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风雪交加,烛火忽明忽暗,宝钗盘膝坐在炕床上,一双美眸紧闭,从颤抖的睫毛看出了她此时内心的煎熬。
太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若有意争缠,那她就毫无还手之力。元春表姐自己都受太子殿下的庇护,也不可能帮她,家里也更不可能了。
此刻能够帮她的,就只有那个冒雪赴约的人。
林黛玉披着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脚蹬长靴头罩雪帽,推门而入时风雪呼呼地往里凑,寒气涌进,连火盆里的红星都暗了暗。
“被公事绊住了脚,现在才能来。”林黛玉把门扉紧紧掩住,边走边解下鹤氅。
宝钗从炕上下来,接过他的鹤氅挂在一旁的架子上,又倒了热热的茶水来。
黛玉摸着茶杯,给冰凉的手取暖。这是他第一次来藏芳院,屋子摆设很简单,不见古董物什。
他抬眼看去,宝钗穿着浅橘红色的短袄,下配着素色绫棉裙,因为屋里不太暖和,外头又笼着银红深色的厚袄。
全是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头上也散挽着,不见首饰,唯独胸前沉沉坠着金黄灿烂的金锁。
她开了柜子,端出了几色蜜饯果子,又往床上的被褥里摸出汤婆子,递给黛玉抱着。忙忙碌碌的身影,有几分温馨,黛玉刹那间想起在扬州母亲还在的时候。
“天又下雪,难为你跑了这一趟。”
黛玉展颜一笑,“你这么客气作什么?显得我们格外生疏了。”
他捏起一颗蜜饯吃着,自顾自地碎言:“你叫人送信来,说约在藏芳院一见。我还吓了一跳,那里住的都是伴读小姐,我如何能过去?忽想起今日众位伴读小姐皆可回家探亲,你怎么不回去?”
“有点小恙,不过不要紧,只是不想跑一趟,要是吹了风就不好。”
黛玉细看她面容,瞧她气色还好,便放心点头笑道:“正是这话,外头风雪大,这藏芳院没人,倒便宜了你我见面。”
宝钗勉强附和笑道,“是啊是啊。”她的心似乎被千万根丝线紧勒着,想要挣扎着说出话来,但到了唇边又咽下。
她假装喝茶,实则悄悄在灯下看着黛玉。他瘦了许多,眉眼锋利了起来,带着淡淡的疲惫。
听端阳公主说,他这几日公事不顺,还被皇帝骂了一顿,那什么郑阁老还倚老卖老以强凌弱。
宝钗正看得出神,黛玉却开口关切道:“你怎么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太子殿下为难你了?”
宝钗摇摇头,将她如何给家里人写信辩白,如何到元春处婉拒,又如何顺水推舟将傅秋芳送入东宫,事无巨细地告知黛玉。
“可是贤德妃娘娘说,太子殿下未必就会放手......”宝钗说得艰涩,黛玉的手撑在炕桌,身子也朝她移近了,“你说下去。”
“倘若太子殿下真的昏了头,和端阳公主要我。端阳公主是妹妹,也很难抵得住。所以——”宝钗咬着下唇,看着黛玉。
“所以你要尽快嫁人,从这宫里出去。这才是最有保证的。”黛玉接着宝钗的话说下去。
宝钗松了一口气,表情松快了起来。这样的话由她一个待嫁闺中的女儿家说出来,总是很难为情,幸好黛玉明白她,替她说了出来。
黛玉垂眸盯着她,眼底的笑意分明,“这不难。我虽从未做过媒,但也认识几个人,帮你相看相看。”
他手点着桌子和宝钗算道:“神武将军冯唐的儿子冯紫英,为人大气豪爽,和贾家很亲厚。还有锦乡侯家的公子韩奇,他在世家里是个难得上进的读书人,现在已经是个举人了,我看他天资不错,以后定是个有造化的......端阳公主是极好的人,待到你择定了夫婿,她一定会放你去嫁人了的。”
宝钗慢慢地低了头,只作羞郝之态,一颗心也慢慢地垂入深潭之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黛玉犹然不觉,打趣着她,见宝钗仍不说话,便道:“好了好了,我不在你这里说了,这事就交给我吧,我定给你选一个上进疼人的好夫婿,才不枉你这般品貌才学。”
已近酉时,宫门将要下钥。
正当他要走时,宝钗拦住了他,“我不知道你为何对我这么好?我们之前因为哥哥的事情还有过节。”
黛玉挑眉,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惊讶,“你在我见过的闺阁小姐中,也是极为出挑的人物。我大抵是有‘惜才’之心,怎舍得看你落入艰难的境地?”
“怪不得皇后娘娘和端阳公主都说你品性纯净性格良善,”宝钗忽从炕头的匣子里拿出两方旧帕,“这是端阳公主托我送给你的。”
黛玉看着两方旧帕,上面还题着词。他没有接,“我无意做驸马,公主殿下也是知情的。”
宝钗难过地将两方帕子揉在掌心,“端阳公主其实很喜欢你,你不知道吗?”
