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朝堂纷争(一)
更新时间:2013-09-22
不管张家人是否准备妥当,秋去冬过寒春至,一场重量级的风暴已经酝酿完毕,并如期在大明王朝的朝堂爆炸了。
时间:万历十二年四月
地点: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人物:皇帝朱翊钧一人;本届内阁申时行、许国等五人;刑部尚书潘季驯、吏部尚书杨巍等六部骨干老臣若干;六道言官李植、江东之、丁此吕等一堆;皇廷杂役(太监、武士、宫娥)等,好看的小说:。
事项:朝议
关键词:亲政;倒张;龙虎斗
看着朝班中站定的文武官员,明神宗朱翊钧的内心一阵激动。
他危襟正坐于朝堂之上,扬着老朱家特有的尖下巴,脸上的多脂的肉平整而紧张,嘴角微微抿着,目光扫过凤台鸾阁、各部尚书、六道言官,以及其他文武官员,眼中闪过一丝作为“万历中兴”之主的激情,充满着摆脱张居正束缚、当家作主的莫名的情愫!
(一)
朝议第一回合,现在开始——
太监张鲸上前唱名,尖着嗓子叫道:“宣圣天子谕,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能没事吗?正是年后各道御史回京述职,将归未归之机,所有人都恨不得再搏一把。一众言官熬夜拼作文,满眼血丝,卯足了劲要参上一本。
果然监察御史丁此吕冲出班来,称:“臣有本奏!”
这位喜欢搞大的,六道言官里有句调侃,“横竖两个口,此丁大嘴巴”,丁此吕这一站出来不知又要搞出点什么猛料?
朱翊钧点点头。丁此吕见张鲸接过上疏,并呈予天子,精神一振,猛吸一口气奏道:“臣劾张居正弊乱科举,其子敬修、嗣修、懋修皆无实才,不过碌碌之辈,竟占文魁、举进士、点翰林,此乃当科乡试、会试考官阿附居正,又有礼部侍郎何雒文代嗣修、懋修撰殿试策故。张氏祸乱科举,实乃国之大害!”
江西道御史李植上前参道:“此事万历四年正月,居正之门生巡按御史刘台曾参奏与闻。言居正为子弟谋举乡试,权权交易,许御史舒鲎调配京堂,许布政使施尧臣以巡抚之职,使诸子乡试得逞。刘台为此竟遭革职为民,后又流戍浔州,居正欺我主年幼,以权乱制,在朝臣工,莫不愤叹!”
这丁此吕与李植一唱一和,真是字字诛心,内阁大学士许国听不下去,出班驳道:“科举国之大典,岂可随意诬为流弊。居正舔犊情深,关心子嗣举业一途,若无实据怎可论及舞弊。敬修万历二年甲戌科会试下第、五年丁丑科会试复落第;懋修万历四年丙子科乡试亦失败,并未恃父权势平步青云。敬修、嗣修、懋修悉为京官,在陛下身前述职多年,是非草莽之辈,朝野自知。臣以为若无事实,不可因父贬子,进而祸及朝廷大比!”
左谕德于慎行亦言道:“万历八年,刘台案发流戍浔州,乃户部尚书张学颜揭发其于辽东受贿,经辽东巡按于应昌、江西巡抚王宗载彻查属实,经刑部定下之处分。虽刘台门生讼座事为大明二百年未有之罕事,彼流放确实与居正无涉,臣以为李大人之言实不足取。”
看得出来,于慎行比许国更有策略一些,看到消极抵抗并无胜算,遂举一点破一局,欲将丁此吕、李植全部驱离。
不料丁此吕这个大嘴巴既然站了出来,哪容他人玩太极云手、轻易化解掉呢?只听他复奏道:“臣再奏礼部侍郎高启愚有不臣之心,彼于万历七年任己卯科应天府乡试主考之时,出试题《舜亦以命禹》,舜者,圣天子也;禹者,居正也,劝进之意昭然若揭!臣请陛下治其死罪!”
真是语不惊人列不休,他竟然说高启愚劝张居正当皇帝,欲颠覆大明政权,这是谋大逆之罪!直欲致张居正、高启愚于万劫不复之地呀!
