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母女反目(上)
“难道满朝文武老爷, 居然没有一个人会做那算术题的不成?现在各处又在要人丁,却又跟着号召少生,我就不懂了, 衙门打算指着谁来生那!这样的疏漏,说是无心的, 谁信?!”
“就是!六姐日理万机, 总是难免出错!就让底下那一些奸佞, 觑见了口子——那些人的成分,不问可知了, 必然都是从前的地主老爷们,假意归顺,仗着六姐的恩典宽宥,给他们谋了个好位置之后, 这就又见缝插针,把从前的残渣泛起, 要给人群分等了!这个标准出来, 最受伤的就是农户,他们可还知道农户是国家的主人啊?!”
“他们不敢再公然地讲什么阶级了,去搞那些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 便要从别处开始渗透、熏陶!重新搅弄起尊卑上下来——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去做农户的了,自然凡事都要朝着农户去下手, 如此是最好形成合力的——也是好不容易,被他们抓到了一个口子!”
几乎是才走进自家的巷子口, 葛爱娣就听到了风中传来那隐约的话声,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过于敏感,一听到这些,她便立刻感到了街坊看过来的眼神中, 多了一股子似笑非笑的味道,尽管他们的问好声,还是相当的热忱,但葛爱娣却一下被看得面红耳赤起来,原本就有些烦闷的心情,更是加倍不悦了,她很费力才维持住了自己的面具,和街坊们随意地寒暄着。
“葛局长,下班了?今天轮到你买菜啊?”
“哎!下班了——也不是,家里都是大发做,前头坊口来了个卖叫花鸡的推车,尝尝鲜么!”
被她刻意抛出的话题,果然立刻把大家的注意力,从葛家后院的议论声中转开了,比起各家都有的难念经文,街坊们显然对新鲜的吃食更感兴趣,立刻打听起来,“在哪里?是窑烤的?这叫花鸡没有尝过,怎么做的!”
“是常熟那里来的一家人在经营,在坊里租了个院子,后院做了个大炉子,喏——一个个泥团子,刚出炉还热乎乎的,回去敲开,扒开荷叶就能吃了。说是滋味鲜嫩,油水十足,我也是听同事谈了,特意去尝尝鲜的,你们要去可要赶快些了,一日就那么几炉,售完即止。再过几日,等消息流传开来,形成流行,这家店估计也要大排长龙,不是轻易就能吃上的了。”
这话有理,羊城港这里,什么东西一经流行,最开始那段时间就是很难得的,一般至少都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会逐渐成为百姓易得之物。譬如说,去年流行开来的什么圆裙、咖啡、可可亚,乃至炼乳,风声最大的时候,哪里轮得到街坊们?
就算是葛局长家里,也是一样,别看也是港务局的副局长了,可他们家也是过了一两个月,才把圆裙给上身的,而且还不是最出名的‘和风细柳’服装厂,也是众人消费得起的街坊裁缝铺出品,所以,别看葛家在街坊中也算是日子数一数二的,葛爱娣更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但因为他们衣食住行上的简朴,大家都还觉得和他们有话可谈的。
又因为葛爱娣毕竟是在衙门做事,消息灵通,大家都重视她的意见,一听她判断叫花鸡会流行,哪怕不馋嘴也要赶紧去凑这个热闹,过几日要真是在城里有了动静,那他们这些街坊,也就算是有备而来了,因而都是赶紧问了价格,“三十五文一只?倒也不算贵!是难为了它这个拾掇的功夫!走走,我们同去!你等我一歇歇,我回家拿个钱!”
临晚时分,家家户户门扉大开,拾掇了板凳坐在门前纳凉摇扇的阿姆阿公,顷刻间倒走了一多半,也让葛爱娣松了口气,人一散,她脸上强装的笑意立刻就消失得干干净净,板着脸快步走进家中,把荷叶包往厨房外正烧灶的丈夫脚边一丢,扔给他几个锐利的眼刀子,恨不得踹他几脚一般,给他使了个兴师问罪的眼色,丈夫徐大发苦笑以对,无能为力地摇了摇头:很显然他不是没有阻止,只是他说的话,孩子们压根不当回事。
这个年纪的孩子,一个个真是讨债的冤孽!葛爱娣心里的火蹭蹭地往上冒,手里只是发痒,捏了拳头,眼睛在院子里乱看,似乎是在找笤帚,徐大发赶紧上前低声道,“算了算了!打——打又打不死的!”
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十五六岁的孩子,打已经没有什么用了,除非能打死,否则是不会怕的。他们心底也很清楚,大人是不会往死里打的,甚至于还懂得反过来拿捏大人——你去打她,她不但不服气,还要大声嚎哭起来,装神弄鬼的,让你们家成为街坊间的笑柄,这且还不算,甚而还离家出走,把事情闹大,叫人更加没有颜面更加心烦哩!
