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番外-明霞vs新帝④
“明霞有一言, 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听。”
明霞其实自小心中都有一个非常远大的抱负,书读得多了,道理懂得多了, 她便渐渐觉得身为女子,只要你想,也未必会不如男子。
她自认在才学和眼界方面是比这世上很多男子都要好的,那么, 那些男子能够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东西,她为何不能尝试去争取呢?
若是争取了之后, 失败了,她不后悔。可若是她有这个心、有这个想法, 却始终不行动、不争取,那她想, 她会一辈子都遗憾。
从某些方面来说, 她和小姑姑的志向是最投契的。她们都不愿墨守陈规,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和傲气在。
如今姑姑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既然懂她的心,又为何退缩不愿相帮呢?
大家都以为这赵家的大小姐素来最是端庄敦肃,乃是全京名媛闺秀的典范和表率。但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其实不是。
她内心里比谁都渴望自由,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能够如男子一样去外面闯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她也想建功立业做大将军, 也想榜上有名入朝为官。
从前这些想法或许都只是被她压在了心底, 但如今, 如今有姑姑起了个头,便唤起了她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如今便是她想继续做那个父母长辈们眼中的好女儿,她也是做不到了。
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明霞,你快劝劝你姑姑。”李氏以为自家这个大小姐突然站起来是会站在她那边的, 所以,气愤之余,不免也把希望寄托在了明霞身上。
而此刻,赵映月也把希望集中在了明霞身上。因为她知道,明霞早前就知道了她的想法,明霞是理解她的。她肯定不会出言阻止自己。
明霞先朝李氏福了个身,而后才说:“明霞想问叔祖母,不愿让姑姑随父兄上战场,是不是担心她的安危。”
李氏愣了一下,然后回:“当然。”
明霞则又说:“可是堂叔们,还有叔祖父,他们上战场去,也是随时都会有危险的。难道,叔祖母您不担心他们吗?”
“明霞!”卢氏轻斥,“怎么和长辈说话的?快坐下。”
明霞既然开了口,自然就会要说下去。她不理母亲,只继续说:“自古以来,都默认建功立业考取功名乃是男儿该做的。可大家又有谁想过,或许,身在闺房中的女郎,也是有这份心的。”
“姑姑自小在北境长大,从前也是随家中父兄上过战场的。论起骑射功夫,论起作战经验,她也不比谁差。可为何男儿们能做得的,我们女儿家却做不得?难道,只因为我们是女儿身吗?”
李氏说:“自古以来,男女之间不都是这样的吗?男守外,女守内,这是规矩。”
“可规矩是人定的,自然也可以改。”明霞说,“自我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和老师就教我读很多书,我从小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男女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区别,这种区别能大到让这个世道去默认女子该做什么,男子又该做什么。若说建功立业,女子有手有脚,会骑马会箭术,如何杀不得敌人?若说考取功名,女子也会读书,也有见地,也能为朝廷做一番建树,又为何考不得功名?”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不是女子不能,而是男子不让,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了大家,也荼毒了所有人。若真有一日,女子亦可上沙场建功立业,亦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女子也能做出一番功业来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默认女子不行了。”
“所以。”明霞转身看向赵映月,“姑姑有这样的心,我是十分赞同的。不但我赞同她,我还要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明霞!你不愧是这个家最懂我心的人了。”赵映月高兴得跳了起来。
明霞则又朝李氏福了一礼,致歉说:“明霞方才有得罪叔祖母之处,明霞给您赔罪了。”
李氏则说:“你这是被你姑姑给带坏了!”又和老太君诉苦道,“当初,就不该让映月这丫头去和明霞住一起。都是映月做的好事。”
老太君深深叹了口气,这才笑着开口说:“哪里不好了?我觉得好得很。这要是老侯爷还在,指定要更疼这俩丫头了。咱们家的孩子,不论郎君还是女郎,都不会差。明霞说的也没错,为何男儿做得的事情,女儿就不行?”
卢氏和柳氏又相互望了眼,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其实,她们二人原也都是有几分争强好胜之心的。明霞如今能说出这番话了,她们二人心中再是赞成不过了。
只是,婶娘考虑的也不无道理。她关心女儿安危,心疼自己闺女,也没有错。
所以,不管老太君怎么说,她二人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掺和。
李氏都要急哭了:“我就这一个女儿……”
老太君也说:“我也只有这一个孙女啊。”老人家心里未必比李氏的担心少,只是,老太君毕竟是跟随老侯爷上过战场的人,她会比一般女子坚强许多,“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有她父兄在,你也不必太担心。再说,月丫头的骑射功夫是连她两位堂兄都有□□赞的,便是上了战场,那也只有敌人畏惧的份,谁也别想轻易伤了她。”
现在见祖母都帮自己说话了,赵映月心情激动。
李氏却一直在哭。
老太君给孙女使了个眼色,赵映月会意,就走到了母亲身边说:“女儿答应您,以后每个月都给您写信,会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五一十全都汇报给您。并且向你保证,等这战事结束后,不管女儿到时遇没遇到心仪男子,都会回来嫁人。”
李氏还是哭。但却没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老太君还有话和这对母女说,就让明霞她们先都散了。
卢氏柳氏结伴同行,明霞跟在身边。
出了老太君的溢福园后,卢氏则问女儿道:“你方才说那样一番话,你是不是心里也憋什么坏呢?别告诉我,你也想和你姑姑一起上战场去。”
明霞说:“但凡女儿有姑姑那本事,或者说,女儿懂医术,也都要跟着去了。只是,女儿除了会读书外,别的本事是没有的。”
柳氏则问:“明霞,你是不是心里有什么打算?”
