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从一到万 > 第五十三章 张三丰道法(一)

第五十三章 张三丰道法(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三丰全集

目录

道言浅近说3

附:三丰先生辑说6

水石闲谈8

诗谈13

乩谈16

玄机直讲18

炼丹火候说二篇18

返还证验说19

服食大丹说20

一粒黍米说21

登天指迷说21

注《九皇丹经龙虎铅汞论》23

注吕祖《百字碑》23

玄要篇25

仿古二章25

上天梯25

亲口诀26

答永乐皇帝26

道情歌26

炼铅歌27

先天一气歌27

铅火歌27

了道歌27

打坐歌27

道要秘诀歌28

大道歌28

真橐龠歌29

玄关一窍歌29

炼铅诀29

金丹歌29

金液还丹破迷歌30

龙虎还丹指迷歌二首30

注《九皇丹经》30

固漏歌31

后了道歌31

回文诗32

金丹诗三十六首32

金丹诗二十四首35

大丹诗八首书武当道室示诸弟子37

琼花诗38

七绝五首38

登高台38

天仙引五首38

一枝花四首40

美金华二首41

一诀天机41

玄关交媾曲41

阴阳交会曲41

洞天清唱六叠42

咏蛰龙法二首42

丽春院词二首43

西江月43

鹧鸪天43

无根树43

四时道情四首45

青羊宫留题道情四首45

五更道情五首46

五更道情十二首47

九更道情九首49

叹出家道情七首49

天边月道情九首50

一扫光道情十二首51

刀尺赋51

玄机问答52

玄谭全集52

金丹破疑直指56

正道歌二首57

无根树词注解58

序58

自题无根树词二首58

注解59

大道论79

上篇79

中篇81

下篇81

道言浅近说

(一)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二)

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三)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力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四)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足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浦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也。

(五)

心归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六)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七)

学道甚难,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八)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关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规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九)

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修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十)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勤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十一)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咄!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十二)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十三)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贼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十四)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末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十五)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十六)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人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十七)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十八)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十九)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二十)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二十一)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二十二)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二十三)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二十四)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二十五)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则精智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二十六)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代办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予一齐飞散。故养气以诚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二十七)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二十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二十九)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三十)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三十一)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三十二)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附:三丰先生辑说

先生曰:"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来游,留下丹诀去者,此亦度人觉世之心也。山中人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只此是救命符、延年药也。今特节录存之,以公好道之士。"

白紫清《凋息诀》云:夫调息有法度,有器用,有火候,三者有参伍错综之妙用,须知之熟,思之稔,下手自砉然而解。调息火候:有摄取之息。必要能虚能谦,精方入鼎,所谓缩地法也;有采取之息,神要不动不摇,药自就范,所谓拿云手也;有交媾之息,须要六极大定,片念不生;有进火之息。以意逼之,所谓起巽风。运坤火是也;有退符之息。以神敛之,所谓归其根、复其命是也;有卯酉沐浴之息,乃柔字而已。诸般调息,与法度、器用宜参看。调之者,调度得其宜也。

紫清翁《玄关决》云:玄关者,求玄之关道、玄妙之机关也。有体有用。何谓体?寂然不动。何谓用?感而遂通。不动有时候。神气交嫡之初,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是为一关,所谓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神气交媾之际,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关,所谓无声无臭、天内无外是也;及至静极生动,而用乃出焉,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真气从规中起,是又一关。所谓念头起处为玄牝是也;念头起处,醉而复苏,有一个灵觉,当下觉悟,是又一关,所谓时至神知是也;此时以灵觉为用,如线抽傀儡,机动气流,微微逼过尾闾,是叉一关,所谓斡转魁罡运斗构,正此时也;沐浴卯门又一关;飞上泥丸又一关;归根复命。沐浴酉户又一关;大休歇、大清静,空空忘忘,还于至静又一关。玄关之体用如此,千经万论皆在是也。

