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柴桑之战
被刘理一众人议论纷纷的柴桑战事,实际上远比邸报所写的更加严峻。
此时的柴桑郡中,宋国军营里到处是一片肃杀,营地来往的皆是举止有度、甲胄在身的军卒。
此番赵匡胤御驾亲征,共御兵马三十五万,征调辅军、民力更是超五十万,粮草无算。
人一过万无边无涯,如今几十万人挤在这绵延二十来里的营地里,可谓是旌旗招展、刀枪如林。
此地难得的一片空阔,背靠三十里广阔水面的长江结了个水师营寨,数不清的大小艨艟沿水面往返巡检着。
除了水师营寨五万人,左右各有一陆地营寨驻军三万,三个营寨合计驻军十一万。
与那前军营地三个营寨同样十一万人共计二十二万人,分散在六个营寨中结六瓣梅花护蕊阵,拱卫着中军十三万大军。
而此时整个宋国大军之中最精锐、最严整同时也是实力最强的中军营地中,最正中的大帐外,正插满了旗帜。
统军元帅韩世忠的韩字帅旗以及李继隆、杨延昭等人的将军旗,正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拱卫着正中那明黄色大纛。
只要看到这大纛,一众将士们便心中多了几分勇武之力,连陛下都御驾亲征了,我等岂有不胜之理?
宋军中军营地里,赵匡胤甲胄齐全的端坐帅位之上,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舆图。
而一众文武,此时如在宫中一般分列左右,同样看着眼前的舆图头疼。
能坐在这帅帐之中的,都是此次出征赵匡胤带出来的心腹重臣。
作为此次出征的军方第一人,韩世忠冲着赵匡胤一拱手,当先汇报道。
“陛下,昨日里末将终于把那吴国的主力给摸清楚了。”
赵匡胤闻言眉头一挑,看着韩世忠颇有兴致的问道。
“说说看,朕还真想知道是哪个不怕死的敢直面我宋国大军!”
“如今他们连这三十里江面都跨不过,想要作甚?”
韩世忠闻言也露出了些许笑意,这才答道:“回陛下,据末将下面斥候打探来的消息,那吴国此次拢共出兵三十万。”
“军中主帅乃是那陆逊,此人末将只闻其名未曾打过交道,倒是他那副将甘宁、凌统等人末将多有交手!”
一听吴国的兵力、将领,本就是军伍出身的赵匡胤顿时来了兴致。
“来来来,良臣,跟朕好好说说!”
作为将门世家出身的赵匡胤,这辈子最骄傲、最自豪的事情并不是自己当了皇帝,而是自己多年征战打下来的一场场战役。
故而这次御驾亲征,他感到极为的畅快,仿若一下子从那左支右拙、勾心斗角,让他心力憔悴的朝堂之上解脱了似的。
虽然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兵强马壮、金戈铁马的日子,无疑更让他舒适。
韩世忠对于自家陛下也是了解的,自然清楚陛下的御驾亲征可不是来做样子的。
这位当年也是横扫天下的大帅,论战绩那也是一等一的,绝不存在将不知兵的情况。
“回禀陛下,依末将所见,眼下吴国那三十万大军实际上对我等的威胁并不大。”
“毕竟吴国固然水战犀利,那陆逊以及麾下众将也颇有掌法,但终究只是水战而已!”
“眼下我大宋五万水师虽然比起吴国多有不足,但我军仗地利之势守成暂时无忧的。”
“末将此刻倒不担心这吴国,毕竟只要他们不曾登陆便无法对我大宋造成冲击,末将此刻最忧心的反而是那楚国!”
“陛下,臣附议!”
听到一旁有人忽然出声,赵匡胤不动声色的看了过去,饶有兴致的问道。
“寇卿素是谨言慎行的,今日里难得有兴致,说说看!”
寇准作为参知政事,可是大宋实打实的文臣巅峰、副丞相,自然是赵匡胤的心腹之人,同时也是极为有才之人。
故此,对于这位老臣的发言,赵匡胤是真的颇为看重。
“陛下,臣虽不知兵事,但蒙陛下信重处理俗务多年,故而对眼下的战局,臣同韩帅一般有些看法。”
“寇卿但言无妨!”
“谢陛下!”
依着礼节一板一眼的谢过赵匡胤后,寇准转头看了看众人沉声道。
“老夫乃文臣,于军略、兵事一道比不得陛下以及诸位将军,但老夫自踏入仕途任知县始,便知朝堂大事终需落于实地,故此对此番战局,老夫有些许看法,供诸君参详!”
“此番我大宋与吴楚两国同时开战,于兵力上尚有不足不说,最可恨的当是两国合纵连横、共同发力。”
“吴国依仗水军之利,三十万大军驰骋于江面之上与我军抗衡。”
“楚国则兴兵二十五万,自那山地汹涌而来。”
“两国合计五十五万,对抗我朝三十万大军。”
“这便是眼下柴桑的战局!”
众人闻言均颔首,显然觉着寇准说的都是废话,但凡在场的谁不知道这等战局概况?
但寇准这次显然是拿出了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奏对的本事,先解题再分析最后说结论,虽说有些呆板但却格外的踏实。
赵匡胤倒是熟悉寇准这一套,因此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颇为期待的看向了寇准。
“寇卿,朕洗耳恭听!”
“谢陛下。”
“说完整个战局,那我等就得开始分析,我大宋此行若要一战而胜,需从何处谋取胜机。”
“刚刚韩元帅已经说过吴国的统兵大将陆逊和副将甘宁、凌统等人,故而故国我等先放一边。”
“再说那楚国,眼下我等还未正式开战,但据斥候、探哨回报,对方打出的主将旗号乃是那楚国大将项燕,副将则是景阳。”
“还有些杂号将军当是领后军正在赶来,故而未曾探明,但至少此战三方的主帅我等已然清楚了。”
“老臣也是听完这等消息后,才明了我大宋此战确实是有胜机,从而一战定鼎的。”
这话一出,连韩世忠都来了兴致了。
寇准这位老大人,在座的人都知道,在朝堂之上要么不出声,但凡谏言那必是深思熟虑之下方才开口。
能在眼下这么个情况下说出“一战定鼎”的话,那就证明,这位老大人真看出了点什么了。
这如何不让一众宋国文武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