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据说,“油蜡布”这种布料,是西洋人用一种叫“蜡线”的特制细线纺织的。
“蜡线”的上面,附有可以防水的“石蜡”,所以雨水浇在上面,渗不进去。
因为是纺织出来的,蜡线之间有肉眼看不清楚的缝隙,所以还算透气。
“雨衣”是长袖的,下摆也非常长,能盖住半条小腿。
“雨衣”的领子上,又自带一顶三角形的帽子,出门时随手一拉,便能连头发也盖住了。
“雨衣”不但在防雨防水防风这些方面比蓑衣斗笠好得多,而且相比起传统的遮雨之物来,又极其轻便柔软,穿上这种衣服,确实比穿戴蓑衣斗笠自在多了。
价格昂贵,大概是“雨衣”唯一的缺点了。但也没有办法,毕竟大夏现在还不会生产这东西。
若是有聪明的人,能看出门路、琢磨出造法,“雨衣”便能在大夏平民中普及了吧。
此日、此时、此刻,黎锦甚至还认真地思索了一番,关于开“雨衣”店能不能赚钱的问题,最后的结论是,感觉可行性不高。
毕竟生产技术掌握在西洋人手里,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个“中间商”,赚的是所谓的“差价”罢了。总觉得很没有前途。
“中间商”“差价”一类的新词,在大夏还是很“冷门”的。
说起来,就连“冷门”这个词,也是很冷门的。
黎锦自幼便爱读一些西洋与东瀛传过来的古怪书籍,里面写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大夏没有的理论或是知识。
其中有一门学问叫“经济”,取的似乎是什么“经世济民”的意思?
黎锦也不是太懂。总而言之,就是这两个字的组合了。
这门学问,讲的大概是“商业”“经营”“管理”之类的知识和理论。黎锦看了两三本,对此抱有一种似懂非懂但是觉得有趣的心态。
虽然有时也想找人聊聊这方面的心得,但黎锦实在找不到可以聊这个的对象,也只能忍着了。
阿诚应该会愿意听的,但黎锦觉得对他说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实在是打扰了他。
浪费人家的时间,她终究感觉不好意思,想想还是打消了念头。
现在自己多少也算有点资产的人了,做些什么才能更赚钱呢?黎锦又再沉思了起来。
思前想后,还是得做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生意吧,黎锦又记起了以前便依稀知道的道理。
她只是一时想不出来,除了自己发明的食品,还有什么买卖是前人未曾做过的罢了。
黎锦看看门外,感觉天色已经亮了一些,外面也已经有了光,能看见东西了。
她便拿了一个盆子,出了门,朝着菜园子的方向走过去。
之前来菜园子的时候,黎锦几乎都是抬着头。她注意看见的,也是架子上高高的蔬菜,例如黄瓜、西红柿之类。
地面上生长的东西,黎锦却是一时没有注意。
今天黎锦也是偶然低头看了一下,才发现地面上那之前只当没看到、一株株比膝盖略高、不知是什么野菜杂草的东西,竟然结着满满的果实,都是辣椒。
这些辣椒都是绿色的,而且个头不算大,只比手指粗上一圈、长上一截而已。
不仔细端详,只用余光看的话,便是丝毫也不起眼。
就连上面结的那些辣椒,也只会连它绿色的枝叶看成一体。
这么好吃的东西,前几天居然会被自己忽略了,黎锦有些懊悔。
她以前也是没有见过辣椒生长时的模样,只以为和西红柿、茄子、黄瓜一样,都是挂在什么架子上的。哪里想到,辣椒这东西居然是长在地上的,所以忽略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黎锦见识少的,她以前是真的没机会,见过蔬菜瓜果长在地上时的样子。
像黎锦这样货真价实的大小姐,知道蔬菜没切碎时的模样已经很难得了。若是详细到连它们是怎么生长的都知道,那种人也实在太过于凤毛麟角了。
虽是如此,黎锦意识到自己不辨菽麦的这一缺陷,还是感到颇为惭愧。
但想到辣椒的美味,黎锦便又雀跃起来。
黎锦蹲下来,选择了那些最粗大、饱满、成熟的深绿色辣椒,将它们摘下,放在了盆子里。
这是黎锦第一次在雨中采摘蔬菜,对她来说这也实在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雨中摘下的辣椒,湿漉漉、冷冰冰的。
辣椒的上面没有尘土,不过也许沾着些在这种光照中黎锦看不清的污泥,还是要洗一洗才能用来做菜。