明霞想了想,这才说:“母亲,婶娘,明霞想出门游历一番去。”
“出门游历?”卢氏柳氏同时诧异。
明霞点头:“我自小读遍各种书,却从未出过京城的门。有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只关起门来死读书的话,其实能学到的始终有限。若是能出门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来届时必然会有一番心得。”
或许是有赵映月赴战场在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又或许,女儿如今所说出口的这些,也曾经是卢氏心中渴望过的,所以,她此刻不但不反对,反而心中还挺有些向往的。
柳氏见卢氏不说话,就知道她估计是会答应了。
柳氏也觉得这没什么。祖父年轻时常常带着祖母出远门,若不是她后来嫁了个京中有军职的男人,无皇命离不开京城的话,她指定也是会和丈夫一起两三年出一次门的。
“我觉得这很好。”柳氏说,“只是到时候,得让你父亲给你多差派几个暗卫跟着。另外,贴身的丫鬟和嬷嬷也不能少。出门在外,诸事不便,你又是姑娘家,安全问题得考虑到。”
明霞高兴说:“多谢婶娘。这是自然的。”
见女儿这般高兴,卢氏瞥了她一眼,不由提醒:“此番高兴,未免还太早了些。这件事情,你还得去和你父亲说。他那个人,你最是知道的,他自己日日被困在这京城内,出不去,他就嫉妒别的能出门的人。你劝说他,得好好先做一番筹谋,届时好应对于他。”
明霞就笑说:“只要娘答应,爹爹答不答应的,有区别吗?”
卢氏柳氏听后,都笑了。
笑了一阵子后,卢氏才故作严肃说:“不许这样说你父亲!”
明霞只抿嘴笑,也不说话。
事实证明,明霞说的是对的。赵侯爷虽然担心女儿,也舍不得她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出门游历,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只不过,没有即刻就让女儿走。马上就要入冬了,赵侯爷希望女儿可以在家过了年,等来年开春春暖花开时,再走。
明霞也没打算说走就走,毕竟这趟出门她打算至少得在外面游历个两三年的。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很多,她总得抽出些时间来好好做个出行计划才行。
再有就是,弟弟还小,如今正是好玩的时候,她也有点舍不得弟弟。
赵瑜是年头正月初八的生辰,如今也有十个月大了。小孩子聪明,像他父亲,眼下不但能口齿清晰的喊出“爹”和“娘”来,有些比较简单的字,他也能说出口了。
你和他说什么,他有时候也懂了。
卢氏的孩子赵瑜,只比柳氏生出的这对龙凤胎姐弟大三个月。柳氏看到大房儿子女儿都这般聪慧,心中多少也有些羡慕。
柳氏夫妻长女叫赵明薇,次子叫赵珏。之所以没有从长子“赵书瑾”取名,而是随了大房的赵瑜取了名字,是因为,柳氏夫妻都觉得,长子墩哥儿之所以不好读书,可能就是因为名字中有了个“书”字。正所谓,求什么,偏得不到什么。
因赵瑜赵珏和明薇三个都差不多大,所以,平时都是放在一起养的。
小孩子都愿意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赵瑜看不上比自己还小的赵珏和明薇,只愿意和墩哥儿玩。但墩哥儿毕竟也六岁了,比这三个大出一截来,他也不可能时时都和他们三个呆一起,很多时候,他都是要读书要练骑射的。
再说,他也只想跟着长姐玩,他也不觉得一周岁都不满的三个小萝卜头有什么好玩的啊。
于是最后情况就变成,墩哥儿不来时,赵珏明薇就去讨好赵瑜,然后赵瑜没办法,只能和这姐弟两个玩。但只要墩哥儿来了,赵瑜立马甩开赵珏和明薇,只讨好的朝墩哥儿笑。
墩哥儿有时候还是挺愿意过来看弟弟妹妹们的,因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在这个家还是有地位的。
明霞不在的时候,墩哥儿是老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弟弟妹妹们可愿意听他的了。但明霞一来,墩哥儿立马屁都不敢放一个,老老实实呆在一边,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等待长姐的教诲。
明霞比这几个都大了好多,而且她心理也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所以,很多时候看他们之间的那些“明争暗斗”,都觉得很想笑。