紫清翁《炉鼎诀》云:《四百宇》宜熟玩"此窍非凡窍"一首,道尽鼎器之妙。"此窍"二字,分内外两个看。"非凡"者,赞词也。乾坤合之为外窍,神气藏于其中为内窍。神气交而坎离生,坎离交而元精产。此精不是寻常精,乃是白虎首经至宝也,得之者立登仙界。此就还丹言。若小丹所用,则试与人言曰:"此窍非凡窍,阴阳共合成。名为二气穴,内有真阳生。"可晓然矣。仙家有三秘:火候、药物、炉鼎,此诗尽炉鼎之妙矣。

紫清翁《动几论》云,孔子曰:"几者动之微"。又曰:"夫乾,其动也直"。孟子以直养,是以微动之直,养而至大,塞乎天地之间也。直,刚气也,即乾爻之一也,即初九也,即颜子得一之一也。直与一一也,动在人之窍中,十二时皆有。总要静以存之,方能动以察之耳。无味之中寻有味,无事之中寻有事,其在斯乎?

陆潜虚者,明嘉靖间回翁度之。其《论调息法》云:如何是勿忘?曰:守自然。如何是勿助?曰,顺自然。如何守?曰:依息。如何顺?曰,平息。依息则息能通矣,平息则息能匀矣。问,守与顺是二乎?是一乎?曰,知所以守,则知顺之矣;知所以顺,则知守之矣。是二是一,原是不错。由博返约,惟在凝神,切勿用意,如用意,则非真意。真意从静中生,鸿檬初判,无有染着,乃克用之。故要死过来乃知生,不知生亦不知死,生死是动静深机。

潜虚翁《又论调息法》云:凡调息以引息者,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在气穴中,默注阴跃,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谓隔体神交理最详,古仙已言之确矣。所谓离形交气,别有口传也。所谓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父母,皆此凝神聚气而已,故曰道归自然。《参同》曰,"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此之谓也。

潜虚翁《三论调息法》云:今夫水与水合,火与火合,风与风合,云与云合,常理也。调息者以气合气,何待强为?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光下照阴跃脉,不期而会者,一气之感通,自然而然也。屯封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咸卦曰:"止而悦,男下女,是以亨。"《易》于交接之道,盖已言之的矣。但调息之法,有法功,有器用,丹道始终不离。

先生曰,"吾与涵虚子谈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道,涵虚曰:据先生言,是皆刀圭妙用耳。他曰见涵虚作《戊已二土篇》,深合元意,爱录而传之。学人欲了长生,舍此不能通神也。"

涵虚曰,《悟真篇》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此四句诗,极尽和合丹头之妙。盖以火中生木汞,水皿产金铅,木火金水,含四象于坎离之间,此时离中有己,坎中有戊,二土为媒,四象可合也。或谓真意属土,土有戊已,得非有二意乎?曰:似也,然非也。名为意则一,号为土则二,以一意分作两意。乃有二土之可名,始有内外之可别,然必知动知静焉。原夫戊土者,外药也,阴里真阳也。以动为主,故取坎之期,惟侦其动,知动者意也,即以知动之时为一土;己土者,内药也,阳里真阴也,以静为主,故填离之后,致养于静,知静者意也,即以知静之时为一土。此一意分为两意,而可名为二土者也。又以两意合为一意,斯无二土之可拘,并尤内外之可执,然必能动能敝焉。原夫己上者,内丹也,亦可变为戊土,以离日而映坎月,种铅得铅,只见戊而不见己,静能入乎动也;戊土者,外丹也,亦可化为己土,以坎阳而补离阴,种汞得汞,只见己而不见戊,动能并乎静也。此两意合为一意,而不拘为二土者也。然则彼此怀真土,亦各怀其一土乎?亦共怀其一土乎?聪明活泼人自了然也。金丹返还之道,非此真意不行。匪惟和合四象,并能驱使四象,何也?盖以木中藏火,投之水乡而火发,木载金升,汞去复来,火得金而为返也;水里生金,烹以大功而水沸,金随木上,铅去复回,金得火而为还也。金火返还之术,即是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人欲大丹成就,舍此真意奚由哉?紫阳曰:"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已中。"陶仙谓"龙从火出,青龙变为赤龙;虎向水生,白虎更名黑虎。"只这"龙虎赤黑"四字。已具四象。交加者,攒簇也。愚按作丹之士。欲使四象攒簇,必令五行棚辕,其所们,戊已中"者,不是离中、坎中。乃是中宫、中央也。东西间隔,刀土仑之,二物变为四象,四象团入一村,一村聚会五行。五行聚而丹乃结,故下二句曰:"复垢自兹能应用,金丹谁道不成功!复垢应用,十月火符也。进火于复,退符于垢,运用抽添,自然中度,金丹乃可成矣。丹家以"戊己”为"刀"、"二土"为"圭"者,结字肖形,正示人以打合之意。但二土为圭,人所共知;戊己为刀,人所鲜知者。潜虚云:"有一士人会意而解勹①己字、丿②戊字。前无所本,似为得之。"涵虚云:非无本也。琴谱以数字攒一字,一字取一画,合左右投弹之法,备见于一字之中,此即以琴谱为本者也。勹者已之头,丿者戊之旁,戊己,以"刀圭"两字合之,盖望人将离己坎戊之二土合为一处也。仙家隐语,往往如是。

