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控制舆论
在曹沐穿越前的那个时空,后世史书将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人经历虽不尽相同,但都是少年成名,或许称他们为“四小神童”更贴切一些。
卢照邻十岁时,就远赴江南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听他们讲授《三苍》《尔雅》以及经史书籍。
他博学能文,擅长诗歌骈文,写诗以歌行体为最佳。
因为出身范阳卢氏,卢照邻年轻时曾做过一任县尉,后染风疾因病致仕。
但在病中的他,却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唯余剑锋在,耿耿气成虹”、“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等千古名句,传颂一时名声大噪。
按理说卢照邻因病在洛阳居住,和孀居成都的童年玩伴郭氏,完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
可偏偏好管闲事的骆宾王在成都悠游的时候,遇到了郭氏,听说她早年与卢照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没有搞清楚俩个人的真实关系,就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这首诗倒是写得义正辞严,感慨激昂,把郭氏的相思哀怨和卢照邻的背叛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可是就这样一首莫名其妙的诗,平白无故给卢照邻的名誉抹了黑,更令人气愤的是,憩园文集的那位编撰者,将骆宾王几年前写的这首诗在这个时候刊载出来,根本就是诋毁死者的清白。
而且曹沐刚刚翻看了文集中的许多内容,除了诗文之外,还有时政策论,大多都是为某些政治势力带风向制造舆论的。
看到这些内容,曹沐原本被骆宾王指斥批驳的愤怒,反倒淡了许多……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杨焯听到曹沐这句话,想了想还真是贴切,恨恨地一拳砸在桌上,怒声道:“走!咱们去太学,把这帮文痞的老巢一把火给烧了!”
听到这话很多人都站起了身来,一旁的崔神基见群情汹汹,还真怕他们一时冲动去太学纵火,立刻将他们拦住了。
“大家先别冲动……都给我站住!”
这帮愣头青正是热血上涌的时候,崔神基又岂能拦得住,而就在这时,曹沐突然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像是被下了定身咒一样呆住了。
“都说了流氓不可怕,你们跑去和人家动拳头,有个屁用啊!”
其实,杨焯也是一时激愤,才喊出要大家一起去太学纵火的口号,被崔神基拦下来之后,他脑子就稍微清醒一些了。
真要是国子监生在他的率领下把太学给烧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但是此时群情激愤,大家都嚷嚷着一起去,他又不好把自己刚刚说的话咽回去,就只能在假装被崔神基拦着,停住了脚步。
正好曹沐开口说他们这么干没用,杨焯立刻止住了众人的行动,对他问道:“清华,那照你这么说……你就真的打算忍了?”
“呵呵!刚刚你们不都还在劝我忍吗?怎么一会儿又不让我忍了?还联合起来瞒着我,不让我知道……哼!”
曹沐也确实有些纳闷,为什么他们知道了憩园文集上骆宾王写了文章骂他,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要联手瞒着自己,要不是王德恭一时说漏嘴,段文茂又正好给他带来了憩园文集,恐怕自己到现在都还蒙在鼓里呢!
被曹沐这么一问,杨焯就更尴尬了。
国子监诸生虽然看不起太学那帮穷酸,但他们也不能否认,憩园文集在天下读书人中广受欢迎的事实,包括他们的父辈也都喜欢看这本文坛唯一的诗文期刊。
所以,他们也只能选择自己不看……甚至在曹沐出现之前,他们都不太愿意写诗作文,因为明知道写出来也不会有多少人看,他们国子监生也不可能向憩园投稿,最多也就是三五好友自娱自乐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鸵鸟心理,使得国子监生对憩园文集写了什么都不太关注。
其实,他们也是前两天才听人说起新一期憩园文集上有骆宾王骂曹沐的文章,看了之后他们也都感到很恼火。
但当时大家都说憩园文集这么干也不是头一回了,被他们骂的人,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没多大影响,最多就是在士人心中留下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但是如果曹沐能有新的佳作问世,很快就能抵消这种污名,毕竟在文坛中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
“我们也是怕你看了这文章,影响你的心情……反正马上龙门书院成立,在庆典上你只要多写几篇佳作出来,不就没事了……”
怪不得昨天曹沐提议搞庆典,杨焯立刻表示赞同,还特意暗示让他写几首名篇佳作出来。
听完了杨焯的解释,曹沐的目光在所有人身上逡巡了一圈,冷笑着说道:“其实你们都知道,憩园那帮文痞凭着一本文集受天下士人推崇,他们在文集中写文骂人以刀笔杀人,谁都奈何不了他们!既然如此,你们跑去打人纵火,又何济于事?”
说实话,大家都是因为卢垣说起卢照邻死后还要被他们污蔑,一时气愤不过,头脑发热才有刚刚的冲动之举,但现在大家确实都冷静下来了。
被曹沐这么一问,所有人都黯然地低下了头。
看着他们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的样子,曹沐呵呵笑了笑说道:“憩园既然可以刊行文集,我们龙门也一样可以!他们是三月出一集,我们就搞月刊、周刊……甚至还可以发行日报!”
任何时代掌握媒体话语权都是控制舆论的不二法宝!
曹沐其实早就有相关的计划,只是原本打算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付诸实施,可没想到“时机”送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