因过完年就要走了,所以,年前的这段日子,明霞尽可能的多和弟弟妹妹们呆一起。
北边的战事,因有赵家军戍守,所以北狄人也并没有讨着多少便宜。赵志义将军领兵赶过去时,三天内打了两次打胜仗,狠狠的搓了敌军的锐气。
另外,到年底时,已传来捷报,说是连失了五座城池已经夺回了两座。
赵家有这等军功在,便是太皇太后,也不好再在这个节骨眼上提纳妃之事了。也正好,眼下又近年关,也该准备起过年的事情来,宫里也没空再讨论选不选妃的事。
便是要选,也得等到来年春天再说。
而过完年,到了来年春天,明霞早一切准备妥当,准备出门游历去了。
明霞身边自小就伺候着的两个丫鬟小果小芹是肯定要跟着去的,另外,还跟了个嬷嬷。这嬷嬷是明霞的乳娘,自小就照顾明霞一应起居饮食。
赵侯爷到底不放心自己闺女,把从未离开过自己身边的魏青给了女儿,并且吩咐若是自己女儿哪怕伤着一根手指,回来后也得家法处置。
甚至,明霞出发的前一夜,赵侯爷还偷偷一个人躲在书房掉了几滴眼泪。
他是想躲着一个人难过的,但却被卢氏看到了。这件事,卢氏后来笑了他好一阵子。
明霞要出门游历一事,并没和萧衍说。等萧衍得到消息赶马出去追时,明霞早已经走远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十六岁的少年骑着大马站在土丘上,望着南方。落日余晖照在这一人一马身上,少年落寞垂头,马儿似是能感觉到主人此刻的心情一眼,也跟着垂头,并且还重重呼出了一口气来。
少年顺了顺马脖子上的鬃毛,有些落寞的把脑袋贴在马脖子上。
但过了一会儿,突然的,少年冲着南边的方向喊:“明霞!朕会等你回来!”
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喊完这一句后,萧衍则调转马头,立即打马回了城。
而此刻,走在路上的明霞却突然撩车帘探出头,往来的方向看。
“小姐,你在看什么?”小果问。
明霞望了一会儿,见车后什么人也没有,她不由又撂下了车帘,然后摇头说:“没什么。”或许,是出现幻听了。
开春后,太皇太后又提了几回纳妃的事,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新帝给挡回去了。似乎自从这个年过完后,新帝就有些变了。
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也更加忙碌。去岁秋冬时边境的战事,今年夏时西边发了洪水,到了冬天,又有地方雪下得太大,发生了雪灾……一年到头来,新帝几乎是没有一日能好好休息的。
所幸,内心倒还有些寄托在。
明霞从没有给萧衍写过信,不过,她却给宫里的太后写过。但每回写给太后的信中,她都会加一句“问圣上安”。萧衍每日哪怕再忙碌,但只要想着这句话,他都觉得自己的日子并没那么难。
他原以为明霞出门游历最多一年就得回来的,可是第一个年她没回来,第二个也没有,等到第三个年她还没有回来时,到了第四年,萧衍自己也等不及了。
--
明霞出门游历已有三年整了,从承德四年春时出发,到如今承德七年春,正好整整三年时间。
出门时,她还是一个十二岁的豆蔻少女。而如今三年过去,她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妙龄女郎。
而这三年来,明霞自然也是走过许多山山水水的。有去过富饶的江南地带,也有去过一些穷山僻壤的小山村。
她最近也在准备著一本书,打算写一本游记,就记录这三年来所经历的一切。
“小姐,京中又来信了,夫人催您赶紧回去呢。”小果举着一封信来递到明霞跟前。
明霞长大了,她的两个贴身丫鬟小果小芹自然也出落成了大姑娘。
如今他们所呆的地方是大晋朝最南边的一个小镇,三年来,他们是一路从京城一直往南走的。明霞想着,走到这里也算差不多了。
也该是时候回家了。
“母亲的信拿来我瞧瞧。”明霞接过母亲的信,一边读一边笑,认真读完后,和小果说,“娘说姑姑回京了,是带了门亲事回京的。让我赶紧回家去,说姑姑说,若我不回去看着她嫁人,她就不成亲。”
小果笑:“那小姐咱们什么时候启程?”
“就这几天吧。”明霞说,“我先给母亲回一封信,好让他们安心。”
明霞正在屋里写信,小镇上的人却再次哄闹起来。听到外面动静,小果忙去外面打听情况,回来后和明霞说:“外面人都说,海盗要来了,让家家户户晚上睡觉关紧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