①原注:音捏。

②原注:音撇。

水石闲谈

(一)①

张子曰:世人谓读书十年,养气十年。他把读书、养气分为两节事件,便不是圣贤学问。夫读书所以研理,养气所以炼性,性理功夫就在读书、养气并行不悖之中。宣圣云,"学而时习之。"此便足研炼性理纯一不已处。

(二)

张子曰:陶渊明北窗高卧,自谓羲皇上人。此便足他清风峻节,守志前朝气象,特其出语高超,而人不觉耳。

(三)

张子曰:道人愿士子早完功名之照,尽乎人事,即时撒手。人能功成勇退,便为得时。所思者溺入功名场中,恋恋不休,则愚人也。

(四)

张子曰:涵养中有大学问,和平处有真性情。诸子须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则心修愈静,性大愈纯。

(五)

张子门:功名无大小,总要及时进退。何以能知其时?凡于功名中平心一想,曰吾之功名不过止于是也,即上之,便可得其时也。抑或有不尽头处,然宁不及,毋求太过。淮阴侯不如子房公、元微之不如白香山,皆其求尽之心蔽之也。向使子房、香山亦有求进之心,则子房固不难再列台辅,香山亦可转升宰相,然安知其终不与淮阴、微之同一鲜终而已哉?故知进退者,乃能称为哲人。

(六)

张子喟然叹曰:茫茫岁序,逐景漂流,吾见人寰中求名求利之辈,转瞬而拾青紫,数岁而拥丰资者,千百人中不数人。即有其人,高爵大权,难压阎罗尊者,黄金白玉,难买无常不临。又或有居富而寿、居贵而安者,终归白杨墓下,秋风潇潇,凉气惨人。其子孙不肖,又看转眼荒凉,有何益也。况乎大富大贵,骤富骤贵,多畏人妄加横逆,谩骂指摘,倘或不行善事,被人诅咒,有随口而凋零,有随口而穷困者,人人快意,个个欢心。其实天报昭彰,非人口之转移也。人能着得破,撇得开,自然不羡人富,不羡人贵,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竞嚣嚣,我独默默,人皆烦恼,我独清凉,又安问人之达与不达、穷与不穷,为旁观之不平也哉!

(七)

张子曰,人寿一事,上人有定,下人有定,中人无定。中人少善少恶,天欲延之不可,天欲迫之又不可,于是任他自生自死于其中。保则生,不保则死。故修身尚焉。修身而兼以积功累行。以企于长生久视者尚焉。若下等人,多过多恶,即修身亦不得长生,如其身上之精气而削之剥之,死之罚之而已矣。上等则不然。以上等而修长生,长生可证也;即不愿修长生,然其正气撑空,亦得联班神道;否则转投人世,亦必生入仁善之家。天理若此,有何难晓哉!

