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从一到万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末世文取材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末世文取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本文仅为探讨而并非单纯的打脸和吐槽。

本人对社会科学没有多少研究,只是通过简单计算加臆测构勒出一系列大灾变后的世界,然后发觉现在哪怕是被捧为神作的末日文确实让人无语。

许多神作的文字功底尚能让人看得过眼,甚至令人眼前一亮的也并非没有,但是怪就怪在本人较为倾向合理派思想,所以眼下的末世文中的设定以及情节发展都比较脱离实际,或者说远远与“相对实际”有很大的差距。

有人会反驳:看网文图的就是轻松,或者指责本人吹毛求疪,再或者就是“有本事你也写小说”、“按照你的逻辑xxx”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只是较为倾向合理派,准确地说我只是妥协派、和稀泥派,为了能让文中剧情发展、人为制造矛盾与冲突或设定不够科学这些都能理解,毕竟许多写实派名著都是源于现实然而却高于现实(别跟我提《西游记》、《封神榜》之类的,其实我想举的例子是《三个火枪手》、《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批小说)。

但是,重点在于——作者用极度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和无比俗套的网游套路书写末世/灾后的世界就非常能表现出某些人低下的写作能力了。在此我们先不提人性之类的高深话题,单把毁灭性的灾变本身做个合理性地探讨。

首先是被人唾弃已久的丧尸文,其实这点很多人都通过能量守恒、物种进化等各种角度论证丧尸物种存在的不可能性,但是欧美影视界对此照样乐此不疲,就好比国内对辫子戏难以理解的偏执。国外的丧尸题材并非源自《生化危机》,古典时代的埃及已有丧尸存在,传说中阴雨天或月晦之夜便有死人从墓中爬出,干枯的躯体被纱布层层包裹拖着沉重的脚步在街道上徘徊。此外的两河流域、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即巫毒教文化,可能是奴隶贸易中从非洲传播至此)都有广泛地存在,在定义上可能更适合称之为“不死者”(undead)或“Zombie”(指用巫术起死回“生”的死尸)。(这里不提我国的僵尸,据称最早的我国僵尸源自轩辕黄帝之女——女魃,但本人对此颇为怀疑,因为从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鞑靼帝国官服以外的着装)

众多丧尸灾难影视、小说、游戏中又各有许多不同的引发源,史前病毒、人造病毒异变、天外来菌、药物致病等等,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生化危机》。目前网文中大部份丧尸文借鉴最多的也差不多是生化系列,且认可生化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再以此基础上推演出灾难中和灾后的世界现状。

大多数丧尸类末世文表现的生化灾难级别都是世界性的,我看过也有国家级别,不得不说对于灾难的描写网文中鲜有合格,也许是限于想像力的匮乏、个人经历的缺乏和文字功底的低下,然而对于剧情发展确实是处处毒点。

以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社会毁灭性打击的生化灾难,网文多突出了在极端状况下人性的“表现”,不得不说为了提供展现人性的剧情,作者们对灾难中/灾后世界的设定可谓是前后颠倒、不知所谓。

首先,以某国特殊国情为例,假设在无防备情况下爆发毁灭性生化灾难,辽阔的国土和众多人口以及低下的行政效率导致人口集中地(城市)失控是极为可能的。不管病毒对人类感染性是否与性别、年齡、体质结构有什么差别,大量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口损失是可以肯定的,损失的人口可以波及教育、金融、医疗、交通、建筑、行政、维修等各个行业,这种对人才的流失是无差别性的,不因人的品格、职业熟炼度而有差异,这就导致了人类社会倒退的第一步:城市功能崩溃,供水供电、城市清洁、网络通信、公共交通在很短时间内停止,幸存者在失控的混凝土森林中艰难地生存,并且因为一系列后续危机致使人口进一步下降。

