记,十有八九就是这样的人。

李宏发言之后,王硕和叶顺德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李宏以及梁洪波不同,他们两人倒是都很支持这次国企改制,认为和平镇的几家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县财政的一个大包袱,而总是这么拖着,终归也不是个办法。重病就得猛药医,与其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拖着,倒不如求新求变,来改变眼下的局面。

刘驽马当然不会被二人表面上的说辞所迷惑,他的心里很清楚,国企改革困难重重,稍有差池,就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最佳把柄,尤其是和平镇情况复杂,民风彪悍,不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极低,这两人是何居心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他可不是那种有困难就让,有便宜就上的性格,和平镇的问题由来已久,就像个毒瘤一样,如果放着不管,拖累的是县里和当地的财政,苦的是当地百姓居民,影响的是整体的规划和发展,国企改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果只是如此,或许刘驽马还不会急急忙忙的就进行国企改制,偏偏这两年县里又是修港口又是通公路,发展环境今非昔比,财政收入也是节节升高,再加上目前双城虽然发展态势良好,可仍然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国家以及省市给予的扶贫专项资金也是一笔可观的补贴,这些有利条件加起来,如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都无法改制成功的话,那今后怕是再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不管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至少从表面上,与会的五人是个三比二的局面,于是梁洪波便顺水推舟,同意由县政府牵头,对和平镇的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改制。为了改制能够顺利和高效的进行,决定从县开发局、审计局,国资委、劳动局等部门调集精兵强将,联合组成和平镇国企改制工作小组。小组由县长刘驽马担任组长,统筹全局,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唐根水担任常务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小组成立之后,会在近期内赶赴和平镇进行多家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债务审核、在岗脱岗人员登记等前期工作,为即将开始的企业改制铺平道路。

工作小组出发之前,刘驽马专门和唐根水进行了一次深谈,告诉他,这次工作小组下去之后,务必通过与各国企工会以及工人代表的沟通,让各企业员工认识到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千万不能激化矛盾,造成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唐根水很郑重的答应下来,如果和平镇的国企改制成功,那他这个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而且这还是他当上副县长之后独立去做的第一件重要工作,自然要做的出彩又出色,这样才能堵上机关大院中那些嫉贤妒能家伙的嘴。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工作小组在到达和平镇的第二天,尚未开始任何工作,就被闻讯赶来的工人给堵在了招待所中。

那些工人都是镇上国企的员工,这些人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以为政府要关闭和平镇的这些国有企业,这才丢下手中的工作赶到招待所要说法。可他们先入为主,情绪又激动,尽管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试图跟他们解释什么是企业改制,可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解释的清,双方各说各的,没说几句话,情绪就失去控制,谈崩了。

情绪激动的国企员工们将招待所团团围住,不光限制了工作小组所有人员的人身自由,还不允许外界向里面提供水和食物,镇派出所派出警力干预此事,结果连警车都被围在招待所大院的工人给掀翻了。镇派出所所长李岩得到消息之后大为光火,立刻调集警力对带头闹事的工人采取强制措施,可闹事的工人太多,又有不少离退休职工和伤残职工,再加上派出所干警也大多是当地居民,这些闹事的工人有的是他们的街坊邻里,有些更是好友亲朋,面对这些人,派出所干警又哪里懂得了手,以致于到最后也没能控制住局面。

危急时刻,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副县长唐根水并没有选择妥协和逃避,他不顾小组内其他人的阻拦,单人独骑走下楼去,拿着扩音喇叭站在工作组下乡时乘坐的桑塔纳顶上,大声对群情激奋的工人们作出承诺。他没有跟这些文化不高的工人们讲政策,说他们听不懂的官方语言,而是代表县政府切切实实的作出保证,承诺国企改制成功之后,政府一定会解决在场所有人的再就业问题,并且承诺,工资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并当场跟工人们立下字据,说如果到时候做不到,他们可以拿着这白纸黑字,到市里,到省里去告他唐根水。

这些工人之所以来闹事,说白了还是怕下岗,把饭碗丢掉。至于上面是谁给开工资,还真是不在乎,尤其是有几家国企的领导平日里就不得人心,人们倒恨不得把他们都撸下去,换上来几个办实事的领导。如今有了承诺,还有白纸黑字副县长亲自按了手印的字据,闹事的工人们情绪慢慢缓和了下来,唐根水再用简洁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国企改制”,听明白之后,虽然还是半信半疑,可人群还是慢慢散去,一场极有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就这么消弭于无形。

“县长,刚刚那个车的车牌我记下了,要不,我找人帮忙问问?”见刘驽马眉头紧皱,高天小心的放慢车速,回头问道。

“你?”刘驽马抬起头,脸色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怎么回事?你找人问问,找什么人?”

