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峥嵘志 > 第24章 黍谷六艺

第24章 黍谷六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卯时二刻,除了鹿雪儿,其他所有的孩子都被张鄂带着山庄的仆人们催促着叫醒,并告知要到院中排队。有那贪睡起不来的,张鄂就会上去狠狠地抽一藤条,一般挨了打的孩子都能飞快的起来。

这次四十个孩子站好队列依然用了差不多两刻钟,而且有不少的孩子衣服歪斜,站在那也是睡眼惺忪。张胤对此很不满意,他准备用后世军营中的生活方式来教育这些孩子。他有过当兵的经验,自然是要发挥这种优势。

军队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纪律和服从,这也是无数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后世的宋朝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都是最有名的例子。岳家军“宁饿死不抢民食,宁冻死不拆民屋”的超强纪律性造就了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坚韧力量,使胡虏丧胆,敌人远遁;戚家军军纪严明,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斩首十余万级,沿海倭寇被一扫而空。

张胤倒不是一定要将这些孩童训练成“岳家军”或“戚家军”,但是他会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将纪律和服从灌入到这些孩子的骨子里去。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如今,张胤都坚定的认为国人最为缺少的就是这两种精神。后世满清王朝给予国民的是奴性而不是充满战斗能量的服从性,张胤甚至认为,后世现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跟满清的奴化统治有直接关系,为此他也曾愤愤不已。

在这个时空,既然张胤有机会给一些孩子传授这些东西,自然就不会放过。

站在孩子们面前,张胤用严厉的语气说道:“今日是你们到黍谷山庄的第二天,你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今日将是你们在这片天空下重生的日子,以后你们将有新的生活。现在我来告诉你们,在黍谷山庄的生活作息。每个人都要牢牢记住,如果有人违反了,会受到惩罚。每日早上卯时二刻起来,你们有两刻钟时间穿衣、洗漱、上茅房;鼓响①之时,所有人都要到这里集合、站队完毕;卯时四刻出门,无论男女,十岁以上者跑山路十里,九岁及以下者跑山路五里;辰时返回,擦洗、吃早饭;辰时二刻,到教室读书或到演武场练武;午时正中,吃午饭;午饭后,强制午休;未时二刻起下田劳作;酉时正中,吃晚饭;戌时到教室学习;亥时两刻,闻钟声,熄灯睡觉。”

所有的孩子都有些惊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年纪不大的主人,把他们买来是为了让他们读书习武。放眼大汉国有哪家权贵豪族像这样对待家奴的?

对于牧月牧正和陈诚这样的孩子来说,能够读书是最令他们高兴的事,而练习武艺则是对了张雄的胃口。一共四十一个孩子,除了躺在床上养病的鹿雪儿以外,所有人听到这个作息制度或多或少都有些欣喜。

张胤不需要考虑这些孩子们的感受,他只要告诉他们必须按照这个要求来生活,监督执行就好了。

早上跑山路是从黍谷山庄门口出发,沿着溪水一直向上,在两里半和五里处分别有标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见到不同的标识后就可以回返。

张胤和张俊全程都是要跟着跑的,他们为了打熬身体。孩子们则认为主人这是在监督他们,所以也没有敢偷懒的。其实监督孩子们早练的工作张胤是交给张鄂负责,他才没有精力操这份心,他有太多的事要做。

十岁以上的孩子一共有十九个人。第一天跑十里山路,十九个人都坚持了下来,而二十一个小点的孩子们,也只有三个掉队的,最后在张鄂的帮助下,也勉强完成了。这让张胤非常欣慰。这批孩子们身体素质不错,吃苦耐劳,以后或许都能有一番成就,也不枉他费这么多的心思培养他们。

早餐是粟米粥和一种被叫做“馒头”的东西,馒头每人只有一个,粥不限。更令孩子们意外的是,居然每人都有一个鸡蛋。有些孩子将鸡蛋捧在手里不舍得吃掉。以前,他们只有在生病或者正旦这样的日子里,才有可能吃到鸡蛋,所以对这些孩子们来说,鸡蛋虽小却是非常难得的东西。

对于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张胤也没做任何表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当孩子们发现,每天的早餐都是这样的标准的话,他们自然就不会将一枚鸡蛋当宝贝一样护着了。

辰时二刻,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在“教室”之中,两人一组规矩地跪坐在长案之后。张俊和窈儿也在其中。张胤站在一面用黑漆涂得油亮的木板前面,手里捏着一块白色的石头。这是他自制的“黑板”和“粉笔”。黑板好说,这粉笔是张胤用石灰加水做成的,实验了几次才算勉强成功,如今他拿在手里的就是这种块状东西的“初级产品”,不过用来书写足够了。

每个孩子的案子上都有一块两尺见方的小黑板和一块粉笔,这是他们学习的“本”和“笔”。张胤准备等这些孩子们识得足够多的字以后,再教他们写毛笔字。

张胤有些神思飘摇,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中小学时代,那时候自己也像这些孩子们一样,规矩地坐在课桌后面,听老师讲课。只是,如今那个时空的情景既感觉清晰可见,又飘渺朦胧捉摸不到。

“还能回到那个世界吗?爸妈小妹你们过得可还好?”