虽然有些麻烦,黎锦还是打了些井水,半是摸索着清洗了那些辣椒,这才走进厨房里。
她拿起菜刀,把辣椒竖着剖开,每个辣椒分成两三块。
用刀刮掉了辣椒筋上的辣椒子之后,再把辣椒切成指甲大小的碎块。
辣椒碎块都装进一个大碗里,再往碗里打上三个鸡蛋、若干面粉。
如果手头有五香粉、十三香粉一类的调料就好了,但黎锦之前嫌这些调料味道太重、用处不广,便没预备。
此刻虽然感到有些缺憾,却也没有办法,只得不加了。
黎锦只往碗里再加了些胡椒粉与盐,便搅拌起来。搅拌得均匀了,就放在一边,静置备用。
现在,终于要到黎锦最不喜欢的生火时间了。
阴天时生火,不能借助太阳,只能依靠人工。
要用上一种特制的刀片,叫做“火镰”,若没有,寻常的钝刀倒也可以代替。
还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石头,叫做“燧石”。
这种石头在河边多见,用时要先拦腰敲断或摔断,见断裂面有着蚌壳状的规则纹理的,方能派上用场。
最费事难得的,则是一种叫“火绒布”的东西。
火绒布的材料倒很普通,常见的棉布便能做,但在使用时需要加工,十分麻烦。
先要取一片半个巴掌大的棉布,隔着铁片在火上烘烤半天,看它变成焦炭状才行。
但又不能让它真的见火、烧起来。真见了火,烧起来就成灰了,还得从头再来。
而且,做好的火绒布又十分脆弱,不小心便会碰碎了,也便没法再用。
做一块火绒布便要好一阵子,取火时偏偏又只能用一次,繁琐极了。
火镰、燧石、火绒布都准备好了的时候,便可以准备取火了。
黎锦在左手中握着燧石,燧石与左手手指之间,压着一块火绒布。
右手则是拿着那火镰子,用力地敲打燧石,如果能敲出火星来,这动作便是对了。
过程虽然十分简单,却是非常需要机缘。
敲出火星虽然也不太容易,但十次总能敲出两三次来。便是再倒霉的人,一百次也总能敲出一次吧。
真正的难点在于,等待火镰燧石相击时敲打出的火星,偶然把火绒布点燃的那一刻。
火绒布虽然极其易燃,但被那点火星点燃的机会,却也不多。
若是黎锦无聊,开始的时候还会数数来计算时间,但没过多久就失去了耐心,压根儿不再理睬这种事了。
也不知点了多久,才会偶然见到那焦黑的火绒布边缘上多了几个红点,这是着火的迹象。
这时黎锦便停下了打火的动作,轻轻吹了起来。
吹这个助燃也有技巧,吹大了火星可能就灭了,吹小了也没有什么效果。
黎锦倒是觉得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技巧就是了,每次到这一步的时候,她都做得十分艰难。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布上的火星渐渐大了起来,与小火苗也差不多了。
这时黎锦便将火绒布埋在一簇干草之中,继续用不大不小的气吹着不停。
待到干草也吹着了,她便用烧着的干草凑过去点燃枯枝败叶,最后再点燃柴火,这才算是到了可以开始做饭的时候。
期间时时刻刻都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十分耗费精神。
黎锦每次费劲点完火,心里都觉得心力交瘁、浑身发软,身心都十分疲惫。
但这时,不过刚刚要开始正式做饭而已。
才到这个时间,便是再精疲力竭,也只能忍着先继续干活儿。
其实黎锦知道自己此时身体并不怎么疲累,不过是精神消耗太大,身体便跟着没了力气而已。若是强忍下去继续做事的话,一会儿便好了。
做什么都是这样,刚开始做便觉得累的时候,决不能停下来,要强迫自己继续做。只要能继续做一会儿,习惯了便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黎锦照例清洗了锅,在烧干水分的锅里倒上葵花籽油。
等到油微微烧热了的时候,把辣椒、鸡蛋、面粉与调料混合出来的糊状物一起倒进锅里,慢慢地煎制起来。
锅里的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烧糊。
觉得锅里的温度太高的话,便要端下来稍微晾一会儿。等锅凉了,此时若是锅里的糊状物还没煎好,便重新端回火上再继续煎制一段时间。
糊状物的底层煎成金黄色或棕黄色的时候,便要翻面了。
黎锦拿起炒菜用的铲子,把它翻了个面。
翻面之后,这东西看起来倒像是混入辣椒的鸡蛋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