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乾清宫议武学
当天晚上,朱允炆一直在考虑武学的事情,几乎到天亮才睡,因为这是他接任皇太孙以来最重要的事情,能够建立将士的培养和晋升制度,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遏制燕王以及保持王朝稳固的方法。梦中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的他对这一切并不陌生,他有信心说服朱元璋开办武学,但是武学开到什么程度就得靠自己了。
次日退朝之后,朱允炆随朱元璋回到乾清宫,两人坐定,太监奉茶之后就退了下去。朱元璋抿了一口茶,看着有些黑眼圈的朱允炆说道:“允炆,怎么了,昨晚没有睡好?”
朱允炆跪倒在地,从怀里掏出奏折,说道:“皇爷爷,最近孙臣在忙一件事情,昨晚才整理完成,请皇爷爷审阅。”
朱元璋看他说的很郑重,就接过了折子,然后让朱允炆起来,低头看了起来,看了好一会儿,抬起头来,微笑着对允炆说:“允炆打算创建武学?”
“是的,孙臣想的是,现在文臣已经有了正常的选拔、晋升机制,但武臣没有,所以孙儿想建一所类似国子监的武学,专门培养武学人才,经过专门的培养,让他们充实到一线的作战部队中,长久之后,军队中就全部是武学的学生,他们对大明的向心力自然会强一些,而且孙儿还算在军队中对晋升设置硬性限制,想要晋升到特定的官职,必须在武学学习一段时间,待学习完毕后重新分配岗位,这样既避免形成武将专权,又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目前只是第一步,规模较小,将来孙儿还想设立设立低级军官的培训学校,对军官进行培养。”
“允炆,具体方案呢?”
“皇爷爷,我打算在全国卫所中挑选百户以上军官,入武学,进行培养。”
“你打算怎么培养?”
“首先武学里进行全面军事化管理,绝对令行禁止,然后要求所有的学员能够识文断字,会给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如果还达不到,就退回原卫所,具体课程我打算开设文化课、指挥、侦查、兵棋推演,文化课是教一些忠君爱国的内容,指挥是学习一些兵书战册,侦查是用来前沿侦查的,兵棋推演我打算培养一些专门从事兵棋推演的专业推演人员。”
“哦,你打算招收多少人?培养多长时间?”
“孙儿打算招收800人,其中从卫所中选拔400人,勋贵子弟200人,秀才200人,另外需要200名骑兵,需要进行专门的步兵骑兵对抗训练。另外培训时间为1年。”
朱元璋思索了一下:“卫所和勋贵没问题,你要秀才做什么?”
“孙儿想让他们做参谋。”
“就是你说的做兵棋推演的?”
“是的。”
“允炆,这个恐怕不行,秀才愿意从军的恐怕没多少,这样吧,如果人数不足,朕从国子监调一些人过来,但不会太多。”
“谢谢皇爷爷。”
“另外你的想法不错,但这个事情不容易做到,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掣肘,而且你作为皇太孙,如果这个事情出了问题,会影响你的威望的,你想明白了?”
朱允炆站起来,昂首挺胸,道:“皇爷爷,这个事情一定要做,而且一定可以成功,允炆希望为大明的武备形成有效的选拔、晋升制度。”
朱元璋也站了起来:“允炆,你的想法朕明白,朕也会全力支持你。”顿了一下道:“允炆,你和皇爷爷说句实话,你建武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鹰一样的眼睛,长吸了一口气,走到大明舆图前说道:“皇爷爷,前段时间,皇爷爷和允炆说过定都问题,蓝玉案后,允炆一直在思考,如何对军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我朝定都金陵,位于大明的东南海岸,从目前来说,海上倭寇的威胁并不大,主要的威胁来自于北方以及西北,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帝国必须在这些地方囤积重兵,目前在辽东、大宁和北平加起来的军队已经接近40万,山西大约20万左右,陕西包括甘肃宁夏也在20万左右,西南崇山峻岭阻隔,自古不足为虑,目前京师的军队为60万左右,其他内地如河南、山东、湖广、浙江等都司加起来大约在70万左右。”
“从历史来看,都城距离外患太远,必然出现问题,东晋屯重兵于荆州,则日夜有上游兵下之忧,故组建北府兵,最终北府兵击败荆州兵,而晋遂亡;唐灭突厥,故北方安宁,但东北契丹崛起,不得已在东北幽燕囤积重兵,致有安史之乱;”
“为解决此类问题,北宋在都城囤积重兵,强干弱枝,故边患屡起,但京师之兵承平日久,已不习战,故女真一击灭国,百万之师不堪一击。”
“我朝金陵聚兵虽多,但北元威胁远强于匈奴、突厥,故北方的边兵日日征战,而京师之兵却不经历战事,必然日渐衰落。久之,若北疆生变,一击之下,就可能饮马长江,到那时,大明危矣。”
朱元璋听到这里,楞了一下说道:“允炆,朕知道你的担心,但是北疆的军队都由你的叔王掌控,骨肉至亲,你应该能放心吧,内陆有变,则你的叔王会帮你平息。你还担心什么呢?”