摇摇头,张胤将脑中的念头甩掉,用粉笔在黑板上用自己的悯农体写下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没错,这正是后世启蒙经典《弟子规》的开篇。张胤对应该交给这些孤儿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授?都事先做了准备。张胤在为母守孝开始时就着手做这件事,到现在已经初步完成。按照他的计划,这些孤儿在黍谷山庄将学习到六大学科的知识。

第一,语文。张胤准备开蒙讲《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之后依次讲授《孝经》、《论语》、《诗经》、《春秋》和《尚书》诸篇。当然张胤并不想将这些孤儿教成经学博士,只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语言文字这门技术。语文为学科之祖,学习研究其他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文字。为此,张胤在这门学科上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认为汉时开蒙的《孝经》和《论语》还是难了些,所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后世孩子启蒙的经典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字文》,稍作修改,将汉朝后面出现的一些人物事迹和话语,或删掉或替换或曲解,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形成了新的文章,但是其精髓并未改变。比如,《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变成了“荀神君,有至德,教八子,名俱扬”;而“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和“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和这样的话肯定是要删掉的;又增加了“霍骠骑,逐胡虏”、“马伏波,裹尸还”等话语,涉及到了不少当今的世家大族先祖。再比如,《千字文》中“杜稿钟隶,漆书壁经”,“杜”指汉章帝时的书法大家杜度,自然不用修改,但是“钟”则指得是隶书大家钟繇,可是钟繇的《宣示表》已经被张胤无耻地据为己有了,这里必定要做些手脚。“钟隶”被张胤修改为“蔡隶”,“蔡”指蔡邕,蔡邕书法天下闻名,恰巧《千字文》中没有“蔡”字,这一修改竟然天衣无缝。类似的还有“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被张胤改为“恬笔伦纸,班巧任钓”,“班”指鲁班,因为此时发明水车的马钧还没出生。当然如“布射僚丸,嵇琴阮啸”等词话也是要删减的。诸如此类的修改实在不少,耗费了张胤不少的精力。为了确保不出现“关公战秦琼”之类的笑话,张胤将修改后的《三字经》、《弟子规》和《千字文》抄录给马勖和老师卢植,只说是自己为给收敛的孤儿开蒙,特意撰写三篇训蒙文,请他们给把关斧正。

后世孩子启蒙的读物“三百千”中的《百家姓》,并未被张胤采用。一是,《百家姓》中不少的姓氏都是在汉代之后形成的,求证起来难度太大,如果全部删掉的话,百家姓名不符实;二是,历史上《百家姓》的出现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宋之前就有所谓的“百家姓”流传,最终之所以得到宋太祖的确认,还是因为宋朝对世家大族排位的一种认可。因此张胤只好忍痛将《百家姓》放弃。

第二,算术,也就是数学。数学为学科之基,研究物理、化学、天文地理都会用到数学。张胤将自己在中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回忆、梳理了一下,靠着这副妖孽般的头脑,那些原理、公式等等一一浮现在脑间,据此撰写了一部《算术初步》。这部《算术初步》除了包含加减乘除运算和方程式等以外,还包含了一些几何知识。当然,阿拉伯数字必定要被引入进来。

第三,物理。包含了后世通常所认为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张胤的计划中,孩子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门课的教材也是张胤自己编写的,叫《物理初步》,至今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余下内容,张胤只能一边教学,一边抽空整理了。

第四,自然。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教材是《自然初步》,和《物理初步》一样,《自然初步》也还没有完成。

第五,武艺。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武艺”这个词,实质上就是各种技击和骑射之术,主要包括角抵、击剑、御马、射箭、游泳和简单的医学救助等。后世学生们的体育课中出现的一些标枪、长跑等运动项目也包含在其中。

第六,礼乐。其实就是君子六艺中的前两艺。教学方式基本上跟这个时代的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张胤准备用简谱来记录和教授孩子们曲乐。

这六大学科的知识,基本上与后世中学的水平相等。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毕竟人一生所经常用到的各种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学和中学。如果这些孩子们走出黍谷山庄后,对某一门类或者学科有兴趣,还可以继续钻研,即便是张胤也可以教授他们更为高深的东西。要知道后世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轻易获取巨大的知识量,经过不同国家、不同人种几千年累积提炼出来的真理比比皆是,张胤的脑子中还有不少存货。