(八)

张子曰:自古忠贞节烈,杀身成仁之时,便有七返还丹景象。当其一心不动,一志不分,浩然之气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锯鼎镬,都视为么魔试我,襄不动摇,我只收留义气,聚而不散,凝而至坚。火候至此,则英雄之光气亘万年而不灭也。仙家入室临炉,就要有此手段。

(九)

张子曰:人当亲在,须要及时尽孝为佳,否则亲容一去,因时追感,伤情有不可言者。今曰当秋山林中,有守制者听吾道来:"又是秋商路满林。碧云天外望亲心。黄芦白草霜中老,泪洒泉台几尺深!”试诵此诗,能弗惨然。

(十)

张子曰:人于孝道,务宜各尽天良,不能一样,却是一样。同归于"孝"字中乃可。欲免门闾之望,就宜归家奉养,欲求显扬之义,就宜矢志皇路;欲要保身为孝,就宜寡欲清心,徒托空谈无益也。二三子显扬未能,归家时少,到不如寡欲清心,体曾、孟两贤之训为善也。若不清心寡欲,只是妄想名而名不成,妄想利而利不就,妄想一切而一切不可得,形神憔悴,父母之颜状未衰,人子已有老惫之态,是欲言孝而孝亦不久,反令父母惟其疾之忧,多远游之虑,不幸而人子一死,反添父母伤悲,反使父母埋葬。由此思之,孝在何处?不将为毕世之罪人也乎?吾道以清心寡欲为本,实属保身之方,再加以色和颜顺,身敬意诚,则于孝有得矣。

(十一)

张子曰:儒生作茂才后,多落处馆一派。须知就馆谷以奉养,亦儒家之方便门也。然孔、孟贻后人以诗书,原不教人渔利,至后世们有此修金之事,则即此物以奉亲,正所谓小用小效者耳。然不可贪心无厌,为子孙作安闲之计,以诗书为利薮,乃不为圣贤之罪人也。

(十二)

张子曰:人欲尽忠孝,立大节,必先要清心养气。若无真心真气。必不能尽忠孝、立大节也。盖忠孝者本乎真心,大节者原乎真气。欲得真心真气,又当以静为主,乃能存得起真心,养得起真气。

(十三)

张子曰:人要寻内快活,勿寻外快活。孔子之乐在其中,内快活也。若徒愿乎其外,是欲求外快活,而反生其烦恼也。

(十四)

张子曰:儒生家多得泄精症者,虽缘心火不纯,亦因彻夜谈笑、永夜读书,引丹田之气尽纵于口角之间,致使精失其伴,遂有此泄精症耳。善保身者,谈笑宜少,读书宜和。

(十五)

有一后生得慵软之病,张子曰,汝宜趁此冬晴,运小石砌小坞,携山锄删枯草,未馁则止。日日如此,悠游运动,若园丁然,则通身气血活而不滞也。

(十六)

张子曰:豪杰之士,做好人,行好事,只求其心之所安,并不存借善邀福之念。明明上帝,亦只有福善祸淫之道,以待常人而不举以待豪杰也。夫为善而得福,豪杰之所宜有,而非豪杰之所尽有。顾其轰轰烈烈,善作善为,以留于天壤,而千载不敝,其神食磬香于冥漠者,亦何莫非天之所以报豪杰也。吾观古来忠臣孝子、义士仁人,天折忠难之间而慨然也,而恍然也。

(十七)

张子曰:读书立品,儒者急务,而保身之道,足包立品于其中。保身着必去骄奢淫佚,扫荡邪行,故保身可包立品也。夫保身之道,自曾子传之,至孟子而光大其说。养心寡欲,持志守气,此保身之圭臬也。而修真之道,即以此为正法门。但人心蒙蔽,闻保身而以为常谈,闻修真而以为奇异。欲求修真悟道者,已难之矣。

(十八)

张子曰:一日无孔。孟之学,天下无好人;一日无庄、老之学,英雄无退步。

(十九)

王居士云以茹素为除荤,张子曰,荤与素不同也。道家戒五荤,方书谓葱、韭,薤、蒜、芸苔,此五者辛臭敬气,故字从"州"、"军。,犹言草中之兵,并主克伐者也。养气者忌之。释家重茹索,以其戒杀放生,故凡畜类之肉,皆屏而不食。世人以朔、望等日茹素,而平时仍嗜肥甘,素犹不素也。吾为茹索除荤者计,曰善口不如善心,体君子远疱之训可也。养气即能养腹,遵至人臭味之戒可也。

(二十)

