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安宁公主吃瘪
许书宁直呼妙哉,是因为她上辈子享受过这路的便利。
方如烠上辈子修这路的时候,她还在忙着给荀策生孩子,给荀策纳妾,应付后宅的事情,所以不知道荀策是如何在五年内就把这路给修出来的。
但有一点她很确定,那路是能够修出来的,所以他不质疑方如烠。
但工部的人没有见识过那路啊!
五年,别说是把路从京城修到南海,就是把路从京城修到徽州都修不过去的。
更被说他还不去问户部要一文钱。
工部的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甚至还有很多人纷纷用罢工的方式来表示他们对方如烠的不满。
还有人跑去皇上跟前要求罢免的方如烠工部尚书这个位置,说他年纪还轻,尚需历练,或许更适合大理寺。
但皇上力排众议,坚定任用他。
方如烠面对质疑,不疾不徐的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开展工作。
他先是写了一份告天下书,大致的意思就是:现在大乾要做一件能划入历史长河的壮举,而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这个壮举,并且有机会在这个壮举上永久留下自己的名字。
朝廷要修建通平路,全长约两千三百公里,无论什么身份、地位,只要掏钱承建一百公里,那一百公里的路段就会用他的名字命名。
而每一百公里路,都会设一块路碑,路碑上会刻参与修建的人的名字。
因为国研部发明出来了混凝土,大大降低了修路的成本,所以每一百公里的费用约为十五万两黄金。
若有愿意参与这项壮举,愿为大乾的百年基业添砖加瓦的,皆可去工部报名。
这封告天下书一出,有这个能力的人纷纷撒丫子往工部跑,唯恐跑慢了这名额就没有了。
名这个东西,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都是趋之若鹜的。
有些人可能当一辈子官,累死累活也不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可现在给钱就能永垂不朽。
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一条路啊!
谁懂这诱惑。
有钱的跑得飞起,没钱的人那叫一个酸啊!
他们这些老实当官的人碍着谁了,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刺激?
于是第二天方如烠就又收到了许多弹劾,说他此举败坏了朝廷的风气,这是逼着人去当贪官的节奏。
皇上冷笑了一声,从自己的私库里头掏了十五万两出来给了方如烠。
一个官员,因为这事情就去当贪官,那这样的官不要也罢。
这些跳得欢快的,全部被皇上用小本本记上了,往后都不会再重用,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心,完完全全没有看到,这路修好之后能够给百姓带来的利益。
百姓好了,国家才会稳固,大乾才会越发繁荣,他们这些当官的日子才会更加好过。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的糊涂玩意儿,若是一朝被重用,分分钟就会变成蛀虫。
不仅皇上从私库掏了钱,皇后也从私库掏了钱。
安宁公主闻言心动不已,她想名垂青史,想要获得路段的命名权,但又不想支持方如烠的差事。
她纠结了许久之后,还是觉得命名权更加重要,于是就跑去工部找方如烠,方如烠遗憾的道:“回禀公主,已经没有名额了。”
安宁公主不服:“你公告栏上公告出来的名字才几百个,你就是如此明目张胆的不把本公主放在眼里的?”
方如烠是很想用安宁公主的钱的,这人手上的钱可不干净,但皇后已经马上要查到她头上了,她手里的钱也管不久。
“京城这边的确只有几百个,但公主忘记了,大乾可不止有京城,外地报名的人和名单如今正在往京城送,反正现在就是够了。”
安宁公主见方如烠油盐不进,只能气愤的离开。
方如烠送走她,继续马不停蹄的去安排事情。
工部的所有人如今都忙得跟个陀螺一样,但他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参与了一件如此伟大的事情。
这事情做好了,将回事工部所有人的荣誉,死了以后都可以记在族谱上吹的那种。
他们都是这条康庄大道的参与者啊!
先前那些质疑方如烠的,如今都惨遭打脸,一个个的对方如烠可以说是服得不能再服气了。
许书宁再次收到方如烠的信的时候,通平路已经开始修建了。
这会儿也已经进入了夏天。
她这边的各项事情进行得顺利,念湖专产的麻辣小鱼干儿和甜软小鱼干儿已经成了整个湖州时下最热门的小零食。
而皎月也开始售卖。
她利用运河打造了一个夏露节,也颇受南来北往的客商的喜欢,已经成了路过湖州的时候,大家必定会参与的节日。
这个节日除了给旁人展现湖州的民风民俗之外,还会售卖湖州的特产,她把沿河的街市打造成了专门售卖湖州特产的街市,如此也免了客商想买东西不知道买什么的困扰。
也让他们可以集中在一处购买,少走许多不必要走的路。
很多客商路过的时候大多都是想买点什么的,但很多人会因为劳累、太散、太远或者时间不够这些因素而放弃购买。
现在把东西集中在一处了,还距离他们泊船的地方很近,就很方便了,一方便这购买力就上来了。
有些单纯出来游玩,或者时间充足的,参加了夏露节过后,喜欢湖州文化和人文的,少不得又要留下来继续游玩,如此客栈这些和酒楼这些的收入又提高了。
许书宁现在在湖州,可以说是成了香饽饽,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切切实实的给百姓带来了利益。
方如烠这次给许书宁送信,信中跟她说了安宁公主吃瘪的事情,还附了一张图纸。
是湖州这边建路的图纸,详细的说明了这路会具体经过湖州那些地方,烠如何修建。
许书宁先前就一直想着如何利用这路致富,心里已经有了雏形,现在图纸一来,她心中的想法就更加清晰了。
第二天,她也不顾太阳大,戴了个帽子准备沿途去把那路走一走,好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