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的人格分裂
接下来郭芙无无意中一句话,又把杨过得罪了,作者评论:
【郭芙自小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她这几句话实在并非有意损他,那知杨过生性敏感,无意中已大大得罪了他。】
其实郭芙诚然不懂人情世故,难道小龙女和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就很懂吗?小龙女、陆无双初见杨过,态度还不如郭芙友好,但是杨过却不见这么在意,唯有对郭芙才这么敏感,这种远远不同于对待别人的敏感,难道不就是爱情本来的面目吗?众生之中,唯她不同。
郭芙说【“杨大哥,咱们这么久没见,我有好多话要问你呢。再说,今晚开英雄宴,东南西北,各家各派的英雄好汉都来聚会,你怎么不见识见识呢?”】
郭芙说的话,难道不友好吗?倒是杨过的回答,阴阳怪气,郭芙却毫无察觉。所以说,以杨过的敏感,郭芙的迟钝,先爱上的人一定是杨过。是杨过一见郭芙就喜欢上了她,所以就对她抱上了不切实际的期许,总希望她也同样的立刻喜欢上他。
【杨过笑道:“我又不是英雄,若是也来与会,岂不是教那些真英雄们笑话了?”
郭芙道:“那也说得是。”
他微一沉吟,道:“反正陆伯伯家中有许多不会武功之人,你跟那些帐房先生、管家的一起喝酒吃饭,也就是了。”
杨过一听大怒,心想:“好哇,你是将我当作低三下四之人看待了。”
他年纪虽小,却是个甚有城府之人,脸上丝毫不露气恼之色,笑道:“那可不错。”
他本想一走了之,此时却将心一横,有意要做些事情出来,羞辱她一番。
她见杨过回心转意,笑道:“快走吧,别去得迟了,给妈先到,就不易偷看了。”她在前快步而行,杨过气喘吁吁的跟着,落脚沉重,显得十分的迟钝笨拙。】
金庸每次写杨过郭芙互动,都十分生动有趣,看到这里,我不由的失笑,杨过郭芙俨然一对情窦方开的年轻人,还不明白彼此心意,对对方有了朦胧的爱意,而不自知,总不免要生出误会来。
【郭芙一跃上树,伸手下来拉杨过上去。杨过握着她柔若无骨、温软如绵的小手,不由得心中一汤,但随即想起:“你就是再美些,也那里及得上我姑姑半分。”】
对郭芙的每一次心动,杨过都在下意识的抵制,而他用以抵抗郭芙诱惑的盾牌就是小龙女,因为他知道小龙女喜欢自己。
他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觉得郭芙不喜欢自己,自尊心作祟,另一个原因就是小龙女,他明白了小龙女的心意,不想辜负她。
其实爱情是分为两个部分的,爱和情,爱是一见钟情之爱,情是日久生情之情。所以为什么安排相亲的时候,见完面如果双方都有好感,会需要处一处呢?不仅是因为要更深入的了解对方,也是要增进感情,人是需要相处才能有感情的。
小龙女和杨过之间是有情无爱,这个情作者本意是母子之情,杨过初见小龙女,小龙女比郭芙要冷漠无情的多,但是杨过却欣然接受,从他对小龙女的称呼就能看出,因为他把小龙女当姑姑,当师傅。
书里孙婆婆本来对杨过说是龙姐姐,杨过却叫的是龙姑姑,可见他初见,心里下意识的就把小龙女当长辈看待。
【孙婆婆笑道:“这位龙姊姊是此间主人,她问你甚么,你都回答好啦!”】
【杨过翻身坐起,跃下地来,向孙婆婆和小龙女都磕了一个头,说道:“弟子杨过,拜见婆婆,拜见龙姑姑。”】
杨过和郭芙之间是有爱无情。杨过初见郭芙,郭芙只有九岁,却只因为一句话,就刺痛了杨过敏感的心,说明他从那时根本没将她当小妹妹,而是当做异性看待,此时他们尚年幼,这不能算一见钟情,而是一见倾心。
但是很快郭芙身边就出现了大小武,加上黄蓉对杨过的猜忌,这使得他们在桃花岛虽然一起待了几个月,可是能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而且还闹的很不愉快,所以他们之间缺乏日久生情的那份情分。
但是杨过再见成年郭芙,却是一见钟情,这使得他对她的期待超出了他们之间本应有的情分,郭芙此时对杨过也有好感,但是还远不到生出爱情的程度。
她从小就不缺爱,习惯了大小武的千依百顺,便自然觉得别人若是爱自己,自然也要像大小武一样,对自己百般顺从讨好,偏杨过生性孤傲,她自然体会不到杨过深藏的爱意。
所以当郭芙以为父母要将她许配杨过时,她会心中生气不是很正常的反应吗?毕竟她与杨过成人后才初次见面,若是只因为杨过生的俊,一听要嫁给他就欣喜若狂,才是奇怪。
【黄蓉替杨过安排席次,就在她坐席之旁
她初时有些奇怪,心想:“这人又不会武功,到英雄宴上来干么?”