张子谓忍辱?受辱二道士曰:凡人外营亦必内营,内修醇厚,外福亦加。忙中偷得一分闲,即得一分调养;静里读得一日书,即得一日好处。若只向外边奔驰,则刊落本原,愈见其薄矣。

(二十一)

张子谓卓庵曰: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溺。火不外荧,必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必无精泄之患,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精神交凝,结为胎息,可以却病,可以延年。

(二十二)

三月三日:山中诸子浴乎锦水之湄,风乎青林之下,听子归啼,忽有木叶坠地,折叠如

函,启视之,则有如鱼子兰者封裹其内。问之土人,曰:杜宇珠也。问有何用?曰:弗知也。话张子戴笠逍遥而来,与二三子言曰:汝欲知杜宇珠之故乎?蜀王入山之后,蜀人思之,故王命子归赐蜀民以珠。子归者,蜀王之鸟使,原名谢豹。王日,"子归吾国,慰我人民。"故谢豹又名谢报,杜宇命之报谢云。其珠或赤或黄,或青或紫,五色无定。可辟人家鬼祟。遇鬼祟者,暗举此珠投之即散,但不可令人知觉,默念:"蜀王蜀王,珠光珠光,投鬼鬼去,杀鬼鬼亡,我持灵珠,作作生芒,无阴不尽,阴尽回阳,吾奉九天元师命,急急如律令敕。"又云以珠之多少,卜年之丰歉甚灵。

(二十三)

张子曰:人当静养身体,素位而行,随遇而安,则心性和平,神气冲淡。

(二十四)

张子谓受辱曰:汝教小子须严约束,否则性气一坏,长大来汝又恨他,是自爱之而自弃之也。

(二十五)

张子偕云石、卓庵辈,冬寒时节,走乱山中,遇见鬼语啾啾。问之土神,则皆人之祖灵父魄。阴森肃杀,坟墓萧条,棺椁颓坏,衣冠骸体俱受寒侵,怜之者能无骨悚心酸?此古人所以有省墓送寒衣之事也。

(二十六)

张子谓山中人曰:夏日宜早起用功,日出后觅微凉处收心静坐,切勿向日中大热时去睡,睡而不昏犹可,睡而昏者,精液化汗而出,可惜可惜。

(二十七)

张子曰:吾昨游两界山,见有老妪坐崖而笑,笑已又哭,心异为妖狐,既而落崖而毙。趋前视之。己为雷击,盖千年狸妖也。吾不知其何为,询之火车灵官,云曾食人,故击之耳。夫两界山当青天白日之地,尚有此物,况深僻荒山②哉!

(二十八)

张子喟然曰:世人朝夕奔波,总云不得已,其实有何不得已,惟心中有不得已,故常③言不得已耳。且今不得已,而将来必已,老矣死矣,此之谓已,何不得已之有哉!诸子有明哲知几者,从此已之。

(二十九)

张子谓调理劳瘵者曰:夫人治病要心静,要心平,要心缓,不可希图速效。服药不加病,即足速效。然后一日微好,二日微好,三日渐好,虽属迟缓,比那逐日添病、转眼即亡者,又不啻有天渊之隔。

(三十)

张子游岳云之上,止吟风之馆,而与诸生言曰:今日山清人静,心远地偏,洵是难得风景,诸于各赋新诗,再命涵虚子一弹再鼓,以助吟兴,不亦乐乎?人即不能鼓琴,亦须善学听琴,以消其一切氵宛氵宛④浊浊之私欲,糊糊涂涂之妄想。静听琴声,如游太古,声籁俱沉,旷然遐思,超然绝俗,泠然善,悠然深,如我亦在鼓琴之间,忘乎尘事,与虞、周相遇,与孔、孟相见,伯牙、子期又其后焉,乃为上等幽人,否则俗人耳、浅人耳,何足共居!吾极爱此金秋之气,至清至肃,安得携一壶酒、一张琴、一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顶,笑玩大地山河,烟涝涝,云淡淡,看日暖暖之村墟,波渺渺之长川。彼时笛声起乎林梢,琴声发乎石上,酒气通乎红泉碧嶂之间,山禽自鸣,空翠洒落,真快事也。不知诸子亦有此兴趣否?

