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狐出没 > 第54章 第二零五章 年尾(二)

第54章 第二零五章 年尾(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齐国已经送出了公子惠为赵王妇。”宁姜道,“苏秦作为齐国正使,前来赵国。齐王地诏孟尝君田文归国,封地食邑尽数归还,不日拜相。齐相吕礼奔秦。”

这是半道上堵车了么?怎么这么多消息一股脑过来?

我道:“都通报徐夫子了么?”

“今早我拿到消息就过去说了。”宁姜道,“夫子说这些事知道了就当不知道,跟咱们没什么大关系。”

我想起之前对魏无忌的腹诽,苦笑道:“好的,我知道了。齐国的粮、盐、铁、马价格如何?”

“铁价上涨了十之三,马匹已经禁止民间私营,盐、粮价格并未有明显变化。”宁姜跟着我进门,一边告诉我陶朱氏送来的消息。

我点了点头:“看来齐国这次有备无患,粮食够多啊。田将军怎么还没到邯郸?”

我早就已经写信给田章,请他到邯郸,准备筹办讲武堂。田章在卫国闲置那么久,之前的原则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一直身居高位,忧国忧民的人,突然让他闲下来养老,简直是一种折磨。现在他也不在乎是否为外国人效力了,回信答应收拾妥当就来。

这么久了还没收拾妥当么?

“田将军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不日即到。”宁姜道,“袁沢倒是想见主公。”

袁沢在邯郸很久了,我也见了他几次。甚至还用狐婴的身份见过他,让他安心留在这里打工,为祖国统一做贡献。我知道他想进入我的幕僚团,问题是我的幕僚团内都是坑人的精英,袁沢擅长治民,在谋划上却缺乏天赋和经验。

“他有事?”

“好像是想把妻儿接来。”

“这事早点去办,怎么能让人家承受两地相思之苦呢?”我笑道,“他要见我,就在今日下午吧,晚上让他坐陪。”

宁姜点了点头:“小翼送来消息说,现在邯郸治安混乱,想请求扩大人手。”

“警士全都拨调给他了,人手不够就是他不会练兵。”我道,“告诉赵牧,这是他的责任。”

宁姜苦笑道:“你这样甩手真的没关系么?”

“小翼在市井上混了那么久,借力打力的本事会没有么?”我道,“他来求我给他人手,无非是因为不能割舍之前伙伴的义气,想公器私用罢了。小佳也肯定是因为这点,不肯借给他暗驭手。你看着吧,要不要多久小佳就会回来告状了。”

“小佳已经来过了,”宁姜道,“就在你出去接公子无忌的时候。她倒没告状,只是说现在外面都平和下来,想带着暗驭手回到主公身边,让我帮着说好话。”

“她这孩子,再放养几天。”我苦笑。其实我希望她能在外面磨练一番。魉姒那边是最合适的地方,加上那位越国公主对她又不友善,正可以打磨一下。可惜现在魉姒得守在府上为我易容,轻易走不开。这样倒是有了意外收获,魉姒的四位得力助手倒是各个独当一面,开了四个分团,时常出去走一圈。

“这些孩子都是好苗子,你做师父的人,怎么不给他们规划好呢?”宁姜埋怨我。

“不放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磨砺,体验不同的生活,所谓的好苗子也会废掉的。”我的确没有给他们做过详尽的人生规划,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做那种规划,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肯定会限制他们的成就,不如放开了让他们到处碰碰,行与不行做了就知道了。

何况他们只是我的储备队伍,真正要谋大事也轮不到他们。

“不过赵牧可以回来了。”我道,“我打算让他跑一趟上谷。”

“送信?”

“实习。”我道。行军打仗,不是只在地图上画画便能懂的,这次赵奢虽然不是真的出去跟人拼命,不过部队集结、粮草运送、沿途人力物力的征调、各种地形下的安营扎寨……这些东西平时讲一万遍也不如他自己亲手过一遍。

“也好,这孩子都两年没见父母了吧。”宁姜道,“年前走还是年后走?”

“年前吧。让他回去跟父母过个团圆年。”我道。

“我问这话的意思是,”宁姜不满地看了我一眼,“是不是要带上小佳!”

唔,原来是这个意思。这其中有逻辑联系么?年前年后跟小佳有什么关系?你直说不行么?

还有,为什么要带上小佳?

“不见舅姑么?”宁姜见我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告诉我道。

“这个,不太好吧。”女方家不是应该矜持一些的么?千里迢迢送过去,会不会被人轻视啊?