朱允炆倔强的看着朱元璋:“皇爷爷,您说的很对,在目前的形势下,内陆有变,容易平定。但是北疆呢?”
“北疆都是你的叔王,而且粮饷不足,需要京师供给,你担心什么呢?”
“皇爷爷,粮饷从来不是北方军队所必须的,北方军队都是骑兵,进入中原,中原遍地粮草,何忧粮饷不足?本朝开国以来,皇爷爷决定五军都督府练兵,而兵部调用,此法甚善。这样统兵无调兵权,调兵者无兵。且在洪武二十三年,皇爷爷诏令在京官员任职不得超过三年,需要调换官职。但是诸王领兵已有数年乃至十数年,秦王叔洪武十一年就藩,如今有十六年了,晋王叔也是十六年,洪武十三年燕王叔就藩,如今已经有十四年了,他们都还年轻,还可以将兵数十年,数十年之后,这些兵将是朝廷的,还是藩王的?即使王叔顾念朝廷法度,没有他念,但是他们的儿子、孙子呢?”
“当然,皇爷爷,孙儿并不是想对付诸位皇叔,孙儿的想法是要让朝廷拥有绝对优势的力量,如此才能震慑北方诸王及其下的骄兵悍将。”
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了:“那你觉得你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回皇爷爷,不能。这只是第一步。”
朱元璋怒道:“那你什么意思?要朕先帮你对付你的王叔吗?没有他们,大明的北方防线怎么办?”
“皇爷爷,允炆并无此念。如果无端处置藩王,会导致骨肉离心,只要他们没有反迹,允炆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当然他们要逐步放弃兵权。”
朱元璋长出了几口气,沉默了一会儿,招手让允炆坐下,看着允炆,说道:“允炆,其实朕选你做皇太孙,心里是有些遗憾的,担心你控制不了朝局,当然你的聪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过于心软,易被百官所欺;另外自从你昏倒醒来之后,朕觉得你和皇爷爷有些隔阂,不像以前那么坦诚了,似乎在害怕朕,都是朕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但自从蓝玉案之后,朕发现你变了,更敢说话,更敢做决定了,尤其是今天,和朕坦诚的说你王叔的问题。朕很高兴。”
“其实,朕也很矛盾,大明承元末大乱而起,诸多公侯恃功自傲,多行不法,朕屡次警告他们,但没有效果,最后朕看明白了,他们是想像元朝贵族一样,视百姓如畜犬,肆意妄为,这一点从投降蒙古贵族多有反意就知道了。而朕起自布衣,并没有元朝黄金家族的那种绝对地位,当然即使黄金家族也是大封亲族,才能控制如此大的帝国。朕并不想对功臣动手,因为本朝和前朝不同,前朝多由内部革新而成,所以北方的边患不严重,但是大明靠驱除元兵而起,元兵不甘心,故屡屡犯境,所以朕不得不长期派兵出征,至洪武二十一年,花了二十一年的时间,才逐步安定下来。如此长期的战争,不得不依仗功臣,所以他们就更加的不法,朕只能优容,直到蓝玉伏法,才算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朕想铲除不法公候,不得不依仗血肉至亲,目前来说,就是朕的儿子,你的王叔。目前来说,你的王叔们做的不错,但是,朕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将大明的兵权转交到朕的儿子手里,到今天,唯一对皇权有威胁的就是你的叔王了。”
“去年,你燕王叔来京,他的所作所为朕已经知道了,朕很不高兴,但是朕不能处置他,因为他没有明显的过错,更重要的是北方防线需要他,如果罢黜了燕王,北元犯境,何人领兵出征?”
