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
虽然当时有些不高兴,但黛玉见着赛诗会这样成功,便也就没有在意那一点小插曲。但是黛玉压根儿没有料到,那一点小插曲,却惹出很大的事情来。
二皇子萧祺心里始终对赛诗会的事情耿耿于怀,回去后就命人去查‘两碗茶’店铺的主人家是谁,查来查去的,竟查到跟荣国府有点儿关系。
“我曾听说,荣国府上有一个公子,是衔玉而生的,会不会那个就是荣国府的公子?”萧祺这么想后,在宫中陪太上皇解闷的时候,也就提到了此事。
“皇爷爷,孙儿写一首诗给你瞧。”萧祺直接将黛玉那晚上的诗写了出来。
作为太上皇最喜欢的孙子,萧祺很小就在太上皇身边长大,爷孙感情是极好的,因此他也常常进宫来陪太上皇下棋聊天。
太上皇见了不由得就笑道:“只怕这首诗不是你写的吧?与你平日风格很是不同,比你的水准也高出不少呀。”
对自己的孙子有几斤几两,太上皇还是很清楚的:萧祺这个孙子,聪明伶俐,虽然还年幼但对朝堂的事情都能有不错的见地了,可写诗作画,大概是实在没有天赋。
“皇爷爷圣明,这不是孙儿写的,是宫外一个小公子写的。”萧祺就告诉了太上皇赛诗会的事儿,“那个小公子比孙儿还小呢,可不仅仅诗写得好,那一笔柳体也是相当有风骨的。”
“哦,那看来极有才华呀。”太上皇赞了一句。
“孙儿打听了,似乎是荣国府的公子。”萧祺告诉太上皇,“皇爷爷可还记得,当年荣国府有个公子,出生的时候口中衔着一块玉呢。”
太上皇倒是想起来,是有这么一桩事儿,当年贾代善能征善战的,倒是为朝廷出了不少力。可惜呀,他两个儿子都不行。
这时候甄太妃倒是在一旁听见了笑道:“二皇子说的,只怕是贾女史的弟弟吧?贾女史琴棋书画都很精通,想来家学渊源呢。”
萧祺听了甄太妃这话,不知怎的眼皮一跳:甄家可不是什么善茬,如今父皇对甄家很有意见的,这个荣国府,与甄家是一个阵营的吗?
太上皇经甄太妃一提,倒是也想起来了:“是了,那个姑娘是在你宫里头伺候的吧?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吧?”
“可不是,今年十八了,妾还想着,若是有机缘,能求了皇后娘娘,给她指一桩姻缘才是。”甄太妃很清楚,自己母族那边,哥哥们支持的是忠顺王,新皇位置不稳,忠顺王只怕还有机会。□□国府那边自打旧年太子出事后,就不再站队,如今若是能将贾女史指给忠顺王当侧妃,少不得荣国府和宁国府就都要站队过来了。当年这两府的两个国公,在军队还有不少旧部,虽然是平安州等边境之地,而且,荣国府的女婿,还在江南管着江淮盐政,几乎把握着朝廷一半的盐税收入呢。
太上皇却只是笑了笑:“这些事儿,你还操心做什么。”
“到底她在妾身边这么些日子,最是尽心本分体贴聪明的。若能给她挑个好人家,方才不辜负了这分子缘分嘛。”甄太妃很是夸赞了一番元春。
萧祺便留了心,从太上皇宫里出来,就赶紧去见天子。
当今天子即位才一年多,因着太上皇在,所以处处事事都本着太上皇当年的政策,加着他的几个兄弟们还贼心不死,因此这个皇帝当得,很是艰难的。
而萧祺作为天子的二儿子,可以说不仅仅得到太上皇的喜欢,也是深得天子看重的。原因无他,纯粹是因为萧祺够聪明。
天子目前一共四个儿子,长子萧祎是淑妃所出,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但资质平平。三皇子萧祐,比萧祺只小一岁不到,是德妃所出,与萧祺一同读书习武,兄弟关系挺好。五皇子萧礼,如今才一岁多,还是个奶娃娃呢,是刘昭仪的孩子。
“儿子来给父皇请罪。”萧祺先请安后,也不起来,直接就是请罪。
天子倒是愣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萧祺三言两语就将方才在太上皇那儿的事情都说了:“儿子本只是给皇爷爷解闷,哪知道竟会引得太妃娘娘这些话,儿子想着,这事儿只怕里头有文章,所以来禀告父皇。”
天子沉默了片刻,却先叫儿子起来:“这事儿原跟你没有关系。而且,太妃倒是也提醒了朕。荣国府和宁国府是一家子,其先祖于朝廷有大功劳,你皇爷爷最是念旧情的,朕也该给他们加恩才是。”
萧祺一听就知道父皇应该是有主意了,这才松了一口气:“既然父皇有安排,那儿臣就安心了。”