正常社会中只要人口短期内死亡(或变异)十分之一(其实不用十分之一)就能使日常生活陷入混乱,如果没有戒严,人们会四向奔逃;人口短期内死亡(或变异)五分之一则可能使城市陷入崩溃的边缘——大量城市日常功能已消失,惊惶的情绪无可避免地在人群中传播,比中世纪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让人们对灾难的恐惧进一步发酵,市区一片萧条,骚乱时有发生,如果没有来得及进行有效戒严手段,城市很快便会崩溃,或者说是失控,介时人口集中地区将会成为不设防的屠宰场。危机四伏的城市,没有水电,储藏食品的习惯在我国城市人口中非常鲜见,数十万或更少的幸存者过着空前黑暗的生活,末世文中哄抢超市店铺的现像应该是普通人所能想像最快捷的日用来源,阅读末世文的人群估计也不会觉得这有违常理,这就是秩序的崩坏。

即使有部队驻防的城市也应该考虑到生化感染的无差别性,以及普通手段对预防间接病毒传播的可行性,比如封闭窗门、普通过滤面具等是否能有效防止空气感染,还有就是空气感染是否因为时间推移而减弱甚至消失(另一种就是幸存者是否逐渐对间接感染产生抗性)。驻军、武警的大量死亡及灾难全国性爆发是否会导致军警稳定性下降?我想这种灾难面前即便是军人也不能说完全可靠,至少一段时期内的波动是难免的。

旧有的秩序瓦解是否会导致军警哗变?这个问题我不能肯定,但是我设想军人对全面核战爆发的适应性应该超过全面生化危机,必竟军队传统中应该会有应付全面核战的计划,而且普通军人也此或者会有较生化危机更为冷静的心态(破釜沉舟的战争决心?)。如果军警大量哗变会有何后果?流蹿的乱兵比平民暴乱更具毁灭性,但是我对PLA的操守还是报有较高期望,至少在兵源、训练和宣传上PLA与国外军警相比有许多优势,兵痞肯定存在,但比例小于美国大兵。

综上所述,不设防的城市肮脏、破败,没有水电,街道上或被车辆堵塞或无比萧条,被饥饿本能驱动的丧尸生物四处游荡,幸存者在适当的时候哄抢物资,残留的暴力团体失去压制,犯罪横行,秩序崩溃,进入夜晚城市一片黑暗,且只要经过几次豪雨便能使路面被积水覆盖。

此时习惯城市生活的幸存者们会有很大的不适应:没有空调、网络、通信,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小团体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中世纪,外界的形式发展无从得知,没有上帝视角,我们不能知道街对面拐角处是否有潜在危险,也无从得知何时外出觅食是安全的。此时要感设我国城市普遍加装防盗门的鸽笼式住宅,在最初危机爆发后或者大多数人选择奔回自己的房间紧锁房门,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丧尸化之后被生前的自己反锁在房间内。

这时候的你可以考虑是否与团体转进到更有发展潜力的郊区(使于恢复农耕)。假设你成功转进并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你要考虑幸存者团体的生存能力,不要高估极端环境下人类的潜力,城市人口中很大一部份每天行走的路程应该不足十公里,他们所能适应的长期负荷大概也不超过五公斤,他们大多数对农耕最起码的常识一无所知,失去旧有的生活环境后他们很少能成功转型为有效人工。

在这方面,来自山村的人口或体力劳动者的优势反而更加明显,至少他们更能适应灾后的环境,但组织管理又是另一大难题。如何建立短期规化,如果进行有效防御,如何进行耕作,如何分配人口,如何让人们保持希望……即使做到上述一切,你所在的团体也无限趋近中古时代,专业人才的匮乏是最主要因素。

一个宅男在缺少教导的情况下也许一辈子都很难像农夫那样耕作——损失专业人口后,也许农耕技术会倒退到粗耕时代,不过没关系,亩产的下降可以用种植面积补足,这不是大问题,但是有谁会用牛耕?人力?开玩笑,就算是农夫以纯人力花上整个月犁地又能开垦多少种植面积?没关系,大家一起上,别的暂时扔下全力耕种。那么我们再思考,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建造简陋的房屋?好吧,大家一起动手造棚屋,问题又解决了。

