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六百四十五节 德法战争爆发

第六百四十五节 德法战争爆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说◎网 】,♂小÷说◎网 】,

如果是没有统一以前的小国普鲁士,也许就屈服了,但现在是已经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一个民族心态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大帝国,屈服于英国,不但君主的尊严受到羞辱,民众也不会支持,愤怒的民众会做出什么,谁也无法保证。

总之在英国宣布调回舰队的时候,德国民众就已经开始行游。

得到中国的保证,并且两国紧急拟定了一份同盟条约,同样是短期同盟,规定,一旦德国遭遇第三国攻击的情况下,中国将站在德国一方,用自己的全部陆海军力量战斗;中国在遭遇任何第三国攻击的情况下,德国负有同样的义务。同盟时限为三个月。

条约紧急签订,由于来不及换约,因此在德国通牒时限结束之前,都不可能公开宣布。

而法国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法国总统玛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麦克马洪本就是一个军人总统,对德复仇是他最大的愿望,他在公开场合也从不掩饰他的态度,那就是要对德国复仇,收回被德国夺走的国土。

从麦克马洪个人来讲,他不惧怕打这一仗,尽管他也觉得,在没有英国保证的情况下,开战风险很大。可是他无法做出屈服的决定,他的内阁中一半人表示撤军他们会辞职,另一半人则表示不撤军他们会辞职。议会中也争吵不休,中产阶级出身的代表们支持开战,工人阶级主张和平,民族主义者强烈要求开战,和平主义者强烈要求和平。舆论界同样是两种争执不下的声音。整个法国,都因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分裂成了两半。

麦克马洪既无法做出退兵的决定,也无法做出开战的决定,最后他决定,将选择权交给民众,进行公投是来不及了,但在议会中,由代表国民的议员们进行投票还是来得及的。

同时麦克马洪召集内阁成员,要求他们宣誓,将尊重投票结果,无论结果如何,对法国来讲,都是一个最困难的局面,法国需要保持团结,要求他们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辞职,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内阁成员同意了。

投票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深夜,投票的结果显示,支持战争,或者说不能接受屈辱撤军的议员,占了多数。

在德国的最后通牒只剩下三小时的时候,麦克马洪召见德国大使,向对方明确表示,法国不会屈服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从西班牙撤出本国軍队。

德国大使表示了遗憾,并立刻执行德皇已经发给他的命令,当面对麦克马洪表示,德国将被迫断绝跟法国的外交关系,他本人将立刻离开德国。

法国拒绝通牒的消息传到德国,德国皇帝立刻下达命令要求德国和波兰进行总动员,但还没有向法国宣战。

这时候英国大使又紧急求见德国皇帝,英国首相也在国内召见德国大使,表达的态度都只有一个,继续给德国施压,但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还希望法国不会战败,至少不要败得太惨。因此英国表达了这样一个态度,坚决反对德国动用第三国的力量,表示如果有第三国跟法国开战,英国将被迫站在法国一边。

英国的意思,其实指的是波兰,因为俾斯麦当年对波兰的排斥,波兰始终不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但也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跟普鲁士结成联合王国,而普鲁士却是德意志帝国的核心,这种复杂的国家形态,就是让整个法学家辩论个三天三夜也辩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德国公开对外的态度是,波兰是普鲁士波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不是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因此欧洲国家都将波兰视作独立国家对待,在波兰派驻外交官,但波兰却不向国外派遣外交官,而是由普鲁士王国代理波兰外交事务。

英国显然是将波兰当作第三国来看的,由于波兰人在普鲁士军事体制下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让英国觉得有波兰参战,法国基本上没有胜算。而排除波兰,德国跟法国的实力对比,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压倒性了。德国将以4200多万人的人口规模,跟法国3600多万人口规模对抗,在技术条件相当,军事制度相似,动员体系和机制相似的情况下,法国至少有不输的可能。但如果加上波兰的两千万人口,德国能动员的軍队数量就接近法国的两倍,加上这些年德军战线的技战术水平,一直高于其他国家,这让法国就没法打了。

所以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英国希望能在自己的援助下,让法国跟德国打一场平局,最后还是通过谈判恢复和平。至于西班牙人,让卡洛斯跟阿方索各凭本事争夺去吧。相信西班牙内战分出结果之后,德法两国之间也就没有了继续战争的必要,到时候英国斡旋一下,就能恢复平衡的状态。

不管英国算计的如何,当德国宣布动员之后,法国立刻跟着宣布动员。

德国依然没有宣战,直到一周之后,德国才宣布跟法国进入战争状态。

这一周时间,当然不是为了进行动员,而是为了完成最后一道外交程序,那就是跟中国的换约,换约完成之后,德国立刻跟中国公开同盟关系,并且公开了条约内容,此举意在威慑英国。