(三十一)

张子谓老年道士曰:汝辈到今日年纪,须要死心踏地做功夫,俗事以“莫管他”三字为主,则万念冰消。凡人身中皆有窍,窍中皆有生气,若无生气,安能保护形躯?只是有气发生而人不知静察耳。今为汝说八句闲话,以当暮鼓晨钟。人要懂点窍,知点几,留点神,下点气,你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此是无心之谈,即是汝等当用心学问。定为心,静为神,虽有窍而心不定于其中,何从知几乎?

(三十二)

张子谓山居道流曰:回翁招人向道,其中有无限婆心。在人固恐难成,此千古学问之同病,然而冲天有志,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软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师亦必默助。

(三十三)

张子谓山中隐者曰:人在山中称隐,须要知山林之乐。夫山林之乐,又不在乎山林也,在有以乐乎山林者,而后山林助其乐。与山林相安于空空静静、幽幽雅雅、淡淡恬恬之中,此之谓能乐山林之乐者也。

(三十四)

张子曰:人要立刻能闲,乃为高手。若云且慢,待我屏挡数日,然后来缓缓寻究,此便是庸夫口角,愚人心肠。

(三十五)

张子谓圆阳子曰:子能割恩爱,撤红尘,今日可定汝终身矣。以后平平荡荡,永无危险,人生至此乐哉!好天气,好山水,好亭台,好朋友,好风景,从今日起,从今日受,从今日领悟可也。

(三十六)

张子曰:仙家地理,须合丹道同悟。即如圆阳子怡云山庄,住宅一区,坐落在两山之间,不吞不吐,若开若阖,用倚粘之法,结平安之宅,真乃黄庭下、关元上之大中极也。此等天机,何人知道?

(三十七)

张子曰:山静恰宜谈至道,心清惟爱热名香,此当前妙景也。吾偶拈此二语,圆阳为我续之。

(三十八)

张子谓道流曰:人要在家出家,在尘出尘,在事不留事,在物不恋物,方是道家种子。不必拘于无事,亦不泥于想事也。

(三十九)

张子戴凉叶斗篷,逍遥云外。一日闻踏歌之声自烟中来,诸生听之,盖伤大道之难传,黄冠之徒混日月也。其歌云:"光阴快快,学道迟迟。流水空山,独步寻思。只怕眼前光景,霎时间喉中气断,梦梦无知。生前梦梦无知,醒来后尚有那走肉行尸。怕只怕无常到了,骨冷堪悲。那会儿劫劫轮回,全然不晓得雨打花枝。"

(四十)

张子以韩仙渔鼓,按节传情,唱《尘海苍凉之曲》曰:"飞龙子,在天游。开口不离忠孝,往来尽是瀛洲。欲传道,把人求,叹因缘处处不偶,叹人生几个回头。风前烛,水上舟,容易熄。往下流。势利家园谁个久?儿孙交好尽成仇?转眼便落无常手,荒烟蔓草埋髑髅。樵人伐木往来走,牧童磨坏碑石头。问野人此是谁家墓道,几句不知不知,鬼泪啾啾。噫嘻乎!骑鹤仙人归去休。"

(四十一)

张子出清微天界,入淡远山中,弟子数人,烹泉款洽。先生曰:呈今以《混元仙曲》戏赠圆阳,众生为我歌之,添作林泉佳话也。是时李山樵敲唤龟之竹,杨届士椎招风之琴,刘野人按行云之板,遂为先生唱曰:"圆阳道士真游戏,访道抛官如敝屣。八年失偶梦孤栖,夜凉铁枕寒鸳被。看容颜白了髭须,论年华犹馀生意。我劝你,早觅黄婆,娶个娇妻。男下女颠倒坎离,雄做雌调和神气。天台仙子的温柔婿,张果老儿的美丽妻。美丽妻,温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眉齐。浑浑沦沦,那时才见你真心;恍恍惚惚,那时才见你真意。这道情是你的初步仙梯。笑呵呵传与你,三丰道人走笔题。"曲终,见亭前月白,楼外天青,环坐石坛,相视而笑。

注释:

①本条与下列各条的顺序号皆点校者所加,以便称引。

②山:原作“崖”,从抄本改。

③常:原作“尝”,从抄本改。

④原注:音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