世道真真是不同了!要是从前,当孩子的哪有敢和父母顶嘴的?父母要打孩子,不也是家常便饭?在乡下的时候,各家离了老远,孩子就是把嗓子喊破了,也没人听见,就算听见了,那又如何?个个都是习以为常,甚至听到远方孩儿哭喊,有些手痒,看着自家孩子的眼神不善起来的,也是有的。
每当这个时候,葛爱娣心中便是无力,有抱怨世道的冲动,因为她从自身的经历中,无法得到什么帮助,能指导现在和女儿的相处,同时对于自己的缺漏,又有点儿农村人进城的自卑——或者说不是农村人进城,而是村妇做了吏目之后,家庭的阶级明显提升了,但却处处显出了底蕴的匮乏。
城中随意打骂孩子的人家,当然还是有的,但在她们住的街坊里要少见得多,他们这里一般都是知书达礼的人家,家里都养得起保姆,对孩子的教养,也是十分的宝贵仔细,随意并不打骂,养出来的孩子,轻声细语、温柔和顺……反正,他们似乎是没有葛爱娣的烦恼的,葛爱娣既不能像他们这样,从小就仔细教导孩子,也不能像在村里一样,声势浩大地管教女儿,不上不下,卡在中间,反而显得很尴尬了,这是她的职位掩盖不了的局促。
偏偏,葛爱娣的这个女儿,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货,她的儿子倒是还好,大概是随了父亲,是个老实头,读书这里,不上不下,中不溜秋的,考吏目大概是考不上的,但他的优点随了父亲,手上的活计很巧,家里人一合计,就送他去专门学校读蒸汽机维修,这是个非常非常吃香的专业,只要有这个见识,懂得把孩子送进去的人家,将来前程都差不了,走到哪都是被人高看一眼,体面地生活,甚至很多时候比吏目还要更稳当得多。
她女儿呢,就更像是葛爱娣了,比较聪明,运气也好,她还很小的时候,葛爱娣就考了吏目,一家人可以说是‘鱼跃龙门’了,等到她稍微懂事一点,接触的就是买活军非常完整的教育,比她哥哥蹉跎到六七岁才开始正儿八经启蒙,要好得多。
葛爱娣对这个女儿,也是寄予厚望,她知道自己的成就是有限的,现在港务局的这个副局长,已经是差不多到头了,甚至能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幸运,有一部分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农妇出身的吏目’,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实际上,她的能力差不多在局里某办主任这个级别,就已经到了极限:这是切切实实的不足,一般来说,做到主任级别,就不会有什么半日工作半日上学的好事了,都是自己抽出工作之外的时间去进修,葛爱娣的精力,尤其是读书的精力,在这一步就显出匮乏来了,忙了一天的活,她真的读不进去书了,而读不进去书,学力证明考不出来,她首先也就满足不了晋升的硬性条件。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
她同期这批吏目,如今绝大多数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他们虽然占了起步早的便宜,招收时的标准比后来者宽松很多,但想要继续往上走,各种条件也还是要满足的。那些无法在繁忙工作中兼顾学习,或者说立下很大的功劳,表现出突出能力,可以无视学力往上提拔的,也就逐渐掉队,丧失了提拔的希望。
当然,确实也有人天生精力旺盛、智力超群,两样都很来得,比如葛爱娣曾经的算学老师王家,他们家便是如此,入仕虽早,后劲也足,当真是步步高升,如今各地的统计局中很多人都和他们家有关。
葛爱娣认为,这固然也有天生的禀赋问题,再一个,就是教育底子打得好不好,她和王家人比起来,少了二十多年的读书积累,固然一开始看不出什么,但到了后来,底蕴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她自己在这点上,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去弥补了,但却能让下一代少走弯路。因此,她打小特别注意儿女的学习,发现女儿天资更高之后,就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别看夫妻两个至今都十分节俭,但从小在女儿的教育上没有省过钱,哪一科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是真的舍得,总要想方设法,物色到本地最好的补习班才心满意足。
打从四岁启蒙到现在,葛谢恩(为响应政策,重签婚书时,小女儿改了姓,名也重起了),算起来也是读了有十二三年的书了,就不说考大学,中级班普遍毕业,高级班也要有一些学科修出了相当的分数,最好还是理科类目,在葛爱娣来看,这才算是令人满意的成果,也算是不辜负了葛爱娣这里遗传给她的那些算学天赋。
谁知道,葛谢恩竟不能全如人意——中级班虽然勉勉强强毕业了,但理科成绩远不算优异,比起来她似乎更喜欢也更擅长文科,但要说什么写戏曲、话本的才能,那也是没有的,吟诗作赋什么的老式东西,她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也根本无法和旧式的书香门第比了。
葛谢恩喜欢什么呢?喜欢看报纸,尤其是喜欢看第一版、第二版,喜欢做社会调查,跑到羊城港周围的农村去到处乱问,被人打出来不说,每每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蹲在田里问这问那,满嘴都是些‘风气、压迫、不满、剥削’的事情,上回被她听到了矿山的事情,了不得了,葛谢恩甚至还想去彬山矿洞里写一篇调查论文,来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被冤枉了,塞入矿洞,其实只是因为满足矿山的用工需求!
