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悲歌 > 第二十一章 难为友来难为敌

第二十一章 难为友来难为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更新时间:2013-09-21

叶挽并非杞人忧天,《病榻遗言》一事果然事发。

前面反复提及《新郑遗书》,这究竟是怎样一部传世大作呢?

要说清此书来龙去脉,不得不谈到大明王朝“北京国立大学”的两位“校长”——张居正与高拱。

明代北京和南京都有国子监,即当时唯一的两所“大学”。

“国立南京大学”远离京畿、离政治中心较远且不理他;就看那座皇帝近臣喜欢过去任职镀金的“国立北京大学”吧。

这年是嘉靖三十九年,国子监一天来了两位牛人。

此二人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将先后任内阁首辅,执掌天下权柄,将未来的大明江山推向兴盛的巅峰。

来者是北京国子监祭酒高拱、司业张居正,品级分别是正四品和从四品,职位相当于这所“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由此高张二人也开始了矛盾的人生,进行长时间的正副职搭档。

关于那位张校长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下面介绍一下高校长——

高拱,河南新郑人,字肃卿,又号中元。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翰林院,任过裕王朱载垕(明穆宗)侍讲学士,太常寺卿兼国子监祭酒,明穆宗隆庆三年任中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隆庆四年任内阁首辅,隆庆六年为明神宗朱翊钧顾命大臣。

都说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的人,是铁一样的哥们。

张高二人,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抱负,都是进士出身,都当过校长误过学生,都是混仕途当大学士的,算是同行吧,这个互捅刀子的概率要比同窗高那么一点点;

张校长曾不满首辅严嵩,于嘉靖三十三年告假离去,高校长曾因弹劾首辅徐阶,于隆庆末年被迫辞职,一起下过野的感情,不知道比不比得上一起下过乡的人;

二人一起当过裕王潜邸的御批家庭教师,也就是侍讲学士,都同另一位皇子景王对抗过,并协力将裕王推上了皇位,都为了改革明朝朝廷弊政努力过,这算不算一起扛过枪?别是一起拿过三八大盖才算!

至于有无一起嫖过娼,风流学士的勾当,男人之间的事,心照不宣就行啦!

这两位校长注定了是朋友,高拱任首辅时,二人自比周公、召公,那关系真是蜜里调油。但是在利益、派系与权势面前,一切关系都显得极不稳定,终因大太监冯保的谗言,终因首辅的仅位,二人复又沦为政敌,演化成了你走我留、你下我上的一组矛盾冲突。

所以在感情上,高拱与张居正实是难为友来难为敌,既冲突又儒慕,既了解又疏离,可以一起干大事,又不能一起干大事,大明朝这辆破车只能由一个人来拉,历史请高拱辛苦一段路后,最终选择了张居正。

一场政变,大太监冯保将高拱弄下台,首辅高拱返乡养老,次辅张居正顺利转正。高拱心中自有怨气,一如负伤的猛兽,回到新郑故里林下呻吟,好看的小说:。所谓不平则鸣,于是他写下了《病榻遗言》,以彼烈火一样的性情,以及有仇必报的作风,对国他下台得了最大便宜的张居正多有攻诘。

但毕竟那时老高已经瘫在了床上,只可耳语、不能动笔,所以这其中有几句话是他当时讲的,可都成了历史悬疑,没从考证,但是这些文字后来成了明神宗撒向张居正的刀子!

为什么高拱和他身边的人要写这份针对性极强、富有杀伤力的文字,下面请原首辅高新郑同志来聊一聊当年的心路历程。

高拱毫不推拒就来了。果然性格耿直,一上台他一抹自己的络腮胡子,直言不讳道:

“老夫与张太岳有隙,盖因与徐阶匹夫有仇,曾清算徐家父子,居正乃徐匹夫钟爱门生,焉能无怨无恨?此其一;

与太岳共事本无差错,隆庆六年其与阉货冯保陷害老夫,诽老夫曾议立周王为太子,使老夫长在林下,不能为国效命!太岳言未曾参与陷害老夫,然仆下台之后,其获利最大,余安能不心怨之?此其二;

张居正任首辅,刻意交好冯保,一幅交情甚笃的模样,着实令人生恨!冯保何人,一介奸佞竖阉,老夫与之不共戴天。张太岳既交好阉货,老夫病时又来殷勤探视,惺惺作态,真是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太岳是张居正的号,这位高炮筒用词简洁大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吧,下面有请张首辅辩一辩当年的恩怨。

张居正是儒雅识礼之人,他出场后先对高拱鞠一礼道:

“新郑兄!吾二人自比‘周召夹辅’的顾命大臣,十几年的同僚,新郑兄坐我与内阉勾结,着实冤枉!圣上言你‘负先帝委托,藐朕冲年,罪在不宥’,均因受冯保蒙蔽,与居正无干。

至于后来交好内廷,盖因座师徐阶与你高新郑下野,令余体会到了之危险,仕途一道必得先思自保。

众人以为吾忍心抛弃新郑,其实冯保构陷新郑,居正无法出面,理由有三:

一则徐阶乃吾座师,高新郑为徐家仇雠,高徐为敌,为人门生者不思报恩反救仇隙,此情理难容;

二则高新郑致仕,吾便顺位任内阁首辅,舍彼擅专,乾纲独断,可一展所学、革旧鼎新、实现胸中抱负,此诱惑至深;

三则,为求自保,居正多与李太后、司礼监冯保交好,若出手相助新郑,必失宠于内宫、疏离于内监,此为不智。

是以高新郑遭谗始末,居正皆托病请假、坐观成败、不施援手。居正心中自有愧疚!然高新郑病中著那《病榻遗言》,纳心积怨所化言语,殊为阴毒,所谓‘附保逐拱’、‘矫诏顾命’、‘招权纳财’、‘谋害元辅’之事均不符实!”

