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讨封
和人类社会不同,妖族在整个中海、整个华夏都属于极为少数的群体,相互间联系得往往更加紧密些,就好像以前一个村子,或者现在一个贴吧里的人一样,对整个村子或者贴吧里的消息总是了如指掌,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听到风声。 烛雷在整个中海的妖族中还算是比较出名的,平日里为非作歹的事情早就传了出去,臭名远洋,边上围观的妖族多少都知道些他的劣迹,这才没有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现在烛雷用这样的手段栽赃他们,最重要的是赃物还真的是从他口袋里掏出来的,众目睽睽之下,郑西决百口莫辩,不由有些着急。 毕竟墨小白以后还是要独自去考变形证的,郑西决本来计划着和敖璃扮演正义的一方,不仅要教训烛雷,还要让人找不出借口,却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居然被烛雷抢占了先机。 “你说这是你的东西?”敖璃手上捏着珠子,像玩玩具似的上下抛着,看着烛雷问道。 “当然,这是我家老祖留下的内丹,他在世的时候,化为蛟龙,修为已至臻境,几乎已经化龙升天了,没想到却意外身陨,只留下这颗内丹。它可以或许是这世上仅存的龙族的内丹了,不仅妙用无穷,内含无穷的灵气,甚至都有了些自己的灵性,它当然是我……我家里的东西。”烛雷看到“墨小白”漫不经心地把玩着这颗内丹,即便这是他主动设法放进郑西决的裤兜里的,他也不由有些气恼,作势道,“你们偷了我家中至宝,还如此随意地亵渎,我定要将你们抓回去在我家老祖的墓碑前谢罪。” “烛雷怎么变得废话这么多了,到底还动不动手啊?”又有人吐槽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妖族打架前废话这么多的。” “他们现在都知道我们在看着,说不定国异局的人也在一旁虎视眈眈,当然要先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喽,先把道理说清楚,再动起手来,占理的一方自然没什么忌惮了。”有妖族看得透彻,“而且你觉得烛雷会打不过他们?” 不过也有不少妖族是第一次听说烛雷的家世,没想到他家中竟然能有人修炼到化龙的境界,不由暗暗心惊。在如今的末法时代,那样的境界简直难如登天,而那颗貌不惊人的珠子竟然就是那个老祖的内丹,的确算是一等一的至宝了。 “这烛雷胆子也忒大了,就算是栽赃,居然敢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到别人身上,也不怕别人直接跑了。” “他肯定是有把握才敢那么做的,昨天那个女妖被他言语相激,看上去柔柔弱弱的,修为肯定就不太高,而今天她找来的那个帮手又那么年轻,又能厉害到哪去。” 两只妖族一番议论。 张初雪在一旁也有些担心,现在这么多妖族看着,如果烛雷一口咬定就是郑西决他们偷了这颗内丹,她即便作为国异局的人也没有什么办法。 “仅存的龙族内丹?”郑西决吃惊地看着敖璃手上的黑珠子,没想到这样的至宝竟然会在自己的口袋里。 不过郑西决又不由自主地看了敖璃的丹田处一眼,敖璃的这个地方应该也有颗内丹吧。 敖璃注意到了郑西决的眼神,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伸手捂住了自己的腹部,郑西决连忙讪讪地收回了目光。 “龙族内丹,哼。”敖璃嗤笑道,“即便你家老祖成功了也不过是条伪龙而已。” “怎么可能?”听到敖璃说出“伪龙”这样的话,烛雷也不禁面露惊色。 “什么伪龙?”郑西决疑问道。 旁观的众妖也多是初出茅庐,有所不解,都竖起了耳朵,只有云层之上的张初雪诧异地看向了墨小白。 “古籍有云,‘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所谓的虺,指的就是他这样的小毒蛇,他们想要化为真正的龙族,就必须先刻苦修炼,化为蛟。而普通的蛟想要化龙,往往只有三种途径。”敖璃显然对这些了如指掌,毫不在意面色越来越差的烛雷,“其一,是真正的历经生死磨难,经历雷灾,度过劫难,那时自然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通过这样的方法化为龙族的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龙族,浑身肉体都在雷劫中磨炼锻打,经脉血肉,尽数被毁,脱胎换骨,飞升成龙。”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化龙的方法所化的都是伪龙,投机取巧地避开了三灾中的第一灾,而如果修为增长,等到第二灾火灾降临,往往也会伴着之前的雷劫,没有一条伪龙有能力硬抗过去。所以,成为伪龙,也就意味着修为止步于此,终究是一条伪龙。”敖璃漫不经心地说道。 “而想要投机取巧化为伪龙,有两种方法。其一,称作‘讨封’。”敖璃顿了顿,不情不愿地说道,“人族在修炼之道上比普通的妖族不知道容易了多少,勉强算作万灵之长。” 围观的妖族听着敖璃这样的话也无力反驳,反而心有戚戚。他们当中大部分也多是普通的妖族,没有父辈庇护,能修炼到如今的境界不知道受尽多少磨难,用了多大的毅力。而普通的人族只要天赋不差,修炼一本功法,“轻轻松松”就能修炼到他们现在的境界。 “而那些想要投机取巧的蛟在经历雷灾之前,就会找到那些气运滔天的人讨封,进行封正。”敖璃看了皱着眉头的郑西决,解释道,“也就是所谓的祝福,和的祝由术类似的原理。只要那个气运滔天的人族下意识地认为那条蛟是龙,说它是龙,它在此后的修行中借助那人的气运即可避开雷灾,水到渠成,蜕化成伪龙。而如果那个人族没有这样以为,也不会对蛟造成太多的影响,只需要换个气运滔天的人继续讨封即可,只不过能有这样气运的人只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