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圣尊神戒 > 第17章 :法则、道

第17章 :法则、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ps:这章想看的可以看一下,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过此章节!

什么是法则?

花开花落是法则,水往低处流是法则,日出东方而落西是法则。

再比如在地球这个身躯内,天空是蓝色的、植物是绿色的、云朵是白色的、水是蓝色的,都是法则。

什么是道?

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

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是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

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

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

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

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

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

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

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

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

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

道的客观性。道是客观的,它是万物的本原。

作为本原的道与自然是同一的,它就是自然,老子说,“道法自然”。“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无物却有象。道是真正的混沌,混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无序的有序。

“无”和“有”是道的别名,都是客观的。道创生了万物,而且养育万物,道对万物“生之畜之”。

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象泛滥的江河,到处流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无时不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永恒存在的。

道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包容性和蕴含性。“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见它的普遍性与无限性。“上善若水”,“水几于道”。水是普遍存在的,当然道也是普遍存在的了。

循环往复。道的运动过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循环运行。“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从起点离开,越离越远,达到一定限度,又返回来。

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环往复的运行,没有衰败的时候。总是从起点开始,最终又回到起点,形成一个圆圈。

这与太阳一天的视运动形成的圆圈是很相似的,也与一个太阳年的周期类似,二者存在着同构性。东西南北的方位顺序与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相认同。空间联系着时间,时间联系着空间,时空是统一的。从时间可以认识空间,从空间可以认识时间。

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最大的矛盾莫过于阴与阳的矛盾,这类似于黑格尔的肯定与否定的矛盾。

“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与阳是道的功能和属性,而道是二者的统一。

与此相联系的是“无”与“有”的矛盾,这二者是道的别名,道的化身。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

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无”。此外,还有一系列矛盾关系,诸如,难易、祸福、强弱、刚柔、美恶、善与不善等等。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不管剑术、刀法、枪术乃至画画、弹琴任何一项技艺都存在着道。而随着感悟的加深,“道”的境界也随之提升。

第一层:“基础之境”也就是熟悉一项技艺。

第二层:“入微之境”代表着在技艺上掌控已经趋于完美了。

第三层:“天人合一”代表着已经技近乎道,上体天心。

第四层:“道之真意”天人合一之后感悟天地奥妙,逐渐发现其中的“道”,当有所得时,便算悟出了一丝道之真意。

第五层:“道之领域”继续感悟出一丝丝道之真意,大量的道之真意不断汇聚,对道的感悟越加的高,终有一日,大量道之真意汇聚到极致引起质变,将真正和道融为一体,甚至心中一念,即可引动周围道的力量,就能够形成道的领域。

第六层:“完整之道”领域仅是完全和道融合为一体,但仍需要对这一条“道”参悟出更多,直至一日将这一条道完全参悟。将这一条道完全掌握,完全悟出一条道。(求别喷)

而道也分上中下。

像金、木、水、火、土、风、电、重力、恢复、变化等算是普通的道,虽是普通道,但想要领悟却必须有一定积累,积累什么?当然是积累感悟。

阴阳,速度,生命、虚空、神魂、光、暗、雷等算是比较好的道,能领悟的都是天赋异禀之辈。

力量,时间,空间,命运,因果,轮回,秩序,平衡,毁灭,造化等算是大道,领悟之辈少之又少。

如今,昊宇却可以领悟十二种道、十二种法则,其中有普通的,有较好的,更有混沌大道的。

普通的有:恢复、变化、重力、电。

较好的有:阴阳、速度、虚空、神魂、生命。

混沌大道:造化、力量、毁灭。

像是恢复,基本上修行之人都会,只不过是恢复快慢与好坏而已,若是两个高手两败俱伤一个恢复快,另一个恢复平平,结果显而易见。这里的恢复可不止是指恢复伤势或消耗。打个比方,你把石头捏成粉,再用恢复法则就可以将其恢复如初。

变化,修行者也都会一二,只不过用法则变化与用功法变化也是不同;用功法变,很多都是障眼法,猴哥一眼就看穿,虽有的功法更强,但从哪来?用法则变化可以让你变什么是什么。变一块石头,那就是石头,若变一个美女你就是美女,比那什么变性手术强多了,但这种法则须领悟到一定境界,也就是第四层“道之真意”,才能随心所欲,变什么是什么。不过别说第四层了,昊宇连基础都还没达到呢。而这种法则相对比较不好领悟,若是有地煞七十二变或天罡三十六变的功法就好了。当然这就是昊宇的YY。

重力,那就少了,不是说有多高深,只是很少有人去领悟,修行之人只是觉得飞不起来就修,基本没想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当然若是上古练气士们知道牛顿。虽然现代有人知道牛顿,而且读过书的基本上都知道,但末法时代修行都不易谁还感悟法则?就是有些人天资聪颖,金丹就感悟法则;但重力可不是那么好感悟的,除非像昊宇一样,有鸡符咒,不然就得有个重力室。

电,领悟的人不少,但能做到把法则练成本命神通的很少,有名的就那一个,龠兹,龠兹是谁?十二祖巫之一,电之祖巫。雷和电都基本上可以相辅相成,雷电,雷电,雷和电嘛。

阴阳,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力是维持力,可转化,可变化,并且是永不停歇的运动。绝对的运动特性。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感。所以阴阳算是比较好领悟。

速度,谁都会,就是快慢问题,若是速度快,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跪了,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放在修真也一样。若是领悟一定境界还可打破时间。

虚空,宇宙中,承载一切粒子的空间。真空是虚空的未完整表现,真空中也是包含粒子的。虚空和粒子构成世界,是宇宙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虚空具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特征。掌握虚空法则,打不过可以躲进虚空,还可以将敌人放逐虚空。

神魂,修到一定境界都有的东西,灵魂升华版。若是掌握这条法则,灵魂攻击都是小儿科,就算你要拘禁别人神魂都可以,但前提是,要将此道练到类似本命神通的程度,才可拘禁神魂。

生命,不仅可以增加寿命,还可以减少寿命,若是生命法则大成,操控生命,玩弄生死;打个比方,敌人本来还有一百年寿命,掌握此道就可以让敌人还剩一秒寿命。若是你马上就要死了,再给你加上一百年都可以;但前提条件是阎王老子管不了你。

造化,知道女娲的都知道,女娲造人嘛。一捏泥人儿,就出现一人,这就是造化法则,可以让没生命的变成有生命。

毁灭,有造化就有毁灭,万事万物都会毁灭,生灵毁灭,地球毁灭,世界毁灭,宇宙毁灭等等,反正万事万物都会毁灭,世界宇宙毁灭,重归混沌,开启下一个纪元。除非掌握毁灭,让其对自己没影响,对自己护住世界没影响,要不然就是大神通者护住自己世界熬过毁灭,不过修为下不下降就不好说了。

力量,呵呵,盘古老大知道不?他就是力量法则掌控者,甚至可开天,但还是给跪了;不过这也可看出力量法则变态之处,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力量面前,所有阴谋诡计都没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