哎!张居正与高拱,一对优秀的改革家,有三十年的战友感情,政治目标、改革措施相去不远,惺惺相惜之余实在恩怨难清,令人嘘唏不已!

高拱是个性格跋扈、快意恩仇的人,作为裕王潜邸侍读学士,受到了明穆宗无条件的信任,因此上台后对当初的政敌张居正的座师、前内阁首辅徐阶,展开了全盘清算,在隆庆五年,将徐阶五子中的二子充军、三子削职为民,留下老朽的徐阶,要不是张居正力保,估计也要被搞死。张居正为了座师、为了权位、为了自保,选择了放弃高大胡子,他的内心必然是无比矛盾的!

至于高拱,他老爹给他起了一个大名“高拱”,结果还没“拱”到人家,却被冯保、张居正给“拱”下台来,咽不下这口气呀!林下稍息,他会口述写下《病榻遗言》,一述胸中郁闷,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流传于世的这部书,因全系他人代笔,是否均为高新郑原话,却不得而知。但总体看,高拱对张居正这位昔日盟友,心中怨恨还是不浅的。

《病榻遗言》,在张居正死后了化身成为明神宗狠狠砸向张家的一方厚砖,好看的小说:。

预备,砖头要开砸了……

时间是立秋。

农谚讲“立秋不落雨,二十四只秋老虎”,意思是立秋当天没有下雨的话,会连热二十四天。万历十二年北京的立秋就是这样,节日当天不下一丝雨,随后的天气变得越来越躁热。

即便如此,有宫娥在身旁不停扇风,有内侍将冰盆置于殿内,文华殿仍是冷爽异常。一位身着织金缎龙袍的年轻人,正在翻着内监送来的一本书,名唤《病榻遗言》。

这个年轻人就是朱翊钧,至前年张居正逝世,这位十岁即位,依傍李太后、倚重张居正的娃娃天子,方才亲持大政。

由于早年张居正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朱翊钧培养出了一个好习惯,书册与上疏一般都自己翻阅,不像他的神棍爷爷净是叫人念的。

“嗟乎!自古有国以来,曾未有宦官受顾命之事,居正欲凭藉冯保,内外盘据,窥伺朝廷,盗窃国柄,故以顾命与司礼监。而次日即传冯保掌司礼监印,大权悉以归之,而托其为主,于内以蔽主,上威百僚,使人莫敢我何?其欺先皇之既崩,欺今上之在幼,乱祖宗二百年之法度,为国家自古以来未有之大事。”

“嘻,亦忍心哉!亦大胆哉!天地鬼神有灵,祖宗先帝有知,必然鉴察。保粗识三二字,言不能成文,居正凡欲有所为,必捏旨写与保,瞒皇上不知,只说是司礼监所拟,当行者乃即以为圣旨而传行之。欲要宠则要宠,欲害人则害人。惟其所为,无不立遂者,而又佯为不知,以为出自上意,我无可奈何也,此事以为常。指鹿为马,无敢不言马者,朝臣被其危劫,不复敢言矣!”

真真恶从边生,朱翊钧猛将手中书甩了出去,这厮手劲一搬,扔得不甚远,却把随侍太监宫娥吓得胆都要破了。

司礼太监张诚急忙躬身向前,拾起《病榻遗言》,惶恐连呼:“万岁——万岁——”

二十岁的朱翊钧年轻而多脂的脸上闪过一丝狠意,前司礼监冯保去岁已被废黜,抄家果得金银一百余万、珠宝无数,证明御史李植直疏冯保十二大罪属实。

冯保这条大蛀虫,还忝为顾命,借慈庆、慈宁两宫太后压在他头上作威作福,朱翊钧卷而吞之,获得海量金银财宝,感受到了报复与拨乱无限快意。

但是,读《病榻遗言》,方知乱臣贼子并非仅冯保一人,张居正才是隐藏最深的。

前十五年事张居正如父、信任无以复加的朱翊钧满脑都是被欺骗的感觉,他阴沉着脸接过张诚棒上前的书,又翻了两页,眼睛落在其上,鼻子哼哼着念道:

“今上才十龄,荆人阴狠更甚而不止,与保交通不顾形迹。凡吾一言,当即报保,知行一事即为计授保,使从中假旨梗我,而彼袖手旁观,佯为不知。凡荆人之谋,皆保为之也。凡保之为,皆荆人为之谋也。”

荆人何解,古人常以籍贯呼人,如张居正,好听的叫他“张江陵”,不好听叫他“荆人”,也就是“那个荆州人”的意思。

朱翊钧咬牙切齿道:“张白龟,既与冯保沆瀣一气,冯保伏法,荆人岂可独享荣宠?张诚——”

“奴才在——”

“传御史李植、羊可立、杨四知、江东之晋见——”

张诚心里乐开了花,屁颠屁颠跑开了,他与死冯保乃是死敌,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对于清算张居正他是十二分的乐意。高拱的这本《病榻遗言》就是山西帮托他送进内宫的,效果果然非常显著。圣上传唤科道言官中的“四大炮”,这事不是明摆着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