总而言之,她喜欢的全是一些和衙门唱反调的事情,似乎凡是衙门公布的报告,其数字都不值得信任,远不如葛谢恩自己浮光掠影的调查,和一拍脑袋的空响。葛谢恩而且还结交了一帮和她一样乐于胡论政、乱弹琴的同学,大抵都和她类似,全是自小就入了买地,如今家境不错,自幼在买地的道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对于道统深信不疑,甚至说是非常狂热,又热衷于政治。平时闲来无事,就聚在各自家中,高谈阔论,那些话听了简直叫人头疼——这些人把道统奉若圭臬,一旦发现了现实中有些微抵触的事情,就立刻要义愤填膺,大谈特谈什么‘朝中奸臣,乘六姐不备,迷惑贤君暗中扰乱朝纲’了!
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轻易说出口的吗?即便还不敢去非议六姐,但也叫人听了心惊胆跳!因为这件事情,葛爱娣上回简直要把扫帚棍都给打断了,葛谢恩闹着要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关系,让街坊这里看了好大的热闹,那一次葛爱娣狠下心,让她滚出去,自己找工做,自己去考奖学金来当生活费,她早就过了‘全工年纪’(买地13岁以上做工记全工),按道理已经可以完全养活自己,想要不服管那就自食其力,搬出去住,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葛爱娣也就眼不见心不烦,再也不去管她了!
那一次,是闹得极大的,母女两个小半年没有说话,葛爱娣所深恨者,在于徐大发完全是个自行其是的面团,在子女跟前根本就毫无原则,私下不断跑去探望女儿,给她塞点钱花用,过了一个来月,见葛谢恩吃够了苦,知道了生活不易,而葛爱娣好像也逐渐消气了,就借口过中秋节,和放假回家的儿子一起,把她又接了回来,这件事就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去了——这时候,她是不会想着当时自己也是默许的,只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丈夫头上。
上次闹完了,葛谢恩大概也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多半年来没有再说这样的浑话,葛爱娣还以为她是把性子改了一些,没想到,她不说,只是因为过去几个月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她而已。一有新闻,葛谢恩的顽疾又发作起来了!
上回是定都大典时,各地的使团到羊城港,入住国宾馆,又有很多举动,确保他们的行动优先,譬如有活动要封路,很多盛事也给他们优先发了票,确保他们有可以随时出入的观景区等等,让葛谢恩大为议论了一番,说这根本不符合道统所谓‘人人平等’的宣扬,这些使团都来自于封建国家,甚至是奴隶国家,按照道统来说,使臣都是罪人,本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如此安排的吏目是违背了道统云云。
这回呢?葛爱娣甚至一开始都没想明白她的逻辑——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人物传记,无非就是‘新伦理党’的一次行动而已,或者得到了六姐的嘉许,认为这是合适于买地的新伦理,于是宣扬表彰一二,这葛谢恩不知道被哪一点触犯到了,又发起癫病来!这不是,肯定又是纠结了好几个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一些极为敏感的话题了!
这是天生的冤孽!早知道,刚落草就扔到孩儿塔里去,如此也就不至于反来害她老娘了!一时说‘这不是把农民从新道德体系里排除出去了’,一时说‘这是对道统的绝对背叛’——这么能耐,怎么就不想想她的老娘!这要是他们是做买卖、做工的人家,葛爱娣都不说什么了,堂堂的港务局副局长,一家人受着六姐的深恩方才至此,她说这样的话,怎么不想想葛爱娣的同事若是知道了,她该如何自处?或者更进一步,竟惹来了情报局的注意呢?叫顶上人知道了,葛爱娣一家,乃是忘恩负义的忘本之辈——
葛爱娣不敢往下想了,一股莫名而被更加的羞辱冤屈,让她浑身打战,寒毛根根立起。她用尽全力,捏着拳头,止着火气,不敢去拿笤帚乃至擀面杖,怕自己真把人打出个好歹,那就闹大了,咬紧了牙关,挤出一个自以为和善平静却依旧难免扭曲的笑容来,缓着声音,穿过堂屋走进后院,道,“谢恩,你同学又来找你玩了,在这闲谈呢?”
本打算把外人打发走了,再和葛谢恩算账,但后院里扭脸看来的面孔,让她一下惊讶得忘了生气,“呀!是福顺那!什么时候来的?在前院你舅父竟也没告诉我一声!”
“下午刚到!”陈福顺站起身,有些局促地向舅母问好,刚才和表妹高谈阔论时的勇气似乎不翼而飞了。“过来考试的,考完就回了。”
“又来考试了?福顺你是当真上进!别说外道话——考完了就横竖多住个把月,和你表妹……”
葛爱娣是真喜欢陈福顺这外甥女,她一下进入了亲戚间的应酬,反而把刚才的怒火忘光了,说到这里,才意识到陈福顺居然也很不懂事,很危险,和葛谢恩互相勾着往歪路上走,一时间,嘴里的留客言语微顿,陈福顺顿时更不安起来。
倒是葛谢恩,有了表姐在场,好像有人撑腰似的,扭脸对葛爱娣说道,“妈,你平时常说我拍脑袋,我幼稚,好了,表姐来了,你叫她给你说说,上个月那篇报道,在村里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大家是不是都是骂的!你再告诉我,这个决定是不是脱离群众!是不是压根没考虑到农民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