现在,一群人住在简陋的棚屋,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不对,至少短期内还有灾前保留的一部份现代食品,同样也不缺乏各类工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终将消失。

当我们的下一代降生之时,许多灾前世界的词汇将消亡,至少是灾后一代人无法解理的,比如量子物理、涵数、后现代、抽像、期货、麦当劳、肯德基、欧冠、夏商周秦汉元明清、马里亚纳……元素周期表上的大部份名称、航母、战列舰、香奈尔、爽肤水、泰坦尼克、海洋之心……等等等等,孩子们将会失去灾前人类的系统教育,许多未曾接触的词汇无法在他们脑子里型成概念,他们根本无从得知他们父辈生活过的世界,灾后一代所能得到的信息取决于父辈保留下来的有限的书藉和口头讲述,然而也许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获得更多食物、是否扩建住宅等方面。

如此若干代之后,飞机、混凝土、汽车、电脑、手机、望远镜、化纤、界、门、纲、目、科、属、种……大多数灾前的词汇消亡,灾后世界渐渐出现在一些语言词汇也会出现,灾前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远古神话。

好吧,也许国家有能力组建若干人类文明避难所,同样也存在专业人员损失这一致命问题,即便大量社会高层获着幸存,他们在灾后世界也无法形成有效人工。

就算有全部灾前的技术储备也无法在灾后有效重建各行业的体系,航天工业、核工业、流体力学……一系列并非生存基础的高精尖技术行业和理论体系的重建变得遥遥无期,避难基地将因陋就简、本着本成最低化策略将基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也许大致的分工比如基础工业、城市清洁、各类设施维修、农业、基础锻造工业、军警依然存在,基地社会的科技水平倒退和发展是不平衡的,受人类活动范围所限,合金工业因原料的匮乏很快没落,航空科技、石油化工、化纤行业、金融、房产、理论科学遭到致命打击或基本衰亡,各行业技术保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战直至冷战时期,当然,基地人类对灾前社会的认知肯定远超散布在野外的幸存者后代。

灾后若干代,也许会存在如下状况:野外的幸存者团体退化成中古时代的小村镇,可能体制上更多保留了自由市的概念;不排除城市废墟中存留下来的人类,或许小型军阀或暴力集团统治上述地区,实际意义上的奴隶阶层出现(战俘、灾前普通平民后代沦为奴隶),对周边村镇进行有限统治等等;基地人类建立中小型城市并以村镇形式向外界开拓;我们可以想像,那时候的世界并存着从中古到工业时代的各类组织团体,城邦、共和、独裁、贵族、自由民、坞堡、冷兵器军队、火枪手、自动火器、蒸汽机、螺旋桨飞机、飞空艇、骑兵各种元素并存,末世的气息中带着希望,黑暗中透着光明,苍凉中书写浪漫……

我想这样的世界可供文字的题材是非常多的,比如飞行员的远航、流浪者探索城市废墟、异能者成为城邦英雄、部落战争、排枪对射、骑士与荣耀、步枪与堑壕……

哪怕是写灾难发生的年代,主角所处环境、社会地位、性格、能力、际遇的不同也有各种剧情发展,比如成为首领带领团队在野外开辟新的世界、成功进入避难者基地的过程、城市中艰难求生、成为暴力团体的一份子并掌控灾后城市、与小团体一起建立自由市性质的村镇等等,更别提其间夹杂的生死别离、爱恨情分,我总是对末世文中轻易放弃大量素材的作者抱以很大的遗憾,世界上不缺乏老套的故事,同样也不缺乏精彩的老套故事。

做为一名资深科幻迷,我非常期待将来能够看到优秀末世类小说的出现。

作者:囧瑟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