“没什么不好,”宁姜道,“人都上门了,他们不要也得要。”

“我又不怕小佳嫁不出去!”我道,“让赵家那两个自己来看儿媳!”

“其实是小佳想去。”宁姜只得道,“她不敢跟你说。”

“……”真是女大不中留啊,青春期女生就这么麻烦么?

既然当事人要去,我也不想扮黑脸。愿意去就去吧,刚好袁晗闲着没事,让他回来继续当侍卫长。腾卫来邯郸是为了出人头地的,就让他护送赵牧小佳去上谷,见识一下真正的兵营生活总是好的,说不定还能打开人生新局面。

对于追求功勋的人来说,能跟着赵奢出征也是一件幸事。

魏无忌休息了两天之后,提出要去赵国泮宫看看。对此我丝毫不觉得意外,这样一个挂念国事的人,如果不去看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才是一件怪事。好在最近没有什么大动作,赵何对于齐宋之战的立场也有了微妙的表面,我正好腾出时间恢复墨燎的身份,整顿一下墨家的内务。

周昌回到邯郸也有些日子了,因为没有特别的工作,所以和南郭淇一起负责共济会的事。赵国的共济会没有像卫国齐国那样搞得轰轰烈烈,因为赵国会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活动地,所以第一要务是稳妥,其次才是扩大影响。即便如此,墨家在手工业阶层中的地位也高了许多,大量无偿免费的知识从墨者手中传到了手工业者手里,变成了生产力。

不能促进生产力的知识对我来说是没用的。

我和魏无忌来到泮宫的时候,周昌和十三郎已经等在那里了。两人估计已经认识了,但是还不熟悉。周昌这个人十分内敛,加上曾经的税官身份,隐隐有种孤高的感觉。十三郎虽然热血热肠,让他没话找话打开别人的心扉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反正两人看到我们到了,都有种解脱的神情流露出来。这使得我相信他们真是太想念我了。

彼此介绍之后,我们开始了泮宫的参观之旅。十三郎作为工程总负责,很详尽地为我们介绍整个泮宫的建设情况和进度。周昌虽然是后来的,但是也能够将墨家技术在泮宫修建中起到的作用解释清楚。

“整个泮宫虽然都遵从周礼制度,然而真正振奋人心的就是这座明辨堂。”周昌声音低沉,竟也流露出平日不多见的激动。

这座明辨堂是泮宫的一座从殿。因为地势本来就比较高,所以并没有建造高台,在整个泮宫建筑群中显得有些不够大气。这里是我准备开辩论会的地方,考虑到每次打嘴仗围观众都是天文数字,所以我索性把辩论会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其他人要想知道就去看实录吧。

“这座明辨堂……有何惊人之处?”魏无忌探头探脑看了看里面,又退了几步看了全景,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与大户人家的正堂并没有多大区别,典型的八楹大堂。真正的惊人之处在于它建造的时候使用的是图纸。

在此之前,代表着最高机关营造工艺水平的墨家都是没有图纸的。首先是竹木板不方便刻画,绢帛纸又太过昂贵。其次是数学水平低下,无法准确计算长宽高载重等问题。所以即便是墨子发明木鸢,如此珍奇的东西都没有留下图纸,一旦实物毁损就无法复制。

我在“发明”自行车的时候就有过画图纸的念头,不过那时候“纸”的事八字都没一撇,毛笔绢帛画出来的零件勉强能看,想靠那个普及就不行了。后来滦平将这些原本应该作为图纸的东西编写成了文字,就如《考工记》一般,也算了了我一桩心事。

直到建这座明辨堂,陶邑送来的纸张已经能用了,更主要是的石墨笔这门神器的诞生。当初我设计过的铅笔被人改良,石墨条直接塞入一截铁、铜、竹管里。前面露出的部分用完了,就打开后面的塞子,用个柱状体捅一捅。虽然我觉得有些别扭,但是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这样的铅笔反倒比我设计的那种半成品更受欢迎。

周昌看到了石墨的潜力,用墨家资金买下几块有石墨矿的土地,让当地人开采。这让我很高兴,特地提升了他的权限额度,看看他还能给我什么惊喜。

“以前营造房屋楼阁,都得搭建实模。”周昌向魏无忌解释着,一边接过一旁弟子递上来的一本厚厚的图册,“而这座明辨堂,用的却是图纸。我墨氏弟子先在纸上画出图形,算好长宽高比,定好门窗方位,然后依图而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