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不知是哪里得罪了舅舅,居然把他推进个火坑。他快正式入仕了,这个案子不管查成什么样子,对他都不利呀。”
虽是长辈,但王皇后毕竟母仪天下,柳中书寻常时是要恪守臣子礼仪的。
王皇后坐在榻上说话时他站着听完,看似谦卑,出口的话却毫不客气,直接摆明自己就是要为难王方衍。
“正是因为他快入仕,我才要逼他做一个选择。他如果还想着哪边都不靠的话,那未免太过天真了。”
王皇后了解自己的舅舅,既然听到他这样说,哪还不知道他的心思?
舅舅哪里都好,就是肚量小了些。想到那个没成的婚事,王皇后掩唇笑道:“舅舅你还是在记恨他拒绝了和表妹的婚事罢。”
柳中书轻哼一声,算是肯定了王皇后的说法。
在自家人面前,柳中书也就直言不讳道:“我哪能不记恨?”
永徽二年,柳奭家中行三的娘子即将满十五岁,柳奭自负出身高门又是权贵外戚,看遍京中少年郎君,觉得唯有王方衍能与三娘相配。
本以为是桩十拿九稳的婚事,没想到王方衍居然直接拒绝,两人就此结下梁子。
他负手昂扬道:“想我河东柳氏是关中大族。我们这一房更是人才辈出,显贵非常,百年间数次与皇族联姻,我的叔叔也是高祖的驸马。王侯都配得,他王方衍配不了?”说完,激动的伸出手,在虚空处一指。
想到此处柳中书就生气,王方衍在山东长大,拜山东名士大儒为师,莫不是因此也学了山东世族那般,认为关东世族天然低山东世族一等,不屑与柳氏通婚?
要知道隋唐两代都以关中世族为根基,其中薛、裴、柳为关中望族,出了不少高官显贵,与皇族联姻频繁。
何况关中世族也不全是门风开放之人,柳中书和薛婕妤一样,都是儒家信徒,相比李唐皇室的尚武豪放,柳中书文人气更重。
王方衍既有家世又有才学,柳中书看正是看重他出身五姓之一的太原王氏,又文武双全气度不凡,再加上王皇后的关系,才愿意结亲的。
但王方衍居然敢拒绝柳家的亲事,自认门第显贵的柳奭咽不下这口气,决定给这个后辈一点教训。也是敲打他,王家已经败落了,王皇后要靠他这个舅舅,王方衍也该明白以后站在哪一边。
“我更是官至正三品中书令,宰相之一。他呢?父亲早逝,又不是家中长子,我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也是看在皇后您的面子上。他居然还敢拒绝,这不止是在打我的脸,也是没看上皇后娘娘您呐。”
柳中书说这话时,又从刚才的义愤填膺变为平和,虚空指点的手也收了回来,变为两手交叠,轻击出声,几乎是半行礼姿势朝向王皇后。
王皇后没有亲兄弟,父亲又性情平和指望不上,就很看重同族兄弟,尤其是王方衍和他的兄长王方翼。柳奭正是知道这点,没有在被拒婚后立马发作。
自己虽然是皇后的亲舅舅,但王方衍是她的堂弟,同宗族间亲厚才是寻常。
这次,也算是借这个案子挑明了与王方衍的龌龊,要王皇后知道自己的态度。
王皇后也听出了柳奭的话中之意。
舅舅是自己现在的靠山不假,但自己也得有个强有力的父族才是。
王皇后向来看好王家兄弟,认为他们才能胆识出众,将来定有作为,说不定就是自己未来的靠山。
虽然王皇后对柳家和王方衍的婚事是乐见其成,但没成也不影响她对王方衍的看重。何况王方衍对她向来恭顺有礼,在宫中做侍卫的几年,不仅得到皇帝看重,还没忘记王皇后,经常为王皇后与皇帝缓和关系。
这亲事没成,王方衍还特意与她解释过,只说自己家财不丰,仕途还没开始,不想现在定亲。
王皇后当然要为王方衍辩驳了,道:“俨之他有自己的坚持。我们这一房向来与关中世族亲近,但俨之他是个例外。”
王方衍和王皇后都出身五姓之一的太原王氏,两人是还没出五服的堂姐弟。
王方衍的祖父为高祖妹妹的驸马,但他的祖母却并不是大长公主。王方衍的父亲早逝后,兄弟两人和母亲一起被大长公主赶出王家。
王方衍的父亲不是公主的儿子,甚至不是驸马的儿子,他是从太原王氏过继而来的。因此他和大长公主的关系并不融洽,大长公主更喜欢王皇后的父亲。
太原王氏是山东世族中特殊的一支。三国时期,因为祖上司徒王允被诛三族,以至于王氏后代分支散落各处。
其中王皇后和王方衍所在的祁县王氏一房与关中世族走得近,通婚频繁,所以官运亨通,虽位列山东世族但论声望不过二等罢了。
