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军师早逝
奉天玉和尚按照夹山寺的构建,拟定了图纸,除了和夹山一样,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法堂外,还建了天王殿,而当时建这个天王殿,就是准备将来供奉李自成的。
另外,在建观音阁时采取了楼层建筑,明二暗三。暗三就是为了他们今后来往交谈的密室,其他人都是进不去的。
整个天门寺坐落在山上的一个山窝,极目东南,一片旷野。
修缮完之后,当地的人们看了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的寺宇,感慨的说:三进堂,六耳房,砖墙铁瓦锅如塘。后来,大雄宝殿供奉着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成为有名气的“天界佛国”。
寺院建成后,拂野和尚请来了皇叔李自成,要李自成给名字。李自成开始一想,林泉院,与夹山灵泉寺一样,都是老名字,要更个新名,拂野也说林泉院过于文气,要有点气势。于是,李自成便挥笔写下了“天门山寺”四个大字。
门牌有了,还得有幅镇寺之宝——对联。李自成想了一会儿,提笔狂书:“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对联写好后,拂野运来了两根石柱,正准备找石匠凿字。李自成用一个手指将十四个字抠到了两根石柱上。拂野安排石匠将石柱立在寺院前门的两边。几个石匠,包括工人,抬着石柱怎么的使劲,那石柱就是文风不动。眼看西天发出红霞,一些山鸟都在邀约伴侣入山歇息。李自成一时兴起,过去一把抱起二丈八尺长的一根立柱,稳稳的立在土中。看客个个啧啧称赞。
两根石柱立起,众僧齐喊:“打开山门,打开山门!”
这时鞭炮齐鸣,香客纷纷而至,烟火鼎盛。
完成了天门山寺的法会,李自成再回到夹山寺筹谋高立功去天供山寺密见高夫人。
高立功带了些金银,独自向澧州与湖北交界的天供山而去,可时隔三年多,高夫人在天供山已有了变故。
田财主被高夫人赶走后,一心只想收回自己的福神寨,后到处打听得知,这个独臂女人是败寇李闯王的妻子,便通报了官府。澧州官府得知是闯王的残部,高兴得迅速上报。接着,官兵派人来对天供山进行了围困。在无数次的攻打与饥饿中,无数大顺兵士悄悄溜下山投降,最后身边所剩的士兵在饥饿中和高夫人选择了焚寺自毁。“夫人结寨南天立,欲效女娲要补天”的一代皇后,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在天供山升天。
高立功寻得天供山寺,只有一个临时由当地百姓搭建的小庙。庙中仅剩一个女尼姑在看守寺宇。
高立功向尼姑打听高夫人下落。尼姑说她是最近从常德德山寺过来的,对以前的一概不知。
高立功没办法,回到澧州城才得知以上的消息。他回到夹山寺,告知奉天玉和尚。奉天玉半天无语,一行热泪从沧桑的脸上滚下。
高夫人仙逝的消息对奉天玉打击极大。他决定随高立功去广东。临走的夜晚,长和尚与奉天玉饮茶。
长和尚:“大师,你有所不知,有个消息对你很重要。”
奉天玉和尚:“不知长和尚所说什么?”
长和尚:“南明皇帝朱榔逃到缅甸后,已被吴三桂带人捉拿回来,随后在昆明被斩。他的手下已全部冲散,大部被清兵杀虐。
奉天玉和尚长叹一声:“大明已去,大顺难逆,我已绝也!”
长和尚:“孤雁哀号,前程尽抛,不声不响,路途飘摇。”
奉天玉和尚告别长和尚和其他和尚,走上了去广州的历程。
李自成与内弟高立功,三回九转来到万福仙寺,一进门便得知军师宋献策已病入膏肓,正在喘息之间。李自成见他,大声呼喊军师,我来了。
宋军师慢慢张开双眼,气喘吁吁的说:“天王,微臣不能辅佐你夺得江山了,你要光复大顺。”说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宋军师的早逝又在李自成的伤口上撒上了一把盐。他哭得天摇地动,亲自披上袈裟为军师做起法事,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把宋献策安葬在象牙山。
高立功带人为他垒了坟墓。坟墓为塔形。塔为六面,高六尺,墓碑高一尺八,宽一尺二,这些都与六相关。李自成暗示着六六大顺,即让人想到大顺国。墓碑上刻有一条龙,一边写着“风调雨顺”,一边写着“国泰民安”。有人要问,为什么墓碑上不写名字,也不写生平简历。这个时候的李自成还是到处缉拿的要犯。军师也如此,当然不能写明身份,而一条龙也证明李自成对军师的最高礼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连起来不难让人看出“顺国”二字。然后,墓碑落款处写上了“白马天王”四个字。而这个“白马天王”正是李自成的神号之一。从后,高立功改名顺慧和尚,除了做功课当主持,再就是把埋藏的黄金一个人一天一天的往万福仙寺藏。
一天,他去那山上挖金银,听到一群陕西汉子在对话。
“天王已经成天玉了,指望他为我们树碑立传不可能了。”
“唉,想当初跟着天王出生入死,结果却被我们自己的人暗中杀害。”
“我们就是在阴曹地府都是无头野鬼,连家人都不知道我们死在哪里。”
“我们这些冤魂,也不知天王会不会知道。”
“知道又能怎样。他们毕竟是兄弟,我们这算什么?”
“我们一起去找那高立功,他不为我们收魂安身,我们也让他马上成为第二个宋献策。”
高立功心虚起来,再也不敢去挖金银,整天躲在寺院和奉天玉和尚做功课。
晚上吃过素食,高立功把在挖金山上听到的话学给姐夫听。姐夫听后,也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便与高立功商定,给这些亡魂做起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超度他们的亡灵归天。然后,垒了一块石碑,碑中有记:“明末清初,曹国公结寨于此,曹国公所有旧部英雄早逝,特立此碑,以示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