突然转念一想,不由得心中一凉:“啊哟不好,爹爹说要将我许配于他,莫非妈竟衣从了爹爹?”
她越想越怕,想到妈妈拉住了他的手神情亲热,又想爹妈互敬互重,十分恩爱,爹爹如果执意如此,妈妈自不致力言反对。她斜眼望着杨过,满腔愤怒,武修文正好在此时说道:“芙妹,你瞧那姓杨的小子也坐在这儿,他算是那一门子的英雄?”
郭芙气鼓鼓的道:“你有本事就赶他走啊!”
杨过的聪明智能远在武修文之上,见他走近之时眼光不住望着郭芙,脸上露着又是得意,又是奇异的神色,料定他必有狡计,心想:“他过来敬酒,多半不怀好意。但说在酒中下毒,料他也是不敢。”】
所以郭芙生气,大小武趁机来赶杨过,杨过都瞧在眼里,他自然就认为郭芙看不上自己,这也激发了他心里的傲气,所以他后来拒婚,也和他认为郭芙不喜欢自己有关,以他的傲气,郭芙如果不喜欢自己,他也绝不愿意当一个舔狗,他就是这种心态。
其实从小龙女失身后伤心离去,杨过离开终南山,再遇郭芙,来到英雄大会,金庸就已经开启了新的地图了,按照金庸的写作套路,小龙女基本就跟钟灵、木婉清这些角色差不多,已经大半炮灰了。
因为这种趋势很明显,那些同情小龙女,被小龙女和杨过之间师徒之情感动的读者开始表达不满,所以当小龙女忽然出现在英雄大会上,金庸明显为了顾忌读者的感受,对小龙女的人设做了修改,改变了作品走向,就使得这本书在这里产生了很严重的撕裂感,小龙女这个人物也出现了断层,就比如外貌描写:
【“其实小龙女此时已有二十余岁,只因她自小在古墓中生长,不见阳光,皮肤特别娇嫩,内功又高,看来倒似只有七八岁一般。她在与杨过相遇之前,心无喜怒哀乐之情,须知七情六欲最能伤身,她活二十岁不过抵得常人活十年。
若她真能遵师父之教,清心修练,不但百年之寿可期,而且到了百岁,身体容颜与五十岁之人一般无异。
因此在黄蓉眼中看来,她倒似反较杨过为小,而举止稚拙、天真纯朴之处,甚至比郭芙更为显然,无怪以为她是小女孩了。】
这个描写实属夸张,小龙女忽然变成了小女孩,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比此时十三岁郭芙更稚拙。书中写是因为小龙女内功高,所以老的慢,那也不能往回长呀。
小龙女忽然长回去了。杨过在古墓初见小龙女时,小龙女二十岁,杨过眼里看她不过二十岁的样子:
【那少女披着轻纱般的白衣,风致绰约,二十岁不到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异常,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隐隐透着异气,却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位仙女。】
也就是说,她看起来最多只比实际年龄看起来稍微年轻一些,所以当时十五岁的杨过本能的叫她姑姑。
可是英雄大会的时候,小龙女已经二十四岁了,居然忽然看起来只有七八岁,而且二十四岁看起来像七八岁,给人感觉不会是侏儒症吧,成了天山童姥了,一辈子长不高了。
恰好在连载版里,金庸还强调了程英个子低:
第一章的时候,程英和陆无双同为九岁时:陆无双【她年纪虽小了半岁,但身裁苗条,反比表姊为高】
长大以后,程英的个子比陆无双还矮寸许:
【这人一直向内坐在暗处,杨陆都没留意他的面貌。她说话之时,脸孔向着别处,话刚说完,人已走出大门,只见到她的后影,她的身材不高,比陆无双还矮着寸许,穿著一件宽宽的青布长袍。】
程英为小龙女之影,所以小龙女在古墓常年不见阳光,身材应该是十分娇小的。
在前文的描写中,在古墓的时候,小龙女除了练习绝情的功夫,性情冷漠无情,表现的矜持冷淡之外,其他都行为的与常人无异,亦懂得人情世故。毕竟她从小有师傅教养,也读书识字。
新修版里,还加了一段小龙女在古墓,用一本自己正在读的《参同契》骗李莫愁的情节:
小龙女【伸手从怀里取出一本旧经书,抛入一具未上盖的空棺之中。这本旧经书是道家的要典《参同契》,凡学道之人,都是要研读的。
小龙女刚好读了几页收在怀里,便随手取了掷出,说道:“你要看,只管去看好啦。】
所以小龙女既然读过书,又怎么会不懂得礼义廉耻?