“其实朕从你的脸色也知道,你很不高兴,但是你没有说,朕既高兴也不高兴,如果你直接找朕告状,朕就不得不处理,但暂时还无法处理燕王,那就麻烦了。”
“朕最近也在考虑如何解决北方防线的问题,朕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且朕也老了,很多事情都没有精力做了,比如迁都,比如北方防线的问题。蓝玉案可能是朕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朕可以保证大明江山在我们朱家人手里,其他的就得靠你了,允炆。”
“和皇爷爷说一下,你有什么打算,从最近的表现来看,你似乎有了决定。”
朱允炆被朱元璋的话震惊了,自己的爷爷说的没错,自从梦醒之后,自己就有点怕皇爷爷,另外,他以为自己的爷爷是偏袒他的儿子的,所以他今天打算和皇爷爷摊牌的,因为不改变现状,将来难免会发生惊天惨剧,但没想到皇爷爷也有同样的担心,但是他没有解决办法,只能交给自己。
朱允炆跪倒在地:“皇爷爷,允炆错了,让皇爷爷担心了。”
“没什么,你起来,和爷爷说说。”
朱允炆站起来,但没有坐下来,而是踱着步说:“自古控制军队和朝堂,无非两种手段,人事权和财权,人事就是安排哪个人做哪件事,就是给人升官降职,财权就是给其配备的给养和资源。既然如此,对于边疆的军队,也从这两个方面来处理,首先边军的将领需要周期性的调动,严格赏罚,让其不能专兵,且对朝廷有敬畏之心,对于财权,就是控制其给养,在保证其给养只能满足其当前的作战任务,其他的不予满足。”
“还有就是发展武器装备,我们汉人的体力不如胡人,凭的是严格的纪律和先进的装备,纪律需要随时监督,武学可以做一部分事情,装备目前来说,我能想到是火器,至于盔甲、刀枪等装备也需要改进。”
朱元璋略显失望的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常理,任何朝代都是这么做的,但是仍然免不了边疆叛乱和胡人入侵。火器的事情,朕清楚,很好用,但问题很多,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朱允炆很有信心的说:“皇爷爷,允炆很看好火器的发展,不过目前需要一步步来,需要兵杖和军器两司提供一些人手。”
朱元璋疑惑的看了看自己的孙子:“允炆,你还懂制造火器?”
“懂一点点,我想多了解一下,看能否改进。另外火器的发展也需要军制做同步的修改,所以允炆打算在武学中先实验一下。”
朱元璋想了想说:“可以,允炆,朕支持你,不过不要勉强,朕明天就下旨,让兵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协助你建立武学。对了,你打算在哪里办?”
“皇爷爷,允炆选的地方在紫金山南麓,梅花山下。”
“哦,和朕的孝陵不远啊。”
“是啊,允炆的意思是让大明的将士日日为皇爷爷守灵,还可以时刻对他们进行忠君爱国教育。”
“呵呵,好吧,允炆你最近有点油嘴滑舌了啊。”
“没有了,谢谢皇爷爷,皇爷爷英明!”
“呵呵,你这孩子,最近要多注意身体啊,朕看你憔悴了不少。”
“没关系的,皇爷爷。”
......
朱允炆回到自己的寝殿,非常高兴,自己走出了新的一步,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反对,真是君心似海啊,自己本来以为是个硬仗呢,没想到皇爷爷对局面洞若观火,对自己的支持很大。
呵呵,燕王叔,允炆不怕你了,你已经落后了。
朱允炆进入了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