真正与其他四姓并列禁婚家族的,是更有名望,且与其他四姓互为姻亲的晋阳王氏。
王方衍的父亲更像是一个真正禁婚家族出身的太原王氏子弟,以文入仕,为官清正廉明,娶声名显赫的五姓之一赵郡李氏之女为妻,教养儿子也十分严苛。
王方衍因读书天赋出众,从小便被送到山东世族中跟随各位大儒学习。王方衍的父亲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也能饱读诗书,成为大儒,重振祁县王氏的声望。
但父亲早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是从兄长母亲被赶出王家之后,才开始习武的。早在山东求学时,王方衍年纪虽小,却已有才名。
“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俨之一个人的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母亲就出身赵郡李氏,怎么会愿意有一个关中士族的儿媳?我早都跟您说了,李氏更想为俨之选一个山东世族之女。”
禁婚家族中包括两位李氏,一是李唐皇族自认的陇西李氏,另一个就是赵郡李氏了,而赵郡李氏底蕴比陇西李氏更深厚。即使是在五姓中,赵郡李氏也是能排在前头的顶级世族。
五姓间世代互为姻亲,王方衍如果想抬高祁县王氏的声望,与山东五姓联姻的助力比和关中世族显贵更大。
宫人奉来茶水,柳中书坐下没多久,正啜茶时听闻此言,砰一声放下茶杯,冷笑道:“眼高于顶!我看他是想要一个真正的禁婚家族的娘子,也不知有没有准备好聘礼,他可不是长子!”
禁婚家族的名头成了五姓索要大笔聘礼的噱头,五姓女的贵重是要用真金白银来衡量的,连民间也开始兴起厚嫁之风。
王方衍少年丧父,又是被赶出家门的,祖父母的家财自然是没有留给他多少的。他又是次子,怎么看也不像能给出多少彩礼的模样。
再说他都千牛入仕了居然还想着抬高什么家族名望,真当自己是什么清流?
不看看他王家如今败落成什么模样了,就算是王皇后,在朝中也要倚靠他这个舅舅。柳家有权有钱他不要,柳奭倒要看看王方衍守着看不到摸不着的名望能到几时。
王皇后生怕柳中书真的与王方衍不和,连忙柔声劝慰道:“好了舅舅,俨之他年轻不懂事,这个案子他会知道怎么办的。”
王皇后命宫人拿来早已准备好的赏赐,对柳奭道:“少年郎君嘛,都有些脾气。给他一个教训,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柳奭冷哼一声,紧皱的眉头松开,算是给王皇后这个面子。
想到郑恒案,王皇后又微微摇头,满头珠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叹息道:“就是苦了表妹,再见俨之居然是这境况,这让她作何感想啊?”
王皇后向来喜欢这个表妹,觉得她举止端庄,娴雅淑静,才学更是没话说。
虽然与王方衍无缘,有些遗憾,但郑恒同样出身五姓,这么年轻就是进士,也是门当户对了。郑恒仕途上有舅舅的提携,定能前途无量。
谁知道那个郑恒先是宠爱屠夫胡女,现在居然还被这胡女所杀。表妹的这门亲,可真是对名声有损。
“我这个表妹也是命苦。出身高贵有淑德,却在婚事上如此不顺利。”
“不过幸好她还年轻,与郑恒又没有孩子。此案了结后,不如将她接回来,再择一个好儿郎吧。”
“皇后慎言。”柳奭放下礼物,重站起身,挺直腰背,面向宫门道:
“皇后娘娘,您忘了?我们守汉家礼仪,正汉人衣冠,不是那些野蛮不知礼义廉耻的胡人!她既然已经出嫁,就是郑家的人了,断没有二嫁的道理。”
王皇后一时默然,窗外的微风吹动她的衣角,却吹不动她的发髻。
本来因表妹不幸遭遇而柔软的心,重新变得坚硬冰冷。
舅舅说的话,她何尝不知?山东世族对女子教养极其严苛,与开放包容的关中世族有很大差别。
所以两大世族间少有联姻也是双方习俗不同,关中世族胡风重,娘子二嫁不以为意,山东世族却要守着夫家过完一生,出了家门绝没有回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