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风起
咸平四年七月河北
时间过的很快,河北路各地的气温很高,本应让人心烦意燥。但大热天却刮过令人彻骨寒意,令酷暑为之消融。
契丹已在易州、涿州等地集结大批军马,各部队调动频繁,很明白地信号——又一轮的南下即将开始。
王显、王超、秦翰等大将陆续到位,三路行营调兵遣将,一切都按照近边布阵的策略继续。
王璇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同样是心急如焚,对于这场战役的胜败,他无需担忧。自己虽对历史有一些改动,但相信在历史的弥合力下,决不会偏离轨道。
冯平来过,并在遂城过了元旦,他们之间商量了很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有两件,开办一家大型的、综合性的杂货商铺,并在沿边各县设连锁商铺。
另外,由冯家在定州开办水泥制造场,利用山地大量制造水泥。
他的算盘打的极为精明,甚至对十年、二十年后,进行充足的准备。
再过四年,就要发生历史上一件影响极大、争议也大的事件——澶渊之盟。
如果历史的弥合力让他无法彻底改变,他将会在尽力而为的情况下,去博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他要开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基地,不仅要把岁赐全部挣回来,还要利用它们吸干契丹的血液。
如果自己能够改变历史进程,那这些商铺将作为稳定北方经济的强有力后盾,无论怎样,人总是要生活的。
推广水泥自然军民共享,铺路筑城是必要的,如果各军州主要城池都能换上钢筋混凝土城墙,要进攻的代价可想而知,没有后世近代化的大炮,根本无能为力。
如果进攻契丹,一条条水泥大路,必然能缩短粮草运送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交通便利什么都好说,水泥路比不上沥青路,但总好过青石路和土路。
冯立虽然无法知道王璇谋划,但他在商业方面的造诣极深,在王璇给他稍加解释后,立即知道用意,当然其中巨大的好处也逐渐剥离出来,岂能有不同意的道理。
按照商家的理论,开办商铺、生产水泥都是一本万利,朝代的更替算个鸟。无论谁成为天子,老百姓总要吃饭,只要有人需求,就不怕东西卖不出去。
更重要的是,王璇在尽量不触动历史发展进程下,对日后做出了两面皆可的规划。
冯立回去之际,他把有一本小册子拿出来,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孙寡妇一家在张昭远的安排下,进入县衙;孙寡妇这人倒也是个勤快人,把内衙里里外外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王璇非常满意。
男孩子韦双却大出他的意料,没想到这个孩子是个全才,惊讶之下亲自教授,悉心培养,并让秦臻时常过来教习韦双枪棒射御。
女孩子韦凌羽亦是天资聪慧,不仅女红做的好,且诗书一点即通。
契丹大军再次南下的形势明了后,朝廷也在调兵遣将。
王璇一天也没有放松警惕,这段时间一直关注边境动态,并对朝廷决策千方百计的打听。
他关心的并非胜败,而是怎样去打好这场战役。几天前,他向都堂发出三份塘文,对朝廷按部就班的焦虑心态昭然若揭。
几个月前,朝廷经过一轮大调整,左仆射吕蒙正、兵部侍郎向敏中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加门下侍郎,这样一来外朝有了三位宰相。
参知政事王化基转工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王旦为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再加上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钦若,形成都堂三相两参的格局。
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并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他们二人实际上成为枢密院的领袖,周莹、王继英不过是武将,在朝廷中说话力度不够份,说句不好听的,随着太宗时代文臣们逐渐把持朝政,无论是功勋世家,还是潜邸旧臣的武人,在朝廷中越发不好混了。
对于契丹即将的入侵,河北边策虽按照枢密院既定策略部署,但王璇的方案究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王旦算一个,毕竟他对王璇颇为了解,又细细看过王璇的册子,越发感到这个侄子观点有道理。
尽管有些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要是王璇知道还有两人支持他繁荣纵深防御,保不准真的会内牛满面,他们分别就是时任知开封府的寇准和知制诰的丁谓。
外面风起云涌,大内瑞仙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赵恒舒坦斜躺在凉榻上,虽殿内阴凉无比,却有两名女官摇着扇子,不远处的小鼎内散发着阵阵得龙诞香气,一身白衣的刘娥却坐在旁边,为他读着奏折,但他脸上却是一脸愁闷。
“陛下,看来朝廷中意见不一,都堂倾向于纵深设防,枢府仍然坚持近边布阵。”刘娥把折子轻轻放下,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大军已经汇集,这群书生还在争论不休。”
赵恒叹息说道:“说又有何用,历来如此,好在葛霸把河东圈成铜墙铁壁一般,河北就看王显他们如何打理了。”
刘娥似乎犹豫一下,轻声道:“官家,昨日妾身听周怀政说,知遂城县王璇有奏折入枢府,却又不见银台司呈上。”
“会有这事?”赵恒一怔,脸色更加不好看,平时知县的折子只需传到都堂,或是报由知州那里,重要大事才会被传到内朝,但在多事之秋,事情总会有例外。
从上个月开始,沿边各县的折子也可以由银台司入内朝,但他没听出来的是,刘娥先说知县后说枢府,用心很深。
“难道枢密院有人扣押不成?哦,王璇是边城监押,枢府那几个书生也太过分了。”赵恒脸色更不好看,联想到枢密院对王璇大纵深防御的排斥,更加认定枢密院一定有人捣鬼。
刘娥见火候到了,当即笑吟吟地说道:“这倒是没有,或许几位相公有所遗漏。”
赵恒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如今,朕倒觉得王璇的建策有理,毕竟十几万大军汇集一处,让人心惊肉跳。”
“那就听听王璇如何说,毕竟他也有军职在身。”刘娥冷不防来了一句,又拿起了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