高天的目光闪烁起来,偏过头道:“是,是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听说我来了文城,也跟了过来。不过您放心,他们做的都是正经生意,十几个人凑钱开了一家保安公司,生意还算不错。不过您想必也知道,保安这一行,就是跟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路子也挺广,而且一些事交给他们办,反而更方便容易一些……”

刘驽马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你的朋友怎么会知道你来文城的?你姐和家里人不是告诉过你,少跟他们接触吗?而且,保安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小天,你跟我也有一些日子了,有些话我也不瞒着你,我不会让你给我开一辈子车的。过几年,等你成熟一些了,我就会找个好些的事业单位帮你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你这辈子或许不会有什么大钱,可平安稳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却是一定的。你未来要走的路和他们是不同的,迟早会越走越远,应该趁早和他们划清界限,你可倒好,居然还主动联系他们,把他们引到了文城来,小天,我真的对你非常失望。”

面对自己姐姐高媛,高天或许还能顶两句嘴,可在刘驽马面前,他却生不出一丝不敬的念头。听到刘驽马说对他很失望,高天赶忙开口解释道:“刘哥,不是您想的那样的。是,我们以前是做过错事,可现在年纪都不小了,大家也都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可在我们那里,我们这些人早就成了过街老鼠,干什么都不可能成事的,正好他们听说我在这边,于是就过来投奔我了。”

刘驽马沉默了一下,点点头道:“如果是这样,那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可你替我告诉他们,以前的事过就过去了,既然决定改头换面,那以后就一定要清清白白。”

“我知道的。”高天很使劲儿的点了点头,接着才道:“您可能误会了,就算是在规则之内,我的那些朋友也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不会乱来的。”

刘驽马就沉默了下来,高天心领神会,就不再多说,将注意力放在了前方,汽车缓缓加速,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之中。

回到县里第二天下午,便是书记碰头会。在碰头会上,刘驽马将早已准备好的国企改制计划拿了出来,希望能在碰头会上讨论通过。

自从上次到过一次和平镇,见识了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之后,刘驽马心里就一直酝酿着和平镇的国企改革计划,在过年的那段时间内,他请相关专家来双城,和开发局、国资委等部门开了无数次讨论会,座谈会,总算整理出一份比较适合和平镇国企的改制方案。如今他将这份改制方案拿出来,是想投石问路,看看众人的反应。

一阵翻阅材料的声音后,县委书记梁洪波放下材料,用手指轻轻敲了敲会议桌,率先开口:“国企改制改革,这在全国各地都是老大难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金缺口,不在于改制方案的制定,真正麻烦的,是人心。处理不好改制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内退及伤残职工的福利保障,就算我们将企业负债、资产重组等问题处理的再好,企业改制也不会顺利的开展下去。”

“是啊。”纪委书记李宏喝了口茶,略显唏嘘的说:“记得当年文城市纺织厂进行企业改制,当时省里都派出了工作组,可后来怎么样呢?因为没有做通工人的工作,结果导致纺织厂数百在职工人和离退休职工在市政府门前非法游行,挂条幅,写大字报,甚至焚烧国旗,甚至都上了焦点访谈。最后怎么样呢,虽然纺织厂成功改制,下岗工人也分流到其它企业,可当初一力主张改制的王市长却被调离工作岗位。前车之鉴啊同志们。”

还没定下改制与否,就要推卸责任了吗?刘驽马看了李宏一眼,这位四十多岁的纪委书记留着两撇小胡子,和以往大多数议题一样,他的发言吹的是冷风,这种发言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改制成功,没人会因为这个追究他的责任,失败了,他就成了有先见之明,可以最大限度的摘去身上的责任。

自从来到双城之后,李宏就深居简出,不管是和刘驽马还是梁洪波都刻意保持着距离,就算是和他一起来的王硕,除了在公事上之外,私下里两人的接触也并不多。而陈晓凤对纪检系统的干部了解有限,也无法给予太多帮助。所以直到现在,刘驽马对这个李宏的了解,还只是浮于表面。

好在此人在大多数问题上都是就事论事,而且纪委工作也是中规中矩,所以至今为止,他和众人之间都没什么冲突,相处还算融洽。

从李宏身上收回目光,刘驽马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官儿越做越大,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就越来越多,为官同做人一样,也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的人像赌徒,从初入官场就凭眼光或运气下注,像周玉宝;有的人像棋手,每走一步都深思熟,权衡利弊,最后才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官场上这样的人不胜枚举;除了这两个类型之外,选择中庸之道的人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这样的人或是对权利没什么欲望,或是想利用手中的筹码待价而沽,说好听点叫左右逢源,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两边倒,甚至是反复小人。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位李宏李书记,十有八九就是这样的人。

