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 > 46. 巾帼英雄(十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46. 巾帼英雄(十八)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代的盛世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盛世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盛世有很大的出入。我们现代人想象中的盛世应该是宇内承平,百姓富足安康,但在古代只要不是重大灾害时饿死人就算是盛世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旱涝,蝗灾等自然灾害中饿死人,不影响盛世(治世)的评价标准。”

“封建时代的百姓基本是靠天吃饭,对天灾的应对方法十分有限。加上交通落后,信息传递滞后不透明,朝廷赈灾缓慢,若遇上地方官是个贪官,隐瞒灾情亦或是贪截赈灾款,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举一个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被番薯、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撑起来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所谓的康乾盛世,饿死人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康乾盛世中遇到旱灾、水灾,一样是饿殍盈道,立人市鬻子女,易子而食。”

天幕下也不知道被举例的康熙、乾隆更不爽,还是位于父亲和儿子之间门却被忽略的雍正更不爽。

“我们现代社会无论面对何等灾难,国家救援都能在几个小时内到达灾区。比如汶川地震中,因地震道路损毁无法通行,信息无法传递,子弟兵甚至不顾危险,不惧余震,背着设备直接盲跳,将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门传递出来,以便精准救援。”

许是嫌弃口头讲述缺乏证据,阿宋在右下角拉出了一个小视频。只见晃动的镜头下,穿着制服带着包的年轻人们从天空中一跃而下。

天幕下的百姓惊呼起来,不明白这些人怎么出现在天上,又如何从天上跳到地下。

“这是天兵,一定是天兵!”有人忍不住赞叹道,“后世的人真幸福,有天兵保护他们。”

“国家的救援快,民间门的救援同样快。我们讲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其他地方就会立即捐钱捐物,不提国家运送的救援物资,民间门的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也基本能在三天内到达灾区。”

即便遇到灾荒,也没有人会饿死,那岂非是仙界啊!天幕下的百姓更加笃定那些水里来火里去的战士是天兵了。哪怕有少数理智的人解释主播和那些人都是后世的普通人,百姓们也不愿意相信。

在百姓眼中,可以出现在天幕中的主播就不是普通人,何况那些能够上天入地救人的天兵。

“犹记得疫情之初,重灾区因缺乏医疗力量,国家一周之类增建方舱医院,各省医护人员齐齐赶赴灾区,民间门志愿者不舍昼夜运送物资。要知道那会儿病毒致死率还是比较高的,去重灾区是有性命危险的,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冲入了灾区。”

小屏幕的视频随之变化:一列列白衣人包裹着口鼻提着箱子背着包走上一辆辆大车;夜色下,挂着某某支援红带子的货车队伍呼啸而过;穿着带志愿者字样红色背心的人在维护秩序,搬运物资……

“疫情,是瘟疫吗?那些穿白衣服的人是后世的大夫?”天幕下百姓啧啧称奇,而古代的医者们则饶有兴趣。

没想到在后世,医者竟这般有组织有纪律,宛如军队一般。在他们的世界,不是没有医者仁心的大夫愿意去疫区救治百姓,但如后世人这般大夫成群结队不顾生死赶赴疫区,却不曾见过。

亦有些聪慧的医者,留意到了后世医者的口罩等护具,猜测这些是否与防疫有关。

“在现代依旧会有人因地震、洪水这些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丧失生命,但却没有人会因为自然灾害丧失家园后被饿死。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现代人若不读史,根本无法相信遇到自然灾害就会饿死人,甚至易子而食的社会竟然也能够被称之为盛世。”

“康乾盛世如此,在他之前那些治世或盛世,与之或相等亦或是略好,但不管多好,饿死人在古代始终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而相较于其他遇到灾害会饿死人的治世(盛世),永乐盛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徭役问题。”

朱棣面色微变,前面夸了许多,如今是要批评了吗?

果然这主播对他们这些皇帝不会那么善良,好心。目前为止,也就是唐太宗没有被严厉批评过,就连与唐太宗同样被主播归入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和汉武帝也没逃过迫害,何况是他这个被排在千古一帝后的皇帝呢!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年,没有活路,唐赛儿夫妻便去衙门讨粮。百姓活不下去,像朝廷请求帮助本是常理,然他们讨粮的最终结局是唐赛儿的丈夫林三被杀,父亲悲愤而亡,母亲病死。”

“想一想,我们一十来岁在做什么,哦,大部分人应该还读书,每天最大的烦恼是考试和下课后吃什么玩什么。然唐赛儿一十岁却已亲人尽丧,孑然一身,还要面对无米下锅的无望人生。”

“唐赛儿虽家境贫苦,但她与梁红玉一样自幼从父习武,十五岁时已武艺超群。眼见亲人尽丧,忍无可忍的唐赛儿决定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对于唐赛儿起义有个传说是她在丈夫死后,偶得一藏有宝剑和兵书的石匣,学得了法术和兵法。额~这个怎么有点武侠演义乱入的感觉?然不管是真的得到过神秘石匣,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的知识,从后来唐赛儿的表现来看,她至少是通晓兵法的。”

“至于法术,我受社会主义教育长大,那肯定是不相信啦!结合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起义,这个所谓通晓法术应该和汉高祖斩白蛇,赵匡胤出生时什么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香扑鼻都是用来造势的手段而已。”:,n..,.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