虽然在同一阵线作战,李植、江东之等人万万没想到丁此吕玩这么大,这样玩赢了固然光芒万丈,败了却是要陪葬的,好看的小说:。在朱翊钧力挺之下搞张居正,本是必胜之局,何必冒险干这不着调的事?言官们神情复杂地看着丁大嘴巴,无人愿意附议。
申时行的脸一片铁青,沉声道:“陛下明鉴,考官只据文艺,不知姓名,不宜以此附会定罪!”
是呀,出个题,你就附会是谁谁谁,这不是想兴文字狱吗?这丁此吕也太无稽了,举个例子,大家熟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要有人非得把水缸比作大周江山,缸内的小儿比作周世宗幼子,说司马光想当赵匡胤。如果你是司马同志,你吐血不?
吏部尚书杨巍亦道:“此妄议臣工,诬陷科场,妖言惑众,臣请将丁此吕逐出京师,永不叙用!”
这家伙讲得太过火了,估计朱翊钧也觉得按丁此吕有点“二”,以致于朝会出现隐隐失控的迹像,遂同意道:“准奏!着将丁此吕即日革职,遣出京师!”
言官们是觉得丁大嘴闹得有点大,但被弹劾一方纹线不动,己方却折了一员大将,心中大为不忿,纷纷出列攻击几位考官。高启愚案,系内阁与言官的争斗,怎可让丁丁独自一人黯然离去?
御史王士性急冲出出朝班:“陛下不可,杨大人阿付阁部,持议不公,此案若是只贬斥丁此吕,不治奸佞,反伤谏官,恐阻塞言路,有违圣下清明之德,臣请陛下复议!”
众御史纷纷出班道:“臣请复议!”
很明显,这万历朝自张居正走后,言官们就同内阁杠上了。朱翊钧以六道言官为先锋,展开了倒张清算,就必须同内阁针锋相对。
张居正当了十年的铁腕首辅,影响力太深远了,从他返乡办理张文明丧事起,先后举荐多人入阁,其中就有现任内阁首辅申时行、次辅许国。因此,在言官眼中,这内阁几已成了“贼窝”,有意无意要将祸水引过去。
看朝堂争执难下,朱翊钧觉得要对付张氏一家,就不能不参考言官们的意见,于是他宣道:“高启愚、何雒文即日罢免,丁此吕权且留任。张敬修、张嗣修、张懋修削职为民,削夺一应封荫。”
这实在是有点瞎搞,申时行、杨巍很不忿,都表现出了强烈抗拒的情绪,齐声道:“陛下此事论处不公,若一意孤行,臣不才,请辞去。”
这两位可都是朝廷一品大品,如此便允了辞呈,会搞得朝野动荡,风风雨雨的。于是“护张派”的余有丁和许国上言劝道:“陛下,大臣乃国体之所系,今日若因听了言官之言,留任丁此吕,纵容诽谤科考,恐伤了申时行、杨巍两位大人拳拳之心!”
朱翊钧模陵两可,不做表示。
一向耿直的许国不胜愤恨道:“陛下既不允,任由诸言官坏我国体,臣亦请辞去。”
搞这又要走一个,副都御史石星等一干大臣忙上前劝谏。
要说申时行虽然是张居正推荐上来的,但是架不住他没原则、会做人,把朱翊钧哄得很开心,所以小朱心里也是很舍不得他走的。见老臣们群情激愤,朱翊钧只好对三位辞职的老臣做出慰留,同时下诏将丁此吕逐出京城。但对高、何两位考官,及张氏三子的论处依旧执行。
第一回合就这样草草了结,这场战争没有赢家,跟内阁有一定联系的启愚和雒文同志被开了,勉强算内阁一方照顾对象的张家三子仕途没了,言官重要的大炮手此吕同志也被逐了——内阁与言官的仇算是结下了,终万历一世也没有解开。
要说这朱家店呀,管吆喝的和卖艺的不对付,生意哪能好得起来。人说明朝由张居正后转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下午还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