书中小龙女看到全真教与孙婆婆、杨过争斗,说过:
【忽听得身后冷冷的一个声音说道:“欺侮幼儿老妇,算得甚么英雄?”】
当然要脱衣修习玉女心经时,亦懂得男女有别,被尹志平、赵志敬撞到二人在户外脱衣练功时,小龙女怕他们将此事传出去,还让杨过杀了二人。
【小龙女气喘吁吁的道:“不,你杀了他们,别……别让他们在外边说……说我……”】
尹志平因记挂着小龙女的安危,自断两指:
【杨过,你想杀我们两个,这叫做千难万难。不过好教你姑姑放心,今日之事,我姓尹的若是吐了半句,立时自刎相谢。倘有食言……”
说到此处,忽然身形一晃,夹手将杨过手中一剑抢过,随即说道:“有如此指!”左手竖掌,右手挥剑,将左手的小指与无名小指削了下来。】
若论起来,与杨过相比,尹志平才是那个对小龙女一见倾心的人,这段描述颇令人感动,也许金庸最初的设定,尹志平才是小龙女的官配,可惜最后阴差阳错,他最终死于小龙女之手。
杨过要杀赵志敬时,小龙女懂得不能杀师:
【“过儿,弒师不祥,你叫他立誓不说今日之事,就……就饶了他吧!”】
受伤动情以后,小龙女也懂得自己和杨过之间有师徒姑侄的名分要顾忌:
【小龙女奔了一阵,重又坐到床上,向杨过望了一眼,但见他面目俊雅,脸上满是关切之情,心中忽然一动:“反正我就要死了,他也要死了。咱们还分甚么师徒姑侄?若是他来抱我,我决不拒绝他,让他紧紧的抱着我。”】
下山前,小龙女也知道长留杨过在古墓,他心中必不悦,因此烦恼:
【小龙女愀然不乐,想必小龙女不愿下山,却无借口留住自己,是以烦恼,愁到晚饭都没吃……
小龙女喜道:“好极啦……”
她只说了三个字,立即止声,明知此事难以做到,纵然杨过勉强为自己留着,他心中也必不悦,当即幽幽的道:“明儿再说吧。”
晚饭也不吃,回到自己的小茅屋中睡了。】
可是下山后,到了英雄大会,小龙女忽然变得【天真无邪,世事一窍不通】了。
黄蓉问她是不是很喜欢杨过,她反问黄蓉别人为什么不许他们好,可是在古墓时她明明知道自己和杨过是姑侄师徒。
黄蓉【于是问道:“妹子,你心中很喜欢过儿,是不是?”
小龙女盈盈一笑,答道:“是啊,你们为什么不许他跟我好?”】
黄蓉说杨过久待古墓会闷,这本是常识,小龙女与杨过在古墓相处数年,不会不明白杨过的性格,她不想离开古墓,又舍不得杨过,所以下山前才会愁到吃不下饭,到这里她好像完全懵懂无知了。
【黄蓉呆了一呆,道:“你们一辈子住在古墓中,永远不出来了?”
小龙女很是开心,站起来在室中走来走去,道:“是啊,出来干么?外边的人都坏得很。”
黄蓉道:“过儿从小往外边东飘西荡,一生关在一个坟墓之中,难道不气闷么?”
小龙女笑道:“有我陪着他,怎么会气闷?”】
其实这都是金庸明显受到读者影响的痕迹,他修改了小龙女的人设,以迎合读者,虽然小龙女年纪大了,也把她的外貌往幼稚改,以匹配杨过。所谓不知者不怪,为了让小龙女摆脱师徒恋道德上的束缚,才把她改的天真幼稚,礼义廉耻一概不懂的样子,这才导致小龙女这个人前后不一,人格分裂。
我想这就是金庸的中庸之道,一方面他不想放弃自己预设,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照顾读者感受,按当时读者的喜好去行文,只好将自己的预设埋入暗线。后来老了,名利也有了,才又将部分暗线修改的明显了一些,也算是作为文人最后的倔强了吧。
这也是金书虽然文笔和文化底蕴都很好,却始终无法跨越通俗小说的范畴,登入大雅之堂的原因之一。
结果就是金庸才能名利双收,明报办的很成功,作品也成为在华人中受众最广的小说。如果像曹雪芹、梵高这样的一众艺术家那样,一味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品味,不肯妥协,不能为时人所接受,也只能潦倒一生,死后百年才得到大众认可。
所以我初读神雕,读到这里就弃文了,我当时就觉得小龙女在故意装纯,而杨过对小龙女忽如其来的感情转变也很生硬,令人很难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