“不过你方才提到,荣国府的公子,你夸他这样优秀的,怎么?要不要让他来给你当伴读?”天子顺口问了一句。
萧祺却摇了摇头:“那日是他家赛诗会,他定然早有准备,下次若是有机会,再瞧瞧。”
“你有主意就行。”天子倒不将一个小孩子真的放在心上,“不过朕倒是听闻,杨韬就是去了荣国府的家学,只怕这个公子,还真是有几分才学。”
萧祺顿时就不高兴了:当初自己想拜在杨韬门下,他都不乐意,偏偏皇爷爷还夸杨韬最是洒脱,当时萧祺就嘀咕,觉得杨韬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哦,还有一件事告诉父皇呢,上次杨家老太太过寿,儿子去了一趟,如今杨家与荣国府倒是有些往来。”萧祺想起另一件事,当日萧祺倒没有在意,只是听文珣后来提过。文珣的的确确是杨家老太太的外孙,而且杨家老太爷活着的时候,曾经是太上皇的布衣宰相,只是这事儿,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今杨韬在荣国府的家学,他们来拜寿也是应该的。”天子想了想,“而且,杨韬与林如海是同窗,林如海是荣国府的女婿,所以有些往来也是正常的。”
“林如海?可是扬州盐政的?”萧祺想,果然荣国府这样的人家,树大根深啊,“儿臣曾听皇爷爷夸赞,说林如海虽然年轻,办事却相当老练。”
“是,此人曾是探花,文章写的极好。年纪轻轻做了盐政大员,为官倒是清廉。他还兼着兰台寺大夫,朕瞧着是可用之人。”天子想着林如海前些日子送来的密折,想着也顺便提点一下儿子,“甄家曾经同荣国府倒是很有往来,但林如海并不认同甄家在江南的一些行事作风。”
萧祺见天子如此说,立刻有了几分猜测:只怕林如海与父皇都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了。于是笑道:“如今既然杨家同荣国府有着这一层关系了,那文珣同贾家的公子也算是师兄弟了,可以让文珣先去看看贾家公子诗才到底如何了。”
这法子很好,皇家不必出面,就算是文家,本来在朝堂上也不显赫的。天子听了立刻就笑了:“你倒是滑头的很,你母后这些日子事情也多,你去陪她说说话。”
萧祺忙答应着退下了。其实萧祺并不是皇后的儿子,皇后早年只生下一个女儿,因当初一些旧事伤了身体,再不能有生育了。而萧祺两岁的时候,其生母因病去世,于是萧祺就养在了当时的王妃如今的皇后膝下。
萧祺行动相当迅速,第二日就同文珣商议着,让文家邀请贾府的公子来见见。
“这样不好吧,万一.....”文珣很想说的是,皇子你这样明目张胆的结交朝臣,是不是会犯了陛下的忌讳。
哪知道萧祺却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接告诉他:“没事儿,你别瞧着荣国府是国公府,如今他们家也没有啥在朝中真的掌权的人,而且,这事儿我已经给父皇说过了。”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文珣只得回去同家里说了这事儿,文珣的父亲是太常寺少卿,正经贫穷科举出生,当年得到杨家老太爷的赏识娶了杨家的姑娘,正是杨韬的姐姐。因着杨家老太爷曾经是布衣宰相,文珣才被太上皇挑了给二皇子萧祺做伴读。如今杨家老太爷已经不在了,文家在京城一堆权贵人家中就显得格外普通了。
文珣父母听了儿子的话,文太太倒是先开了口:“这事儿本也不算什么太困难的,只是我们对贾府也不熟悉,我明儿去问问你舅舅,上次你外祖母过寿,她们家二奶奶倒是带了四个姑娘来,我都还挺喜欢的。”
“只是荣国府这样的人家,我们出面邀请只怕人家还看不上,依着我说,既然是那边的公子哥儿,你舅舅又是他的先生,倒不如请你舅舅帮帮忙,约了来见一见,谈谈学问也是极好的。”文家老爷在官场,对四王八公等有些了解。
文珣想了想,倒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正式邀请非亲非故的,到底有些不妥。
只是等着文珣见到宝玉并他的兄弟们后,才发现完全搞错了。
“你们家,没有其他兄弟了吗?”萧祺今日也到场了,看见贾府几个哥儿后,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