李宏发言之后,王硕和叶顺德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李宏以及梁洪波不同,他们两人倒是都很支持这次国企改制,认为和平镇的几家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县财政的一个大包袱,而总是这么拖着,终归也不是个办法。重病就得猛药医,与其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拖着,倒不如求新求变,来改变眼下的局面。

刘驽马当然不会被二人表面上的说辞所迷惑,他的心里很清楚,国企改革困难重重,稍有差池,就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最佳把柄,尤其是和平镇情况复杂,民风彪悍,不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极低,这两人是何居心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他可不是那种有困难就让,有便宜就上的性格,和平镇的问题由来已久,就像个毒瘤一样,如果放着不管,拖累的是县里和当地的财政,苦的是当地百姓居民,影响的是整体的规划和发展,国企改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果只是如此,或许刘驽马还不会急急忙忙的就进行国企改制,偏偏这两年县里又是修港口又是通公路,发展环境今非昔比,财政收入也是节节升高,再加上目前双城虽然发展态势良好,可仍然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国家以及省市给予的扶贫专项资金也是一笔可观的补贴,这些有利条件加起来,如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都无法改制成功的话,那今后怕是再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不管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至少从表面上,与会的五人是个三比二的局面,于是梁洪波便顺水推舟,同意由县政府牵头,对和平镇的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改制。为了改制能够顺利和高效的进行,决定从县开发局、审计局,国资委、劳动局等部门调集精兵强将,联合组成和平镇国企改制工作小组。小组由县长刘驽马担任组长,统筹全局,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唐根水担任常务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小组成立之后,会在近期内赶赴和平镇进行多家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债务审核、在岗脱岗人员登记等前期工作,为即将开始的企业改制铺平道路。

工作小组出发之前,刘驽马专门和唐根水进行了一次深谈,告诉他,这次工作小组下去之后,务必通过与各国企工会以及工人代表的沟通,让各企业员工认识到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千万不能激化矛盾,造成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唐根水很郑重的答应下来,如果和平镇的国企改制成功,那他这个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而且这还是他当上副县长之后独立去做的第一件重要工作,自然要做的出彩又出色,这样才能堵上机关大院中那些嫉贤妒能家伙的嘴。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工作小组在到达和平镇的第二天,尚未开始任何工作,就被闻讯赶来的工人给堵在了招待所中。

那些工人都是镇上国企的员工,这些人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以为政府要关闭和平镇的这些国有企业,这才丢下手中的工作赶到招待所要说法。可他们先入为主,情绪又激动,尽管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试图跟他们解释什么是企业改制,可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解释的清,双方各说各的,没说几句话,情绪就失去控制,谈崩了。

情绪激动的国企员工们将招待所团团围住,不光限制了工作小组所有人员的人身自由,还不允许外界向里面提供水和食物,镇派出所派出警力干预此事,结果连警车都被围在招待所大院的工人给掀翻了。镇派出所所长李岩得到消息之后大为光火,立刻调集警力对带头闹事的工人采取强制措施,可闹事的工人太多,又有不少离退休职工和伤残职工,再加上派出所干警也大多是当地居民,这些闹事的工人有的是他们的街坊邻里,有些更是好友亲朋,面对这些人,派出所干警又哪里懂得了手,以致于到最后也没能控制住局面。

危急时刻,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副县长唐根水并没有选择妥协和逃避,他不顾小组内其他人的阻拦,单人独骑走下楼去,拿着扩音喇叭站在工作组下乡时乘坐的桑塔纳顶上,大声对群情激奋的工人们作出承诺。他没有跟这些文化不高的工人们讲政策,说他们听不懂的官方语言,而是代表县政府切切实实的作出保证,承诺国企改制成功之后,政府一定会解决在场所有人的再就业问题,并且承诺,工资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并当场跟工人们立下字据,说如果到时候做不到,他们可以拿着这白纸黑字,到市里,到省里去告他唐根水。

这些工人之所以来闹事,说白了还是怕下岗,把饭碗丢掉。至于上面是谁给开工资,还真是不在乎,尤其是有几家国企的领导平日里就不得人心,人们倒恨不得把他们都撸下去,换上来几个办实事的领导。如今有了承诺,还有白纸黑字副县长亲自按了手印的字据,闹事的工人们情绪慢慢缓和了下来,唐根水再用简洁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国企改制”,听明白之后,虽然还是半信半疑,可人群还是慢慢散去,一场极有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就这么消弭于无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