当然,张胤绝对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他所列的六大学科被世人尊称为“黍谷六艺”,传至天下,影响深远。

看着粉笔灰扑簌簌的掉落,一个个粉笔字出现在黑板上,张胤的心情出奇的好。有了这些工具,他就可以把脑中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先在乱世中保住家族,再做他想。

张胤转过身看着教室中的四十个孩子,缓缓地说道:“读书可健头脑,识天理,知孝道,行大事。汝等皆要用心。今日教汝等识字。吾有启蒙文三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授于汝等。今日先学《弟子规》。”

黑板上的二十四个字,牧月和牧正都认识,可是依然觉得很新鲜,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三字一组的启蒙文,都很感兴趣,拿起粉笔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抄写了一遍。然而对于唐鸾、黍谷怜、陈诚等不识字的孩子来说,黑板上的字则是他们好奇的对象。这些苦命的孩子,一旦有了学习的机会,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让张胤也感到十分意外。这些孩子们心中的想法其实也比较单纯,他们中很多人是希望靠学习识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有些人则纯粹是为了完成主人的要求。

张胤指着黑板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句子。读过三遍以后,张胤就让牧月带着大家一遍一遍地读,这是为了加强记忆,让孩子们将字和音对应上。

待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背诵这二十四个字后,张胤开始教他们写。他先是将字拆解开,给孩子们从“横竖撇捺、点挑钩折”的笔画讲起,之后再示范写每一个字。孩子们在小黑板上也跟着学写,只是大部分人写出来的都是弯弯曲曲的一坨,像是蜘蛛掉到一滴墨水中又爬了出来似的。

窈儿在一旁看着阿兄两眼冒光:“阿兄实在是太厉害了,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好。”

张胤如果能知晓妹妹窈儿的心思,肯定会感到惭愧,他要是没有后世记忆,也许他如今不过是个普通人。

每隔半个时辰左右,张胤就会让孩子们休息一会儿,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不得走出山庄院子。

《弟子规》之后是算术课。张胤在黑板上依次写下零到十,然后在汉字下面对应写上阿拉伯数字。因为很多孩子都是刚开始读书写字,就像一张白纸,张胤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接受起阿拉伯数字也很快,除了牧月牧正姊弟以外,其他孩子们还以为这时代的算术就应该这样呢。

午饭前的最后一门课,张胤安排的是武术,教了孩子们一些弓步、马步、箭步等练武的基本动作。

按照张胤的想法,每天上午他都要分别讲三门课,晚上的两个小时作为复习巩固时间,偶尔才会讲新课。

午时正中,也就是后世的十二点左右,孩子们排队走入食堂吃午饭。每十个人围着一个长案,案上用四个陶盆盛有一荤菜一素菜、一凉菜一热汤,外加一木桶粟米饭或面饼、馒头。这是孩子们未来午饭和晚饭的标准配置。在张胤看来依然有些简陋,可是孩子们却非常兴奋,大汉国很多家族的家奴吃饱都是一种奢望,绝对没有这样的伙食。

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张鄂会拿着他那根藤条在食堂中巡视,如果有人浪费饭食或不守规矩,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去狠狠地抽一下。不过除了开始几天有人悄悄说话以外,以后再没有违反规矩的,更没有人浪费粮食。这些苦命的孩子,对粮食的珍惜程度远远出乎于张胤的意料。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午睡的时间都在半个时辰左右。起来后,所有人都要到演武场集合,然后领取劳动工具,出发去劳作。除了天气太过恶劣以外,每天下午的劳动从未省去过。张胤坚信,在集体工作中,人们更容易交流感情,更团结。如今已经入冬,基本上没什么田里的活了。这头一天的劳作课内容是平整演武场,需要从远处山脚下担土,无论男女,十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做,只是担土的数量有差别,而小些的孩子只需负责铺土。在后世黍谷山庄这种情况,肯定有使用童工的嫌疑,可是在大汉国,这都是些平常事,无论是家主还是家奴,对此都习以为常。

其实山庄中最需要人的工作是建筑施工,可是张胤并未安排孩子们做。虽然说这些孤儿是张家的家奴,但是也要与雇佣来的建屋子的人有所区别。

当晚上睡觉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感到既疲惫又兴奋。

李艾和几个孩子一起躺在暖呼呼的热炕上,心中念头升起:“做悯农郎君的家奴倒也不错,既能饱食,又能读书习武,若是家法再宽松些,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一会儿的功夫,李艾只觉得困意来袭,迷迷糊糊地渐渐睡去。

………………………………

注①:汉魏时期,报时方式是晨鼓暮钟,与唐以后的晨钟暮鼓相反。据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