“做了驸马后就只能当一个摆设般的驸马都尉,理想抱负都皆成空。公主蕙质兰心,定能理解我,也不会强逼我。”
黛玉系上鹤氅的带子,与她作别,宝钗还在挣扎道:“你不做驸马也是好事,听说皇后娘娘有意将郑家姑娘许配给你,你和郑家姑娘也聊得来。”
黛玉笑了笑,“我刚才给你择婿,你现在在给我选妻吗?我和慧音只是朋友罢了,我和她皆无意。”
“那你以后会选什么样的人做你的妻子?”
黛玉走至门口,回头朝她笑了笑,“我会选我喜欢的人。”
“......天黑路滑,大人走好。”
紧闭的门扉再次被打开又阖上,钻进来的风吹熄了本就摇晃的烛火。
黛玉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中,宝钗独自在黑暗中站了许久。而后她点亮了灯,翻出了装着冷香丸的罐子,用已凉的茶水送药服下。
宝钗仍旧安分地侍候公主,黛玉的日子却愈发艰难起来。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胡惟清十分急切地和黛玉说道,“你提出互市只允许边民交易,禁止豪商做买卖,那起人岂不是要你死?!”
黛玉屏声静气地提笔写字,耐心地和他解释道:“边塞虽土地瘦瘠,但今年恰好风调雨顺,边民能有余粮可以交易。豪商势力权重,为了发财从别处调粮,若是抬高了粮价反而苦了受灾的百姓不是?”
话说完也恰好写成,黛玉拿起诏书来吹了吹,笑道:“陛下也同意我的提议,命我拟了诏书,我现在送去。”
胡惟清忧心朋友,闷闷不乐。今日又恰好是可以回家的日子,胡惟清便出宫去,在宫门外的僻静地方,就看见周正旭上了郑家的马车。
他回去和胡鹤岭说了这件事。
胡阁老正在挑灯读书,鬓发已是星星点点的发白。他冷哼道,“我岂不知姓郑的是什么品行,他惯爱做好人,人人夸他礼贤下士,其实也不过是拉拢势力收买人心罢了,就图着升官赚钱。他眼下已经将周正旭收于麾下,你又是我家的人,下一个不就是黛玉了么?”
胡惟清呆了一会儿,道:“这不能吧?陛下已经同意了黛玉的提议,不叫豪商参与互市,这不是大大得罪了郑阁老吗?”
“惟清,你于人情世故上还是不懂。”胡鹤岭叹道,“黛玉才能见识在你和周正旭之上,陛下也看重他,还有一个巡盐御史的爹,郑语沧想要打压他很难。这样炙手可热的当朝新贵天子近臣,必然是千方百计地拉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
“我得去提醒他。”胡惟清肃然立起。
冬风呼啸,转眼就是腊月二十三。皇家也要祭灶神扫陈尘,凤仪宫设拱案,奉神牌,备香烛、燎炉拜褥,御膳房设三十二色供品。
皇帝皇后穿朝服在灶君前拈香行礼,而后太子李德诚领着弟弟妹妹拈香下拜。而后是宗室王族及命妇等。
而后皇帝移驾凤仪宫正殿,正殿的大炕上设有鼓板,皇帝坐在炕上敲击鼓板,唱一曲“访贤歌”,皇后也以歌相和。
众人肃然站立静听,待鼓板声停,四拜帝后,典礼既成。
而后皇帝携皇后大宴百官,派发赏赐,犒劳一年以来的辛劳。
郑慧音侍奉曹皇后左右,亲为皇后梳妆。
曹皇后从镜中看向这个最满意的娘家外甥女,沉声问道:“慧音你怎么心不在焉?”
郑慧音今夜本就揣着心事,被皇后姨母这么一问,心里陡然一跳。不过她毕竟在宫禁中久待,不过一瞬就恢复了神色,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的差错。
“回娘娘,父亲这几日愁眉不展,我心里担忧。”
曹皇后比较着两支凤钗,悠悠道:“你父亲为曹家在边塞的买卖殚精竭虑,你回去告诉他,本宫明白他的辛苦。只是此时多事不秋,不可过于精明,免得触犯天颜。”
郑慧音低声应喏,见曹皇后犹豫不决,“娘娘用这只点翠银丝团凤钗吧,相比起那攒珠累丝金凤钗,不觉奢华。今年朝廷缺钱,娘娘宜以简朴为妆饰。”
曹皇后满意地点头,“你比你父亲识大体。”
郑慧音的心仿佛被针刺了一下,而后宴席上,她坐在端阳公主身旁。
在身后陪侍的宝钗看见端阳公主指着黛玉的方向,对着郑慧音微微点头。郑慧音躬身一拜,感激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