然后德国才宣布跟法国进入战争状态,德国軍队越过德法边境,向法国发起了进攻。

法国同时对德国宣战,法军开始反击入侵德军。

同时法军开始从西班牙撤军,要是他们早几天撤军,战争就打不起来,可战争一旦打起来,法国就必须集结所有能够集结的力量。

而十万法军对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多这几天的占领,也不是毫无收获,因为在阿方索的成功指挥下,政府军将卡洛斯軍队全面击退,然后转入了反攻。先是收复了阿拉贡地区,然后消灭了塞维利亚和加的斯地区的卡洛斯势力,将卡洛斯派挤压到伊比利亚山脉以北地区。仅仅占据着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巴伦西亚地区,依托山地负隅顽抗。

许多军事评论家再次找到了市场,开始写文章从报社赚取稿费,大多数半吊子军事评论家都认为,卡洛斯败局已定,很快就会被西班牙政府军彻底击败,同时大多数军事评论家都认为,德法战争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战争将向长期化发展,这是近十多年来所有战争的共同趋势,以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康斯坦丁叛乱两场内战最为明显。

但卡洛斯狠狠打了军事评论家们的脸,依托伊比利亚山脉地形,在装备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机枪,并且在一次次撤退中学会了正确的防守方法的卡洛斯軍队,成功阻挡住了西班牙政府军的进攻,将西班牙政府军阻挡在了伊比利亚、坎塔布里亚山脉以南,甚至在后方的埃布罗河还建立了第二道防线都没有用上。

反倒是德法战争,尽管法国軍方这些年对防守战术的研究十分透彻,但开战初期,法军却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强调积极进攻,軍队和政府都在鼓动舆论,拼命鼓吹法军会在短时间内就将德国人赶出法国,而且还要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可是尽管德国碍于英国的威胁,在波兰进行了动员,却没有调动波兰軍队参战。可毛奇指挥下的德军,在运动战中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依然给法国人上了一课。

热情洋溢,充满进攻精神的法国軍队进攻猛烈,可却不断被毛奇抓住空隙,见缝插针的围歼了多支法国軍队,开战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损失了近十万兵力。

不过由于法军一直是进攻中损失的兵力,此时德军反而是被击退到了德国境内。损失惨重之后,法军转入防守。这些年防守的作用日益明显,尽管欧洲人普遍看不上美国的经验,但俄国内战之后,防守就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法国在法德边境,修建了大量的要塞,边境地区的洛林高原,本就山地纵横,配合上堡垒要塞,易守难攻,因此转入防御后的法军,让德军进攻陷入停滞。

军事评论家们再次活跃起来,表示他们的判断应验了,法德战争以后将陷入残酷的消耗战之中,最后双方都流干血后,会不得不接受和平,就好像俄国内战那样,骁勇的乌拉尔軍队最后都不愿继续进攻。

可德国人又一次打了这些半吊子的脸,毛奇作为当世最杰出的军事家,这些半吊子都能看到的现象,毛奇怎么可能注意不到。

事实上毛奇注意到防守开始强于进攻的现象,比任何人都早,早在三十年前,他在奥斯曼帝国做顾问的时候,他就通过研究中国在哈萨克跟俄国的战斗,看到了在火器时代,防守的强大力量,后来在黑海地区指挥奥斯曼軍队跟俄军作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运用防守战术消耗俄军有生力量了。

美国和俄国两场内战,更是让毛奇看到,机枪时代的防守,变得比进攻优势大了太多。

毛奇不得不思考如何破解这种残酷的消耗战。长期思考中,毛奇不止一次心中浮现出当年中国軍官创造的哈萨克大迂回奇迹。以三十多年前中国軍队的机动能力,就能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范围内进行迂回,没道理如今的德国軍队做不到这一点。

经过十年时间的摸索,毛奇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而德国要向法国进行大迂回,绕过法德边境绵延的山脉地区,德军没有任何选择,只能通过比利时领土,从比利时沿海平原,迂回到法国北方,对巴黎实施直接打击。

结果让全世界愕然的情况发生了,就当所有国家以为,德国不让波兰軍队参战,是因为惧怕英国参战的时候,波兰军队却突然调动,侵入了比利时!

没有经过宣战,只是在战前三小时,通告了比利时,要求比利时开放国土,允许波兰軍队通过。

可是此举等于跟英国撕破脸,不提比利时的中立是得到英国保护的,就是英国警告的,不允许德国动用第三方势力,也被德国违反了,难道德国就真的不担心英国参战?还是说,德国有相信,即便他们动用了波兰軍队,即便他们入侵了中立的比利时,英国也不会参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